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育英学校 北京育英学校 北京育英学校-学校简介,北京育英学校-学校设置

北京市育英学校位于海淀区万寿路西街,占地面积85248平方米。学校历史光荣、规模宏大、校风优良,倍受社会关注。育英学校1948年诞生于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学校始终得到中央、市、区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育英学校_北京育英学校 -学校简介


北京育英学校

北京育英学校,原北京育英学校(现北京二十五中学)。育英校旗。校旗曾于1930年,由学生生活导师兼国际讨论班及职业研究会导师全绍武先生采取应征学生的征品之众长定稿,由当时艺术学院院长严季聪先生制图而成。在此基础上,于1990年,又由现任校长刘志毅先生略经修改后,制成了现在的校旗。该校校旗的意义,其一,孟子曰:"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育英"两字的英、拼音均为"YuYing",故而用"育英"两字的字头Y字重叠放置,构成校旗图案的主体;其二,选用"蓝、黄、红"三色,以蓝色为旗面,宽大的黄色Y字上面,又压上一个细而挺拔的红色Y字。寓意为在万里晴空之下,把炎黄子孙培育成材。蓝色为晴天无云时的天空颜色。隋唐时称婴幼儿为"黄"。红色意味着胜利和成功。现北京育英学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前身是中共中央直属育英小学校,1948年建校,后随党中央一起迁入北京。1953年,中学部与小学部分离,中学部为现在的北京市育英中学,与育英学校对门。1970年,育英学校重新组建中学部。现集小学,初中,高中一体。2005年被授予首批“海淀区高中示范校”称号。

育英学校_北京育英学校 -学校设置


北京育英学校

北京市育英学校位于海淀区万寿路西街,占地面积108492.37平方米。学校历史光荣、规模宏大、校风优良,倍受社会关注。育英学校1948年诞生于河北平山县西柏坡,1949年随党中央机关入京后,今已发展成为拥有中学部、小学部、国际部、文体中心等部门的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学校。中学部现有教职工208人,学生2331人,教学班57个。

育英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备现代化程度高,设有网络服务中心、电视台、图书馆。体育馆内有国际标准室内游泳池、篮球馆、健身馆等。各班教室均有多媒体设备,学校建有宽带校园网,实现教学、办公自动化,为师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校园环境。

近年来,在过去生态花园式学校的基础上,学校精心规划与设计,凸显学校的“红色传统”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修建了江山社稷广场、校史广场;银杏广场、山楂树广场、白玉兰广场、校友广场和翠竹广场;同时建成了以学生喜爱的“育英梦”来命名的听梦苑、筑梦苑、追梦苑、逐梦苑、圆梦苑。7个广场、5个花园,与育英学校的英雄路、问道路、育英路、乐行路、知行路和恭行路交相呼应,形成了育英学校特有的美丽元素和教育要素。目前,学校被誉为“京城最美校园”。

作为海淀区的首批高中示范校,学校以促进每一位师生员工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建立全区领先的区级示范校为发展目标,致力于两支队伍的和谐发展,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和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弘扬西柏坡精神为主线的育英德育课程整合了光荣传统与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验拓宽了学生的成才道路,鼓励了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快的提高;鼓励多渠道多方面成才的教育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创设好的环境。

育英学校_北京育英学校 -师职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学校有一支富于奉献精神、热爱学生、执教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2人,省市级教学能手14人、海淀区骨干及学科带头人87人,其中毕业于清华、北大、人大、中科院、社科院、南开等知名院校的博士、硕士有155人。强大的师资队伍,成为育英学校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

为了给有学科特长或有志于参加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学校成立了专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练队伍,目前各科总教练6人:化学学科由被誉为“北京化学第一人”的特级教师杨进基老师领头;物理学科由特级教师梁吉峰、张适老师,李俊鹏老师共同担当;数学是特级教师宋荣禄老师、奥赛金牌教练张欣然老师共同挂帅。2013年学校还成立了特级教师领衔的囊括众多学科博士生老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办公室”,不仅统筹学校各学科的创新竞赛课程,还为学生提供翱翔计划的正式培养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广泛成长之路,为大学的自主招生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广阔、多元的平台。

