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市区南部九里山北麓,东邻“河南质量工程学院”,南接“平顶山市职业技术学院”,西望平西湖万顷碧波,北依湛河两岸繁华市区。平顶山、落凫山、擂鼓台山遥遥相对,平桐路,高杨路,南环路交叉环绕。校内景观学校占地200亩,由东西两个校区组成,“西交大桥”将两个校区连为一体。
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56年春,原名为平顶山矿区完全中学,1957年更名为平顶山市第一中学,1964年又改名为平顶山特区第一中学,1968年恢复现名。1993年初中部、高中部分家,高中部搬迁市区南部九里山北麓,沿用原校名。
平顶山一中吧_平顶山市第一中学 -学校简介
教学楼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市区南部九里山北麓,东邻“河南质量工程学院”,南接“平顶山市职业技术学院”,西望平西湖万顷碧波,北依湛河两岸繁华市区。平顶山、落凫山、擂鼓台山遥遥相对,平桐路,高杨路,南环路交叉环绕。校内景观学校占地200亩,由东西两个校区组成,“西交大桥”将两个校区连为一体。
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建校以来市一中向社会输送两万余名合格毕业生。每年都有一批杰出的学科尖子脱颖而出,大批优秀毕业生升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大、哈尔滨工大、武汉大学、中国科大、华中科大、湖南大学等中国著名重点高校、同时还培养了一批像黄鹤翔、毛孩、李娜、周鹏等优秀歌手和著名主持人及体育人才。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治教严谨,实行科学管理。在长期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总结办学经验,形成了“厚德明理,博学慎行”的校训和“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勤奋、文明、诚实、进取”的学训。连续十三年获平顶山市教学质量测评第一名,每年的高考进线率、重点大学录取率、升学率均居平顶山市之冠。
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已成为中国重点名牌大学生源的重要基地,不仅教学质量上乘,而且各项工作全面上台阶,先后被授予为“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基础教育实践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外语实验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省级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省级基础教育示范基地”、“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文明行业示范点”等多项荣誉称号,已成为平顶山教育战线的一面旗帜。
平顶山一中吧_平顶山市第一中学 -硬件设施
教学楼平顶山市第一中学有400米标准跑道的体育场和绿荫足球场,还有能容纳2500人的看台,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齐全。各种生活配套设施齐全,有五个学生食堂,五个学生餐厅均装有34英寸彩电。有卫生所、浴池。为学生营造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学校图书馆有藏书十几万册,有教师阅览室1个,座位72个,学生阅览室8个,座位700多个,电子阅览室1个,电子图书16万册。有物理实验室四个,化学实验室四个,生物实验室3个,计算机室4个,语音教室2个,大型多媒体教室2个,闭路电视设备一套,每个教室都安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25英时彩电和有线广播。建立了校园网,任课教师全部配备手提电脑教学设备实现了现代化。
平顶山一中吧_平顶山市第一中学 -师资力量
校园一角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占地面积133119平方米,建筑面积51996平方米。是河南省首批办好的24所省重点中学之一。在教师培养上鼓励、支持教师通过自学、进修等途径取得双学历或更高学历,并通过以老带新、教学基本功大赛等途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到2006年底学校有教职工197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人,中学高级教师65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9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平顶山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2人,在职学习的研究生23人,还有28名教师被评为省市优质课教师。
平顶山一中吧_平顶山市第一中学 -学校优势
校园一角在教学上坚持“一心一意抓教学,理直气壮抓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抓好教学常规落实、教学环节管理,重视教学创新。一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学校坚持根据学生初中升学情况平均分班,不分快慢班和重点班,新生分班时采用电脑派位,实行“阳光操作”,邀请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代表和新闻媒体参加;二是在开足开满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增加选修课、德育课,开设语文、英语阅读写作课、英语口语课,完善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是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注重从思想道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衡量学生成绩,从师德修养、科研成果、课堂效果等方面评估教师业绩。
平顶山一中吧_平顶山市第一中学 -建校历史
雪中校园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56年春,是平顶山市建校最早的一所中学,隶属于平顶山市教育局,是一所在全市享有崇高声誉的全日制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1978年3月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2005年2月被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原址在市区联盟路85号院(市委党校对面,现市实验中学),1993年8月,搬迁到现址(九里山北麓,沿山路9号院)。现址东邻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南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临新华区高科技工业园,北依高阳路和漯宝铁路,交通便利,位置优越。
