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湾镇,位于景东西北方,无量山西麓,澜沧江东岸,是景东“西五区”北大门。
漫湾镇位于景东西北方,无量山西麓,澜沧江东岸,是景东 “西五区”北大门。她留下了人类较早时期活动的遗迹,其原住居民有傣族、布朗族等,后来大量彝族和其他民族入住,现在,这里生活着十多个民族,大家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像所有人类发祥地一样,漫湾位于澜沧江流域,是人类居住较早的地方之一,约有三、四千年历史。澜沧江沿岸,立体型气候湿润丰沛,动植物丰富多样,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要的食物条件。澜沧江沿岸村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庄稼地里发现有大量的“雷楔石”――打制石器。当地人传说,那是天空打雷时打下来没有收回去,“雷楔石”便留在了人间。
传说,这里还是傣族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漫湾镇境内沿江与河谷附近山头,多处留有许多傣族的墓葬群。这些墓葬群,基本上都是竖一块石碑,埋在下面的是一个陶器,当地人称为“瓶罐坟”。这种“瓶罐坟”,在漫湾镇境内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其他地方还没有听说。据说,就是统治景东500年的傣族首领俄陶氏家族,亦发迹于保甸村委会附近公边地。由于民族纷争,后来,傣族大量向外迁徙,只留下傣族墓葬群、傣族水井、土人塔、酸角树和都督李正安为抵抗杜文秀派部下蔡得春带兵犯景东时留下的战壕。
明洪武22年,即1395年,朝廷在保甸设土巡检司。据明史“洪武皇帝”资料记载,俄陶之玄孙、陶赞之子陶暹任巡检司,陶暹到明朝廷参拜,并给洪武皇帝朱元璋送去一批训象,还带去了一些孔雀,可惜,孔雀在半路被飞走,只带去了几根漂亮翎毛。朝廷把孔雀认为是一种鹅,此乃俗语“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之谓也。
陶暹带兵参加三征麓川。1385年,百夷思伦发叛乱,景东成了最大障碍,于是大兵压境景东。后来,思伦发所部刀思郎被明军大将沐英击败,杀刀思郎,麓川主思伦发退出景东。俄陶回景东后,率军三征麓川,陶暹都带兵参战,而且战功卓著,被封为副七品官。
明清时期,“保和书院”,建于清雍正十二年,厅属保甸河;清道光十一年(1831),建有高10米、10级的振文塔,企翼以振文风。漫湾镇昔掌村委会地隔界小组,有一户人家,有一栋房子,所有椽、梁、柱子及床架、木盆、木桶、砧板等仅用一棵树做成。
1938年秋,五里坡脚下的景云桥,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动脉,其时美、英大量武器弹药往这里运入内地,是抗日战争时连接内地的唯一大通道。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早日到来,发挥了独特作用,付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抗日战争史上,可谓重彩浓墨的一笔。
现在,华能漫湾电厂就在景东漫湾地界,对加速景东经济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就在漫湾这片热土上,曾经出过些一时之人物,留下了让后世津津乐道的故事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