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大事年表 隋炀帝 隋炀帝-明帝简介,隋炀帝-大事年表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于604―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次子,母文献独孤皇后。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创科举,三征高丽等。但是,他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滥用民力,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巨大的工程和连年的战争使民生不堪重负,引发大规模的叛乱。在农民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摇摇欲坠,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部将缢杀,隋朝灭亡。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隋明帝_隋炀帝 -明帝简介


隋朝版图

大隋世祖明皇帝杨广,隋朝第二任皇帝,隋文帝次子,母独孤皇后。581年封晋王,589年任行军元帅统兵伐陈,600年立为太子。604年即皇帝位,年号大业,在位14年。《隋书 世祖本纪》中有记载隋炀帝:“上美姿仪,少敏慧。”政绩和暴政都很突出,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即位之后,对于国政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创科举,三征高句丽等。大运河和科举影响后世千年。

隋明帝_隋炀帝 -大事年表

581年:封晋王
隋炀帝589年:任行军元帅统兵伐陈
600年:立为太子
604年:七月,文帝去世,太子广继位,是为隋炀帝杨广。是岁,除妇人、奴婢、部曲之课
605年―606年:营建东都。开通济渠。疏浚邗沟
607年:遣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使流求。颁《大业律》。改州为郡,改部分台、省、府、寺官名。炀帝北巡至榆林,启民可汗来朝
608年:开永济渠
609年:炀帝亲征吐谷浑,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伊吾吐屯设内附,以其地置伊吾郡。高昌王麴伯雅朝见炀帝于张掖。大索貌阅。全国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余,口四千六百余万
611年:炀帝将攻高丽,集百万大军于涿郡,又强征百万民夫运粮械。邹平民王薄起义于长白山。刘霸道、孙安祖、窦建德、张金称、高士达、翟让、杜伏威等相继起义,隋末农民战争爆发
612年:二月,炀帝渡辽水,一征高丽。七月,久战不下,撤兵
613年:四月,炀帝二征高丽,围辽东城,不下。六月,杨玄感起兵反炀帝于黎阳,围逼东都,炀帝被迫撤兵。八月,玄感兵败被杀
614年:炀帝三征高丽。高丽遣使请降,炀帝遂班师回朝
615年:八月,炀帝北巡,为东.突厥始毕可汗围困于雁门。九月,解围,还东都
616年:炀帝幸江都宫,以越王侗等留守洛阳。李密加入瓦岗军。瓦岗军大败隋将张须陀于荥阳
617年:翟让推李密为魏公,据洛口。四月,瓦岗军进逼东都,与王世充相持。五月,李渊起事于晋阳。七月,进军关中。十一月,攻占长安,拥立代王侑为帝
618年:三月,江都兵变,推宇文化及为首,弑炀帝,立秦王浩为帝,引众西返关中。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李渊。隋朝亡。
结局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炀帝见天下大乱,无法挽回,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这时,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宇文化及逼缢隋炀帝。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唐朝平定江南后,于贞观五年(631年),以帝礼改葬于雷塘(今扬州市北15公里雷塘南平冈上,南距吴公台10里)。

隋明帝_隋炀帝 -晋王早年


杨广开皇元年,杨广被封为晋王,当时只有十三岁。除了王位外,还让杨广做并州(治所是现在的山西太原市)的总管。杨坚之所以要让很小的儿子担任并州总管,拱卫京城,是吸取了北周没有亲近的重臣辅佐,而被自己灭掉的教训。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真正能在以后胜任,杨坚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王韶没有辜负杨坚的信任,对杨广尽心尽力,有一次,在他出巡长城时,杨广便趁机造园林,结果等王韶回来后立即劝止了杨广。后来,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统帅,但真正领兵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将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杨广表现得很有气度:杀掉了陈后主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世人皆赞杨广为贤,最后将陈叔宝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灭掉陈后,杨广进封太尉之职。

