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历史沿革 东莞理工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学校简介,东莞理工学院-历史沿革

东莞理工学院(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莞工(DGUT)。2015年全国排名406名,是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兼有一本和二本专业,也是东莞史上创办的第一所大学。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筹办于1990年,1991年国家教委批准先行招生,199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开学,招收专科生。直到2002年获的教育部提批准,招收本科生,2005年开始与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并进行招生。2006年获得颁发学士学位资格。2007年,东莞理工学院具备招收港澳生资格。截止到2014年,学校总面积为3000亩,其中松山湖校区1500亩,莞城校区500亩,松山湖校区旁预留地1000亩。普通全日制学生14129人,成人教育学生7770人,教职工1065人。学校将坚持走创新之路、走特色之路、走质量办学之路、走科学管理之路,践行“学而知不足”的校训,向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奋进。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学校简介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所在的东莞市,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第十二位、全国地级市第一位。东莞市委市政府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为学校办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学校还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杨振宁奖学金。
东莞理工学院有两个校区。松山湖校区坐落在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占地1500亩,是一座花园式、现代化的校园。办学设施完善,教学实验设备充足,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建有10个教学实验中心,其中“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建筑面积达27020平方米,一般图书112万册,中外文现刊1692多种,数字资源11500GB;开通千兆校园网,建立了24322多个信息点;体育场地面积约14万多平方米,是国家田径队挂牌基地,2006年成功协办了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莞城校区面积330多亩,交通便利,湖光山色,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历史沿革


东莞理工学院1985年,东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酝酿兴办东莞理工学院;
1987年7月学院于东莞市区黄屋岭奠基;
1988年5月破土动工;
1990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办;
1991年7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先行招生;
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
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实现了由专科院校向普通本科院校的跨越;
2002年11月学院松山湖校区举行动工仪式;
2003年10月在松山湖校区首期工程落成;
2004年3月实现办学主体搬迁;
2004年10月学院办学主体顺利进驻新校区;
2006年5月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良好成绩;
2010年6月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61所高校一起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0年8月获批成为广东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还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杨振宁奖学金。“来东莞理工求学,留东莞发展创业”已成为众多考生的心愿。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校容校貌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教学行政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体育馆、游泳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人文景观等二期工程将于2013年8月建成使用。学院建有实验教学中心11个,其中“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通千兆校园网,建立了20000多个信息点;松山湖校区现有各尖教室共计188间,其中普通教室90间,多媒体教室77间(座位8076个),语音教室5间(座位224个)计算机房16间(座位1228个)。学院运动场面积52196万平方米,生均面积5。15平方米,松山湖校区体育场馆中心面积达86000平方米,现有1个标准田径场,1个足场、20多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10个羽毛球场,是国家田径队挂牌基地。2006年8月,我院以高标准、高规格的体育设备成功地承办了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
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总35,700平方米(其中松山湖新馆25,600平方米,莞城校区馆9600平方米),阅览座位3200个(含莞城校区图书馆700个);藏书(含电子图书)200万册,期刊1800余种。松山湖新图书馆建筑采用国际流行的等层高、同柱网、等载荷设计,外形呈四边形几何体结构,造型恢宏、线条简洁。内部为大空间、全通透结构,各功能区之间基本无隔断、无分割。建筑外墙大量采用玻璃与铝合金材料,使整个图书馆建筑清新、明快、通透,极具现代感。
松山湖新馆整体建筑分为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与东侧的综合教学楼.南侧的经管系楼形成群体组合,围合出校园中心广场,使之成为主要的校园活动、集会、仪式场所。图书馆建筑外部四周皆有通廊。内部为"内街"式空间组织形式,为阅览座位提供了良好的采光条件。
东莞理工学院建立了以工学、管理学为重点,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14个院(系、部)、31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其中本科层次省内在第二批A线招生,同时面向其他十多个省、市、区招生;专科层次在第三批A线面向省内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12211人,其中本科生11650人,专科生561人,成人教育学生9982人。创办了按新机制运作的本科独立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现有校生10662人。新增加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馆采用国际先进图书馆管理模式,营造开放式、多功能知识超市,集藏、借、阅、咨、查于一体。
图书馆在提供文献服务的同时,还在图书馆一楼开设报告厅、校史展览厅、文献速印中心、咖啡厅、书亭等,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丰富服务内容。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已形成了以计算机、化工、机械、电子、管理等学科为重点的文、理、工、管、艺并重的藏书体系。在院图书情报委员会的指导下,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力度也大大增强,先后引进了《科学引文索引(SCI)》(1997-)、《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roceeding)》《工程索引(EI)》(1995-)、《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springer》、《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外文科技期刊文摘数据库》(1995―)、《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电子图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1997―)、《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国研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四六级英语学习库》等大型数据库。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学校建有10个教学实验中心,其中“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建筑面积达27020平方米,一般图书112万册,中外文现刊1692多种,数字资源11500GB;开通千兆校园网,建立了24322多个信息点;体育场地面积约14万多平方米。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东莞理工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双月刊,创刊于1994年2月。

