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始建于1934年,坐落于伟人故里中山南朗镇翠亨村,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长子孙科秉承其父“谋建设,培人才,为富强根本”的遗愿而创办。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学校就被广东省教育厅定为广东省首批重点中学,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1]。2006、2007年,学校均以全省最高分通过了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初评和复评验收。
中山中学_中山纪念中学 -中山中学
概况
中山纪念中学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以下简称纪中),始建于1934年。中山纪念中学现有10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000余人,是一所全寄宿制的完全中学。学校分新旧校区。整个老区建筑红墙绿瓦、飞檐雕梁、厚重古朴、气势恢宏。新区主要为近十年先后竣工的一批与旧区格调一致的现代化建筑。校园内树木参天,花香绿浓,厚重典雅的宫殿式建筑与颇具时代感的现代化大楼交相辉映,景致怡人。
学校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纪中是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实现有线加无线的高度智能化、人性化的校园网配置的学校。多媒体广播系统、电脑教学室、教学软件管理系统和资源库设备先进;达到全国一流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内还设有最先进的探究室;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十五万册、电子图书五万册;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备12.58平方米的大型电子屏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心语阁设施设备先进;各功能室、课室及学生宿舍均配备空调。学校体艺设施完善。设有艺术馆、一流的全塑胶标准400米跑道田径场、多功能体育馆、标准游泳池、健身馆。校内共有篮球场38个,羽毛球场50个,排球场9个(其中沙滩排球场2个),网球场3个,手球场2个,乒乓球台51张,保龄球馆1个(4条球道),足球场2个,单、双、高低杠等百余副。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楼、运动场、科学馆等各项现代化教育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备;现代化的艺术中心、新的科学馆、小球馆已建设完成。
创立
1931年夏,孙科先生秉承其父“谋建设、培养人才、为富强根本”之遗志从南京返乡,由中央政府拨款,地方政府协助,筹建纪念中学,花费三年时间建成。1934年8月正式招生,校董事会由孙科任主席,杨华日、卓康成、陆肇强、林逸民、戴恩赛、吴铁城、杨子毅、孙乾和钟荣光为校董。学校底蕴深厚,为高一级单位输送了大量人才,聘任黄中廑为校长。建校初期,招收来自广东、上海、云南、广西、香港、澳门等地的普通高中班、初中班和高中农科班学生共四百余人,1938年夏至1946年春,中山沦陷,学校自翠亨村迁至澳门。1947年春,迁回翠亨村。中山纪念中学坐落在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翠亨村。中山先生长子孙科秉承其父“谋建设培人才乃富强根本”之遗愿创办本校,并亲任校长。建校以来,纪中人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牢记中山先生为国育才遗教,义无反顾,奋斗不息,百折不挠,勇立潮头。历届师生坚持“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之校训,在校史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涌现了一大批光耀千秋的杰出人物,他们或为国栋梁,或造福桑梓,或服务海外,彰显出纪中人成就一流的英雄本色。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努力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一直是纪中教师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一大批优秀人才加盟纪中,其中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还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的优秀博士生、硕士生。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52人,特级教师6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百余人。
学校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纪中是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实现有线加无线的高度智能化、人性化的校园网配置的学校。多媒体广播系统、电脑教学室、教学软件管理系统和资源库设备先进;设施达到全国一流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内还设有最先进的探究室;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十五万册、电子图书五万册;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备12.58平方米的大型电子屏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心语阁设施设备先进;各功能室、课室及学生宿舍均配备空调。
学校体艺设施完善。学校有艺术馆、一流的全塑胶标准的400米跑道的田径场、多功能体育馆、标准游泳池、健身馆。校内共有篮球场38个,羽毛球场50个,排球场9个(其中沙滩排球场2个),网球场3个,手球场2个,乒乓球台51张,保龄球馆1个(4条球道),足球场2个,单、双、高低杠等百余副。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楼、运动场、科学馆等各项现代化教育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备;现代化的艺术中心、新的科学馆、小球馆正在兴建中。