此后,杨广也是屡建战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

杨广共兄弟五人,哥哥杨勇是长子,三皇子是杨俊,四皇子是杨秀,最后是五皇子杨谅。在隋文帝称帝后,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因为自己的战功在哥哥之上,又发现文帝对太子杨勇的行为很不满,这使他渐渐有了取代哥哥的欲望。

为了实现做太子,以后做皇帝的梦想,杨广将自己伪装起来。而太子杨勇却缺少杨广那样的心机。明明知道父亲杨坚喜欢节俭,他偏偏要奢侈浪费;明明知道母亲独孤皇后痛恨男子宠幸众多姬妾,他还要很张扬地寻欢作乐,不但如此,还冷落了母亲精心为他挑选的妻子元氏。这使得父母都对他有怨气,加上后来杨勇还过分地接受百官的朝贺,使杨坚更为不满,这就为杨广的夺太子位提供了好机会。

杨广和杨勇正相反,知道父母都很节俭,他也很简朴。在听说父母要来时,他就让其他的姬妾都躲藏起来,自己和正妻萧氏一同到门口亲自迎接,还让年老、面貌一般的妇人穿着破旧衣服侍奉父母亲。杨广讨得了父母的欢心,他还常给父母身边的侍从们一些好处,送些礼物,这些人回去都说杨广的好话,两方面的作用使得杨坚夫妻越来越喜欢次子杨广。

为了加快夺太子位的步伐,杨广在一次进宫回来向母亲告别时,很伤心地哭起来,母亲问他为什么,他说哥哥杨勇想谋害他。母亲因为平时就对杨勇印象不好,听杨广这么一说,不由更加气愤。

杨素很受隋文帝杨坚的信任,为了说服杨素帮助自己,向杨坚提出废除太子之事,杨广让宇文述先找杨素的弟弟杨约,因为杨约和哥哥杨素的关系非常密切。宇文述先是经常陪杨约赌博,而且故意输给他很多的钱,借机将杨广的意图告诉了他。杨约赶忙问怎么办,宇文述便请他说服哥哥杨素,顺应皇上已经有的废太子的意思,推荐杨广继任太子之位。杨素兄弟最终答应了杨广的要求。在杨素的努力下,清除了支持杨勇的大臣,最后使杨坚下决心将杨勇废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

隋明帝_隋炀帝 -治理国家

制度改革


隋朝运河示意图

杨广即位后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主要是进士科的建立,这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第二是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将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第三是兴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

工程建设

在公元605年,即隋炀帝即位第一年,他让杨素等人负责修建洛阳城。当时,每月都有二百万人在工地上劳动,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也就是大城,周围有七十里长。里面的皇城是文武衙门办公的地方。再往里,就是宫城,周围有三十里。

再一个工程就是大运河的开凿。在修建洛阳的同一年,实际上已经开始了。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在江苏的镇江)到达余杭(现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在的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水运大动脉。

开发西域


隋炀帝杨广画像

隋炀帝向四处用兵扩张的野心从即位第一年就激发出来了。这年,北方的契丹族侵扰营州,被隋炀帝派出的将领韦云起击败,这使杨广用兵的信心倍增。两年之后,杨广开始大规模地开发经营西域。

在这以前,隋朝基本上是在张掖和西域商人进行贸易的,隋朝由黄门侍郎裴矩负责具体事务。后来,裴矩上疏主张开发经营西域。

隋炀帝为了开发经营西域,派兵做了统一的工作。如打败了西突厥的处罗可汗,扫除一大障碍。击败吐谷浑,将其领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员治理,保证了和西域的畅通。

公元610年的正月,隋炀帝在洛阳用大演百戏来招待西域商人,前后达一个月之久。洛阳的店铺都用帷帐装饰,让西域的商人们免费吃饭,免费住宿。隋炀帝赚取万国盛况的名声,用钱引诱西域各国商人和使者来朝贺,面子赚足了。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朝贡贸易,小国来朝拜,我得到高高在上的荣誉,然后给你丰厚的金银珠宝赏赐。

