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吉亚经济 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历史,格鲁吉亚-经济

格鲁吉亚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4月9日正式独立,首任总统兹维亚德・加姆萨胡尔季阿。独立后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5年8月24日该国通过新宪法,国名定为“格鲁吉亚”,曾为独立国家联合体的一份子。在2008年8月与俄罗斯发生了为期5天的战争后,格鲁吉亚根据议会2008年8月14日通过的决议做出了退出独联体的决定,并于2009年8月18日完成手续,正式退出。首都第比利斯。位于亚洲西南部高加索地区的黑海沿岸,北邻俄罗斯,南部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接壤。格鲁吉亚是斯大林的故乡。

格鲁吉亚_格鲁吉亚 -历史

公元前6世纪,在现格鲁吉亚境内建立了奴隶制的科尔希达王国,公元4至6世纪建立封建国家。公元6至10世纪处于伊朗萨珊王朝、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哈里发国统治之下。公元6至10世纪基本形成格鲁吉亚民族,并于公元8至9世纪初形成了卡赫季亚、爱列京、陶-克拉尔哲季


格鲁吉亚等封建公国以及阿布哈兹王国。13至14世纪蒙古鞑靼人和帖木儿先后入侵。15至17世纪初,格鲁吉亚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公国和王国。16至18世纪格鲁吉亚为伊朗和土耳其两国的争夺对象。

1801年至1864年,格鲁吉亚各公国先后被沙皇俄国兼并,改为梯弗里斯和库塔伊西省。

1918年德国、土耳其和英国军队侵入格鲁吉亚。

1921年2月25日成立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12月,阿布哈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1年2月以后改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加入格鲁吉亚。

1922年3月12日,格鲁吉亚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并于同年12月作为该联邦成员加入苏联。

1936年12月5日,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1990年11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改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于1991年4月9日宣布独立,后于1993年10月22日正式加入独联体。

1995年8月,格鲁吉亚通过新宪法,将国名由原来的格鲁吉亚共和国更名为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_格鲁吉亚 -经济

格鲁吉亚是个多民族的国家,70.1%格鲁吉亚人,8.1%亚美尼亚人,6.3%俄罗斯人5.7%阿塞拜疆人,此外还有奥塞梯人,阿布哈兹族人等。语言与文字方面格鲁吉亚语作为官方语言,格鲁吉亚文作为官方文字。俄语和俄文使用也比较广泛。现官方文件、资料、期刊、报纸、


格鲁吉亚警察在第比利斯电视台外警戒

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以及商业广告、招牌等均采用格语与格文。英文被越来越多地采用。格鲁吉亚人大多数信奉东正教,少数人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根据格鲁吉亚统计局资料,截至2006年1月1日,格鲁吉亚政府控制领土区(即不含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居民人口为440.13万,比上年同期增长 7.98万或1.8%。其中约占52.5%(231万)人口居住在城镇,47.5%(209.1万)人口居住在农村。统计显示,近年格鲁吉亚入出境移民呈正增长趋势,如2004年格鲁吉亚入境移民比出境移民多5500人,2005年则多达76300人。这是格人口增长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格民政登记机构在 2004年登记出生49572人,登记死亡48793人;2005年登记出生46512人,登记死亡42984人。虽然出生率有所下降,但却意味着人口自然增长了3528人――为自1999年以来最高。

据格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5年格鲁吉亚最低生活工资――一个强健男士150.5拉里(约合83.6美元),一个普通消费者132拉里(约73.3 美元),一个四口之家为261.6拉里(约145.3美元)。与2004年相比,对强健男士最低生活工资提高了13.4拉里(9.8%),对普通消费者提高了11.7拉里(9.7%),对四口之家提高了23.3拉里(9.7%)。2005年12月最低工资标准为62.1拉里(约34.5美元)。

格鲁吉亚是一个工业农业国,自然资源贫乏,主要矿产有煤、铜、多金属矿石、重金石等。锰矿石储量丰富,水力资源也十分丰富。工业生产中以锰矿石、铁合金、钢管、电力机车、载重汽车、金属切割机床、钢筋混凝土等为主,尤以锰矿石开采闻名。轻工业产品以食品加工著称,主要产品有罐头、葡萄酒等。格鲁吉亚酿造的葡萄酒著称于世。农业主要包括茶业、柑桔、葡萄和果树栽培等。畜牧业和养蚕业较发达。经济作物主要有烟草、向日葵、大豆、甜菜等。但谷物产量较低,不能自给。近年来,格鲁吉亚在西部、东部和黑海地区还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独立后,格鲁吉亚致力于建立自由市场经济,并在国际组织的指导和援助下进行经济改革。格鲁吉亚境内有许多著名的矿泉疗养区和气候性疗养区,如加格拉、苏呼米等。

格鲁吉亚_格鲁吉亚 -地理

地貌

格鲁吉亚位于外高加索中西部,处于欧亚交界处。西濒黑海,西南与土耳其接壤,南毗邻亚美尼亚,东连阿塞拜疆,北界俄罗斯。总面积6.97万平方公里。


格鲁吉亚农业西部黑海海岸线长达308公里。格鲁吉亚是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欧亚交通走廊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重要。多山国家,全国80%为山地、山麓或山前丘陵地带。50%在海拔1000 米以上。平原主要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区。北部为大高加索山脉,有海拔4000 米以上高峰。南部为小高加索山脉,最高峰海拔3300米, 两者间为山间低地、平原和高原。河流主要有库拉河、利阿赫维河、阿拉扎尼河、里奥尼河和阿拉格维河等。主河道大多沿着山谷东西走向,支流大多由南或北流向中间,因而水流落差较大,水利资源丰富。较为知名的湖泊有帕拉瓦尼湖、里察湖和查尔长湖等。蕴藏有煤、石油、锰、铜等矿物资源。森林覆盖面积占40%。

气候

格鲁吉亚气侯大部分地区呈高山地带特征。西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侯,温暖、湿润、多雨,年降水量达1000―2500mm。东部略显干燥,却较为凉爽宜人,年降水量400-1500mm。由于格地处北纬40°-45°之间,且在大高加索山脉南麓,日照充足,平均达2500小时/年。年平均气温15.8°C左右,夏季气温最高达36―37℃,冬季气温最低可达10°C(第比利斯市)。全年四季分明,5月春暖花开,9-10月水果飘香,气候宜人。夏季可到山区森林中避暑,海边沐浴。格气侯不仅适合农作物生长,而目曾是前苏联著名旅游胜地。

人口

430万(2004年)。格鲁吉亚族占70.1%、亚美尼亚族占8.1%、俄罗斯族占6.3%、阿塞拜疆族占5.7%、奥塞梯族占3%、阿布哈兹族占1.8%、希腊族占1.9%。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居民多通晓俄语。多数信奉东正教,少数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居民多通晓俄语。格鲁吉亚语属于高加索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族,它有多种方言形式,通常分为东格鲁吉亚和西格鲁吉亚两个分支。