科研机构

机构类别

机构名称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化工清洁生产与绿色化学品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东莞,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中德精密制造技术中心东莞市重点实验室东莞市,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东莞市,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东莞市,复杂网络,重点实验室东莞市,现代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东莞市大气,复合污染,重点实验室东莞市快电子技术与测控系统重点实验室东莞市网络安全重点实验室东莞市,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东莞市,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东莞理工学院科研机构东莞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中心东莞,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东莞,城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东莞市知识产权促进中心经济法律研究咨询中心生物传感器,研究中心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心光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现代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嵌入式系统,研究中心软件研究中心材料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图像信息与测试研究中心

学术交流


东莞理工学院2012年11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研究员访问学校,考察了学校与中科院高能所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并与副校长李忠红及相关学科带头人进行座谈。
2012年11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甘子钊教授,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义教授等来访。校党委书记成洪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安少华,副校长邹晓平等热情接待了甘子钊院士一行。
2012年11月30日,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龚国平率员到学校指导工作。

学术成果

据国家科技部2012年11月7日发文《科技部关于基于飞秒激光的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开发等4个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立项的通知》(国科发财〔2012〕1011号),“基于飞秒激光的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开发”等4个项目列入2012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组织实施。学校凌东雄教授主持的“太赫兹光谱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课题喜获立项资助,资助经费280万人民币。这是学校科研课题第一次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立项。
2012年12月5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管理办公室签批了国家十二五水专项“东深供水工程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课题编号:2012ZX07206-004)”课题任务合同书,该课题正式立项。该课题由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主持,中国环境科学院、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暨南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是参与单位。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范洪波教授带领的团队负责子课题1“东深供水工程水质风险源综合管理与应急处置体系应用研究”的实施,专项经费174.78万元。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结果揭晓。学校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有6个项目获准立项。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发展前景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工作,确立了电子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等6个一级学科为重点建设学科,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为广东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学科专业。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先后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散裂中子源项目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合作。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资金投入,第一轮建设期已累计完成投入7200万元。
学校不断加强科研工作,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积极参与“科技东莞”工程,积极与其他科研院所、企业或国外机构联合,建立了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中瑞精密制造技术中心、东莞分布式能源研究中心等一批重点科研平台;积极参与中科院与市政府共建的“国家散裂中子源”项目。现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科研平台建设2个、教学实验平台建设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9个。09-13年,学校还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粤港澳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等200多项。学校教师还获得了日内瓦国际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金奖、国家发明专利奖、省科技进步奖和东莞市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励及一批发明专利。
学校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开展覆盖整个学年的思想引领、学术科技、就业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体育竞技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7次获得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表彰;在“挑战杯”全国和省级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在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CUBA广东赛区篮球赛、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等各类体育竞赛中争金夺银;学生艺术团坚持“送文艺下乡”,经常深入东莞市各镇街的社区、企业园区进行文艺演出,深受好评。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东莞先进制造业名城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了12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22个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聘请了200多名实习顾问。学校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建设,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学校积极扩大与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世界排名前一百位的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University)探索开办“东莞McMaster大学项目”,与瑞士南方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教育培训和科研合作,与中科院、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瑞典麦兰德隆大学联合开展生态工业园项目,与瑞士、加拿大、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根据东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学校积极与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联合举办东莞研究生培养基地,遴选我校教师作为研究生导师,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东莞理工学院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在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巡礼活动中,科技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项品牌活动蓬勃开展,为展示大学生风采、培养其创新精神提供了广袤的沃土,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暑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艺体育等活动还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奖励,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东莞理工学院在现任院长的领导下坚持走创新之路、走特色之路、走质量办学之路、走科学管理之路,立足东莞,面向广东,紧密围绕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依托东莞社会经济资源丰富和现代制造业名城的优势,努力建设成为一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学型地方院校。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校徽校训

