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赏析
自己不是生性淫荡,沦落为妓只是命运捉弄。我的命运如同花儿一样掌握在司春之神的手里。我也不堪再忍受营妓生涯,希望脱离苦海的心愿,过着自由自在的平常妇女生活。

背景
南宋淳熙九年,浙东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因唐仲友的永康学派反对朱熹的理学,朱熹连上六疏弹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状论及唐与严蕊风化之罪,下令黄岩通判抓捕严蕊,关押在台州和绍兴,施以鞭笞,逼其招供。严说:“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此事朝野议论,震动孝宗。后朱熹改官,岳霖任提点刑狱,释放严蕊,问其归宿。严蕊作这首《卜算子》。岳霖判令从良,被赵宋宗室纳为妾。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鉴赏
上阕抒写自己沦落风尘、俯仰随人的无奈。“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首句开门见山,特意声明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封建社会中,妓女被视为冶叶倡条,所谓“行云飞絮共轻狂”,就代表了一般人对她们的看法。作者因事关风化而入狱,自然更被视为生性淫荡的风尘女子了。因此,这句词中有自辩,有自伤,也有不平的怨愤。次句却出语和缓,用不定之词,说自己之所以沦落风尘,是为前生的因缘(即所谓宿命)所致。作者既不认为自己贪恋风尘,又不可能认识使自己沉沦的真正根源,无可奈何,之后只好归之于冥冥不可知的前缘与命运。“似”字似字乍看若不经意若不经意,实耐寻味。它不自觉地反映出作者对“前缘”似信非信,既不得不承认,又有所怀疑的迷惘心理,既自怨自艾,又自伤自怜的复杂感情。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两句借自然现象喻自身命运,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比喻象自己这类歌妓,俯仰随人,不能自主,命运总是操在有权者手中。这是妓女命运的真实写照。春中既有深沉的自伤,也隐含着对主管刑狱的长官岳霖的期望――希望他能成为护花的东君。但话说得很委婉含蓄,祈求之意只于“赖”字中隐隐传出。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下阕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转写自己在去住问题上的不得自由。去,指由营妓队伍中放出;住,指仍留乐营为妓。离开风尘苦海,自然是她所渴想的,但却迂回其词,用“终须去”这种委婉的语气来表达。意思是说,以色艺事人的生活终究不能长久,将来总有一天须离此而去。言外之意是,既“终须去”,何不早日脱离苦海呢?

以严蕊的色艺,解除监禁之后,假如重新为妓,未始不能得到有权者的赏爱,但她实在不愿再过这种生活了,所以用“终须去”来曲折表达离此风尘苦海的愿望。下句“住也如何住”从反面补足此意,说仍旧留下来作营妓简直不能想象如何生活下去。两句一去一住,一正一反,一曲一直,将自己不恋风尘、愿离苦海的愿望表达得既婉转又明确。

歇拍单承“去”字集中表了他渴望自由的心情:“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山花插满头,是到山野农村过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借代性表述。两句是说,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将山花插满头鬓,过着一般妇女的生活,那就不必问她的归宿了。言外之意是:一般妇女的生活就是自己向往的目标,就是自己的归宿,别的什么都不再考虑了。两句回应篇首“不是爱风尘”清楚地,表明了对俭朴而自由生活的向往,但仍可看出她出语留有余地。“若得”云云,就是承上“总赖东君主”而以祈求口吻出之。

由于这是一首在长官面前陈述衷曲的词,她在表明自己的意愿时,不能不考虑到特定的场合、对象,采取比较含蓄方式,以期引起对方的同情。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低声下气,而是不卑不亢,婉转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这是一位身处卑贱但尊重自己人格的风尘女子的一番婉而有骨的自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60103/136956.html

更多阅读

为什么不是爱丽丝•门罗? 爱丽丝门罗语录

爱丽丝·门罗获奖之后自然是溢美之声一片,美女作家任晓雯写了一篇《为什么是爱丽丝·门罗?》,仿佛她的获奖是一种必然,其实换一个角度,她不获奖的理由像获奖的理由一样多,甚至更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所谓的“当代契诃夫”,第一个马桶是

过度溺爱孩子 过度提拔不是爱

某企业进行人事调整,新上任的总经理提拔了一大批干部,其中不乏称职的,也有不称职的。据说,提拔谁、不提拔谁的标准是“你听话不听话”。一个重要部门的经理被革职了,质问原因,该老总在大会上就回答:“因为你不听话。”一时间“你不听话”

第8节:为什么发明交流电的人不是爱迪生(6)

系列专题:《七个认知陷阱:聪明人为什么干傻事》  为阐述这一问题,我想先区别解释三个重要的术语。"失误"(mistake)只是由不正确的数据信息而产生的认知偏差;比如一根电线明明通的是交流电,有人却以为它通的是直流电。相比之下,"错误"(blun

第7节:为什么发明交流电的人不是爱迪生(5)

系列专题:《七个认知陷阱:聪明人为什么干傻事》  我认为人们犯下大错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全面了解问题之前,我们常常就落入了固定的思考框架。在理解这些思维模式如何误导我们之前,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认知"-

声明:《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为网友卜壊的男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