行政区划

格鲁吉亚由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阿扎尔自治共和国、南奥塞梯自治州两个自治共和国、一个自治州、65个行政区、三个直辖币、62个城市、972个村庄所组成。两个自治共和国即位于西部的阿扎尔自治共和国,首府、一级行政中心巴统市和位于西北部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首府、一级行政中心苏呼米市。自治州是位于中北田的南奥塞梯自治州,首府、一级行政中心茨欣瓦利市。第比利斯市、库塔伊西市和波季市为直辖市。

首都简介


库拉河畔的小教堂

第比利斯(Tbilisi, Тбилиси)是格鲁吉亚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外高加索地区著名古都,同时还是重要交通枢纽,铁路干线将其同外、北高加索连接在一起。与原苏联及周边、欧洲国家的一些大域市有航空航线。1966年市区三条地铁开通。位于大高加索与小高加索之间,地处外高加索的战略要冲,濒临库拉河,海拔406至522米。库拉河在第比利斯穿过陡峭的峡谷,呈弓形由西北向东南流去,整座城市沿库拉河两岸以阶梯式向山麓展开。面积348.6平方公里,人口120万(2004年),年平均气温12.8℃。据史料记载,公元4世纪,位于库拉河沿岸的一个名叫第比利斯的聚居点成了格鲁吉亚的首都。而文献中关于第比利斯的最早记载,是4世纪60年代发生的一次外族入侵的攻城战斗。从那时起,第比利斯的历史就与旷日持久的战争及短暂的和平、战火的无情破坏与战后大规模的建设、繁荣和衰退永远地连在了一起。

6世纪第比利斯被波斯人占据,7世纪又被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占领。1122年,第比利斯被大卫二世收复,定为格鲁吉亚国都。1234年被蒙古人攻陷,1386年遭帖木儿洗劫,之后数次被土耳其人攻占。1795年波斯人纵火焚城,把第比利斯变成一片焦土。1801年至1864年,格鲁吉亚各公国先后并入俄罗斯帝国,第比利斯也随之被俄国兼并。1921年前苏联把它定为格鲁吉亚加盟共和国首都,从此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建设,第比利斯已经成为前苏联最优美、最舒适的城市之一。1991年4月9日,格鲁吉亚共和国宣布独立,第比利斯为首都。 格鲁吉亚欢庆第比利斯索巴节。第比利斯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在河左岸,而行政机关、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则分布在右岸。第比利斯分为旧城、新城两部分,旧城滨水,城内有弯曲的小巷、残旧的古堡,还有建于5世纪的教堂和昔日的格鲁吉亚王宫。新城傍山,人们可缆车上下山。市中心是格鲁吉亚政府大厦、商店、剧院和博物馆,6条街道向市区各处辐射,交通十分便利。


“格鲁吉亚母亲”雕像

“格鲁吉亚母亲”雕像
环境幽雅的格鲁吉亚科学院植物园坐落在古城堡东南的峡谷中,它原是古代宫廷花园,1845年改建为国家植物园,后来又改为格鲁吉亚科学院植物园。这里有一片浴池区,古代这里就是第比利斯的重要矿泉疗养区。这是一组地穴式浴池建筑,人们利用毗邻的塔博尔山地流出的含硫磺矿物质的天然温泉水来沐浴,医疗效果极好。它已成为著名的游览休养区。沿浴池街北行即来到库拉河畔,第比利斯古城奠基人的高大骑马铸像就屹立在库拉河北岸的高地基岩上。 在第比利斯东部附近的素罗拉克山麓,自南向北保存有17至19世纪的女修道院、18世纪的教堂等古代建筑。在山脊上,有残破的古代城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的的巨大的“格鲁吉亚母亲”雕像。这尊雄浑高大的塑像面向古城,她左手托腕,右手执剑,象征了格鲁吉亚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城市的象征。沿山脊上崎岖的山路北行,是建于公元4世纪的第比利斯古城堡废墟。其他古迹还有达列占女皇宫殿、宫廷教堂等。第比利斯是格鲁吉亚工业中心,以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为主,纺织 、烟草、制革等轻工业,油脂、乳品等食品加工业亦较发达。该市也是高加索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其铁路干线通巴统、巴库、埃里温等地,并有许多条公路交汇于此,将外、北高加索连接在一起,与原苏联及周边、欧洲国家的一些大域市有航空航线。

格鲁吉亚_格鲁吉亚 -政治

政体

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体制。2004年2月6日,格议会三读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格实行总理领导的内阁制,总理由总统与议会协商后任命;议会有权以五分之三的多数票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政府辞职;总统有权解散议会和政府。议会是最高权力代表机构和最高立法机构,实行单院制,每届议会任期4年,共有235个席位。其中150个席位由得票率超过7%的政党按得票率分摊,75个议席由全国75个地方选区各选出一名代表产生。此外,1992年在阿布哈兹当选的格议会10名议员将保留他们在议会中的席位。

外交

格鲁吉亚经济 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历史,格鲁吉亚-经济

主张在平等互利、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等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奉行均衡外交战略,密切与美国关系同时调整对俄罗斯关系;积极谋求与欧洲实现一体化;积极谋取经济援助;重视同独联体各国和邻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1991年12月27日,中国承认格鲁吉亚独立。1992年6月9日,格鲁吉亚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006年4月,萨卡什维利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了联合声明。

国内局势


格鲁吉亚

南奥塞梯问题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面积3900平方公里,人口约19万,主要由奥塞梯人、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组成。南奥塞梯与俄罗斯北奥塞梯接壤。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 南奥塞梯1992年1月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急剧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也严重影响了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1992年6月24日,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北奥塞梯四方最高领


格鲁吉亚少女载歌载舞导人就和平解决南奥塞梯武装冲突问题首次举行会谈,达成有关实现停火、成立维持和平部队和监督委员会的协议,格奥冲突双方随后实现停火。根据协议,俄、格和南北奥塞梯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四方混合监督委员会,由俄、格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负责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使命。 同年7月,由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三方联合组成的1500人的维持和平部队陆续进入南奥塞梯的茨欣瓦利地区,沿南奥塞梯和格鲁吉亚边界建立一个长15公里、宽14公里的安全走廊,把冲突各方的武装部队隔离开来。 十几年来,南奥塞梯当局一直初衷不改,有关各方在这一地区的摩擦也时有发生。迄今,格中央政府只控制着南奥塞梯的部分地区 。

阿扎尔问题
阿扎尔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地处格鲁吉亚西南部,紧靠黑海,是格鲁吉亚的旅游胜地。首府巴统是黑海重要港口。阿扎尔面积虽只有约30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40万,但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不仅是格鲁吉亚通往土耳其的主要门户,也是里海石油进入国际市场的过境之地。格鲁吉亚自1991年独立后一直受到分裂问题困扰。格境内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长期以来寻求独立,并与中央政府发生过武装冲突。阿扎尔自治共和国虽未宣布独立,实际上也不受中央政府控制。阿扎尔总统阿巴希泽自苏联时期就在该地区长期任职,因此在阿扎尔有着相当深厚的根基。多年来,阿巴希泽领导的阿扎尔自治共和国不仅截留中央政府税收,还组建了一支听命于他本人的地方武装。阿扎尔与俄罗斯关系密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巴统保留了一个军事基地。虽然格鲁吉亚政府多次要求俄罗斯撤除其基地,但遭到阿巴希泽和俄方的反对。