校徽校徽标识主要由中文校名(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同志题写)、英文校名及DGUT四个英文字母等元素组成,三条竖线分别象征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心图案与外圆相连接、与绿色相映衬,犹如一棵植根沃土、枝繁叶茂的大树,寓意学院扎根莞邑大地,建设具有创新特色的名牌地方院校,英才辈出、生机无限。
校训为“学而知不足”。式样采用诺贝尔奖获得者、学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博士于1993年在我院的题词。
语出《礼记・学记》,蕴含学无止境的进取精神、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学习、实践、钻研、成才的过程,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研究的过程,广义上都是“学”的范畴。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后自省,而后自强、创新、追求卓越。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政法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
东莞理工学院能源与化工系
东莞理工学院经济贸易系
东莞理工学院外语系
东莞理工学院体育系
东莞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东莞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独立学院)

硬件设施

东莞理工学院教学行政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体育馆、游泳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人文景观等二期工程将于2013年8月建成使用。学院建有实验教学中心11个,其中“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通千兆校园网,建立了20000多个信息点;松山湖校区现有各尖教室共计188间,其中普通教室90间,多媒体教室77间(座位8076个),语音教室5间(座位224个)计算机房16间(座位1228个)。学院运动场面积52196万平方米,生均面积5。15平方米,松山湖校区体育场馆中心面积达86000平方米,现有1个标准田径场,1个足场、20多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10个羽毛球场,是国家田径队挂牌基地。2006年8月,该院以高标准、高规格的体育设备成功地承办了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
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总35,700平方米(其中松山湖新馆25,600平方米,莞城校区馆9600平方米),阅览座位3200个(含莞城校区图书馆700个);藏书(含电子图书)200万册,期刊1800余种。松山湖新图书馆建筑采用国际流行的等层高、同柱网、等载荷设计,外形呈四边形几何体结构,造型恢宏、线条简洁。内部为大空间、全通透结构,各功能区之间基本无隔断、无分割。建筑外墙大量采用玻璃与铝合金材料,使整个图书馆建筑清新、明快、通透,极具现代感。
松山湖新馆整体建筑分为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与东侧的综合教学楼.南侧的经管系楼形成群体组合,围合出校园中心广场,使之成为主要的校园活动、集会、仪式场所。图书馆建筑外部四周皆有通廊。内部为"内街"式空间组织形式,为阅览座位提供了良好的采光条件。

师资力量

东莞理工学院师资队伍精干,人才荟萃。现有教职工1053人,其中正高职称94人,博士15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专任教师中,72%以上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或者是出国留学、进修人员,48%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建中院士为双聘院士;聘请了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斯数学奖获得者等国内外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精品课程