纪中人秉承中山先生“为国育才”的遗训,以“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为校训,形成了“中山精神+现代素质”的特色办学模式;在“培养‘中山精神+现代素质’的创新高素质后备人才”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努力培养具有“高尚品德、高强才智、高质身心”的“三高”人才;坚持弘扬爱国图强、天下为公的精神,形成特有的“诚信、知礼、高雅、和谐”的优良校风。学校在教育教学、学科竞赛、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及学校管理工作等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纪中的学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对母校的承诺。
学校的高考升学率连续五年达100%,四年获中山市总分状元。2005-2008纪中连续四年超额完成重点和本科院校预测指标,向高校输送本科生达3898人,其中重点大学2258人,为中山市培养高层次后备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09年,纪中重点大学录取690人;本科大学录取1206人,胡舒婷同学夺得中山市文科状元、全省文科总分第三名,何允昌同学夺得中山市理科状元;学校重点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升学率三率再次高居全市第一;学校免试保送重点大学52人,免试保送重点大学人数连续六年居全省第一。2009年,纪中1200余名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100%跨入高等学府,近700余名同学分别被国内外重点大学录取。
2004-2009年,纪中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全国一等奖人数连续五年蝉联广东省第一;重点大学保送人数连续五年居广东省第一。近五年,共有19人进入国家冬令营,10人进入国家集训队,2人进入国家队。周芳颉同学夺得国际化学竞赛奥赛金牌;陈启峰同学夺得广东省首枚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填补了广东省的一项空白。
纪中多次组队代表中山、代表广东、代表国家参加全省、全国和国际的体育比赛并屡创佳绩。中山纪中定向越野队连续三年在全国赛场上金牌榜第一名,奖牌榜第一名。近六年,纪中共为高等院校输送了115位优秀运动员,其中国家级运动健将10人,国家一级运动员46人,国家二级运动员126人。2004-2009年,纪中体育竞技在单项总成绩方面共夺得国际级金牌34枚;国家级金牌147枚;省级金牌91枚以及市级金牌136枚。纪中的体育部分项目已在广东领先,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纪中教学质量节节攀升的同时,纪中的素质教育更是硕果累累。国家教育部组织中央新闻采访团来广东考察,广东省、中山市将纪中作为德育典范考察学校。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活动中,中山纪念中学关于班主任队伍建设经验的文章《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锻造优秀育人之师》获全国特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先生对纪中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教育部全文刊登了纪中题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锻造优秀育人之师》的班主任队伍建设探索经验的文章;中国教育电视台也以“培养有教育智慧的班主任”为题报道了纪中培养班主任的经验做法。《中国教师报》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为题,连续四版大篇幅地报道了纪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事迹,全方位地展示了纪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引起社会强烈轰动。
甘为人梯,作育英才。纪中先后荣获“首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示范学校”、“广东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中山市十大模范集体”、“市高考重大贡献奖”等几十项全国及省、市级荣誉称号。
中山纪念中学以环境园林化、校园信息化、设施现代化、质量最优化的骄人优势,为莘莘学子所热切向往。为了进一步发挥纪中排头兵的作用,增加优质学位,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学校进行新校区扩建工程,2009年完成后,学校总占地面积将达到850亩,总建筑面积为16余万平方米,办学规模将会扩大到10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500余人。
凤凰自古栖大梧,良木由来作栋梁。纪中将立足新起点,全力以赴实现更大跨越,以回报社会各界的支持,回馈中山人民的厚爱。
展望
中山纪念中学六十五载风雨路,六十五载辉煌史。纪中短短65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校友遍布海内外,其中不少在国内、省内有较大影响。例如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前国家计委副主任甘子玉,澳门日报社长李成俊,原广东省人大副主任凌伯棠,中山市人大主任简国森、前副市长简庆华,中山大学物理系教授、激光与光谱研究室主任余振新,军医教授、曾多次担任世界学术会议执行主席的尹炳生,曾为我国著名短跑运动员、国家教练员黄巧叔,曾任八一女子体操队教练、世界体操名将马燕红的教练员陈雪瑶等等。 如今,中山纪念中学师生正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早日把学校建成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有特色、窗口式、实验性、示范性的现代化一流的中等学府而努力奋斗!