征伐高丽


隋时期高丽

朝贡贸易比起发动大规模战争讨伐高丽来,危害百姓方面要小得多。前后三次对高丽的用兵,使隋朝的国力大减,隋炀帝的末路可以说和征伐高丽有很大的关系。

在东边,高丽是最强盛的临国,西边的边境已经过了辽河,等于占据了现在辽宁的部分地域。在隋文帝时期,高丽曾经侵扰过,文帝派兵讨伐,高丽王慑于隋军威,亦遣使谢罪,上表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只好适时罢兵。

在公元607年,也就是隋炀帝即位的第三年,他巡游到东突厥,在可汗的大帐碰巧遇上高丽使者。炀帝知道如果让半独立了几百年的高句丽和突厥军事联合,那就是对中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还有,炀帝同时想让高丽王高元到隋朝朝见,结果高丽王慑于军威不敢答应,于是就有借口出兵高丽。

在公元612年,经过准备的第一次征伐高丽正式开始,第一次征讨高丽,诸军士兵士气皆盛。一路破高丽城四五十余座,但是后来由于渡过辽河围攻辽东城,久攻不下。由海路进攻的海军,进攻至平壤,一路皆胜,进入城市后由于放松了警惕,被伏兵奇袭,只得撤兵,半路上又遇到了高丽军队的伏击,结果大败而归。据载三十多万人的队伍,最后仅有二三千人返回。第一次征伐失败。

第二年,隋炀帝亲征高丽,这次就在辽东城准备攻破时,后方却出现了杨素儿子杨玄感的反叛,洛阳被重兵围攻。隋炀帝听到消息消息大惊,赶忙退兵救援洛阳。军事物资、营帐灯物都丢弃在了前线上。第二次被迫撤兵。

613年,又发动了第三次对高丽的战争。这次在平壤附近,隋水军大败高丽军,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在毕奢城大败高丽军,并乘胜向平壤进发。高丽王高元大为恐惧,遣使请降,并将去年叛隋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隋炀帝许之,遂班师回朝。

隋明帝_隋炀帝 -三下江南


隋炀帝下江南

爱山水巡游南北

隋炀帝一生都在帝国四周巡游,去江都看江南山水前后就有三次之多,北上到突厥可汗驻地,向西还到达过张掖,还到达过四千米的高原。
隋炀帝从京城浩浩荡荡的南下江南。其意义巨大,江南分裂中国已经有几百年了 ,一个中原的皇帝下江南,一个刚把江南归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不久的王朝,为表示对江南的统治与重视进行巡游何过之有?三游江都是凝聚中华的英明之举。总比有些名君花大量资财到泰山爬山庆祝功自己的伟业要好。大运河两岸的无数的人民可以亲眼观看到浩大的场面,看到我中华国威,人们自然欢喜。隋炀帝此举何止是个人寻欢作乐,而是与民同乐。隋炀帝充分的显示了国威、凝聚了中华。

隋明帝_隋炀帝 -非凡政绩

建功立业

隋朝初建时,统治东北和西域诸族的突厥不断侵扰,隋文帝不得不发兵抵御。杨广“后数载,突厥寇边,复为行军元帅”,足见其在北御突厥中所起的作用。

在对突厥的自卫战争的初期,隋朝采用的是“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离间”之计,晋王杨广对此计特别赏识,后明代李贽在评述此事时,也不得不承认隋炀帝“善用兵”,“尤为好用长孙晟之离强合弱计”杨广对此计的赞许正说明了他谋略的非凡和气度的出众。可见,文帝采纳此议,其中本身就有杨广力荐的因素。

北御突厥的战争基本上是在隋文帝的统筹下进行的,在文帝的老练但拘泥于保守的作风下,配以杨广幼稚但倾向于积极进攻的锐气,加上杨广最后对突厥的沉重一击,奠定了隋王朝在这场战争中胜局的基础。平陈之役于开皇八年开始。此时的晋王广才二十挂零,但已被委任卫平陈战役的总统帅,足见开皇年间的杨广已在政治军事上崭露头角,并有有所作为了。

