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保护历史沿革 紫阳县 紫阳县-历史沿革,紫阳县-地理环境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部,大巴山北麓,汉水之滨,南临四川,北依秦岭,因道教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张平叔在此面壁悟道而得名。紫阳县西面与四川省万源市毗邻,东南方向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35万。全县总耕地面积50.21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9万亩),林地78.6万亩,荒山190.8万亩。辖25个乡镇,269个行政村,总人口348814人,其中农业人口31.8万人。紫阳有独具特色的生物、矿产、水利、富硒、旅游、人力资源优势。襄渝铁路横贯全县,汉江、任河航运里程达120公里,县政府所在地距安康机场51.6公里。

中国环境保护历史沿革 紫阳县 紫阳县-历史沿革,紫阳县-地理环境

紫阳小学_紫阳县 -历史沿革


紫阳县今紫阳县地,据传为古梁州之域,商代属庸国,春秋属巴,战国后期属楚之汉中郡。战国末期,秦灭巴、楚,汉水流域俱归于秦。
秦汉之际,紫阳地属益州汉中郡西城县;曹魏时属荆州西城郡西城县;魏文帝改西城为魏兴。
晋泰始三年(267),分益州立梁州,魏兴郡改属梁州。东晋永和三年(347)桓温伐蜀,为了安置巴山一带流民,晋廷增设晋昌、安康等郡县。宁都县治在今紫阳境内白马石,即郦道元《水经注》所记宁都县治松溪口。
南北朝时,晋昌、安康等郡先属南,后归北。刘宋时(约于公元420年),宁都县划归安康郡辖;并分宁都县南、西城县西设广城县,隶于魏兴郡。县治在王谷(今任河)谷道中,疑为今八庙。
梁天监初,梁州西部被魏占领,梁武帝将梁州迁设西城。魏分安康郡设魏明郡,辖汉阳、宁都2县,属新设立的东梁州。西魏大统元年、梁大同元年(535),梁夺回东梁州。西魏废帝元年、梁天正元年(552),西魏大举伐梁,占领汉水上游之地,寻改东梁州为直州,撤销广城、汉阳2县,并入宁都。
北周时。沿袭西魏建置,在宁都县治增设安康郡,仍属直州。
隋开皇三年(583)撤销安康郡;大业三年(607)撤销直州,同时改宁都为安康,改属金州总管府西城郡。
唐武德元年(618)于安康县兼设西安州,同时分设宁都、广德2县;武德二年(619)改西安州为直州;贞观元年(627)撤销直州及宁都县,将广德县并入安康,属山南东道金州西城郡。天宝元年(742)西城郡更名安康郡;至德二年(757)又更名汉阴郡,并将安康县更名汉阴。
五代时(907~960),今紫阳县地仍属汉阴,隶于金州。先后属后梁、前蜀、后唐、后周、后晋、后汉、后周领有。
北宋时(960~1127),汉阴县属京西南路金州安康郡昭化军节度;南宋初沿袭北宋建置,建炎四年(1130)改属利州路。
元代(1271~1368),汉阴等县撤销,辖地归金州,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
明洪武三年(1370),分金州地设汉阴等县;洪武十年(1377)撤销汉阴,并入石泉县,后又复设,仍属金州。
正德初,川陕一带爆发农民起义。明廷于正德五年(1510)设立紫阳堡;七年十一月(1512年12月)升为县,割金州西南、汉阴县东南为其疆域,隶于金州。万历十一年(1583),金州改名兴安州。
清代,紫阳属陕安道兴安州。乾隆四十七年(1782),兴安州升为府。
中华民国初年,紫阳隶于陕西省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撤道,直隶于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以后,隶于陕西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30日紫阳解放后,属陕南行政公署安康分区辖;1950年2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5月整编各区,紫阳县属安康专区。1969年,专区改称地区,紫阳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地区。

紫阳小学_紫阳县 -地理环境

位置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部,汉江中上游,大巴山北麓,东与安康市相邻,南与四川省万源市相连,西与汉中市镇巴县毗邻,北与安康市汉阴县接壤。