2005年11月,格鲁吉亚反对派以政府在议会选举中舞弊为由发动所谓的“玫瑰革命”,迫使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辞职。当时,阿巴希泽强烈批评此事,指责反对派通过政变的方式上台,是非法夺取政权。因此拒不承认新政权。萨卡什维利当选格鲁吉亚总统后,阿扎尔自治共和国拒绝承认格新政权,随后阿与格中央政府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2006年4月30日至5月2日,格鲁吉亚军队在距阿扎尔行政边界30公里的波季地区举行军事演习。阿扎尔当局以防止格军队对阿扎尔采取军事行动为由,于5月2日下令炸毁了3座公路桥,从而使双方本就紧张的关系再度升级。 与此同时,阿扎尔反对派近来不断举行集会,要求阿巴希泽辞职。而阿扎尔当局炸桥和驱散集会群众的行动加剧了内部矛盾,引起公愤,局势面临失控。 为解决阿扎尔危机,格总统萨卡什维利请求俄罗斯出面调解。在俄罗斯政府的斡旋下,阿巴希泽于5月6日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并于当天凌晨跟随应邀前来调停的俄安全会议秘书伊万诺夫乘飞机前往莫斯科。7日,萨卡什维利签署总统令,决定解散阿扎尔议会,对其实行直接总统管理,并设立了由20人组成的阿扎尔临时管理委员会,任命瓦尔沙洛米泽为总统驻阿全权代表。5月13日,阿扎尔临管会宣布6月20日举行议会选举。

政治风波

从2007年11月2日开始的格鲁吉亚国内示威游行活动到6日已经进入第5天。示威游行与政府的冲突升级。有数千名示威者包围了格国会大厦,并要求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辞职。格国会大厦前插满了格鲁吉亚国旗,很多军警在现场戒备,防止发生不测事件。


11月6日,格鲁吉亚示威者包围了格国会大厦

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目前态度仍然强硬,他表示有关大选时间的问题是不容更改的,对此,示威者表示强烈不满。参加示威的不少人士在2003年曾帮助他上台,并使当时的总统谢瓦尔泽纳泽辞职。据格鲁吉亚当地媒体报道,示威中至少有21人受伤,目前他们都被送往第比利斯的医院接受治疗。反对派还指控政府部门官员投毒,但紧急情况部负责人否认了上述说法。此前有报道称,格鲁吉亚人移民在欧洲多个城市举行集会支持格鲁吉亚反对派。这一消息是保守党领袖兹韦阿德・济兹古利在第比利斯举行的集会上透露的。济兹古利说:“我想通知大家,现在欧洲和加拿大多个城市也同时在举行集会声援我们。”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6日再次表示对格鲁吉亚国内局势“严重关切”。

全境进入紧急状态
格鲁吉亚经济部长阿尔韦拉泽2007年11月8日凌晨说,萨卡什维利已宣布在该国全境实行为期15天的紧急状态,目前总统有关命令已经生效。 阿尔韦拉泽说,在紧急状态期间,当局在格全境对媒体实行管制,并禁止民众举行自由集会、示威游行及罢工。除格鲁吉亚社会电视台可正常播放节目外,全国所有电台及电视台被暂停运作。此前,格鲁吉亚总理诺盖杰利在7日晚表示,有人试图在格鲁吉亚发动政变,总统已下令在首都第比利斯实行紧急状态,一旦恢复正常秩序,就会取消紧急状态并恢复媒体正常运作。他还说,根据格宪法规定,总统签署的命令将在48小时之内被提交给议会批准。 连日来,成千上万名反对派人士在格首都议会大楼前举行反政府集会,要求举行议会选举、改总统制为议会制,并要求总统萨卡什维利下台。7日凌晨,格警方从议会大楼前广场驱散了数百名反对派人士。

驱逐俄外交官
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7日晚在电视台发表的声明中,指控俄驻格大使馆的3名外交官参赞:瓦连京、参赞索洛马汀与三等秘书库多夫涉嫌参与这次反对党示威抗议。他们都被驱逐,要求限期离境。萨卡什维利还紧急召回格鲁吉亚驻俄罗斯大使。俄罗斯外交部立即以措词强烈的声明批评指出,萨卡什维利的言行是“严重挑衅行为”。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于当地时间7日晚宣布首都第比利斯进入紧急状态。随后紧急状态令扩大到全国。紧急状态令的发布还导致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关系非常紧张。目前有至少500人在格鲁吉亚的冲突中受伤。另据俄新网的报道,载有内务部队战士的卡车7日晚停在玫瑰革命广场的电报局旁边,离国家议会大楼步行大约15分钟。所有战士都随身带有防毒面具。俄罗斯媒体根据阿布哈兹总统驻加利区全权代表鲁斯兰・基什玛丽的消息报道,格鲁吉亚方面已经从阿布哈兹边境向第比利斯调遣部队分队和特种部队。 基什玛丽称:“7日晚格鲁吉亚方面开始从阿布哈兹边境向第比利斯调遣本国部队分队和特种部队。据最新资料表明,已经调遣了约1500名军人。”

玫瑰革命

格鲁吉亚的问题是什么呢?这要从四年前的“玫瑰革命”说起。2003年11月,这个山国因为选举舞弊发生动荡,现在的总统也就是当时的反对派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趁势逼得时任总统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黯然辞职。因为当时很多参加运动的人手持玫瑰,故称“玫瑰革命


格鲁吉亚万人游行

”。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在金钱和组织上支持玫瑰革命不仅毫不讳言,还感到非常骄傲。因为这不仅体现美国推行民主的成绩,而且还从地缘上大大钳制俄罗斯,可谓名利双收。所以尽管当时美国内部有人认为谢瓦尔德纳泽虽然是前苏联的高官,但“倾向民主”,萨卡什维利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不过美国政府还是支持了这场“革命”。

在美国接受教育并广泛游历欧美的青年律师萨卡什维利上台之后,立即被西方和格鲁吉亚国内追求民主的人视为“希望”,希望他在国内实行改革,促进民主,希望他的政绩能抵消俄罗斯的影响,希望他带领格鲁吉亚进入欧盟。然而,萨卡什维利在革命之后并没有按人们对他的希望去治理国家,相反,从一上台开始,他就有了“威权主义者”的倾向。经济政策没有弄好不说,在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方面,也出现了很多问题:2004年2月,他就主持修改宪法,新宪法赋予总统极大权威,严重侵蚀了议会的权力,破坏了分权原则;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政府人士不断威胁那些发出不同声音的媒体,至今至少有两家电视台、五家报纸、一家杂志和一个新闻社因政治问题而被迫关闭;民间批评人士经常被抓,就是政府内部的反对派也不能安生,前国防部长、萨卡什维利曾经的密友奥克鲁?阿什维利因在解决地区冲突问题上与他意见相左而决裂,几十人因此被随意逮捕。

