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叠叠上瑶台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苏轼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这首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变化中表现出光的变化,写光的变化中表现出影的变化。第一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什么用“上”,不用“下”,因为红日逐渐西沉了。第二句“扫不开”写影的不动,间接地表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不动,所以凭你横扫竖扫总是“扫不开”的。三四两句,一“收”一“送”是写光的变化,由此引出一“去”一“来”影的变化。花影本是静态的,诗人抓住了光与影的相互关系,着力表现了花影动与静,去与来的变化,从而使诗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动态美。

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传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收拾去”写花影消失,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倏忽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有人评论说:“上瑶台”比喻小人在高位当权;“扫不开”比喻正直之臣屡次上书揭露也无济于事;三四两句以太阳刚落,花影消失,明月东升,花影重映,比喻小人暂时销声匿迹,但最终仍然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从诗人一生仕途坎坷,政治失意的情况来分析,产生鄙视群小,痛恨官场腐败的感情也许是可能的。但诗歌作为文艺作品,它显然不能是生活的实录,它比生活本身应该更概括,更集中,更有典型性,因此,一定要坐实哪一句即喻什么人或什么事,难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60103/136634.html

更多阅读

诗人王维与唐朝公主的那些事儿 唐朝诗人那些事儿

诗人王维与唐朝公主的那些事儿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此地回鸾驾,缘谿转翠华。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槎。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

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栏目诗词稿二十六 中华好诗词

(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栏目诗词稿二十六) (2014年6月6日)注:红色字体是节目中出现的诗句,黑色字体是补充的原文。《花影》作者:苏轼 (宋代)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舟过安仁》南宋杨万里

黄山风景区 爬黄山需要多长时间

黄山风景区(22个):黄山温泉景区、黄山玉屏峰、天都峰、莲花峰、鳌鱼峰、光明项、白云溪(西海瑶台)、飞来石、排云亭、西海大峡谷、丹霞峰、狮子峰、清凉台、散花坞、始信峰、探海松观景台、石笋矼、白鹅岭、贡阳山、仙人指路、松谷(翡翠池

声明:《重重叠叠上瑶台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为网友友情大于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