东莞理工学院大学英语与单片机与接口技术
东莞理工学院历来十分重视英语教学,经优化后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约2400,而公共大学英语248学时,占总学时十分之一,另外还开设英语会话、商务英语、英语单词记忆法、实用英语语法、英美文化、英语影视作品赏析等9门专为大学英语学习者提供的英语类选修课。经过2001年至2003年进行的,贯穿"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理念的英语教学改革,使该院专科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统考通过率由45%-55%徘徊跃升到87%以上,超过全省平均通过率约30个百分点。2004年以来,及时抓住教育部启动"新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的机遇,作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180所试点院校之一的地方高校,紧跟全国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改革潮流,在全系开展英语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大讨论、大改革,进一步实现从重视语言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培养英语学习能力的转变,进一步实现从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向更加重视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转变,进一步实现从依赖课堂教学向更加重视英语语境建设、以优良英语语境促进学生英语内化的转变。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现任领导

名字

职责

杨振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名誉校长成洪波党委书记,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李琳党委副书记,校长吕琦,元党委副书记安少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邹晓平党委委员,副校长戴炳源党委委员,副校长李忠红党委委员,副校长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知名校友

名字

职责

陈志鹏任,凤岗镇,副镇长(兼任国土分局局长至2009年5月)江浩然华厦地理大华区特约撰稿人工作叶继斌招商银行,大朗,支行行长梅国兰华厦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超文现在,东莞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担任局长陈淦林东莞,分行住房信贷科副科长,电子银行,科科长,银行卡业务部总经理,东城支行行长罗国新创立东莞市国宏置业有限公司(东莞市中建,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前身)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文化传统

校徽释义:扎根地方服务地方


东莞理工学院校徽标识主要由中文校名(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同志题写)、英文校名及DGUT四个英文字母等元素组成,三条竖线分别象征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心图案与外圆相连接、与绿色相映衬,犹如一棵植根沃土、枝繁叶茂的大树,寓意学院扎根莞邑大地,建设具有创新特色的名牌地方院校,英才辈出、生机无限。
校训释义:学而知不足
校训为“学而知不足”。式样采用诺贝尔奖获得者、学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博士于1993年在该院的题词。
学而知不足,语出《礼记・学记》,蕴含学无止境的进取精神、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学习、实践、钻研、成才的过程,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研究的过程,广义上都是“学”的范畴。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后自省,而后自强、创新、追求卓越。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录取分数

年份最高分平均分最低分录取批次2014-426-三批2010479461443二批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开设专业

重点专业

校级优势(2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本科专业

艺术学(1个)
音乐学


东莞理工学院理学(1个)
应用化学
法学(2个)
社会工作法学
教育学(1个)
小学教育
文学(2个)
日语英语
经济学(1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学(11个)
环境工程土木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管理学(5个)
工业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
理学(1个)
信息与计算科学
管理学(1个)
行政管理
文学(1个)
汉语言文学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学校领导


东莞理工学院现任领导
杨振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名誉校长。
成洪波;党委书记。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
李琳;党委副书记、校长。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学校办公室、发展与联络办公室。
吕琦元;党委副书记。负责组织、统战、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共青团工作,协助负责发展规划、校友工作;分管党委组织部(统战部)、党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学生工作部)、团委、城市学院。
安少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负责纪检监察、审计、信访、工会、教代会、继续教育、莞城校区工作,协助负责政策法规工作;分管纪委办公室、审计监察处、信访办、工会、成人教育学院、莞城校区管委会。
邹晓平;党委委员、副校长。负责教学、高教研究与评估、图书、网络信息工作;分管教务处、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图书馆、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戴炳源;党委委员、副校长。负责资产管理、基建、后勤、武装保卫、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工作;分管资产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武装部)、后勤集团。
李忠红;党委委员、副校长。负责学科建设、科研、财务、学报、校办产业、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分管科研处、财务处、学科建设管理办公室、学报编辑部、工程技术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协同创新办公室、清洁生产中心、科技产业公司。
杨敏林;党委委员、副校长,兼任城市学院院长。负责人事、国际交流与合作、港澳台事务工作;分管人事处、国际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教师发展中心、国际学院(筹)。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院系设置

