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李白诗句] 《床前明月光》[李白诗句]-诗歌简介,

李白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李白诗句] 《床前明月光》[李白诗句]-诗歌简介,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静夜思》的第一句,这是五言绝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只有这四句。此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建国后,全国各家出版社共推出了几十个不同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其中李白的《静夜思》都是这样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诗_《床前明月光》[李白诗句] -诗歌简介


《床前明月光》唐朝诗人李白的脍炙人口的诗篇《静夜思》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因此许多人也以其第一句指称这首诗。
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当时诗人寓居现在的湖北安陆。这首诗被朱炯远《唐诗三百首译注评》推为“千古思乡第一诗”。
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却浅显如白话。但是对于其中的“床”字,却有睡床说、胡床说、井栏说3种解释。
在版本方面,也有4种不同版本。

李白诗_《床前明月光》[李白诗句] -原文鉴赏

原文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赏析一】: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赏析二】:
《静夜思》是大家都非常喜欢的诗,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也不管是客居他乡,还是与亲人相守相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会背这首小诗的,为什么这样一首语句平白如话,情感朴实无华的诗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唤起了深深的共鸣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歌的开头是平白的叙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户外室内,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宁静皎洁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了淡淡的青辉。在不经意间,低头一望,还以为是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秋霜呢。这显然是一种错觉。也许,作者本来已经睡着了,在睡梦中回到了家乡,可是却被强烈的思乡情怀唤醒,在朦朦胧胧中,错把地上的月光当做了秋霜亦未可知,“疑”字,用得很传神,细致地反映了当时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恍恍惚惚的感觉,因为自己也隐约地意识到,在屋里是不应该有霜的,可见第一反应是霜,而第二反应就有点怀疑了,等到醒悟过来,这并不是秋霜,而是“床前明月光”时,其实已经是第三反应了。至于为什么第一反应恰恰是秋霜,则又是颇为令人寻味的,因为秋霜历来是一种感伤的暗示,它表示这又是一年秋风起,唤起无数客子心中深藏的年华易逝的迟暮之感,对此,李白是深有体会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正是他内心的表白。在他的笔下,秋霜时而铺在了床前,时而又染在了头顶,可见他把秋霜当做了一种寓意丰富的象征了。而今夕何夕,月色如霜,虽然四下里没有一点声音,而天上的明月和地下的月光却好似在无声地倾吐着什么,使得诗人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他感到怦然心动,有一股同样是无声却是不可抗拒的情感的暗流在胸中涌动流淌。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播动了他的心弦,从而使他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时他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了,明白自己身处何地,而当他抬起头来,顺着光线向上望去时,窗外那娟娟的月轮正静静地挂在夜空。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了,明白了是什么触动了自己的心弦,原来就是那挥之不去、召之即来的思乡之情呀,它无所不在,白日里,有事的时候,它就静静地蛰伏在心灵的角落里,而到了此时,月亮从天上,月光在地下,双双唤起他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挂牵,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真是一首“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的自然天成之作。胡应麟甚至认为此诗是“妙绝古今”。
李白这首清新质朴、婉转如歌的小诗因为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才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大概只要有离家不归的人们,就会有人在月下吟起这首百读不厌、体味不尽的《静夜思》的。
【赏析三】: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李白诗_《床前明月光》[李白诗句] -艺术评价


《床前明月光》作者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史上称之为“诗仙”。
此诗平白浅淡却又余韵悠长,短短二十字,把羁旅之人思念故园的一片脉脉情怀寄托在银白色月光之中。时移事易,春光流转,但此份温情却一直弥漫在历代世人心中,久而弥坚,挥之难弃。
此诗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因其用字浅显,也有人说,若非出自诗仙之手,只怕拿去给一般诗社评选,反而要被列入“打油诗”,被剔出来。

李白诗_《床前明月光》[李白诗句] -版本之疑


《床前明月光》建国后,全国各家出版社共推出了几十个不同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其中李白的《静夜思》都是这样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据考证,这首诗有4种不同版本:
一、“万历本”。明代赵光等在万历刊本的《唐人万首绝句》中,《静夜思》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康熙本”。清康熙皇帝钦定的版本《全唐诗》中,《静夜思》的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三、“别裁本”。康熙年间由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中,《静夜思》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四、“乾隆本”。清乾隆年间蘅塘居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其中的《静夜思》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版本。
有人认为,最早的版本自然是“原版”(正版)。但是,又有人认为,明朝后期的版本不可信,是篡改了李白原文。