营建东都洛阳――政治中心的东移统一的隋王朝,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归江南地区的控制,因而营建东都,实是炀帝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再加上仁春四年,汉王杨谆在并州起兵造反,在平反过程中,炀帝深感“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必须“因机顺动”“今可于伊、洛营建东京”,东都之建,与镇压杨谆有密切关系,同时也用以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这也表明炀帝的多次出巡,都有“亲抚”和“存恤”的政治原因,并非完全是为了贪图享乐。因此,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来看,确有营建东都的必要。其次,营建洛阳还与洛阳的地理位置有关,洛阳地位适中,便于转运南北固定物资,取得充足供应。可以说,炀帝之营建东都是有一定远见卓识的,并非出于主观臆断。



大运河杭州段新貌

开通大运河

一方面,从经济上看,大运河利于交通,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是中国唯一的一条贯通南北的水路。南北大运河的沟通,改善了交通条件,为农副产品的交换与商品的流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运河不仅是京都粮食、物资主要运输线,也是商业交通的重要航道。不仅淮南、江南等地的粮食、丝茶诸多产品从水路运来,北方的枣、梨、药材也由此路运向南方。

另一方面,运河的开凿利于政治和军事的控制,可以通文书、运士兵。炀帝开通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以后,在政治和军事的控制上有了很大的便利。但由于隋朝享国短促,大运河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示。

确实,南北大运河开凿后,有利于后代王朝特别是唐宋王朝对全国政治和军事的控制。在此时期的统一局面与南北运河的畅通是分不开的,唐宋王朝每年都要组织民夫对运河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疏浚,以保证运河的通畅,反叛者也常以断绝漕路来对抗朝廷,唐王朝对南北大运河之东北段――永济渠作了疏浚后,发挥运兵运粮的作用。另外,唐王朝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就是通过南北大运河运送物资以备北军之费用的。所以说,王朝是通过运河实现了多全国的政治、军事控制,由唐朝便可窥一斑。

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后世多又责难。但我们应当看到,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大运河历史功绩一点点显露出来了,这条全长五千华里,世界是开凿最早、航程最长、最雄伟的人工运河是中国真正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里面也凝聚着具有高瞻远瞩真略眼光的决策人隋炀帝的一份功劳。

创置科举制


隋炀帝都城洛阳・定鼎门

隋炀帝为了选拔人才,加强集权,进一步实行隋文帝所初创的科举制度,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六月,炀帝“诏诸郡学业改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超等绝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这种大规模的按不同的科目来分别选举人才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这充分反映了炀帝一登位就把人才选拔问题提到议事首位的雄才大略,也反映了隋炀帝敢于突破旧有形式,大胆起用新的选材形式的创新精神,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乃至以后的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 ,科举制的实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的实施,将考选之权、官吏任免之权,集中到中央王朝吏部和礼部来,这就收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效果。在此之前的九品中正制的选拔人才,分别等第,完全掌握在地方上退任中正的门阀氏族手里,中央王朝的吏部基本上都是按照郡州大小中正所选拔和评定的等第来任用的,这样,所选出的人又必然是世族,且门第愈高,品第也就愈高,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中央集权是很困难的。而科举制度则是将官员的考选和任用之权由地方转移到中央来了。可见,科举制度较之以前的种种选举制度,确实受到强化中央集权之效。

其次,在科举制度下,下层地主可以参与政权建设,扩大了统治基础。可以说,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的较为公平的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它的积极作用应予以肯定,在这里,隋炀帝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融合南北文化

首先,在其为晋王时,即对江左士族实施了系列文化羁縻政策。

隋朝灭亡以后,由于语言文化和社会政治上的隔阂,江左士族对新统治者关陇军事贵族使身怀不满和仇恨的。杨广在任杨州总管期间,利用江左士族所信仰佛教的特点,团结笼络佛教高僧,在通过高僧大德在江左人士中的威望来安抚民众,消除他们对隋的文化抵制情绪。此外,扬广还大量擢拔南人有威望者,或以安抚民众,或被顾问。可以说,扬广在江都约十年中,把江左士族中的绝大部分中上层人士都团结到身边来了,此后,南方再也没有发生叛乱,这和杨广的文化羁縻策略显然十分不开的。由于隋炀帝不遗余力地全面地将江左文化艺术移植到北方,才使得南北文化真正走向融合。