软件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软件学院经广东省教育厅2004年批准成立,是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2004年面向广东省招生。软件学院是在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中心、高等数学教研室的基础上,集中了学校信息技术相关学科的人才和资源,于2004年7月创建的新学院。学院聘请了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兼任院长。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2个本科专业。学院紧密结合广东和东莞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培养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及其他社会紧缺、急需的软件相关专业的强能力、实用型人才。同时,软件学院同时承担东莞理工学院公共计算机教育课程和高等数学课程。

学院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0多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人,教师中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0%,教职工平均年龄小于35岁。软件学院教师承担有国家、省、东莞市科研项目和横向合作课题多项。

学院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必修课的同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及社会需求进行多种专业方向选择。软件学院为IBM软件人才教育合作伙伴中唯一的一所地方型高等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相应的技术认证。软件学院教师中已经有十几个在多方向通过IBM教师资格技术认证。

学院现拥有完善的实验设备和优越的实验环境,建有计算机软、硬件专业基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和开放创新实验室等,依托软件开发项目,学生参与进行实战开发和管理。同时软件学院建设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致力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的高质量软件技术人才。

电子工程系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于1991年奠基,建校之初,采用联合办学方式与华南理工学院、北京航天大学、桂林电子学院等国内重点院校合作共同招收学生,利用他们的优秀师资和设备条件,为东莞培养电子人才。1992年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东莞理工学院建校,电子工程系亦正式成立,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又名电子技术)、计算机及其应用、工业生生产自动化三个专科专业,94年新增通信技术专业,考虑到东莞的人才需求和学生分配,95年系里的专业调整为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两大专业,96年增设了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师资班,98年开始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开办专升本教育。为满足东莞IT产业发展对国内IT人才的大量需求,尤其是计算机人才,2000年电子系分为: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工程系专注于电子信息有关的专业,而计算机系在原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上发展,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专业。2002年4月,东莞理工学院在十年发展的基础上,经国家教委考核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电子工程系批准了两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并在2002年9月面向广东地区招收了首批本科学生160人,2003年10月电子工程系本科随学院整体迁入东莞松山湖新校区(1500亩),2004年7月学院将同时批准的“光信息处理”专业及物理基础课部合并入电子系,2005年9月电子系专科班亦迁入松山湖校区。在学校升格为本科之后,电子工程系随着学校的升格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机电建筑工程系

机电-建筑工程系的党政管理机构设置:①系党总支部(总支委员5人,书记与副书记各1人)。②系行政领导3人(主任1人,副主任2人)。③系办公室人员4人(主任1人,教务秘书2人,行政秘书1人)。④学生辅导员2人。⑤系图书资料室管理员1人。

机电-建筑工程系的教学管理机构设置:①按专业设有5个教研室(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程管理、工业设计、土木工程)。②按实验实习教学需要设有3个中心(院级示范基地-现代工业技术实习中心、院级示范基地-机电技术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

产学研合作机构设置:①国际技术合作中心-中瑞精密制造技术中心。②现代制造工程研究中心。③东莞市机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和挂靠单位。④东莞市建筑学会理事单位、东莞市建筑装饰协会理事单位。⑤美国Solidworks中国授权教育基地。⑥美国Solidworks中国授权CSWA考试中心。⑦美国Solidworks三维CAD软件原厂认证联考授权考试网点。⑧Cimatron授权认证培训中心。⑨东莞市模具与数控技术培训中心。

应用化学系

应用化学系成立于1992年,是东莞理工学院最早成立的系之一。开设了精细化工、工业分析两个专科专业,1994年,创办商品检验与养护专科专业,1995年又开设了环境监测专科专业,1998年,根据东莞众多外资企业大量需要品质管理人才的实际,我们将“商品检验与养护专业”改为“商品检验与品质管理专业”;2000年,新增加
东莞理工学院环境保护与管理专科专业,应用化学系已培养1117名大专毕业生。

