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钝沼兰,属兰目,兰科,拉丁名为Malaxis copelandii Ames,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兰屿)、菲律宾,模式标本采自菲律宾。
很漂亮吧
沼兰_圆钝沼兰 -种名
种中文名:圆钝沼兰种拉丁名:MalaxiscopelandiiAmes.
种别名:圆唇软叶兰(台湾植物志)
沼兰_圆钝沼兰 -分布
国内分布:产台湾南部(兰屿)。生于灌丛中。国外分布:菲律宾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菲律宾
沼兰_圆钝沼兰 -种属
组中文名:沼兰组组拉丁名:Sect.Malaxis----Microstylissect.HololobosSchltr.
属中文名:沼兰属
属拉丁名:Malaxis
亚族中文名:羊耳蒜亚族
亚族拉丁名:Subtrib.Liparidinae
族中文名:树兰族
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Humb,Bonpl.etKunth
亚科中文名:兰亚科
亚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兰科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纲中文名:单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ORCHIDACEAE
沼兰_圆钝沼兰 -形态特征
地生草本,有长茎。茎较细,下部匍伏,上部直立,具多节,节间长3―5厘米。叶多达8枚,斜长圆形,长8―12厘米,宽3―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并下延成柄。花葶长约10厘米;总状花序具10余朵花;花苞片小;花梗和子房稍长于花苞片;花较小,疏离;中萼片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钝;侧萼片椭圆形,与中萼片大小相似;花瓣线形,长约2毫米,宽约0.3毫米;唇瓣位于上方,整个轮廓近卵状长圆形,由前部和一对向后方延伸的耳组成,全长约3毫米;前部略3裂,多少呈肩状,先端圆钝,不裂;向后延伸的耳约占唇瓣全长的2/5,狭卵形。花期9月。沼兰_圆钝沼兰 -概述
本组概述:Sect.Malaxis----Microstylissect.HololobosSchltr.InFeddeRepert.Sp.Nov.Beih.1:124,1911叶2--8枚;唇瓣基部有一对向后方延伸并围抱蕊柱两侧的长耳,耳长为唇瓣全长的1/2--1/5,唇瓣先端2裂、不裂或有凹缺,决不具多枚相似的齿或流苏状齿。本组模式种:MalaxisspicataSw.我国有12种。本属概述:Soland,exSw,Prodr.8,119.Jul.1788;Benth.EtHook.F.,Gen.Pl.3:493.1883;Seidenf.InDanskBot.Ark.33(1):42.1978.――MicrostylisNutt.,Gen.NorthAmer.Pl.2:196.1818.――AnaphoraGagnep.InBull.Mus.Hist.Nat.Parisser.2,4:592.1932.地生,较少为半附生或附生草本,通常具多节的肉质茎或假鳞茎,外面常被有膜质鞘。叶通常2--8枚,较少1枚,草质或膜质,有时稍肉质,近基生或茎生,多脉,基部收狭成明显的柄;叶柄常多少抱茎,无关节。花葶顶生,通常直立,无翅或罕具狭翅;总状花序具数朵或数十朵花;花苞片宿存;花一般较小;萼片离生,相似或侧萼片较短而宽,通常展开;花瓣一般丝状或线形,明显比萼片狭窄,较少近似于萼片;唇瓣通常位于上方(子房扭转360度),极罕位于下方(子房扭转180度),不裂或2―3裂,有时先端具齿或流苏状齿,基部常有一对向蕊柱两侧延伸的耳,较少无耳或耳向两侧横展;蕊柱一般很短,直立,顶端常有2齿;花药生于蕊柱顶端后侧,直立或俯倾,一般在花枯萎后仍宿存;花粉团4个,成2对,蜡质,无明显的花粉团柄和粘盘,仅在基部粘合。蒴果较小,椭圆形至球形。本属模式种:MalaxisspicataSw.全属约有300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北温带。我国有21种。
亚族概述:Lindl.ExMiq,Fl.Ind.Bat.3:618,621.1855,"Liparidae".地生或附生草本,具绿色的假鳞茎或由茎基部膨大而成的球茎状或其他形状假鳞茎,有时多少有根状茎,较少不为上述情形。茎长或短。叶扁平或两侧压扁,草质、纸质或肉质,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序顶生,具数花至多花;花一般较小,扭转或不扭转;唇瓣常明显大于萼片与花瓣,无距;蕊柱短或长;花药生于蕊柱近顶端处或背侧,通常俯倾;花粉团4个,蜡质,常略呈棒状,无花粉团柄,亦无明显的粘盘;蕊喙小;柱头凹陷。本亚族模式属:LiparisL.C.Rich.共含5属,全球均有分布,主要见于热带地区。我国有4属。
本族概述:Humb,Bonpl.EtKunth,Nov.Gen.Sp.Pl.1:269.1815.附生或较少地生或腐生草本,偶见攀援藤本;附生种类常有假鳞茎或肉质茎。叶基生或茎生,常为革质、纸质或肉质,罕有草质,少数无叶(腐生种类)。花变化较大;萼片合生或离生;唇瓣有距或无距;花药以狭窄基部或花丝连接于蕊柱,常俯倾,两药室一般密接并藏于药帽之内,花后常枯萎或脱落;花粉团一般4―8个,较少2个,蜡质或有时粒粉质,具或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偶见粘盘柄;蕊喙一般位于柱头上方。本族模式属:EpidendrumL.共约340属,全球均有分布,主要见于热带。我国有29个亚族含72属。