最后,与其文化政策相应,炀帝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充分体现出南北诗风融合的趋势。

隋炀帝诗现存43首,为隋代存诗最多的诗人。魏征曾对炀帝在隋代诗坛的地位大加肯定。“虽意在骄淫,而词无放荡,故当时缀文之士,遂得依而取正焉”,相较于高祖,炀帝对诗歌革新之态度,是值得赞誉的。

经营西域

炀帝在位期间,曾致力于经营西域,这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原因,也有隋炀帝雄才大略的个人因素,体现了他主张文德与开放的积极的民族思想和政策。“慰抚”感之。诣在安固人心,使之归附。大业初年,铁勒遣使归附,炀帝“以启民可汗初附,令矩抚慰之”,让其安心在隋。“厚利”导之。隋炀帝为了使诸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中原加强联系,采取了以厚利引他们入朝的政策,并带来了显著的效果。“和亲”结之。“和亲”在隋文帝时就开始实行了,炀帝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封爵。主要是用于抬高诸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和待遇,以安归服之心。封爵跟和亲一样,都是为了结成亲密的关系,有效地安定了诸少数民族的首领,有利于隋朝的政权建设。

可见,隋炀帝经通西域,在方法上是很重视文德的效应的。他力求用文功引致,而基本上不动用武力;他讲究情感的建树,而不注重强求。这些,应当说是明智、可取的。

另一方面,经营西域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它给隋朝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影响。

首先,加强了隋王朝的中央集权。开皇末大业处,诸少数民族中以西突厥和吐谷浑部最为强盛,他们不断侵扰中原沿边地区,且在诸少数民族中兼并掠夺。这不仅使西域诸国不得安宁,隋王朝中央集权也受到极大的威胁。炀帝经通西域后,消除了来自西突厥的外患,并征服了吐谷浑,大业八年处罗可汗上奏炀帝:边患的消除,使隋王朝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

其次,促进了隋与西域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经略西域后,由于社会安定,农民得以全力投入。内地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即便是原来常遭劫掠的沿边郡县也出现了“勤于稼穑,多畜牧,无复寇盗”,“人物殷阜”的现象。

最后,促进了汉族与诸少数民族在生活方式,血缘关系及文化等方面的大融合。经通西域后,许多少数民族与中原的交往中,为汉民族的风俗所慕化,纷纷要求改换中原服式。如高昌王在中原三年,回国之后,即下令“解辫削衽”,实行中原的风俗习惯。