用欧盟的一份报告的话来说,如果格鲁吉亚要加入欧盟,那么“在法制和民主方面需要更多的改革”――可见,“玫瑰革命”后的格鲁吉亚并没有真正走上民主道路。不过,萨卡什维利是个精明的政治家,他深知国内外对他的厚望,在国内政治经济没有进展反而倒退的情况下,他利用自己的语言和国际背景,在国际上很活跃。他知道美国希望他成为民主榜样,所以经常用流利的英语在美国或者和来访的美国人大谈如何“深化民主改革”;他知道美国很警戒俄罗斯,所以每次格鲁吉亚的问题,到他嘴里都变成“俄罗斯干涉”;他知道美国的国际需要,所以坚决派兵到伊拉克。这一切,都是为了换取美国的支持。 然而,任何问题,根源都还在国内,美国当然想支持这个“民主”政权,也希望用他来抵挡俄罗斯的野心,然而当国内经济不振、民主制度遭到破坏、民权遭受侵蚀时,格鲁吉亚人还是站了起来,要求改变现状了。所以,如果萨卡什维利不改变思维,不真正的把“玫瑰革命”的成果转化为民众的希望,而是把他作为个人的资本,借着民主旗号实行威权统治,那么格鲁吉亚的问题还是不能根本解决。

冲突渊源

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冲突历史渊源简介,2008年8月3日凌晨,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交火,双方冲突加剧,造成武装人员伤亡。自5日起,南奥塞梯开始疏散首府茨欣瓦利居民。7日早晨,南奥塞梯方面公布,格鲁吉亚在冲突地区集结重型武器,包括20辆坦克和多门火炮,格


格鲁吉亚议会大楼鲁吉亚第五旅的一个机械化营已经集结完毕,预备大举进攻南奥塞梯,格鲁吉亚-南奥塞梯武装冲突极有可能升级。目前局势发展变幻莫测,交火仍在持续。南奥塞梯位于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是格鲁吉亚的一个地区。1922年4月20日,南奥塞梯自治州(简称南奥塞梯)正式成立,首府茨欣瓦利(当时的名称是茨欣瓦尔),在行政划分上归属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解体前夕,自1989年起,南奥塞梯开始推行从格鲁吉亚独立出去的路线。1989年底,格鲁吉亚派出内务部部队,进驻南奥塞梯。南奥塞梯组织了民兵性质的国民卫队,开始对格鲁吉亚部队进行反击,爆发了大规模军事冲突。

1990年9月20日,南奥塞梯自治州人民代表委员会通过独立宣言,公布成立南奥塞梯共和国,格鲁吉亚未承认这一独立。在扎维阿达・贾姆萨胡尔季阿1990年至1991年当政期间,格鲁吉亚提出了以排俄为主旨的'格鲁吉亚人的格鲁吉亚'的口号,同时试图以武力解决格南冲突。1990年12月11日,格鲁吉亚最高委员会公布撤销南奥塞梯自治州建制,同时公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1991年1月6日


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格鲁吉亚内务部队在重型武器掩护下开进南奥塞梯,双方再度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冲突造成数千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的和平居民,另有数万难名南奥塞梯居民成为难民。大量南奥塞梯难民涌入相邻的俄罗斯北奥塞梯境内,给北奥塞梯造成了巨大社会经济压力。

1992年1月,南奥塞梯举行全民公决,公决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南奥塞梯居民支持独立。1992年6月14日,已经是谢瓦尔德纳泽当政的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签署达戈梅斯停火协议,双方暂时停止军事行动,在格南冲突地区开始驻扎俄罗斯-格鲁吉亚-奥塞梯混合维和部队,将冲突双方分隔开来。根据达戈梅斯协议,成立了格南冲突斡旋混合监察委员会,作为调解双方冲突的常设机构。此外协议还规定,在欧洲安全理事会参与冲突调解情况下,俄罗斯具有冲突调停人的身份。 停火协议签署后,南奥塞梯通过了宪法,建立了两院议会,1996年11月10日举行了首次总统大选,路德维希・奇比罗夫当选总统。在2001年11月18日和12月6日举行的两轮总统大选中,爱德华?科科伊特(原名科科耶夫)当选总统。科科伊特积极主张以联系国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目前在南奥塞梯境内通行货币是卢布,官方语言为俄语,近半数南奥塞梯居民拥有俄罗斯国籍。

格鲁吉亚_格鲁吉亚 -文化

公众假期

1月1日:新年(注:1月1日和2日放假)
1月7日:东正教圣诞节
1月19日:洗礼节
3月3日:母亲节
3月8日:国际妇女节
复活节:日期不确定,大致在每年的4月底或5月初的星期日,复活节前耶稣
5月9日:胜利日(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
5月12日:圣・安德鲁纪念日(圣?安德鲁为格鲁吉亚东正教堂创始人)
5月26日:独立日(国庆节)
8月28日:圣母节
10月14日:姆茨赫“托巴”节(格鲁吉亚古都“姆茨赫塔”奠基纪念日)
11月23日:圣・乔治节(圣?乔治被认为是格鲁吉亚的保护神)

格鲁吉亚_格鲁吉亚 -军事

军制

格鲁吉亚武装力量建于1992年4月30日。根据《国防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会)确定国家的国防政策和通过国防领域的法律。总统担任武装力量总司令,国防部负责指挥武装力量。格实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基本目标是保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格已基本实现军队职业化。
2006年格国防部组建陆军司令部,编制60人,隶属格武装力量联合司令部。12月,格议会一读通过“预备役法”。据该法案,格27-40岁的男性公民必须进行18天的集训。女性公民自愿参加。议员及参选候选人、神职人员,外交官免训。
2007年2月,格总统、防长和议会国防安全委员会主席共同签署新的军官条例,格将从大学和军校毕业生中选拔人才,为武装力量建立优秀的军官队伍。
军力

2008年议会通过决议将格军队兵力从3.2万人增加至3.7万人,后因八月战争而未能完成。
军备

格军编成陆军、空军、海军三个军种,主要装备有坦克、飞机、小型舰艇、火炮等。
2008年格国防预算为9.9亿美元。

格鲁吉亚_格鲁吉亚 -外交



国策

格外交基本政策是恢复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加入北约和欧盟、加强地区合作的同时兼顾发展与东方国家关系,优先方向是冲突调解问题。重视同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乌克兰等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2012年10月格议会选举后重新组阁,现政府主张改善对俄关系。
截至2012年6月18日,格已同170个国家建交。
同中国的关系

