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原文 《子夜吴歌》 《子夜吴歌》-作品原文,《子夜吴歌》-作者简介

子夜吴歌原文 《子夜吴歌》 《子夜吴歌》-作品原文,《子夜吴歌》-作者简介

李白的《子夜吴歌》共四首,分咏春、夏、秋、冬四季。本篇是第三首,为秋歌。《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感情表达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清秋景色,抓住秋夜月下捣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予以渲染,绘出了一幅情意深浓的妇女捣衣怀远图。千家万户的捣衣声声,传出多少妇女的哀怨;萧萧的秋风吹不尽怀念玉关的深情。这都是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愁苦。因此。诗的末尾自然而有力地喊出了要求平息战争,使良人归来团聚的呼声。全诗音韵和谐婉转,清新自然,反映了李白向民歌学习而又有所创造的巨大成就。

子夜吴歌 秋歌_《子夜吴歌》 -作品原文

子夜吴歌1四首

春歌
秦地罗敷女3,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4,红妆白日鲜5。
蚕饥妾欲去6,五马莫留连7。[1]
夏歌
镜湖三百里8,菡萏发荷花9。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10。
回舟不待月11,归去越王家12。[1]
秋歌
长安一片月13,万户捣衣声14。
秋风吹不尽15,总是玉关情16。
何日平胡虏17,良人罢远征18。[1]
冬歌
明朝驿使发19,一夜絮征袍20。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21。
裁缝寄远道22,几日到临洮23?[1]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 子夜吴歌:《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又名《子夜四时歌》,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唐书・乐志》说:“《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
2 春歌:同以下的“夏歌”等,有些诗集无这些标题,原诗亦无;有些诗集的小标题为“春”・・・・・・而无“歌”字。
3 “秦地”句: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罗敷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4 素:白色。
5 “红妆”句: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
6 “蚕饥”句:梁武帝《子夜四时歌》:“君住马己疲,妾去蚕欲饥。”此用其句意。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7 “五马”句:意思是,贵人莫要在此留连。五马,《汉官仪》记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故称五马。这里指达官贵人。
8 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9 菡萏: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10 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11 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12 越王:指越王勾践。
13 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14 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15 吹不尽:吹不散。
16 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
17 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18 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罢:结束。
19 驿使:古时官府传送书信和物件的使者。驿:驿馆。
20 絮:在衣服里铺棉花。征袍:战士的衣裳。
21 “素手”二句:指冬夜寒冷,将征夫妻子的手都冻僵了,连针剪都拿不住。素手,白净的手,形容女子的皮肤白皙。
22 裁缝:指裁缝好的征衣。
23 临洮: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1-2]

白话译文

春歌
秦地有位罗敷女,曾在绿水边采桑。素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得特别鲜艳。她宛转地拒绝了太守的纠缠,说:蚕儿已饥,我该赶快回去了,太守大人,且莫在此耽搁您宝斑的时间了。[2]
夏歌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2]
秋歌
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平胡虑,夫君从此不再远征。[2]
冬歌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子夜吴歌 秋歌_《子夜吴歌》 -作者简介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70103/140720.html

更多阅读

《侧帽集》 《侧帽集》-原文,《侧帽集》-纳兰性德介绍

《侧帽集》是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集。纳兰性德,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集。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

《山中问答》 《山中问答》-诗词原文,《山中问答》-诗文赏析

《山中问答》是一首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山中答问_《山中问答》 -诗词原文《山中问答》《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

北青萝 《北青萝》 《北青萝》-诗词原文,《北青萝》-诗词解释

《北青萝》李商隐的作品之一。诗人领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尘”(《法华经》),更衬出孤僧高洁的心灵。写访僧忽悟禅理之意。首联点出造访的时间;颔联写寻访孤僧的过程;颈联写黄昏时才寻到;末联是抒发感慨。访的是孤僧,因而以“独敲”、“一枝

声明:《子夜吴歌原文 《子夜吴歌》 《子夜吴歌》-作品原文,《子夜吴歌》-作者简介》为网友送你一个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