亚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状茎、块茎或假鳞茎。叶茎生或基生,折扇状、对折或具网状脉,草质至革质。花序(或花葶)顶生或侧生;花通常两侧对称,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转,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2--8个,粒粉质或蜡质,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团柄并连接于粘盘,也有直接连接于粘盘或通过粘盘柄连接于粘盘的,较少既无花粉团柄又无粘盘柄与粘盘的;柱头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种子通常两端有延长的翅,较少无翅并有厚的外种皮。本亚科模式属:OrchisL.共约690余属,全球均有分布。我国有4个族,42个亚族共167属。
本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转或90°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科的模式属:OrchisL.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统较为全面,但该系统对鸟巢兰族(ridb.Neottieae)的处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较合理的处理。本书基本上采用了后者的框架,但将等级作了调整,而对亚族的组成则更多地参考Dressler系统(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本书将兰科分为3个亚科,兰亚科之下分4个族。其中兰族(Orchideae)与万代兰族(Vand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而鸟巢兰族(Neottieae)与树兰族(Epidendreae)则尚存在不少问题。在许多近代兰科系统中,上述的4个族均被作为亚科,在亚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则是亚族。应当说,大多数亚族的建立是比较客观的。但族的组合则含有相当多的主观性,甚至是勉强的拼凑。因此,本书避繁就简,在兰亚科之下只承认4个族,族之下则包含较多的亚族。这样不仅简化了层次,而且更为客观和实用。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有些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如鸟巢兰族与树兰族的特征交叉过多,有些亚族较为庞杂等。这里就不作详细讨论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提供的“亚科与族的检索表”和“兰亚科分亚族检索表”均系根据国产种类编写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与亚族的全面特征,在使用时务请加以注意。
亚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状茎、块茎或假鳞茎。叶茎生或基生,折扇状、对折或具网状脉,草质至革质。花序(或花葶)顶生或侧生;花通常两侧对称,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转,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2--8个,粒粉质或蜡质,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团柄并连接于粘盘,也有直接连接于粘盘或通过粘盘柄连接于粘盘的,较少既无花粉团柄又无粘盘柄与粘盘的;柱头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种子通常两端有延长的翅,较少无翅并有厚的外种皮。本亚科模式属:OrchisL.共约690余属,全球均有分布。我国有4个族,42个亚族共167属。
本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转或90°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科的模式属:OrchisL.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统较为全面,但该系统对鸟巢兰族(ridb.Neottieae)的处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较合理的处理。本书基本上采用了后者的框架,但将等级作了调整,而对亚族的组成则更多地参考Dressler系统(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本书将兰科分为3个亚科,兰亚科之下分4个族。其中兰族(Orchideae)与万代兰族(Vand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而鸟巢兰族(Neottieae)与树兰族(Epidendreae)则尚存在不少问题。在许多近代兰科系统中,上述的4个族均被作为亚科,在亚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则是亚族。应当说,大多数亚族的建立是比较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