地貌

紫阳万山综错,河溪密布,汉江自西北至东南横贯全境,任河由西南向西北注入汉水,两条河水将全县分割为东南部大巴山区、西南部米仓山区、北部凤凰山区,最低海拔277米,最高海拔2522米。加上蒿坪河川道,从而形成了紫阳“三山两水一川”的地貌特点。紫阳是世界著名的志留系弓笔石古生物化石裸露地带。

气候

由于北有秦岭阻隔,南有巴山屏障,形成了紫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紫阳气候垂直变化较大,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为268天。
年降水总量1066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682.8毫米,降水多集中在6―9月,夏季多发洪涝。

紫阳小学_紫阳县 -资源

土地资源

紫阳县土地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合330万亩。按利用状况分,各类面积如下:直接生产用地,共315万亩。其中:耕地943568亩,内有水田29180亩,水平地46291亩,坡地和梯地74448亩,菜地30000亩,陡坡地163649亩;园地170760亩,含茶园97000余亩。桑园63000余亩;其它25000余亩;林地(包括疏林和灌木林)903507亩;草山草坡1151227亩。间接生产用地,共73050亩。其中城镇用地10995亩,交通用地28995亩,内有铁路用地4995亩、公路用地10995亩、乡间小路用地14865亩,厂矿用地1005亩。特种用地(古迹、风景区)10005亩。暂未利用地,主要是裸露的石岩12132亩。水域55437亩。

矿产资源


紫阳县截止2005年底,已发现的各类矿产36种,探明、控制资源储量的矿产6种,推断资源储量的10种。其中能源矿产有煤、石煤,金属矿产有铁(钛磁铁矿为主)、锰、钛、钒、钼、铜、铅、锌、金、铝土矿等10种,非金属矿产有瓦板岩(包括饰面板岩)、毒重石、重晶石、磷、硫铁矿、石灰岩矿、大理岩、白云岩、饰面辉绿岩、正长斑岩、凝石灰岩矿、脉石英、玉石、粘土、高岭土、建筑用砂、透闪石、滑石、石膏、石棉、萤石、石墨、铸石原料矿等23种,水气矿产有矿泉水和地下水。此外,我县还有铌、钽、稀土、硒、镍、镓、辰砂、铂、钴、钨、铀、雌黄、雄黄等矿化类型。
紫阳县的优势矿产有瓦板岩(包括饰面板岩)、毒重石、铁(钛磁铁矿为主)、钛、石煤、锰、钒、水泥用石灰岩矿、饰面和铸石原料用辉绿岩、富硒矿泉水等。其中瓦板岩的预测资源储量20亿立方米,探明、控制及推断资源储量2168.93万立方米;饰面板岩的预测资源储量40亿立方米,探明、控制及推断资源储量817.41万立方米;铁(矿石)的预测资源储量为10亿吨,探明、控制及推断资源储量44893.69万吨,基础储量1925万吨;钛(Ti02)的预测资源储量5000万吨,探明、控制及推断资源储量25327.9千吨,基础储量l515千吨。毒重石(矿石)的预测资源储量为450万吨,探明、控制及推断资源储量为330.4万吨;煤、石煤的预测资源储量60000万吨,2005年保有资源储量1394.66万吨;锰(矿石)的预测资源储量为430万吨,探明、控制和推断资源储量18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矿的预测资源储量5亿吨,探明、控制和推断资源储量2602.7万吨,基础储量1481.6万吨。