校训
“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既饱含着中山先生对后人的期盼,更概括了中山先生一生的风范。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是这样评论孙中山先生的:“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为“祖国高于一切”树起的典范。毛泽东写于1956年的这篇文章,还有这样一段话:“事物总是发展的。1911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中国应当是这样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这是对“才华贡献人类”最好的诠释。中山纪念中学的校训,特别把“才华”二字突显出来,秉承了孙中山“为国育才”遗训。先生说过:“革命的基础在高深的学问。学问为立国之本。”“应该从学问入手,拿学问救中国。”祖国,才华,贡献人类!这是中山纪念中学校训传递的主题,也是对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中山中学_中山纪念中学 -学校师资
优质师资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努力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一直是纪中教师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可谓是人才倍出,桃李满天下。出其中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还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的优秀博士生、硕士生。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52人,特级教师6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百余人。教师管理
学校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重视教师引进、队伍调整,优化师资结构。注意教师知识的更新、师德的培养,提高师资水平,鼓励教师成名成家。冯社强、林绵治、梁理祥、梁廷芳、朱星镇、贺优琳、杨戈、黄月恒等8名教师被评为“中山教育名师”,邹倦生、肖功军等11名教师被确定为中山市学科带头人,刘丽亚、欧阳宇苗、许结华分别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班主任、南粤教坛新秀。先后4位校长(或副校长)参加了国家教委校长培训班的学习,一大批教师就读在职研究生。全部教师(男55岁以下,女50岁以下)除熟练掌握一般电化教具使用外,必须掌握电脑操作,许多教师能制作教学软件。全校教师近两百名来自20多个省、市,团结协助、和睦相处。除中共总支(50多位党员)外,还有民革、民盟、民进三个民主党派近40多名成员。中共总支能团结各民主党派,给予充分的信任并把一些先进的民主党派成员吸收到领导班子,重大问题均征询民主人士意见,做到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社会师资力量
目前,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稳步发展,学校内部管理日趋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学校设施、设备日益现代化。先生之英名,校园之亮丽,每年都吸引着数十万海内外人士的观摩,同时更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知名人士悉心关怀和帮助。朱德、谷牧、习仲勋、周杨、华罗庚、高士其、沈钧儒、张治中、蔡廷锴、邵子力、荣高棠以及卢嘉锡、万国权、何鲁丽、刘白羽、甘子玉、李沛瑶、卢瑞华、柳斌等都曾先后来校视察并指导工作;田纪云、叶选平、霍英东、马万祺等均为学校题了词;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生前每年校庆均来信祝贺并给予指导,并为校名亲笔题字。最近,学校又聘请了8位教育专家担任了学校的顾问,他们是:1.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理论刊物研究会理事长、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瞿葆奎。
2.国家教育部副总督学、前国家教委基础司司长王文湛。
3.国家教育部国家督学、前中国教育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前人民教育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朱世和。
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上海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女)。
5.国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华东师大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玉琨。
6.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教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孝彬。
7.中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吕敏。