为顺应东莞市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我院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4年应用化学系更名为化学生物工程系,现只有一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专业,主要方向涉及环境保护、材料工程、生化制药等领域,是东莞理工学院有特色的名牌专业。

近三年来,学院加大教学条件的投入,实验室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实验设备更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系的教学条件得到改善,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创造了条件。

应用化学专业建成了基础化学实验室(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学仿真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材料工程实验室、高分子化学实验室、化工工艺实验室、生化制药实验室、生物工程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和俄歇电子能谱实验室)。现有实验室面积3090m2。分布在12 E和12F。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设备先进、齐全,属国内领先水平。包括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差热分析仪等,保障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需要,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实验室拥有多套高质量的仪器设备,包括有机碳/总氮分析仪、快速溶剂萃取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膜分离成套设备、超临界实验装置,为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毕业论文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计划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满足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和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保证了教学大纲实验项目的开出率达到100%。

化学生物工程系充分发挥东莞现代化企业多的资源优势,注重突出应用化学专业的特色,陆续选定东莞市环境监测站、东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东莞金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东莞市樟村水质净化厂、东莞市亚洲制药有限公司、东莞拓扑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8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及两个校内实习基地,可满足应用化学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教学的需要,稳定的实习基地能保证实习教学正常有效地开展,通过校内外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环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在实际训练中得以提高。

管理系


东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系前身为工商行政管理系,于1991年成立,是东莞理工学院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工商管理教育与研究的系,刚成立的两年只开设了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在本校代培的财务会计,中英文秘书及企业管理三个专业;1992年,设立了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中英文秘书三个无学校依托的专业和一个由华南师范大学开办的经济管理与财会专业;1993年5月26日,工商行政管理系撤销,正式成立工商管理系;我系党支部也在此年成立。此后,我系也随着学院的发展而逐步扩大,开设了企业管理、财务会计、工商与行政管理、国际商务和经济法五个专业,招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到了2001年我系已经成为拥有财务会计、国际商务、企业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和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七个专业的大系;2002年,我系设立了第一个本科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招生80人,专科也新增了工商管理(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社会行政管理)四个专业;2003年,我系本科专业继续扩招,并且新增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工商管理两个专业,招生人数也增加到了272人;同年9月,本科教学点随新校区建成迁移至松山湖;2004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撤离我系成立了经贸系,同时会计学专业也成为本科专业;2005年9月,我系专科教学点移至松山湖,03级的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及财务会计等专科专业和本科专业同在一校区教学,至此,我系主要机构已移至松山湖,同时我系在继续招收会计学、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本科专业的前提下还招收了松山湖校区第一批专科的财务会计新生,进一步的扩大了我系的规模。

政法系

政法系前身社会科学部,2000年建系,命名为政法系。我系现设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教研室,共有78名教师,76名专任教师,5名教授,20名副教授,44名讲师,7名助教;7名博士,10名在读博士,42名硕士,在读硕士2名,27名学士。
2003年招收首届法学专业本科学生,现有法学及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公共事务管理专科专业,共18个班。在校学生915名,其中本科生809人,专科生106人。
2007年我系122名首届法学本科学生毕业,其中五人分别考入华南理工大学、西南大学、烟台大学和广东商学院读取硕士研究生。
我系立足东莞,围绕社会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依托学院以及东莞社会经济资源和现代制造业名城的优势,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东莞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努力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素质、较高政治觉悟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中文系

东莞理工学院中文系成立于1996年6月,前身为应用外语系,2003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批准为本科专业,2005年,增设广播电视新闻本科专业。目前,中文系已经发展成为以本科为主、专科为辅,拥有四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中文秘书、广播电视新闻),在校生达800多人的大系,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准逐年提高。

