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如烹小鲜,语出《道德经》第六十章,说法一: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说法二:治理大国应该像烧菜一样难,应该像烧菜一样精心,两者都要掌握火候,都要注意佐料。说法三:"小鲜”像是小鱼,或一块小肉之类的。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采访时提出,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治大国若烹小鲜_治大国如烹小鲜 -释义
治大国如烹小鲜,原文是“治大国,若烹小鲜”,是《道德经》中的一句名言。
治大国如烹小鲜
对于这句话的意思,有不同的解读,一种说法是“治理国家就像是在烹制小鱼一样,不要在锅中时常搅动,否则小鱼将会被捣烂。”另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治理大国应该像烧菜一样难,应该像烧菜一样精心,两者都要掌握火候,都要注意佐料”。
治大国若烹小鲜_治大国如烹小鲜 -出处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中云:“治大国,若烹小鲜”。
原文内容如下: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治大国若烹小鲜_治大国如烹小鲜 -名家注释
《诗经・桧・匪风》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河上注:“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
《韩非子・解老》篇:“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淮南子・齐俗训》说:“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为宽裕者,曰勿数挠,为刻削者,曰致其咸酸而已。'”
玄学家王弼则注谓:“治大国若烹小鲜,不挠也,躁而多害,静则全真。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的众心矣”。
注家范应元对于“烹小鲜”说本作“亨小鳞”,并注:“小鳞,小鱼也。治大国譬如亨小鳞。夫亨小鳞者不可扰,扰之则鱼烂。治大国者当无为,为之则民伤。盖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唐玄宗注:“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伤人,挠则鱼烂矣……此喻说也。小鲜,小鱼也,言烹小鲜不可挠,挠则鱼溃,喻理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乱,皆须用道,所以成功尔”。
宋徽宗注说:“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溃,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惑……”。明太祖、清世祖多注如此。
南怀瑾解读:
为什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呢?是告诉我们,处理大事要特别小心,要慢一步,不能匆忙大意。青年们前途无量,将来如果做什么大事,不管工商界、学术界,一个大问题到手的时候不能大意,要谨慎小心。但谨慎小心又不要过分,太过分用心,火又太大了,味道就不同了。如果完全不管,则火熄就不成功,所以是。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烹小鲜”的道理。
其实我们每人各有不同的人生境界,在遭遇任何烦恼问题时,在很困扰的时候,记住老子这一句话,治大问题“如烹小鲜”,冷静地思考,慢慢地清理,不要怕艰难。大部分的人没有这种修养,当问题来时就被烦恼困住,一下就被打倒了。所以,要懂得“如烹小鲜”的道理。
王蒙解读:
2009年3月,著名文学家、前文化部长王蒙在佛山市机关大礼堂给佛山各政府部门的1000多名干部讲课。王蒙表示,“治大国若烹小鲜”在历史上有各种解释,合理的应该是不折腾,而不是“红烧几十条活鱼”。他表示这是老子五千言中的一句奇特之言、精彩不朽。在历史上这句话有各种解释,他认为合理的应该是不折腾,也就是不要像“文革”那样。这句话的意思既谨慎小心又举重若轻。
治大国若烹小鲜_治大国如烹小鲜 -里根引用
1987年1月27日,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在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阐明他的施政纲领。
治大国若烹小鲜_治大国如烹小鲜 -习近平引用表明治国态度
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在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前夕接受采访时,针对治理国家之道时提出:
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