8.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德育信息》杂志副主编、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副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妇女儿童研究中心秘书长刘芳(女)。
并聘请了中山市香山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袁达松为学校常年法律顾问。
中山中学_中山纪念中学 -办学宗旨
纪中人秉承孙中山先生“为国育才”的遗训,以“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为校训,形成了“中山精神+现代素质”的特色办学模式;在“培养‘中山精神+现代素质’的创新高素质后备人才”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努力培养具有“高尚品德、高强才智、高质身心”的“三高”人才;坚持弘扬爱国图强、天下为公的精神,形成特有的“诚信、知礼、高雅、和谐”的优良校风。学校在教育教学、学科竞赛、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及学校管理工作等方不断创新,纪中的学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对母校的承诺。中山中学_中山纪念中学 -校内构造及人员详情
中山纪念中学现有10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000余人,是一所全寄宿制的完全中学。学校分新旧校区。整个老区建筑红墙绿瓦、飞檐雕梁、厚重古朴、气势恢宏。新区主要为近十年先后竣工的一批与旧区格调一致的现代化建筑。校园内树木参天,花香绿浓,厚重典雅的宫殿式建筑与颇具时代感的现代化大楼交相辉映,景致怡人。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努力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一直是纪中教师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一大批优秀人才加盟纪中,其中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还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的优秀博士生、硕士生。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52人,特级教师6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百余人。
学校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纪中是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实现有线加无线的高度智能化、人性化的校园网配置的学校。多媒体广播系统、电脑教学室、教学软件管理系统和资源库设备先进;设施达到全国一流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内还设有最先进的探究室;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十五万册、电子图书五万册;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备12.方米的大型电子屏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心语阁设施设备先进;各功能室、课室及学生宿舍均配备空调。
学校体艺设施完善。学校有艺术馆、一流的全塑胶标准的400米跑道的田径场、多功能体育馆、标准游泳池、健身馆。校内共有篮球场38个,羽毛球场50个,排球场9个(其中沙滩排球场2个),网球场3个,手球场2个,乒乓球台51张,保龄球馆1个(4条球道),足球场2个,单、双、高低杠等百余副。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楼、运动场、科学馆等各项现代化教育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备;现代化的艺术中心、新的科学馆、小球馆正在兴建中。
中山纪念中学以环境园林化、校园信息化、设施现代化、质量最优化的骄人优势,为莘莘学子所热切向往。为了进一步发挥纪中排头兵的作用,增加优质学位,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学校进行新校区扩建工程,2009年完成后,学校总占地面积将达到850亩,总建筑面积为16余万平方米,办学规模将会扩大到10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500余人。
中山中学_中山纪念中学 -校园文化
师资情况
中山纪念中学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94人,特级教师8人,获得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212人。
教学设备
拥有达到全国一流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内还设有最先进的探究室;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十五万册、电子图书五万册;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备12.58平方米的大型电子屏幕;学校体艺设施完善。设有艺术馆、一流的全塑胶标准400米跑道田径场、多功能体育馆、标准游泳池、健身馆。