隋明帝_隋炀帝 -相关评论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可看出。

负面评价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 隋炀帝 隋炀帝-明帝简介,隋炀帝-大事年表

杨广隋炀帝之功劳可比秦皇汉武,秦始皇修建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北伐匈奴捍卫国家。而隋炀帝“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修通大运河,可谓之千古奇功!但是就这么一个皇帝,为什么饱受争议,世人谓其千古暴君呢?因为中国自古就有一个帝王定论,就是,改朝换代时,必须赞扬开国君主为明君,给后世的帝王做楷模,就必须贬低亡国君主成昏君、暴君以警示后世帝王,要他们小心,不要重蹈亡国灭国的覆辙。而隋炀帝就不幸成为怎么一个反面教材,所以就在隋书中处处进行贬低,以作警示。
第一类型:李唐。
唐朝作为取代隋王朝的朝代,它不可能说自己是造反,而是为了百姓被迫起的兵,所以必须进行抹黑、妖魔化隋朝的末代君主如何如何的暴政,如何如何的昏庸,如何如何的腐败,以至于亡国,以证明唐朝其取代隋朝是顺应天意民生,不是造反。
第二类型:历代“正统”儒家史学观。
由于中国有个定论叫做盖棺定论,就是人死后一切定论就定型了,所以至唐开始妖魔化隋炀帝后,以后的历代儒家学者几乎全部是按照唐的理论进行评价,在他们眼里,隋炀帝就是唐统治者所说的那样,这就是儒家所倡导反对的对象,完全把隋炀帝给否定,给后世帝王作为警示,以证明隋炀帝就是因为暴政,昏庸,腐败等等才导致的亡国,要他们不要重蹈覆辙。
第三类型:稗官野史。
作为官修国史,稗官是没有权利参与修订国史的,往往在民间搜刮一些刻意夸大的奇闻异事,道听途说而自己修史。所以《大业略记》《通史》等等就出来了。
第四类型:民间演义小说。
市井小民,多为无知,很容易就跟着瞎起哄,因为古代民间不像现在有那么多娱乐可供消遣,就听说书先生说故事,说书先生为往往会刻意的夸张放大,真的事,给说书先生能说成假的,假的事,他能说成真的。
第五类型:民间盛传。
经过演义小说的进一步渲染,民间的百姓们就会相信,跟着人云亦云,接着听风就是雨,无休止尽……
经过五步,就是一好人也会变成十恶不赦的坏人,而况是已经亡国的隋炀帝。
试问,如果没有他四处征战开疆扩土,万邦诸国怎能来朝称臣朝贡从而奠定中华天朝的地位?如果没有他北修长城北伐突厥,唐初北疆怎能比较安定?如果没有他三征高丽,唐初东北怎能相安无事?如果没有他开通运河,宋的繁荣怎么来?如果没有他开创科举,庶族子弟怎么有机会位列人臣?如果……
隋炀帝是被大业给压垮的皇帝,他为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他更是为了百姓,为了国家!即使是亡了国,也给后世留下了很多。他为什么在十年里压缩了一百年的工程,我想是因为他还有更加宏伟的蓝图,他可能怕他有生之年不能全部完成,所以要加快实施,他想为后世留下财富,留下文化,留下真正的大隋精神!结果却被大业给累垮了。
过了一千五百年,隋炀帝却臭了一千五百年。民间的力量是可怕的,不过都是没有文化跟着瞎起哄的愚民!在他们眼里隋炀帝几乎没有任何功绩可言,几乎全是败绩,一文不值。真是为隋炀帝感到不值。

诗歌评价

唐朝皮日休作诗道:“万艘龙舸绿丛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河怀古二首》)
纪录片《大隋王朝》主题曲:“文质彬彬,威风凛凛。只道是并吞八荒,功盖万古;横槊赋诗,笑傲前尘。却不料,南征北战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眼看着,如画江山都丧尽,好头颅也与那诗歌肝胆分。只落得,一代英雄归黄土,几行烟柳掩孤坟。这才是,运河悠悠连今古,载舟覆舟俱凡人。”[18]
“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作相公。若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

历代评说

魏徵:“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于是矫情饰貌,肆厥奸回,故得献后钟心,文皇革虑,天方肇乱,遂登储两,践峻极之崇基,承丕显之休命。地广三代,威振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50103/135451.html

更多阅读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14世纪~20世纪90年代 历史大事年表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14世纪~20世纪90年代)14~15世纪      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末       朝鲜王朝建立14~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487~1488年     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1492年        哥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

大事年表,把以往发生过的较大事件根据某一主题按年代排列起来的一种参考资料。本大事年表对于记载政权统治时期以开始年份归类(例如1世纪-6世纪:中亚贵霜帝国时期归在公元1世纪)。1、公元前(1)约300、400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约200、30

高中历史必修一大事年表(2)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

21. 3世纪末至4世纪初法学家编纂了一系列法典。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即《民法大全》。它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2.1258年大贵族在同王权的冲突中联合起来,起草了《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 宸妃 宸妃-大事年表,宸妃-人物介绍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哈纳日珠,哈日珠拉,海兰珠,清太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姐姐。为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19世孙女。天聪八年(1634年),时年二十六岁海兰珠入宫。而早在天命十年(1625年),她年仅十三岁的妹妹布木布

声明:《高中历史大事年表 隋炀帝 隋炀帝-明帝简介,隋炀帝-大事年表》为网友韓家大少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