北京市育英学校 北京育英学校 北京育英学校-学校简介,北京育英学校-学校设置

育英学校_北京育英学校 -教学成果


北京育英学校

近年来学校不断创新发展,教育教学成果突出。学校教学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管理;注重基础,培养能力。近几年本科上线率均在93%以上,文理实验班重本上线率均为95%以上。08届高考本科上线率:理科83.8%、文科94.3%,文理实验班100%,升学率达到99%,重本和本科上线率均超出学生高一入口率20%以上。学校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进行系统培养,历年均有60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重点大学;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加大辅导力度,使学生学习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学校2006年被评为全国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示范校(北京市只有12所学校获此殊荣);被授予市区级教育先进集体、教学管理先进校、德育管理先进校、课程改革先进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阳光心语工程示范校、科技示范校、美育先进校、艺术教育先进校、电化教育优类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多渠道多方面成才。近三年来,学校组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均获得北京市一等奖,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2007年代表中国队赴美参赛,2009年刚结束的第30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赛区总决赛获得高中组结构项目第一名。在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北京市化学、英语竞赛中,我校高中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学校金帆管乐团和游泳队成绩突出,在北京市处于领先地位。乐团建团以来连续在全国、市、区级的艺术比赛中荣获金奖、一等奖、第一名;多次在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到法国、德国、香港、澳门等地交流演出。学校游泳运动队多次代表北京中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种大赛,获国际、国内不同级别赛事金、银牌120余枚。学校被北京市教委确立为2008年奥运会游泳训练基地、北京市游泳二级训练基地、北京市游泳项目传统学校、海淀区游泳项目传统学校。

2014年,育英学校创造了近十五年来的最好的高考成绩:600分以上人数5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7.8%;理科重本率(一本率)达到77.08%,文科重本率(一本率)达到74.42%。当年这届学生的录取线是486分,三年之后的高考成绩却超越了同类型所有学校,直逼市级示范高中,尤其是近三年来高一录取的分数,每年涨3-4分,2014年提升到511分,与曾经10分之差的学校现在竟然缩小到只有1分之差。录取分数线的涨幅,正是因为学校的内涵在发生变化。

2014年11月26日,高二刘静嘉、纪兆延两名同学作为北京队代表参加了第2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刘静嘉同学获得全国金牌(北京代表队共获3枚金牌,另外2枚由人大附中学生获得);纪兆延同学获得全国银牌。他们创造了学习一年竞赛就在全国决赛中喜获奖牌的历史;同时刘静嘉同学改写了北京队无女子金牌的历史。目前这两位同学已经和北京大学正式签约。

近年来,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获得了诸多嘉誉: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北京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金帆合唱团、金帆管乐团、海淀区首批德育五星级学校、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校……多项荣誉诠释着育英学校的大发展。与此同时,与育英学校合作办学的申请相继而来:外经贸大学、人大国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分别与学校进行合作实验、“育英大兴分校”、“育英延庆分校”、“育英密云分校”、“育英西柏坡分校”相继成立,这是育英学校反哺社会、辐射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责任担当。
育英,一所“中国最红”的学校,一所京城“最美的校园”,一所追求“做最有价值教育的中国名校”,正在谱写教育的新辉煌。