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1992年6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格鲁吉亚共和国建交。同年10月,中国在格设立大使馆。中格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
2012年6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外交部长杨洁篪分别与格总统萨卡什维利、外长瓦沙泽互致贺电,庆祝中格建交20周年。9月,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先后访格。
双边贸易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1999年8月4日,中格两国在第比利斯签署了成立中格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的议定书,并举行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2005年12月,中格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2007年4月,中格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第比利斯举行。2010年12月,中格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第四会议在北京举行。2012年7月,中格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第比利斯举行。
2012年双边贸易额7.74亿美元,同比下降3.1%,其中中方出口7.4亿美元,同比下降2.7%,进口3378万美元,同比下降11.3%。
文化、科技与教育等领域交往与合作
1998年7月,格文化部长阿萨季阿尼访华。8月,格圣山歌舞团来华参加中国第四届国际民间艺术节。10月,中国煤矿艺术团赴格参加第二届国际艺术节。2002年10月,中国图片展在格首都第比利斯举行。2004年9月,格圣山歌舞团来华参加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2005年7月,中国轮椅女画家秦百兰在格举办画展。2009年9月、12月,中方在格分别举办“中国瓷器和青铜器展”、“中国万花筒―现代生活面面观”图片展。2010年9月,中方在格举办“中国艺术品展”。2012年9月,格文化部长鲁鲁阿访华。12月,“中国文化日”在格举行。
2000年7月,双方成立了中格政府间科技合作委员会并召开了委员会首次会议。
2004年4月,格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隆代利出席在杭州举行的“威胁、挑战、变革”亚洲高级别研讨会。2006年8月,格社会科学大学校长阿拉萨尼娅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大学女校长国际论坛”。2008年6月,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所所长李凤林访格。2010年4月,“汉语桥”中文比赛预选赛首次在格举办。11月,格首家孔子学院在第比利斯自由大学正式成立。2011年、2012年,格举办“汉语桥”中文比赛。
2001年6月,格国家广播公司总裁扎泽访华。9月,格电台和报社联合记者团访问北京、天津。2002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访格。2003年8月,中国经济日报社代表团访格。2004年9月,格国家广播电视公司、鲁斯塔维-2电视台和“24小时”报4名记者访华。2005年2月,格“伊梅基”电视台记者来华采访。2008年7月,格第一公共电台和《共青团真理报》2名记者随独联体新闻团访华。
2005年11月,格总统特派扎瓦赫季地区代表哈赤泽访问湖北。2006年9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天增访格。2007年8月,浙江省副省长钟山访格。9月,新疆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杨刚访格。2011年6月,新疆乌鲁木齐至格首都第比利斯开通直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主任艾力更・依明巴海率领团赴格出席首航仪式。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格鲁吉亚政府民用航空运输协定》。
2012年,格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
同俄罗斯的关系

2008年8月,格与南奥塞梯冲突地区局势急剧恶化,7-8日格军与南奥、俄维和部队在南奥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8月26日俄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后与两地区分别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格退出1994年关于调解南奥塞梯冲突的协议,要求俄从格领土撤军。8月30日格俄断绝外交关系。俄强调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地位的立场不会改变。
2010年,第比利斯和莫斯科之间的直航以包机形式得以恢复。在美欧的约束和推动下,萨卡什维利表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领土问题,以更好地履行停火协议,只要俄承认格主权与领土完整,并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撤军,愿与俄启动全面对话。俄则表示,只要不是萨卡什维利政权当政,愿与格实现关系正常化。2011年4月俄对阿、南开始实行免签证制度。2012年10月伊万尼什维利出任总理后,表示寻求改善对俄关系,任命对俄关系特别代表。同年11月,俄西伯利亚航空公司恢复莫斯科与格第二大城市库塔伊西直航。2013年1月,格俄总理在达沃斯论坛期间举行简短交谈。两国并建立工作层会谈机制,迄已举行两次会谈。
同美国的关系

美国支持格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支持格加入北约,向格提供经济、军事援助。2008年8月格俄冲突爆发后,向格提供10亿美元援助。2011年“千年挑战基金会”加大对格援助力度,决定再提供1.5-2.5亿美元援助,用于格修复公路及医院等。
加入美主导的国际反恐联盟,大力发展格美双边关系。格俄冲突后积极寻求美支持。
2011年,格美双方互访频繁,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联系与合作更加紧密。双方在《格美战略伙伴宪章》框架下就经济、贸易及能源事务展开会谈,讨论美向格提供援助、帮助格发展经济等问题。7月美参院通过涉格议案支持格领土完整,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为被俄占领地区,呼吁俄从上述地区撤军,并允许难民和国际观察团返回阿、南两地。格总统萨卡什维利分别于2011年3月、2012年1月和5月访美。2012年10月,美总统奥巴马致信格新任总理伊万尼什维利,祝贺格成功举行民主选举,并表达深化双边关系与合作的愿望。
同土耳其的关系

格将土耳其作为重要战略伙伴,希借助土影响加快加入北约进程。两国经贸关系密切,互访频繁。总统萨卡什维利称格土关系无论在欧洲,还是在本地区都具有典范性意义。2010年土武装力量参谋部向格提供价值150万美元的8辆汽车及后勤装备,两国商谈黑海沿岸高压输变电项目,在边境口岸货物与人员通关手续便利化方面取得进展。2011年两国在发展双边经贸关系、土对格投资及军事教育和后勤保障领域加强合作。土在双边军事合作协议框架内赠送格价值170万美元的军事物资和后勤装备。2012年6月,格、土耳其、阿塞拜疆三国外长在土耳其特拉布宗举行会见后发表《特拉布宗》宣言,强调三国将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外高加索地区和平与稳定。2012年7月土国防部长伊尔马兹访格,双方就国防和军事领域合作交换意见。土是格最大贸易伙伴。
同其他国家的关系

格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011年格与阿塞拜疆关系平稳发展。1月18日,格外长瓦沙泽访问阿塞拜疆,双方签订了秘密信息保护协议,并讨论边界划界问题。2011年5月,阿塞拜疆决定向格提供5.75亿美元追加贷款,用于完成巴库-阿哈尔卡拉基-卡尔斯铁路项目。
2011年格与亚美尼亚的关系进展顺利,格总统萨卡什维利、总理吉拉乌利、外长瓦沙泽访亚,亚总统谢尔日・萨尔基相、总理季格兰・萨尔基相访格,就双边合作、相互承认民事交强险及边界管理、地区安全稳定局势等问题交换意见。2012年7月,格外长瓦沙泽访亚,双方就发展格亚关系,加强双边、多边合作交换意见。
2011年格与乌克兰双边关系发展良好。7月乌外长格里先科访格重申乌视格为重要伙伴,不会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2012年6月,格外长瓦沙泽访乌,双方就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等问题交换意见。
2011年格与伊朗开始实行互免签证制度。
另外,格还将积极发展与欧洲国家关系,探讨与欧洲国家在各领域合作以及格加盟入约问题。格总统、议长、总理、外长等多次出访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丹麦、匈牙利、克罗地亚、芬兰、英国、法国等国,就与各国关系、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投资、能源安全、反恐等问题交换意见,并出席国际会议。
欧洲各国领导人以及政府、议会、军事代表团频繁访问格鲁吉亚,包括瑞典、立陶宛、捷克、瑞士、爱沙尼亚、波兰、拉脱维亚、挪威、罗马尼亚等国,商讨格政治经济改革、双边关系与合作、能源安全、区域安全和军事合作、格俄冲突调解以及格加盟入约等问题。
2011年5月,格议会决定单方面向塞尔维亚、伊拉克、阿尔巴尼亚、波黑和黑山公民提供350天免签入境待遇。
同国际组织的关系

