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 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 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地理位

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重庆东南缘黔江区的北部,距重庆市公路距离近400公里,公园南连酉阳,西接彭水,北界湖北利川,北东部包括湖北省咸丰县一小角,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08°38'20"--108°49'48",北纬29°31'14"--29°43'27"。

黔江小南海_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 -地理位置

位置

小南海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位于重庆与湖北交界处,距黔江城北部30余公里,车程约一小时。

具体范围

北至鸡公山--表家湾,东止中塘乡--仰头山,南以黔江河为界,西邻龙家岩坪--鸡公山一带,其面积为197平方公里。

黔江小南海_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 -地貌成因

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 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 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地理位

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

小南海是由于地震时山崩岩塌、溪流堵塞而形成的地震堰塞湖,是目前中国国内历史最长、保存最为完好的地震堰塞湖,而且在世界上也“极为鲜见”。四周秀峰环列,湖内水碧岛绿,湖光山色,景色如画。小南海地震遗址为全国独有、世界罕见,其地震崩滑体、崩积物、淤坝等至今清晰可见。二00一年,被国家地震局批准为“黔江小南海国家地震遗址保护区”和“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

地震遗址是小南海最具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之处。小南海处在渝东鄂西褶皱带内,以震旦系变质岩为基底,最近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隆起抬升。所以小南海地震的发生,可能与本地区基底断裂活动有关。由于小南海远离城市,人烟稀少,所以地震遗址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黔江小南海_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 -景点

地质遗迹


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

主要地质遗迹包括:小南海地震遗址、八面山岩溶地质地貌、仰头山岩溶地质地貌、古生物化石遗迹、沉积构造、古冰川遗迹及流水地貌。主要自然景观有 :大垮岩、小垮岩、轿顶山、崩滑体、堆石坝、堰塞湖、岩溶景观(石芽、石笋、峰林、漏斗、溶蚀洼地等)、泥岩页岩中的波痕、槽膜、沟模及虫迹构造、冰川U型谷、冰碛体等。

人文景观

红九师师部旧址、温朝钟墓、烈士陵园、朝阳寺、义渡古碑及土家风情等。

小南海四周秀峰环列,湖内水碧岛绿,湖光山色,景色如画。小南海地震遗址为全国独有、世界罕见,其地震崩滑体、崩积物、淤坝等至今清晰可见。

小南海原名小瀛海,位于黔江区境内,面积约30平方千米,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景区。人称“深山明珠”、“人间仙境”。小南海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水面海拔370.5米,面积2.87平方公里。湖面长约5公里,最宽处1公里。湖水深度平均为30米,最深处50多米,蓄水量约为7020立方米,积雨面积达150平方公里。有板夹溪、白鹤溪、白矾溪、清溪沟、肖溪沟等五条溪流注入,水源丰富,水质良好,据清《黔江县志》载:“清咸丰六年(公元1857年)五月王子,地大震,后坝乡山崩,…?溪口遂被埋塞。厥后,盛夏雨水,溪涨不通,潴为大泽,延裹20余里”。清咸丰六年(1856年)大地震中,谷口遂被湮塞而潴为大泽。大垮岩、小垮岩、断碉绝壁及岩石垒成的大坝等地震遗迹,于今仍清晰可见。小南海四周秀峰环列。 湖口奇石竖立,溪水萦回。湖内港汊纵横,岛上茂林修竹。朝阳寺、老鹳坪、牛背三个岛屿,古松蔽日,茶花连云,茅舍竹楼,鸡鸣犬吠,一派田园风光。小南海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湖泊。人称“深山明珠”、“人间仙境”。有很多文人雅士题咏过。清人游记称赞小南海为“胜境清幽”、“不异洞庭君山”、“胜似嘉陵山水”。如清人王国珍对小南海四时的描述:“游斯地也,值烟消日出,金光万道,云破日出,银浪千层,……若春则花明柳岸,夏则水满湖平,秋有红树青山,冬似雪峰银海。四时之景,皆有可观。” 翻越八面山至小南海,既可以感受山的壮丽又能感受湖的秀美,是黔江区较精品的徒步穿越路线。

朝阳寺岛位于小南海地质公园内。 朝阳寺岛,得名于岛上的朝阳寺,因为形如蝴蝶,也称“蝴蝶岛”,面积为96.9亩。朝阳寺为乾隆二十九年(1764)间的一位黔江知县杨云彩积善重建,原有寺宇四合大院,房屋60多间,供奉着南海观音及二十四诸天神,以及十八罗汉等。小南海就因为供奉南海观音而得名。可惜朝阳寺在“文革”中被火焚。只留下这些虬劲苍翠的古松,遥对海口,欢迎各位的到来。南海,在佛教中是观音大士居住的仙境。然而这大自然中的小南海,却是地震给人类造成的一次浩劫留下的遗址。