育英学校_北京育英学校 -历史记载

校容校貌


前身为私立育英中学校

前身为私立育英中学校。创建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至今已有140年历史。初建时,学生仅二、三十人。1912年,设置了七年制小学、二年制中学,在校学生达到一百五、六十人。 1918年夏,李如松先生任校长时,中学改为四年制,全校共有学生四百余人。1928年,在官房大院设立了小学部,称为第二院,灯市口大街原址改为初中部,称为第一院。同年,又规定了校旗,以"致知力行"为校训,菊花为校花,并制定校歌。1929年春,北平市教育局派员来校视察,认为校规严密、学风美善,为当时各校之前列。教育局给予嘉奖,并组织各方人士来校参观,自此声誉鹊起。1930年,设六年制中学,并在骑河楼修建了占地二十六亩的体育场和宿舍,称为第三院,全校学生人数达一千二百余人。1933年,冯玉祥先生为学校题词:"[color=Red]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寇深事急,山河裂破,育英同学,救亡情迫,举办年刊,如终军策[/color]"。1934年,费起鹤先生任董事。同年举行北平市首届初、高中毕业会考,本校学生梁炳文、唐统一分获高、初中第一名,同时育英高中组获团体总分冠军。社会名流丁锦先生赠予"双元"匾一方,高悬于校门,以为志念盛况。同年秋,李如松校长于火车站面见当时途径北京的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并获将与初中部相邻的原明相严嵩府府邸,后为盐务学校的全部校舍转归该校,成为该校高中部,称为第四院。1935年,胡适先生任董事并为育英学校图书馆题匾。

办学规模

三十年代,据上海教育会调查结果,宣传育英在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和管理方面已跨入全国先进汉行列。

1941年春,在学生中建立了地下党支部,张大中任书记。

1942年1月,日伪教育局强将育英改归市辖,更名为"八中"。

1945年10月10日,宣告复校。

1947年又在米市大街梅竹胡同购地,为教职员修建宿舍、称为第五院。至1948年育英占地总面积达八十余亩,全校学生计两千余人。

三、四十年代,学校专设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冰球场及300米跑道。各种球类组织共达七、八十队之多。学生课外团体众多,如旅行团、社会调查团、短波无线团、中西音乐社、歌舞团、国剧团、新剧团等。

学校设立育英广播无线电台,频率1194千周,定期向远至天津方圆以内的城市和乡村播送有关音乐、科技、卫生、文学、史地常识等节目。

学生课外研究会,有家庭问题研究会、航空研究会、无线电研究会、国防研究会、国货研究会等。还有机械科、工业指导课、卫生训练班。

1949年1月31日北平市和平解放。李如松随国民党退至台湾, 在台北阳明山购地设立了台北育英学校. 同时,育英地下党组织公开活动。1949年9月,年景丰同志任校长。

师资力量

北京东城区灯市口小学
1952年,由私立改为公立,更名为"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小学部分出去,取名为"北京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当时任25中党支部书记的仓孝和同志是化学专业的卓越人才。解放初,化工部和科学院都要调他去工作。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仁对仓孝和讲:"育英是个规模大又很重要的学校,你哪儿都不要去了,就负责领导这个学校的工作。"根据刘仁指示,仓孝和任二十五中第一任校长。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知识分子政策方面,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成为当时北京市最好的十所中学之一。

1953年12月,仓孝和被调任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兼北京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张迅如调来任校长。王敬光主持二十五中校务工作,仍为六年制完全中学。1957年,杨天恩任校长,师生奋发图强。58届、59届高考在全市名列第八。1960年在北京市文教群英会上被评为红旗学校,获奖旗一面。遂被定为北京市重点中学。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将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的儿子那拉迪波王子和日本友好人士西园寺公一的两个儿子西原寺一晃和西员寺宾泓安排就读。

北京景山学校:五院的教职员宿舍,于1958年划归房管局。1960年,又在位于骑河楼的第三院内,建立了北京景山学校。
北京市灯市口中学:1962年,杨天恩调往六十五中任校长,李树培主持校务工作。1963年,初中部独立设校更名为"北京市灯市口中学"。

五、六十年代,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均得到健康发展。1952年、1953年、1960年及1961年均有一些优秀毕业生服从工作需要,留校任教。学生中有各种社团,各种课外小组,如合唱团、管弦乐队、篮球队、航模、无线电、摩托车、跳伞、航海、射击、美术等课外小组。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955年,红领巾合唱团参加全国少年儿童合唱比赛,获一等奖。1956年,美术组黄传伟同学的作品《登上月球去》,获贝尔格莱德奖第二名。 十年浩劫时期,遭到严重破坏。