格积极发展同包括“古阿姆”集团、欧盟、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在内的国际组织的关系。
格鲁吉亚十分重视“古阿姆”,倡导在该组织柜架下开展合作。2010年9月20日,格外长瓦沙泽出席在美举行的“古阿姆”国家外长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讨论古阿姆组织框架内行动计划方案,并对实施方案进行评估。
格积极发展同欧盟的关系,认真完成欧洲邻国政策行动计划。2012年格高官多次出访欧盟,讨论格国内局势、格与欧盟及北约关系、格欧自由贸易区及简化签证制度、格俄冲突后地区局势、以及国际观察团在格活动等问题。
欧盟积极调解格俄冲突,向格提供人道和财政援助,派驻欧盟观察员,成立欧盟与格合作委员会,讨论欧盟邻国政策实施和欧盟参与调解格俄冲突问题,支持格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2011年欧盟向格政府提供2620万欧元的财政拨款,其中2110万用于安置波季、巴统和茨卡尔图波地区的难民,510万用于协助格发展职业教育。格国防部与欧盟驻格观察团签署有关相互交换信息备忘录;格财政部与欧盟签署相互谅解和合作备忘录,格欧简化签证程序协议于2011年3月1日生效。2012年,格与欧盟就联系国地位协定和自贸区协定谈判继续举行。2012年9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宣布,欧盟决定延长驻格观察团任期至2013年9月14日。
同北约的关系

格积极谋求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呼吁北约在吸收新成员问题上采用“路线图”方式。2011年,格外长、防长多次参加北约各类会议,讨论格与北约关系等问题,积极参加北约在阿富汗维和行动,向阿富汗派遣维和部队960多人。
2011年5月格外长瓦沙泽出席北约外长级会议及北约-格鲁吉亚委员会会议,北约-格鲁吉亚委员会会议首次发表共同宣言,声明支持格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格加入北约。2011年7月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表示,北约不赞同格俄冲突中俄方所为,但俄格关系不应阻碍俄与北约发展关系,合作是北约与俄关系的基本政策。2012年5月,北约芝加哥峰会发表声明,重申支持格主权和领土完整,呼吁俄放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格鲁吉亚_格鲁吉亚 -领土问题



阿扎尔问题

阿扎尔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地处格鲁吉亚西南部,紧靠黑海,是格鲁吉亚的旅游胜地。首府巴统是黑海重要港口。阿扎尔面积虽只有约30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40万,但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不仅是格鲁吉亚通往土耳其的主要门户,也是里海石油进入国际市场的过境之地。
格鲁吉亚自1991年独立后一直受到分裂问题困扰。格境内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长期以来寻求独立,并与中央政府发生过武装冲突。阿扎尔自治共和国虽未宣布独立,实际上也不受中央政府控制。阿扎尔总统阿巴希泽自苏联时期就在该地区长期任职,因此在阿扎尔有着相当深厚的根基。多年来,阿巴希泽领导的阿扎尔自治共和国不仅截留中央政府税收,还组建了一支听命于他本人的地方武装。阿扎尔与俄罗斯关系密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巴统保留了一个军事基地。虽然格鲁吉亚政府多次要求俄罗斯撤除其基地,但遭到阿巴希泽和俄方的反对。
2003年11月,格鲁吉亚反对派以政府在议会选举中舞弊为由发动所谓的“玫瑰革命”,迫使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辞职。当时,阿巴希泽强烈批评此事,指责反对派通过政变的方式上台,是非法夺取政权。因此拒不承认新政权。
萨卡什维利当选格鲁吉亚总统后,阿扎尔自治共和国拒绝承认格新政权,随后阿与格中央政府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2004年4月30日至5月2日,格鲁吉亚军队在距阿扎尔行政边界30公里的波季地区举行军事演习。阿扎尔当局以防止格军队对阿扎尔采取军事行动为由,于5月2日下令炸毁了3座公路桥,从而使双方本就紧张的关系再度升级。
与此同时,阿扎尔反对派不断举行集会,要求阿巴希泽辞职。而阿扎尔当局炸桥和驱散集会群众的行动加剧了内部矛盾,引起公愤,局势面临失控。
为解决阿扎尔危机,格总统萨卡什维利请求俄罗斯出面调解。在俄罗斯政府的斡旋下,阿巴希泽于2004年5月6日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并于当天凌晨跟随应邀前来调停的俄安全会议秘书伊万诺夫乘飞机前往莫斯科。7日,萨卡什维利签署总统令,决定解散阿扎尔议会,对其实行直接总统管理,并设立了由20人组成的阿扎尔临时管理委员会,任命瓦尔沙洛米泽为总统驻阿全权代表。2004年5月13日,阿扎尔临管会宣布2004年6月20日举行议会选举。
南奥塞梯问题

南奥塞梯位于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是格鲁吉亚的一个地区。1922年4月20日,南奥塞梯自治州(简称南奥塞梯)正式成立,首府茨欣瓦利(当时的名称是茨欣瓦尔),在行政划分上归属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以前,南奥塞梯自治政府与格鲁吉亚之间基本上维持和平状态。自1989年起,南奥塞梯开始推行从格鲁吉亚独立出去的路线。1989年底,格鲁吉亚派出内务部部队,进驻南奥塞梯。南奥塞梯组织了民兵性质的国民卫队,开始对格鲁吉亚部队进行反击,爆发了大规模军事冲突。1990年,格鲁吉亚开始迈出自苏联独立的步伐,1990年9月20日,南奥塞梯自治州人民代表委员会通过独立宣言,公布成立南奥塞梯苏维埃民主共和国,脱离格鲁吉亚成为苏联的一部份,格鲁吉亚未承认这一独立,格鲁吉亚国会的回应是宣布取消南奥塞梯的自治地位。在扎维阿达・贾姆萨胡尔季阿1990年至1991年当政期间,格鲁吉亚提出了以排俄为主旨的“格鲁吉亚人的格鲁吉亚”的口号,同时试图以武力解决格南冲突。格鲁吉亚认为南奥塞梯独立运动是苏联所煽动的,目的在于制造干预格鲁吉亚独立的借口,格鲁吉亚警察也与当地百姓爆发冲突,造成了死伤。1990年12月11日,格鲁吉亚最高委员会公布撤销南奥塞梯自治州建制,同时公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1991年1月6日,格鲁吉亚内务部队在重型武器掩护下开进南奥塞梯,双方再度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冲突造成数千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的和平居民,另有数万难名南奥塞梯居民成为难民,其中大部分的人进入了北奥塞梯。大量南奥塞梯难民涌入相邻的俄罗斯北奥塞梯境内,给北奥塞梯造成了巨大社会经济压力。
1992年1月,南奥塞梯举行全民公决,公决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南奥塞梯居民支持独立。1992年6月14日,已经是谢瓦尔德纳泽当政的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南奥塞梯三方签署达戈梅斯停火协议,双方暂时停止军事行动,在格南冲突地区开始驻扎俄罗斯-格鲁吉亚-奥塞梯混合维和部队,将冲突双方分隔开来。并于1992年11月6日,由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派遣一个团队进入格鲁吉亚监督维和任务。根据达戈梅斯协议,成立了格南冲突斡旋混合监察委员会,作为调解双方冲突的常设机构。此外协议还规定,在欧洲安全理事会参与冲突调解情况下,俄罗斯具有冲突调停人的身份。停火协议签署后,南奥塞梯通过了宪法,建立了两院议会,1996年11月10日举行了首次总统大选,路德维希・奇比罗夫当选总统。在2001年11月18日和12月6日举行的两轮总统大选中,爱德华・科科伊特(原名科科耶夫)当选总统。科科伊特积极主张以联系国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在南奥塞梯境内通行货币是卢布,官方语言为俄语,近半数南奥塞梯居民拥有俄罗斯国籍。
自此至2004年中,南奥塞梯大体维持和平状态。2004年6月,局面因格鲁吉亚加强打击走私而再度紧张。一连串的军事行动造成了十数人的伤亡。格鲁吉亚政府也指责俄国的维和部队偏袒南奥塞梯政府,并希望以联合国部队取代之。
格鲁吉亚在苏联解体后,逐渐向西方靠拢,接受美国的军事与经济援助,美国也依赖当地的油管,得以不经由俄罗斯领土输出里海石油至西方国家。格鲁吉亚不但是美国在反恐战争的盟友,更积极要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俄罗斯凭其庞大能源蕴藏重新崛起,由于南奥塞梯地区是重要的能源运输路线,东西双方都势在必得,俄罗斯为防止北约东扩,即以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牵制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进程。
2008年4月,格鲁吉亚传出可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消息。双方冲突也因此一触即发。当然实际上俄格交恶的真实原因是美国不断介入高加索地区,影响了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利益,而格政府与美国政府的合作加深了俄罗斯的担忧。
自2008年8月1日以来,双方交火事件不断,该地区局势趋于紧张。8月7日深夜,也就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正式开幕的同时,格鲁吉亚出兵突袭南奥塞梯,并宣称包围了首府茨欣瓦利。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并对茨欣瓦利市进行炮击,使冲突地区局势骤然恶化。紧接着,俄第58集团军和第74空降兵师的部分军队逾万名士兵于8日和9日相继借道北奥塞梯开进南奥塞梯。随后双方军队展开激烈交火,俄罗斯对格鲁吉亚本土展开空袭。随后,阿布哈兹地区也被卷入到战争状态。到8月10日,格鲁吉亚向俄提出停火外交照会,双方于13日原则上停火。数天以后,据俄罗斯电视台26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已签署命令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8月27日,格鲁吉亚外交部对此作出正式回应,宣布将降低同俄罗斯的外交关系级别,撤回格鲁吉亚驻俄使馆的绝大部分外交人员。8月28日,格鲁吉亚通过与俄罗斯断交的决议,9月2日,格鲁吉亚正式宣布同俄罗斯断交。
阿布哈兹问题