文化氛围
全国高中五大学科奥赛获全国一等奖人数在连续五年全省第二,定向越野、游泳、排球、健美操、乒乓球在国际、全国、全省比赛中屡创佳绩
中山中学_中山纪念中学 -学校历史
历史介绍目录
(一)初创时期与迁址澳门(1934.7―1947. 8)
(二)大发展时期(1947.8―1966.6)(三)十年低谷时期和恢复时期(1966.9―1984.9)
(四)第二次腾飞(1984.9―至今)
历史介绍内容
中山纪念中学的前身是“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校”。 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校创办的背景和由来:1929年2月8日国民政府第十九次国务会议 确定中山县为全国模范县,直属国民政府管辖。同年4月9日,作为实施训政建设模范县的 计划指导监督机关――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在中山县成立。6月1日,国民政府在南京举 行了孙中山奉安大典。9月28日,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委员孙科在其二届二次会议上提 议:为建设中山模范县,特规划翠亨乡为全国模范农村,拟先建设总理故乡纪念学校一所(即今日的中山纪念中学)。孙科先生亲领筹办之责。经过他的积极奔走努力,南京政府拨给1928年赈灾公债十八万元、广州国民政府拨款十万 元、广东省政府拨款十万元,共筹集约三十万元的建校经费。至1932年学校建筑经费尚差 十万元,孙科在同年8月14日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第五届大会上提议:“此项不敷之数, 拟应由县政府设法筹措。”当时的中山模范县县长唐绍仪批示“由政府准此,自当照办。”1933 年6月30日,中山模范县政府“令土地局另行设法划拨沙田,充总理纪念学校校产”。同年 七月,“该沙田九十余亩……以年租银一万元投承,租期十年。”有人查实,中山模范县曾经 利用为纪中建校解决经费的借口拖欠应上缴省府的费用。
学校于1931年11月27日奠基建设。学校的建设用地主要为孙家祖地和孙家坟场,并占用 拆毁了孙氏宗祠。被搬迁走的孙家坟场由于没有来得及建设,如今还是一座座的土坟。据翠 亨村村民的回忆:当时建校初期的建筑工地上还有瘴气和毒蚊,因此死了几个工人。 1933年校舍基本落成。1934年奉准备案开学,聘请黄中廑主校,八月在各地招生,九月开 课。这一年共招收了高中普通科一个班,初中两个班。学校共有学生一百四十余人,教职员 三十余人。当时部分校舍借给了中山县乡村师范学校,由纪中校长兼任乡师校长。所以这一 部分乡师的师生一直被认为是纪中的校友。1934年12月乡师迁回石岐,中山县府另派专人 负责办理。
学校自1935年秋季招生,在普通班的基础上增设了高中农科班,并接收了县立师范学校拨 来的初级农职班。1937年1月即奉教育厅训令核准立案,并领发校钤。同年七月参加毕业会考,高中三年级全数及格毕业。学校在1938年9月迁澳门办学。初时由于本校图书仪器设备较为完善,学生来学者日众, 颇得侨胞称许。鼎盛期1941年在校学生人数增至五百余人,学校只得搭盖葵棚以充课室。 其时在翠亨的校舍及在校一切产物全部借与中华圣公会港粤教区主教办难民营,至1941年 难民营停办止。中山沦陷以后,翠亨校舍被日军占据曾改为伤兵医院,破坏甚多,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经过修复,师生于1947年3月返回翠亨校舍上课。此时政府已经宣 布将没收县内敌伪产业的一半充拨纪中作校产基金。
纪念中学虽然处在国民党政府控制下,但是革命火种很早就在这里被点燃。1936年,中共 中山党组织恢复活动的时候,曾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大同盟”(简称“中青”)的名义在纪 中发展组织。1937年,中共中山县委在纪中吸收进步学生为党员,有的由“中青”转为党 员。后来这些同志作为党的骨干被派到其他学校和地方去开展革命工作。解放前夕,党又派曾海波、江士马癸以教师身份来校开展工作。1949年9月的一天,中山大地上的第一面五 星红旗就在纪中校园升起。
解放前本校的全称为: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校。建校提案中曾用名:总理纪念学校。1931 年11月27日的建校奠基石上,镌刻:总理故乡中山纪念学校。建校期间曾用名:总理故乡 纪念学校筹备处。解放后不久,本校改名为:中山纪念中学。 需要说明:学校是“私立”的,它厅或局的领导,因此校长之任 免和校中的一切经费,均由学校董事会主持,董事会为学校的最高行政机关。每个年度的经 费预算案,由学校制定董事会审查通过。经费的来源,一部分是收自学生的学费,一部分则 收自田租等。经费不足和遇有特殊的开支,则要依靠董事会设法解决。校董会主席、校长孙 科先生为此费尽心机勉力维持。在学校迁澳门前曾接收广东省建设厅中山模范农场作为本校 实验农场。
当时孙中山故居,政府没有设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基本上由“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主管, 据当年《纪中校刊》图文资料登载,孙中山故居曾是纪念中学的一部分,故居管理雇员均从 纪中领取报酬,政府发给杨鹤龄、陆皓东等烈士遗属的抚恤金也由纪中转发。
中山中学_中山纪念中学 -学校历史与文化