建国初期
1953年9月,中南地质局401队千余名队员奉命开赴平顶山进行地质勘探,之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数万大军来到这里参加煤矿开发大会战。1956年,正值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平顶山作为中国重点煤矿之一,开始大规模建设,矿区人口达6.9万人。为满足矿工子女接受初中、高中教育的愿望,适应经济发展和建市的需要,河南省教育厅拨款4.5万元,由许昌地区教育局负责筹建平顶山矿区完全中学。筹备人员把东大营民房作为办公场所,在东大营小学进行了第一次招生闭卷考试。1956年9月1日,学校利用落凫山南麓原叶县工农煤矿废弃的20多间破草棚作为教室开始上课,共招收两个高中班,4个初中班,共329名学生。1956年12月,学校搬到五一路西段(现平顶山市印刷厂院内)。1956年底,扩大到7个班,353名学生,教职工25人。
建市时期
1957年3月,国务院第43次会议决定建立平顶山市,学校更名为平顶山市第一中学。随着平顶山矿区开发速度的加快,为适应新的形势,1957年6月,河南省教育厅再次拨款12万元,在西杨村河西筹建市一中第二个校园(现实验中学院),先后建立了两栋二层楼,北楼为教学楼,可容纳19个教学班;南楼为宿舍楼,有38间住房;并建起了大礼堂,在操场两边建起了三栋家属居住的平房。1957年9月,学校搬入第二个校园上课。1961年6月,根据全市教育布局调整,学校初中部、高中部分家,高中部停办,学校更名为平顶山市第一初级中学。1964年7月,平顶山市改为平顶山特区,学校又更名为平顶山特区第一中学,1968年又恢复为“平顶山市第一中学”。1971年恢复了高中部招生,学校又恢复为完全中学,当年招收高中生6个班。
雪中校园建校初期
虽然办学条件较差,但师生因陋就简,不畏艰苦,勤俭办学,并自己动手,通过开办校办工厂改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比较稳定。1957年“反右”整风运动开始后,学生主要精力用于体力劳动,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962年,党中央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质量相应提高,同年被确定为市里唯一的重点初中。“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受到极大冲击,教学秩序混乱,师资缺乏,正常教学活动不能开展,教学质量降到建校以来最低水平。三中全会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学校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恢复高考制度后,师生干劲倍增,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很快,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文体比赛方面的成绩更为突出。1977年,学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市重点中学”;1978年底,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被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1981年3月,经河南省教育厅验收合格,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办好的24所省重点中学之一。之后,学校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高考重点大学进线率、本科大学进线率、教学质量评估等一直位居全市第一,并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市先进集体”称号。至1992年底,学校有教学班30个,其中初中部6个班,高中部24个班,在校学生1800余人。
1993年7月,市政府又投资1500万元在九里山北麓建设了占地面积140亩的市一中第三个校址。同年9月,学校初中部、高中部再次分家,初中部留在原校址,更名为“平顶山市实验中学”,高中部搬迁新址,仍用“平顶山市第一中学”校名,规模为24班,在校学生1500余人。
校园一角二十世纪末
到二十世纪末的几年里,学校在新校址艰苦奋斗,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建起了图书馆,安装了无线电视广播系统,建起了两栋教师住宅楼。教学质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还培养了一大批诸如中央电视台《军事纵横》栏目主持人李娜,以一曲《九妹》唱响神州大地的著名歌手黄鹤翔,著名演员毛孩,著名歌手周鹏等优秀艺术人才。1999年6月被评为“市级文明行业示范点”,1999年10月被授予“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12月,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2000年8月,被授予“省级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进入新世纪
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指引下,国家做出了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决策。2000年9月,以校长顾亮、书记高柳生为主要领导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三风”建设为重点,以教学创新为突破口,凝聚师生力量,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校风建设,领导班子提出“文明、和谐、务实、创新”八个字。教风建设,提出“严、实、细、活”四个字。学风建设,提出了“勤奋、持恒、博学、精思”八个字。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形成了“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的良好风气。
平顶山一中吧_平顶山市第一中学 -参考资料
[1] 平顶山市第一中学http://www.pdsy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