阿布哈兹是格鲁吉亚的自治共和国,位于黑海和大高加索山的脊线之间,濒黑海东岸,处在一条狭长的滨海低地,一些山嘴切割其间,这些山嘴逐渐升高形成一个被海水和河水冲蚀的阶丘组成的前陆地带,最后与高加索山的陡峭山坡混成一体。
苏联在1990年把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升级为阿布哈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但是在1991年当格鲁吉亚完成独立阿布哈兹被吞并,重新成为格鲁吉亚的自治共和国。然而,1992年始阿布哈兹境内的分离主义者武装反叛格鲁吉亚中央政府宣布其独立。1993年反叛者控制了阿布哈兹,1994年宣布成立独立的主权共和国,但遭到俄罗斯及格鲁吉亚反对。2008年8月26日,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已签署命令承认阿布哈兹独立。2008年9月10日,俄罗斯与阿布哈兹建立正式外交关系。2008年12月23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宣布,俄罗斯计划在2009年与阿布哈兹签署一份关于军事合作以及边界防护的协议。2010年2月17日,俄罗斯与阿布哈兹签署了一项协议,俄将在阿布哈兹建立一个大型的永久性军事基地。
俄格因阿布哈兹问题将进一步恶化。
8科教
编辑

文化

格鲁吉亚字母在5世纪公元前284年伊比利亚国王改革Parnawaz的发明,但现代研究已经形成第五届建议世纪的广告,从中发现最古老的例子。
格鲁吉亚中世纪文化是从4世纪的强烈影响,希腊正教和格鲁吉亚正教会的使徒,并可能因此影响拜占庭。这许多宗教作品的创作,鼓励和支持。其中包括教堂,寺庙,艺术作品,如图标和格鲁吉亚圣人圣徒传。此外,许多世俗的作品,如国家的历史或神话。
即使在第7的阿拉伯征服和8世纪穆斯林文化有没有对格鲁吉亚的影响。但是,从那个时候格鲁吉亚文化发展与拜占庭的竞争越来越多。在9日和10全国各地的世纪,特别是文学和绘画支持格鲁吉亚和格鲁吉亚语的区域实力的团结统一和解放的广泛传播,也用于与陌生人的交流,在许多周边国家。
教育

格鲁吉亚独立后,教育和科技发展受到政治经济局势的严重干扰,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但改革的进程仍比较快。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科教领域影响不断缩小,而西方的作用日益扩大。
概述
1991年4月9日宣布独立。格鲁吉亚西临黑海,东接阿塞拜疆,北邻俄罗斯,南与亚美尼亚、土耳其为邻,处于亚欧两洲的交界地带,自古以来,SC是东西方文化文汇的地方。但一直以欧洲文化占优势。1783年格承认俄宗主权,内务保持自治,1801年正式并入俄版图。此后俄罗斯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统治地位,以俄语为主要载体的俄罗斯文化迅速扩大影响。表l就从一十侧面反映了这种情况。尽管如此。格鲁吉亚人民仍为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并取得了成功。
截止2010年,格鲁吉亚全国共有118家博物馆,年参观量73.01万人次,其中历史博物馆20家,纪念馆45家,艺术博物馆22家,共组织展出617场;剧院44座,年观众量35.99万人次;公共图书馆824所,共藏书1730万册。
高等教育
格鲁吉亚现有公立高校19所,其中11所在第比利斯市。格鲁吉亚高等教育在苏联时期即建立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并达到很高的水平。近几年又对一些院校和学科进行了改建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新建丁巴统海洋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在格鲁吉亚技术大学里新设丁人文技术学院,在多所学校中设立了商业经济、管理等专业。高等学校的财政来源有三类:教育部、主管部委、地方(主要是州)。19所高校中,约10所高校经费由国家预算支付,其余来自地方财政。1996年国家预算总额为4亿拉里,(合12亿美元)。教育经费8100万拉里(1680万美元)。约占国家预算的5。255%。此外,得到世界报行400万美元专项贷款,另100万美元基建贷款用于新建教育部办公楼(原办公楼部分毁于火灾)。教育经费的一半以上,用于高等教育。
格鲁吉亚近几年来大学人数减少较多,教师人数也逐年减少。现有全日制大学生4万余人(1992年为8万余人)。若以1680万美元的一半做高教经费计,每人平均210美元,仅相当于1800元人民币,经费紧张之程度可见一斑。为改善财政状况,多数高校杯招收自费生或部分自费生(即收部分学费)。各校自费生所占比例及收费标准差别很大,前者大致为15--50%,后者则为300美元/人。年一600美元/人。年。收费标准主要取决于学校知名度和专业性质。对外国留学生的收费标准。是上述标准的1--5倍,有的含、有的不含食宿费,收费较高的是第比利斯音乐学院,本科生8000美元/年,副博士4500美元/年。在各高校总经费中学生交费所占比例一最不超过20%。[3]
新闻出版