本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4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12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名(博士后1名),具有硕士学位的12名(在读博士3名)。已经建立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年轻精干、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其中有多名教师先后获南粤教坛新秀、东莞市优秀教师、广东省青年优秀党员、学院教书育人先进等荣誉称号)。我系在专业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被列为学院重点专业建设,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整齐。

中文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富于进取的创新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写作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一定的电脑应用能力。本着既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又突出师范性、实用性的原则,立足东莞。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中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新闻出版单位的记者编辑工作,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高级秘书等工作。

东莞历史沿革 东莞理工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学校简介,东莞理工学院-历史沿革

外语系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外语系成立于1992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专科学生,先后开办英语教育专业、商务英语专业、酒店管理英语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英语(商务方向)本科学生,目前英语专业在校学生249人,其中英语(商务方向)214人,英语(师范方向)35人,还没有本科毕业生。外语系设4个教研室:英语专业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负责全院一个年级的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负责全院一个年级的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第三教研室(负责专科大学英语教学)。
外语系师资结构基本合理,素质优良,学缘广泛。外语系60位教职工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毕业于国内外32所高校,专职教师5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博士1人。实验工程师1人,办公室工作人员3人,学生辅导员1人,22位教师分别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家接受学历教育、参加访问学者研修项目或者参加短期英语教师培训。一位教师被授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一位教师被批准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培养对象,两位教师获得东莞市优秀教师称号,两位教师获得学院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一位教师获得学院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三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2篇,省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5项,学院级教研科研项目19项,共出版教材13部。13人次获得各类教研成果奖项,17人次获得学院的各类教学奖项。承担英语专业授课和全院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任务。每位教师配有办公卡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讲师以上职称的老师都配有一台电脑,满足老师的科研教研需求。外语系资料室藏书约47060册,订有期刊6种,音像光盘教学资源500余盘。多媒体语言实验室226座位,正在建设300座位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系统。全部课程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建有8个实习基地,聘有8位实习基地顾问。

师范部(艺术系)

东莞理工学院师范部(艺术系)是本校最年轻又最具历史的二级教学单位。它于2006年10月由东莞理工学院师范教学部和东莞理工学院艺术系合并而成。其中东莞理工学院师范教学部前身为东莞师范学校,始建于1932年,曾为广东省重点师范学校和全国先进师范学校,1989年9月开始招收专科生,至今有19年举办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历史。七十多年来为东莞和周边地区共培养了一万五千多名基础教育师资。2004年3月,东莞市市政府根据教育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教师[1999]1号)和广东省关于“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的精神,于2004年4月撤销东莞师范学校中师建制,把东莞师范学校培养东莞市基础教育师资的功能全部移交东莞理工学院。2004年6月,原东莞师范学校15个教学班的专科生及经挑选后的28名教师并入东莞理工学院,成立“师范教学部”。2005年7月,师范教学部从东莞师范学校旧址搬迁至东莞理工学院总部――松山湖校区。东莞理工学院艺术系成立于2000年5月,2000年9月开始招专科生,2004年9月开始招本科生。师范部(艺术系)于2007年起招收小学教育等本科专业。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发展前景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东莞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所在地东莞市,是中国近代历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第十二位、全国地级市第一位,是“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之一。
学校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工作,确立了电子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等6个一级学科为重点建设学科,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为广东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学科专业。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先后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散裂中子源项目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合作。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资金投入,第一轮建设期已累计完成投入7200万元。
学校不断加强科研工作,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积极参与“科技东莞”工程,积极与其他科研院所、企业或国外机构联合,建立了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中瑞精密制造技术中心、东莞分布式能源研究中心等一批重点科研平台;积极参与中科院与市政府共建的“国家散裂中子源”项目。现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科研平台建设2个、教学实验平台建设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9个。近四年来,学校还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粤港澳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等200多项。学校教师还获得了日内瓦国际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金奖、国家发明专利奖、省科技进步奖和东莞市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励及一批发明专利。
学校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开展覆盖整个学年的思想引领、学术科技、就业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体育竞技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7次获得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表彰;在“挑战杯”全国和省级竞赛中屡获佳绩;近年来,学校在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CUBA广东赛区篮球赛、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等各类体育竞赛中争金夺银;学生艺术团坚持“送文艺下乡”,经常深入东莞市各镇街的社区、企业园区进行文艺演出,深受好评。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东莞先进制造业名城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了12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22个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聘请了200多名实习顾问。学校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建设,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学校积极扩大与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世界排名前一百位的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探索开办“东莞McMaster大学项目”,与瑞士南方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教育培训和科研合作,与中科院、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瑞典麦兰德隆大学联合开展生态工业园项目,与瑞士、加拿大、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根据东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学校积极与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联合举办东莞研究生培养基地,遴选我校教师作为研究生导师,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东莞理工学院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在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巡礼活动中,科技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项品牌活动蓬勃开展,为展示大学生风采、培养其创新精神提供了广袤的沃土,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暑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艺体育等活动还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奖励,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东莞理工学院在现任院长的领导下坚持走创新之路、走特色之路、走质量办学之路、走科学管理之路,立足东莞,面向广东,紧密围绕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依托东莞社会经济资源丰富和现代制造业名城的优势,努力建设成为一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学型地方院校。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图书馆