中山纪念中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民主革命时期,它是我党组织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之一。学校开办不久学生中就有中共地下党员、共青团员进行秘密活动。抗日战争期间,许多校友奔赴前线,参加抗日战争,在校师生积极组队下落附近乡村、圩镇宣传抗日救国,参加五桂山区的抗日游击队。1949年9月,中山县第一面五星红旗在纪中校园冉冉升起,从此纪中回到了人民自己的手中。学校不断发展壮大,1953年被省教厅定为省重点中学。1954年初教育部在召开全国中学校长会议上,“纪中”与广雅中学、东山中学被肯定为广东省三所典型中学。这前后几年,不但升大人数多,体育成绩尤为显著,参加县、地、省学生运动会,多次名列前茅。59届高中毕业生升大考试成绩,名列全省第二。江士马癸 校长出席了当年的全国文教群英大会。十年浩劫期间,学校备受摧残,校园部分被占用,教师被迁返原籍,个别教师被迫害致死,教学几乎陷于瘫痪状态。1978年,学校被重新定为省重点中学,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女士来信祝贺、指导并亲笔题写了校名。
经过各级政府分别拨款扩建、维修校舍,整治环境,充实教学设备,办学规模达18个教学班(高中12班,初中6班),教职员工130多人,学生近千人,教质量不断提高。 1990年后的近十年,中山市政府斥资五千多万元另加学校自筹的两千多万元,征地60余亩扩建校园。校友楼、科学馆、多功能体育馆、艺术馆、游泳池、高、初中教学大楼相继建成,一大批现代化教育设备添置完毕。如今占地310亩的校园,花草遍地,乔木参天,亭阁点缀,雕塑有致络已全线贯通,并已连通于国际I网,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为中山市十佳藏书单位,学校规模迅速扩大,由原来18个班,1千余名学生,130余名教工扩大到今天44个班(高中27班,初中17班),2500多名学生,近200名教工(师生全住校)。
学校校区
中山纪念中学现有10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到5000余人是一所全寄宿制的完全中学。学校分新旧校区。整个老区建筑红墙绿瓦、飞檐雕梁、厚重古朴、气势恢宏。新区主要为近十年先后竣工的一批与旧区格调一致的现代化建筑。校园内树木参天,花香绿浓,厚重典雅的宫殿式建筑与颇具时代感的现代化大楼交相辉映,景致怡人。校魂
中山纪念中学的学子秉承中山先生民主思想“为国育才”的遗训,以“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为校训,形成了“中山精神+现代素质”的特色办学模式。在“培养‘中山精神+现代素质’的创新高素质后备人才”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努力培养具有“高尚品德、高强才智、高质身心”的“三高”人才;坚持弘扬爱国图强、天下为公的精神,形成特有的“诚信、知礼、高雅、和谐”的优良校风。学校在教育教学、学科竞赛、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及学校的管理工作等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纪中的学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对母校的承诺。办学理念
纪中人秉承中山先生“为国育才”的遗训,以“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为校训,形成了“中山精神+现代素质”的特色办学模式;在“培养‘中山精神+现代素质’的创新高素质后备人才”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努力培养具有“高尚品德、高强才智、高质身心”的“三高”人才;坚持弘扬爱国图强、天下为公的精神,形成特有的“诚信、知礼、高雅、和谐”的优良校风。学校在教育教学、学科竞赛、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及学校管理工作等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纪中的学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对母校的承诺。中山中学_中山纪念中学 -学校规模
中山纪念中学以环境园林化、校园信息化、设施现代化、质量最优化的骄人优势,为莘莘学子所热切向往。为了进一步发挥纪中排头兵的作用,增加优质学位,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学校进行新校区扩建工程,2009年完成后,学校总占地面积将达到850多亩,总建筑面积为16余万平方米,办学规模将会扩大到10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500余人。学校分新旧校区,整个老区建筑红墙绿瓦,飞檐雕梁,厚重古朴,气势恢宏。新区主要为近十年先后竣工的一批与旧区格调一致的现代化建筑。校园内树木参天,花香绿浓,厚重典雅的宫殿式建筑与颇具时代感的现代化大楼交相辉映,景致怡人。建校以来,在全校几代师生的共同呵护和努力下,校园环境越发的优美,已经成为当地一处亮丽的风景。
中山中学_中山纪念中学 -学校发展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原名“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1949年后改用现名。校址设在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犁头尖山麓。1931年夏,孙科先生秉承其父“谋建设,培人才,乃富强根本”之遗志从南京返乡,筹建纪念中学。该校由中央政府拨款,地方政府协助,历时三年建成,于1934年8月正式招生。中山纪念中学坐落在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校园占地420亩,现有教职工约300人,学生3000多人。中山纪念中学在2008年扩建,库建总面积达830亩,每个年级30个班,老师增500人。73年前,中山先生长子孙科秉承其父“谋建设,培人才,乃富强根本”遗愿创办本校,并亲任校长。