2010年,格鲁吉亚出版225种报纸及多种杂志期刊,共220万期。报纸单期发行量为80万份,杂志期刊全年发行量为2590万册。主要报纸有:《格鲁吉亚共和国报》,格鲁吉亚文,独立报纸,反映官方立场;《格鲁吉亚时报》,格、英文;《24小时报》,格、英文,独立报纸;《信使报》,英文,独立报纸;《第比利斯晚报》俄文,独立报纸;《今日格鲁吉亚》英文,独立报纸;《格鲁吉亚杂志》英文周报;《金融》英文报;《共鸣》格文报;《光谱》格文周报。
主要通讯社:
国际新闻通讯社(Interpressnews),私营通讯社,成立于2001年。
高加索通讯社(Caucasus-press),独立通讯社,成立于1995年。
主流媒体通讯社(PrimeNews),独立通讯社,成立于1997年。
格鲁吉亚国家广播电台用格、俄语广播,并向欧洲国家广播。格鲁吉亚公共电视一台、二台信号覆盖格全境,以格语节目为主。鲁斯塔维-2台为格最大私营电视台,电视信号覆盖格大部分地区和欧洲各国。伊梅基电视台为格新兴私营电视台之一,信号覆盖格主要城市和地区。阿扎尔电视台为主要地方电视台之一,电视信号覆盖格全境和欧洲、中东、北非、北美地区。
体育

格鲁吉亚1996年首次参加奥运会即获得2枚铜牌,2000年则获得6枚铜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格鲁吉亚终于取得奥运金牌,共获2金2银。北京奥运会格鲁吉亚取得了3金3铜的历史最好成绩,伦敦奥运会他们在举重、摔跤和柔道等项目上有争夺奖牌的实力,最终获得1金3银3铜。

格鲁吉亚_格鲁吉亚 -经济


概况

致力于建立自由市场经济,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欧美国家指导和援助,大力推进经济改革,进一步降低各种税率及关税,加快结构调整和私有化步伐,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增加吸引外资。2011年格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格政府继续以发展经济为首任,紧缩公共财政预算,通过提高部分税种税率及加快私有化等方式增加财政收入,增加退休金补贴,调低基准利率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吸引外资,推进与欧盟FTA和美国超普惠制待遇的谈判,利用国际援款和贷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经济发展、打造欧亚运输走廊。2012年前三季度格GDP增长7.4%。
2011年7月格通过《自由经济法》规定,政府如需增加税种必须通过全民投票方式决定,在特殊情况下政府可临时增加税种,但有效期不得超过三年;国债不得超过GDP的60%,中央和地方政府总财政预算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0%。
工业

2011年,格鲁吉亚工业总产值为56.7亿拉里,同比增长16.9%,就业人数95653人。2011年各产业产值为分别为:开采业3.017亿拉里,占工业总产值的5.32%。制造业43.58亿拉里,占工业总产值的76.87%,电力、供气、供水10.1亿拉里,占工业总产值的17.8%。
农业

农业构成主要为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林业、渔业等。2010年,格农林渔业产值为23.97亿拉里,同比增长7.5%,占GDP的8.4%。201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7.53万公顷。2011年格政府对农业领域投资1.5亿拉里,用于建造农产品储存库和物流中心,以增加农业人口就业。2011年,格农业在经过连续3年衰退后实现增长,增长率5.5%。2011年格活羊出口总数达16.5万只,金额1500万美元,同比增长90%。2011年,格矿泉水出口量达7130万升,出口金额4700万美元,同比增长49%。2011年葡萄产量为20万吨,较2010年增加3万吨,增长17.6%。
交通运输

2011年格鲁吉亚运输总量达7110万吨,其中陆路运输4890万吨,占比69%。汽车运输占总量41%,铁路运输占总量28%。海运2220万吨,占比31%,2011年格两大主要港口中,巴统港货物吞吐量800万吨,波季港720万吨。
铁路:格铁路的主要干线贯穿全国,从阿塞拜疆的巴库(BAKU)途经第比利斯、萨姆特雷迪亚(SAMTREDIA),拐过巴统和波季后途经苏呼米(SOKHUMI)进入俄罗斯。格现有电气化铁路1583公里,其中80%地处多山地区,坡度达到4.9%,247公里曲线半径小于300米。格铁路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体系,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铁路签有合作协议,相互提供过境运输交通便利。
公路:格公路网由1474公里的干路(其中约70%条件较好)、3326公里的二级公路(其中60%以上条件差,需修复)和15439公里的地方道路(大部分路况很差)组成。格独立后,由于经济不振,对道路建设的投入大幅度下降,根据格有关部门的统计,公路维护费用支出从1988年的1.251亿拉里(5950万美元)减少至2002年的2480万拉里(1240万美元)。恶劣的公路网络制约了货物和人员往来,使途径格过境运输走廊运往黑海港口的货物运输成本高昂,减少了过境运输数量和收入。新政府上台后注重改善道路基础设施,加大投入,2003年投入5140万拉里,2004年6780万拉里,2005年1.403亿拉里,2006年1.813亿拉里,2007年计划投入4.59亿拉里。2005年格鲁吉亚得到国际社会超过2.95亿美元的援助基金,其中1.022亿美元用于重建和建设萨姆茨赫-扎瓦赫季地区(Samtskhe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50103/134954.html

更多阅读

无影手安格鲁的速度爬格练习

速度是一个吉他手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20个精短的小练习,要比机械、单调、程式化的爬格子好听多了。并且,它的拨弦变化更丰富,上行、下行、跨弦、震音等都有所涉及,可以使你的速度技巧全面提升。视频:

希度——特科格鲁 波斯特科格鲁

魔术伟大15号,希度——特科格鲁。对于每个热爱篮球的土耳其人来说,“Hedo”就是独一无二,卓尔不凡的代名词。1979年3月19日,希达耶特特克格鲁就在这欧亚文化交融的沃土上呱呱落地。上小学时,小名“希度”的特克格鲁就在哥哥Neyzat的感染

自组织经济与克鲁格曼 克鲁格曼与现实较劲

 (植美娜编译)  虽然通过降低工资来使美元贬值确能帮助美国商品更具竞争力,但是这也导致美国生活标准的崩溃。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最近的一期《纽约时报》的专栏上,他的看法如此荒谬,我看诺贝尔奖委员会应该把颁

格鲁夫的学习历程:高效管理者的诞生

在仙童时代,技术专家格鲁夫已经表现出“管理技能”——管理上级。格鲁夫曾经半开玩笑地说,在早期半导体行业中“我成功的秘诀”在于:“我能够比其他任何人更好地辨别出戈登·摩尔的面部反应。”摩尔是芯片业著名的摩尔定律的提出者,当

声明:《格鲁吉亚经济 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历史,格鲁吉亚-经济》为网友金蛇郎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