东莞理工学院新馆采用国际先进图书馆管理模式,营造开放式、多功能知识超市,集藏、借、阅、咨、查于一体。图书馆全天连续不间断开放达14.5小时,各功能区之间实现无障碍互通,图书借阅手续集中在接近出口处的总台办理,咨询服务由分散在各功能服务区的工作人员提供。读者可随意在各功能区阅读图书报刊、欣赏多媒体、检索联机数据库、网上冲浪等,自由享受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服务;读者可随意使用图书馆内密布的信息点和工作站,迅速、准确、方便地获取包括馆藏书目、联机目录,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等,利用馆际互借、电子文献传递、虚拟咨询等图书馆相关服务,获得深层次的信息资源服务。
图书馆在提供文献服务的同时,还在图书馆一楼开设报告厅、校史展览厅、文献速印中心、咖啡厅、书亭等,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丰富服务内容。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已形成了以计算机、化工、机械、电子、管理等学科为重点的文、理、工、管、艺并重的藏书体系。近年来,在院图书情报委员会的指导下,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力度也大大增强,先后引进了《科学引文索引(SCI)》(1997-)、《科技会议录索引(IST Proceeding)》《工程索引(EI)》(1995-)、《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springer》、《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外文科技期刊文摘数据库》(1995―)、《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电子图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1997―)、《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国研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四六级英语学习库》等大型数据库。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办学规模


东莞理工学院学校建立了以工学、管理学为重点,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14个院(系、部)、31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其中本科层次省内在第二批A线招生,同时面向其他十多个省、市、区招生;专科层次在第三批A线面向省内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12211人,其中本科生11650人,专科生561人,成人教育学生9982人。创办了按新机制运作的本科独立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目前在校生10662人。

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_东莞理工学院 -收费标准


东莞理工学院学校的学费和住宿费按省市有关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学费标准:每生每年普通理科专业4300元,普通文科专业3800元,外语专业4300元,体育专业4300元,艺术专业8000元,软件工程专业5500元。住宿费:视不同住宿标准,松山湖校区每生每年1100―1500元,莞城校区每生每年900―1600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60103/138700.html

更多阅读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 广东书院制度沿革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兼议我国工会制度的完善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张宇彬摘要: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工人开始成立与雇主对抗的组织,这便是工会;伴随着中国近100年来的政治经济大变动,工会制度也

声明:《东莞历史沿革 东莞理工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学校简介,东莞理工学院-历史沿革》为网友心稳路正精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