品种名称: 深两优5814品种荣誉: 2012年农业部超级稻;2012年湖北省农业厅主推品种;2012年湖南省农业厅主推品种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9016 粤审稻2008023渝引稻2011007 桂农公告(2009)4号选育单位: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品种来源: Y58S/丙4114(B4114)
5814_深两优5814 -品种信息
品种名称: 深两优5814
品种荣誉: ;
2012年湖北省农业厅主推品种;
2012年湖南省农业厅主推品种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9016 粤审稻2008023
渝引稻2011007 桂农公告(2009)4号
选育单位: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
品种来源: Y58S/丙4114(B4114)
5814_深两优5814 -特征特性
【国审】: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6.8天,比对照Ⅱ优838长1.8天。株型适中,叶片挺直,谷粒有芒,每亩有效穗数17.2万穗,株高124.3厘米,穗长26.5厘米,每穗总粒数171.4粒,结实率84.1%,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8%,长宽比3.0,垩白粒率13%,垩白度2.0%,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粤审】: 弱感光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7天,比博优122迟熟2~4天。分蘖力中等,株型中集,剑叶短直,茎秆粗壮,抗倒力中强,谷粒有芒。抗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为中强,开花期为强。科高108.0厘米,穗长23.3~24.1厘米,每穗总粒数139~141粒,结实率80.9%~83.0%,千粒重26.8~27.1克。晚造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整精米率62.6%~70.6%,垩白粒率18%~20%,垩白度4.7%~7.4%,直链淀粉16.6%~16.8%,胶稠度78毫米,长宽比3.3~3.4,食味品质分81~82。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77.6%,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1.8%和92.3%;感白叶枯病,对C4、C5菌群分别表现中感和感。
5814_深两优5814 -产量表现
【国审】: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5.6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24%(极显着);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88.76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21%(极显着);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7.19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22%,增产点比例68.8%;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7.9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2.16%。
2009年湖北随州示范种植亩产高达858公斤。
2010年农业部在湖南省隆回县超级稻验收亩产870.5公斤。
2010年在福建省永安市验收亩产959.44公斤。
2012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
【粤审】:2005、2006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40.5公斤和482.5公斤,比对照组合博优122分别增产5.29%和4.95%,增产均未达显着水平;2006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3.8公斤。
2011年在广西博白县做晚稻种植亩产759.4公斤。
5814_深两优5814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要点: 1.育秧:适时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5千克左右,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移栽:栽插密度以20厘米×20厘米或18厘米×25厘米为宜,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8万苗。3.肥水管理:适宜中等偏上肥力水平栽培,施肥以基肥和有机肥为主,前期重施,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肥。后期采用干干湿湿灌溉,不宜脱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制种技术要点: 采用两期父本制种为宜,第一期父本比母本早播20~22天。
5814_深两优5814 -种植区域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粤审审定意见: 深两优5814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抗寒性强。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其他重要特性:产量高,抗性强,米质优,出米率高,整精米率高,秧龄弹性好,抗高温低温能力强,抗稻瘟病稻曲病能力强,耐旱耐涝性强,再生稻能力强。
2013年海南审定,编号:琼审稻2013001
选育单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
引种单位:湖南亚华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58S×丙4114
特征特性: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全生育期110-128天,比T优551(CK1)长1-2天,与特优009(CK2)表现相当。主要农艺性状两年综合表现:株型适中,叶片中直,后期熟色较好。每亩有效穗数约17.56万,平均株高103.8 cm,平均穗长22.8cm,每穗总粒数128.8粒,结实率78.0%,千粒重24.8 克。两年抗性综合表现苗瘟5级,叶瘟4级,穗颈瘟2级,白叶枯6级,纹枯7级。米质主要指标两年综合表现:整精米率69.7%,垩白粒率18%,垩白度1.6%,直链淀粉18.2%,米质经检测达国优三级。
产量表现:2011年晚造首次参加我省区试,平均亩产382.08公斤,分别比T优551(CK1)、特优009(CK2)增产5.47%和7.49%,达极显着水平,日产量3.18公斤,增产点比例83.3%。2012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467.36公斤,比特优009(CK)增产2.85%,达显着水平,日产量3.93公斤,增产点比例83.3%。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2.91公斤, 比特优009(CK)增产6.63%。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稀播:每亩大田用种1.5公斤左右。移栽秧龄20-25天,移栽密度以20cm×20cm或18cm×25cm为宜,每亩插足基本苗6-8万。2、肥水管理:该组合适宜在中等偏上肥力水平下栽培,施肥以基肥和有机肥为主,前期重施,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肥。后期采用干干湿湿灌溉,不要脱水过早。3、加强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稻蓟马、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飞虱和稻瘟病、白叶枯、纹枯病等病虫。防治药剂:25%的阿维菌素、康宽、25%吡虫啉、70%敌敌畏乳油、20%叶枯唑、8%井冈霉素,用量在病虫发生的不同时期按药剂说明配比。病虫防治以预防为主。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全生育期110-128天,比T优551(CK1)长1-2天,与特优009(CK2)表现相当。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田间轻感穗颈瘟,抗性优于特优009(CK);多点轻感白叶枯,抗性优于特优009(CK)。米质经检测达国优三级。适宜海南省各市县作晚稻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