小南海是目前中国国内历史最长、保存最为完好的地震堰塞湖,而且在世界上也“极为鲜见”。据中科院专家考察,当时地震震级为 6.3 级,地震的破坏烈度为 8 度。地震时山 体滑塌 10 余公里,4500 万方崩滑体向西推移 2 公里,以近 100 米的落差阻塞山谷,形成长1170 米、高 67.5 米的天然大坝。小南海地震遗迹区保存了崩塌崖面、崩滑体、堆石坝、堰塞湖及淹没森林等多种地震破坏 形迹,为地震灾害研究提供了极 为珍贵的自然实体,有很高的科研科考价值。正因为如此,国家 地震局于2001年为小南海颁发了“黔江小南海国家级地震遗址 保护区”和“全国防震减灾科普 宣传教育基地”两块牌子,使小南海的科技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公认。

堰塞湖位于小南海地质公园内,为市第一大天然湖泊,碧水绿岛,四围青山,其地震遗址保存得极为完整。干支流纵贯黔江的阿蓬江河谷风光优异卓绝,在黔江境内形成了两大原始峡谷、两大天生桥群以及间歇泉、温泉、地下暗河、溶洞等自然奇观,令人叫绝。雄壮的武陵仙山奇峰异石,尚存的寺观或遗址折射出当年的宗教繁盛。此外还有仰头山森林公园、灰千梁原始森林以及八面山、麒麟盖、石钟山等丰富多采的自然旅游资源,令人目不瑕接,留连忘返。
大垮岩位于地质公园内。至今,当年地震形成的断岩绝壁―-海口北侧的大垮岩、小垮岩等遗迹仍清楚可见。在大小垮岩之下,滚石密布,巨石林立。巨石直径一般为 l一5米,大的10米以上,从数百米处被推置而来,在海口堆成大坝。坝南北长 l170米,坝高67.5米,溢流堰宽70米。

民居―吊脚楼土家人喜聚族而居,一姓为一寨,以姓氏为寨名或村名。在建筑形式上,以吊脚楼为主;在建筑材料上,以木材为主,木结构占多数,也有土木结构的。

土家人大多生活在山区,居处较少平地,山高林深草茂,常有蛇虫野兽出没。因而,当地人建房造屋就地取材,依势而建。背靠青山,面对绿水,是其最佳选择,屋基前低后高,所以木结构的“吊楼”式建筑应运而生,楼外有“耍子”,安有各式各样的木栏,保留着土家先民“干兰”式居屋的遗俗。

土家吊脚楼为典型的栏杆式建筑,分全吊型和半吊型两种。全吊型 ,全部悬虚,比较少见;半吊型,部分悬虚,为主流形式。一般是几间主屋落地,左右两边转角吊楼悬空。主屋正中一间为堂屋,堂屋正对大门一面设有香龛,以敬神灵祖先。堂屋不作居室,有的设有火塘,以作迎亲待客之用。

房子主屋为父母及老人居室,两侧吊楼是子女的居室,左为长,右为幼。吊楼的四周设走廊,雕栏花窗,其花纹图案多为鸟兽花草,寓意福禄寿禧,安康吉祥。吊楼下多为猪圈、牛栏,或用来安置碓磨,堆放柴禾杂物等。

土家吊脚楼,在少数民族木楼建筑中,是一颗光彩夺目的艺术明珠。飞檐翘角,凿龙画凤,雕栏花窗,描红着绿,色彩斑斓,让人浮想联翩。有诗人如此赞叹:

孔雀开屏先提腿,锦鸡展翅先摆尾;

怎比土家吊脚楼,时时张开五色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50103/135403.html

更多阅读

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 小南海好玩吗

P01▲重庆市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重庆与湖北交界处,距黔江城北部30余公里,车程约一小时。是一个融山、海、岛、峡诸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也是国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小南海地震遗址是小南海地质公园最

8重庆市綦江区 重庆市綦江区教委

綦江区重庆市綦江区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綦江河纵贯南北,有蒲河、清溪河等支流汇入。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年均降水量1071毫米,年均气温18.8℃。有煤炭、铁矿、石

《麻辣婆媳》之吴英为和区小欧 麻辣婆媳演员表

不是冤家不聚头  这部剧有些年头了,一直牵挂至今。《麻辣婆媳》虽是一部讲家庭伦理婆媳关系的影片,可全剧看完,剧中婆媳的最后和解固然是让人感动万分,然更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穿插于其中的吴英为与区小欧那对欢喜冤家似有若无,欲说还休

声明:《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 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 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地理位》为网友激情交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