建校以来,纪中人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牢记中山先生为国育才遗教,义无反顾,奋斗不息,百折不挠,勇立潮头。历届师生坚持“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校训,在校史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涌现了一大批光耀千秋的杰出人物,他们或为国栋梁,或造福桑梓,或服务海外,彰显出纪中人成就一流的英雄本色。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山纪念中学在继承光荣传统,面向新世纪,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走全面育人之路,特色办学之路,实施了“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形成了“中山精神+现代素质”的办学模式,实现了教育教学,科研竞赛,校园文化建设及学校管理工作全方位腾飞,业绩显著,声誉卓著,成为市内领头,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育人效益好,示范作用大,辐射能力强,在国内举足轻重的省重点中学,得到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内外同行的充分肯定和全社会的广泛赞誉。被教育部国家督学、著名教育家朱世和誉为“我国基础教育中一面鲜艳的红旗”。
中山中学_中山纪念中学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校长:贺优琳主持学校全面工作,指导体艺处开展工作贺优琳,现任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学高级教师,是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批培养对象。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名校长。贺优琳校长用智慧做校长,带感情抓教育,用整个的心做着整个的校长。在他主持下,中山纪念中学在教育教学、德育素质培养等方面突飞猛进,不仅成为中山市的著名“品牌”,而且也蜚声省内外乃至全国。贺优琳校长2008年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10年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骨干校长、广东省教育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省首批名校长、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中学体育工作优秀校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以及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中学校长担任中国大学生定向运动协会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理事,同时贺优琳校长被评为中山市十杰市民,连续三期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蒋晓敏分管总务后勤工作,指导特长拓展部开展工作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荣浩分管德育工作,指导学生处开展工作
党委委员、副校长:吴新华分管教学工作,指导教务处、教科室开展工作
党委委员、副校长、中山纪中三鑫双语学校校长:田云伏主持三鑫双语学校日常工作
工会主席、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付时俊主持工会、办公室全面工作。分管人事政工(工资、职称、社保、老干、继续教育等)信访等工作
总务处主任:严章明分管总务后勤工作,负责师生饭堂、生活服务部、保管室、财务室、保安、基建、校产维护维修、校园绿化、住房调整等工作
总务处副主任:李拥民分管总务后勤工作,负责学生饭堂等工作
纪委委员、教务处主任:容善平主持教务处全面工作。分管课本资料、学籍管理、高考研讨领导小组、教学后勤人员管理、科学馆、文印室、资料室、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组等工作
教科室主任:蔡大继分管教学科研、教师培训、教师评价系统、图书馆、语文科组等工作
教务处副主任:殷志学分管奥林匹克竞赛等工作
教务处副主任:赵雄杰分管考务(高考、会考、中考、期考)、课外活动、艺术组、艺术馆、体育组、体育场馆、英语学科组等工作
党委委员、德育处主任:向 琴主持德育处全面工作和学校宣传工作,及团委等工作。
德育处副主任:李长安分管初中现有各年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和校医务所工作。
德育处副主任:纪希刚分管学生宿舍,各年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等工作。
团委书记:何丽娴负责团委、学生会日常工作,组织团委、学生会各项活动的开展
工会副主席:詹曙波负责工会日常工作,组织工会各项活动的开展
历任校长
1934.8-1936.7 校长黄中廑1936.8-1936.10 校长 杨国荃
1936.11-1946.8 校长孙科(中山先生长子)
1936.10-1938.10代校长司徒优
1938.10-1946.8 代校长戴恩赛
1946.8-1947.7 校长 冯百砺
1947.8-1950.3 校长 唐颖波
1950.3-1953.8 校长江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