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威远县 威远县-历史沿革,威远县-行政区划

威远县,隶属内江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威远东与内江市市中区相连,南与自贡市大安区、贡井区相接,西与荣县临界,北与资中、仁寿接壤,距离成都144km(成遵高速),共辖20个镇。2007年威远县在第七届西部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列第63位。2007年,威远县成为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之一。2008年,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视察威远时指出,要建设工业威远。为此,威远县立足本县优势,抓住一次次机遇,提出“建设工业威远,打造丘区示范,迈向全省十强”发展战略。实现了农业县变工业县的飞跃。威远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属低山区,南为浅丘区。平均海拔460米,最高点902米,最低点227.6米。河流分属沱江、岷江水系,主要河流威远河全长131千米,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的65%。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年均气温18℃,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无霜期329天。

四川威远_威远县 -历史沿革

大约在秦朝时,在此设立行政机构,驻守军队,以防御西南夷族的侵扰。隋开皇三年


威远县(公元583年)置威远戍,十一年改威远县。取折服“夷僚”,威抚远人之意。

威远古为梁州之域, 隋开皇三年(583年),置威远戍,取名威远乃“威名远震”之义。

开皇十一年(591年),改戍为县,乃威远建县之始。

唐武德年(618年)置荣州,威远县属之。

唐贞观元年(627年)在威远县境内又设婆日、至如二县。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以泸州之隆越县来属。

贞观八年(634年),将婆日、至如、隆越三县并入威远,县城留下“婆城”之名。

宋干德五年(967年)和义县并入威远,仍属荣州。

元初,废。元统元年(1333年)复置。

明洪武四年(1371年),并入荣德县。洪武九年,复设。

清康熙六年(1667年),并入荣县。康熙十三年,复设。

康熙二十年,再并入荣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

之后历经兴废,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威远县于同年九月成立军政府,宣布独立。

民国元年改军政府为县公署,宋上川南道。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9日威远解放后,属川南行政公署资中专区、内江专区、内江地区、内江市,迄2009年止,威远置县已历1418年。

威远县具有悠久的地方志纂写历史。今县志办公室内存有分别编修于清代乾隆、嘉庆、咸丰时期的三部《威远县志》,共计18卷。新编《威远县志》于1994年1月由巴蜀书社正式出版。全志28篇,100余万字。它以其翔实的历史资料、朴实的文字语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精美的印刷装帧赢得各界好评。先后获得威远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内江市地方志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四川省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全国地方志成果二等奖。截至2000年,威远县完成厂矿专志和地方部门志20部,除《威远煤矿志》和《威钢志》是精装本外,县公安、粮食、文化、烟草、水利、交通、邮电、城建、物价、法院、检察院、长葫局、严陵镇等是平装本;县政府、组织、宣传、统战、纪检、司法、党校、财政、税务、科技、国土、统计、计划、卫生、档案、蚕桑、工会、妇联、劳动、人事、标准计量、计划生育、广播电视、新华书店、刘家洞煤矿、威远玻璃厂等是油印本。

威远县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有征粮剿匪专辑《峥嵘岁月》、《中共威远县地方党史资料汇编》、《中共威远县历史大事记》及中共威远县委1927统群系统1949年―1993年的《组织史资料》。威远县政协文史委编辑出版《威远县文史资料选辑》,共十六辑。

四川威远_威远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威远县辖20个镇:严陵镇、连界镇、向义镇、高石镇、东联镇、界牌镇、靖和镇、庆卫镇、山王镇、碗厂镇、龙会镇、越溪镇、镇西镇、两河镇、小河镇、新场镇、新店镇、观英滩镇、黄荆沟镇、铺子湾镇。

四川威远_威远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威远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地跨北纬29°22'~29°47',东经104°16'~104°53'。东邻内江市市中区,南连自贡市大安区和贡井区,西界荣县,北衔资中, 西北与眉山市仁寿县、乐山市井研县接壤,辖区面积1289平方公里。

地貌

威远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丘陵约各半。西北部低山区,山岭连绵,沟谷纵横。一般海拔500-800米,新场镇境内大堡山最高,海拔902米。东南部是浑圆状浅丘,冲沟曲折,流向多变。一般海拔300-400米,最低处在向义镇东南威远河口,海拔279.6米。

气候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威远县 威远县-历史沿革,威远县-行政区划

威远县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分区,受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影响,又分丘陵温暖季风气候分区和低山温凉季风气候分区。冬半年(11月-4月)主要受内陆高纬度地区冷雨干燥的冬季风影响,夏半年(5月-10月)受来自低纬度地区的海洋暖湿夏季风影响。冬暖春旱,夏热秋凉;冬干春旱,夏秋多雨。冬无严寒,夏少酷热;无霜期长,日照较少,四季分明。2011年,威远县气候较为异常,气温偏高,日照正常,降水显着偏少,冬春冷湿多雨,倒春寒突出,季节推迟;夏热少雨,夏、伏旱较突出,高温持续时间长,汛期无汛,年内仅8月4日出现一次大雨,全年无霜期344天,雨日170天,浮尘1天,雾日2天,雷暴日23天。经综合分析评估,2011年气候年景为偏差年。

四川威远_威远县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威远县城可使用土地面积12.8885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1010万公顷,商业用地0.0006万公顷,住宅用地0.0016万公顷,农业用地7.9631万公顷,其它用地4.8222万公顷。

矿产资源

威远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品种齐全,有天然气、石油、煤、盐卤、陶土、耐火土、铁矿、石灰石、铝土页岩矿、含钾水云母粘土矿(俗称绿豆泥)、石英沙、高岭土、白云石、方解石、石膏、岩盐和钾、硼、溴、碘等共生矿以及镭、锂、铷、镓等稀有元素。天然气、石油主要埋藏在震旦系,含气面积为216k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50103/134492.html

更多阅读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三门县 三门县-历史沿革,三门县-行政区划

三门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毗临海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地,东部为滨海平原,河道纵横,土壤肥沃,盛产青蟹。三门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近年来,三门县充

声明:《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威远县 威远县-历史沿革,威远县-行政区划》为网友孤单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