水资源

汉江、任河这里交汇,形成了独具一格“鸳鸯水”景观。全县大小河流104条,可利用水域面积5.5万亩,是水产开发的理想之地。

紫阳小学_紫阳县 -行政区划


紫阳县紫阳置县至今,以县城为中心,以4个自然镇(东:洞河,西:鞍子沟,南:麻柳坝,北:蒿坪河)为点作为近似边缘线的基本疆域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东、西、北3方边界因受安康地区政区变动影响,有过几次调整;南部边界则系省、地边界线,一直未变。
清乾隆以前,紫阳的四界范围是:东至石门沟,接兴安州(今汉滨区)界;西至羁马桩,接西乡县(后分置定远厅――今镇巴县)界;南至二州垭,接四川太平(今万源)县界;北至五里坡(今属安康辖),接汉阴县界。东西距离长约35.7公里(图上正东西向,直线;下同),南北长约55.4公里(正南北向)。总面积约2237平方公里。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兴安州升府并置安康县;五十五年(1790),汉阴改厅:行政区划亦作相应变动。紫阳县增加了安家河、牛溪河2地,使全县总面积达到约2304平方公里,较前增加3%,为紫阳历史上最宽的疆域。
从民国二十八年(1939)开始,紫阳县政府根据省政府命令,对县内插花界进行整理。但东南部由于洄水湾、八道河一带地方武装从中作梗,调整工作无法进行。三十一年(1942),紫阳县政府捕杀了古围乡联保主任钟又可后,才将紫阳、岚皋边界划齐:以洞河为界,其东一律归岚皋,其西一律归紫阳。此时,划归岚皋的仅原属紫阳的古家村和围圈2地,前述岚皋在紫阳境内“飞地”一律归紫阳。西北部的“飞地”只解决了1处:将朝天河自然村划归紫阳。经过调整,紫阳约增加10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达到2269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新调整了紫阳西北部边界:将原属紫阳的上七里自然镇和肖家坝、牟子河自然村划归汉阴,牛溪河、朝天河、圆坝子自然村划归安康;将汉王城自然镇原属汉阴部分及其附近的草川、刘家垭自然村,以及安康县散处于紫阳境内的“飞地”(包括双河口自然镇之一半)全部划归紫阳。紫阳因此减少土地面积85平方公里,形成延续至今的2204平方公里现状。其中磨沟、李家沟、黄泥沟约3平方公里仍为插入安康境内的“飞地”。
1958年12月,岚皋县撤销,大道河以西的7个管理区约200平方公里划归紫阳;1961年9月复归原建制后,紫阳疆域仍如前。截至1987年底,紫阳的四方边界是:东部边界,由黑山寨经天水河、米溪梁、石门沟,跨汉江,南沿洞河至大巴山高峰五个包,总长约100.8公里,分别与安康、岚皋2县接壤;西部边界,由凤凰山名峰擂鼓台经天字梁、马家营,跨汉江,南越米仓山嗽家垭、城墙岭、鳌头山、羁马桩、长安寨、官垭子、白河垭、落人洞、梨树坪至黄草梁,总长约134.6公里,分别与汉阴、镇巴连界;南部边界,东起五个包,沿大巴山山脊,经界岭、混人坪、南天门,跨任河,越米仓山二州垭、冒火山,至黄草梁,总长约81.6公里,分别与城口、万源、镇巴3县相连;北部边界,东起黑山寨,西经七宝山、空洞山、大地寨、松树梁,至擂鼓台,总长约48公里,分别与安康、汉阴2县毗邻。
2001年调整区划后,紫阳县辖21个镇:城关镇、蒿坪镇、汉王镇、焕古镇、向阳镇、洞河镇、洄水镇、斑桃镇、双桥镇、高桥镇、红椿镇、高滩镇、毛坝镇、瓦庙镇、麻柳镇、双安镇、界岭镇、东木镇、广城镇、绕溪镇、联合镇。

紫阳小学_紫阳县 -人口


紫阳县自置县至明末,人口确数不可考。据康熙《紫阳县新志・赋役》:置县后陆续有流民迁入紫阳县,人口持续增加,曾有过一段人烟辐凑、民物康阜时期。万历二十一年(1593)行“一条鞭”法时,“增流丁共上中下官流丁三千七十四丁”(康熙《紫阳县新志・赋役》,下同)。崇祯时,应税丁数“增至四千五百九十八丁”。按当时丁口比例推算,有人口1.4万多人。
明末清初,紫阳县屡经战乱,人口锐减,“兵荒之后,比屋逃亡”。顺治九年(1652),即一次“旨免逃亡丁三千七百三十一丁。康熙十八年(1679),吴三桂叛军吴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70103/13889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中国环境保护历史沿革 紫阳县 紫阳县-历史沿革,紫阳县-地理环境》为网友三无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