育英学校_北京育英学校 -发展前景

1978年秋。四院被拆,校址迁往灯市口大街55号,与北京市第167中学(原私立贝满女中初中部)合并,仍名为"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杨天恩再度出任校长。

1980年秋,杨天恩调任东城区教育局副局长。廖萃川、李勃栋先后担任校长。1982年秋,一院被拆,撤销灯市口中学,其中三分之一师生分回二十五中学。1983年秋,李勃动调任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任校长。罗嘉陵主持校务工作。同年成立校友会,王宝初先生任会长。1984年10月14日举行了建校120周年庆祝活动,有两千多名校友返校参加了校庆,盛况空前。1986年,在43届校友常自超先生支持下,开始筹集资金建新楼。1986年秋,罗嘉陵调任东城区教育局党委任副书记,张燕成任校长。

这十年间,学校得以恢复和发展。1979年,生物小组制作的蝴蝶标本参加全国少年科技作品展览,获一、二等奖。1982年蝴蝶标本又获全国青少年小发明、小制作二等奖。同年,赵良滨同学获全国少年定点跳伞冠军。1986年开始,学校每年举行为期一周的科技节、艺术节活动。

1988年11月,原六十五中校长刘志毅任校长,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

几年来,积极总结学校历史经验、弘扬优良传统,倡导"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大胆地改革了学校管理机构,使学校全方位地向前发展;努力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改善了教职工的待遇,加强了师资力量。1993年9月1日后,学校实行"教职工聘任合同制"

199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北京市副书记李志坚亲临,听取刘志毅校长的汇报并鼓励和支持开展"国有民办"改革实验。1996年4月23日经市教委正式批准,该校成为北京市和全国第一所由公办学校整体改制为"民办公助"(即国有民办)学校,成为一所全民所有制收费学校,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育英学校_北京育英学校 -学校荣誉

中学部和小学部分别被海淀区评为“高中示范校”和“素质教育优质校”。2006年学校被海淀区政府授予“和谐先进校”称号。此外,学校还被评为全国红领巾示范校,市区级环境教育绿色学校,课改先进校,德育先进校,教育科研先进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阳光新雨工程示范校,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美育先进校,艺术教育先进校,电化教育优类校,科技示范校,艺术传统校,青年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合国教。

教师荣誉: 全校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育教学成果显著。近几年在海淀区课堂教学竞赛中,我校教师分别荣获高中语文、英语、数学一等奖、高中历史二等奖;初中英语、物理一等奖,初中语文、数学二等奖。小学语文、英语、思品、音乐、书法一等奖。

学生竞赛获奖: 学校中学部教学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历年来均有60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人大、中国协和医科大、复旦、北邮、北航、理工大、北广、北师大、南大、厦大、政法、中戏、上戏、中音等重点大学。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一视同仁,根据学生情况,加大辅导力度,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学校小学部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宗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70103/140320.html

更多阅读

北京燕园日语学校就是一个骗子学校 北京燕园韩语培训学校

北京燕园日语学校就是一个骗子学校  “北京燕园日语学校是骗子,我今年在北京燕园日语学校报的日语一级包过班去上课了我发现老师讲课水平很差,老师都是很年轻的老师,实际上都是民办学校日语大专毕业生,居然都被他们吹捧成了北大北外

2014年北京市商业学校北京中考招生计划__ 天津中考招生计划

2014年北京市商业学校北京中考招生计划一、招生计划:2014年学校中考招生(含京籍和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980人;其中:提前招生380人,统一招生600人。二、招生方式:1、所有专业均进行提前招生。2、统一招生报考志愿和录取方

北京市十一学校章程 中秋晚会2016

北京市十一学校章程北京市十一学校建校于1952年,原为中央军委干部子弟学校,在周恩来、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聂荣臻元帅用新中国的诞生日为学校命名。学校于1964年划归北京市海淀区管理,1968年开始招收地方子女。1992年

声明:《北京市育英学校 北京育英学校 北京育英学校-学校简介,北京育英学校-学校设置》为网友犀利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