李白诗_《床前明月光》[李白诗句] -诗歌分析

“点金成铁”说


《床前明月光》早已有人提出疑问:此诗是五言绝句,古人作诗,一字千金,怎会出现“明月”一词的重复。
既知是明月之光,心何必疑。床前望月,头又何必举?既云明月之光,后当云“好似地上霜”,岂不更为妥当。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本卷六,此诗原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学者解释云:因看生疑,自然而然。山月为山所掩,就非举头不可。“山月”与“床前”,点明了写作的地理环境。山中气候较寒,疑月色为霜色,入情入理。
但是这种说法并不能得到一致认同。又有人认为诗中“明月”是诗魂所在,不可随意改动。

“床”字――睡床说

此外,诗中的“床”所指何物,也是争议颇大的。
诗中的“床”就是睡觉的床铺。这是最常见的理解。
人们多认为这四句诗是抒发李白的思乡之情,夜里躺在床上,
睡不着,看着月色,聊以思乡。
但是,用现代汉语的语义解释中古汉语是不可靠的。唐代的“床”有多种含义,如果理解为睡床,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景不合。

“床”字――胡床说

胡床,坐卧两用的家俱。此说亦与诗意不合。
胡床可作坐卧两用,有人则直指是“马扎”,即移动的胡床。
从诗意看,那是已经是深秋初冬有霜的季节,搬张椅子或小马扎到外面,坐着看月光,似乎不合情理。

“床”字――井栏说

古代井栏也叫银床、井床。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韩”字后来假借为他义,但井栏却由此而直接用“床”来称呼。
将“床”理解为井栏比较合适。在古代,“井”与“月”便是代表乡关之情的意象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意象符号之一,其意韵十分丰富。月意象更是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常用来表
达相思、期盼、忧伤、祝福等种种感情。井与居民生活关系紧密,水井常在村落、闾里的中心,因此有“市井”和“离乡背井”之说。可见“井”与思乡之情有天然联系。

“床”的演变

《辞海》解释,“床”字有三义:“卧具也,古坐具亦曰床”;“井上围栏”;床形物。
河南信阳长台观出土的战国彩漆大床,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床实物。
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所画的床已和今天的床相近。
但是,古代的床往往“身兼数任”――可坐、可卧、可读书、可就餐等。唐代以降,桌椅出现,床才由最初的多功能家具,慢慢变为纯粹的睡卧用具。

李白诗_《床前明月光》[李白诗句] -作者简介


李白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后有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李白;《胭脂扣》等多多部小说作者李碧华原名李白。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李白不愿应试做官,但诗名远播,诗歌在其年轻时已经唱响天下,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可历史上没有韩荆州对于李白的回复,直到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杜甫《饮中八仙》里就有“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奇句。在当时封建王朝复杂历史的背景下,李白又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70103/140303.html

更多阅读

热点作品:酒池肉林酒醒高烈度清朝明月光

清朝明月光by燕修篁 性格少女江明月在一次去雅鲁藏布江的旅游过程中,被一道离奇光柱摄回康熙年间,并以从天而降的姿态,华丽丽地干掉了暗杀皇阿哥的刺客群,从而开始了她波折横生的清朝穿越之旅。  七夕夜半、中秋月明、木兰秋猎、紫*

明罕见《万历通宝光背》出号大钱赏论 万历通宝图片及价格

万历承前铸大钱百当镇库品型多明罕见《万历通宝光背》出号大钱赏论万历通宝——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铸币。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通宝钱,形制以小平、折二居多,光背或背文皆有。数版式中

床前明月光,李白去河边 床前明月光

“葡萄美酒夜光杯,金钱美女一大堆。。 。。” 7.“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 8.“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 9.“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字不在好,看懂 就行。。。。。” 10.“西塞山前白鹭飞,东村河边乌龟爬。

是“床前明月光”还是“窗前明月光”? 窗前明月光

我想说说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已经有人在议论了, 说应当是“窗”而不是“床”。 我也同意此观点。 因为霜肯定不会在室内,而床肯定在室内。所以如果明月光在床前,作者怎么会怀疑是霜呢?这是两位朋友的观点:

声明:《李白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李白诗句] 《床前明月光》[李白诗句]-诗歌简介,》为网友玩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