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院概况,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创建于1978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普通本科大学,学校具有招收硕士研究生、本专科学生和留学生资格。学校位于湖南湘中新城娄底,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全国最适宜人口居住的园林式城市之一。校园占地面积69368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81744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338.08万元,有馆藏图书112.71万册,电子图书188万多种,中外电子期刊40705种,中外纸质期刊1483种,电子期刊数据库6个,特色专题数据库23个。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_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学院概况


校徽
学院大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校舍建筑面积3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600余万元,有藏书8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400多种,电子图书14万余种,学术期刊数据库6个专辑。

学科门类齐全。学校设16个教学系(部),15个研究所,现有专业36个,其中本科专业29个,涵盖文、理、工、教、经、管、法、农等八大学科门类,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十一・五”重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验室1个、稳定的社会实习基地43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4个,教育部大学生龙狮培训基地1个。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92人,专任教师58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名誉院长),教授67人、副教授174人,博士45人,硕士319人,外籍教师5人,兼职教授53人;有省级青年骨干教师3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2人;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第三层次人选3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5人,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_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历史沿革

1975年,涟邵矿务局技工学校创建;
1978年,涟源师范学校(大专班)创建;
1978年,娄底师范学校创建;
1981年,涟源师范学校(大专班)更名湖南师范学院(涟源分院);
1983年,湖南师范学院(涟源分院)升格为涟源师范专科学校;
1983年,涟源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娄底师范专科学校;
1982年,涟源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娄底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6年,娄底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并入娄底师范专科学校;
1980年,涟源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创建;
1994年,娄底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娄底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娄底师范学校并入娄底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娄底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2006年,涟邵集团技工学校、娄底市农科所并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_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该校拥有教职工1162人,其中专任教师726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67人、副高职称170人,专任教师中博士52人,硕士484人,外籍教师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5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第二层次人选1人、第三层次人选7人;有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37人,同时具有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应用微生物教学团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组两个省级教学团队。

院系专业设置


截至2014年,该校拥有政治与法律系、中文系、外语系、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教育科学系、音乐系、美术系、数学与计量经济系、物理与电子信息系、机电工程系、化学与材料科学系、信息科学与工程系、体育科学系、生命科学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16个教学系、部、学院,本科专业46个,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
院系专业一览表院系专业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政治与法律系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公共事业管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秘书学语文教育(专科)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英语商务英语英语教育(专科)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科学系应用心理学人文教育学前教育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音乐学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表演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书法学书法教育(专科)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数学与计量经济系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系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机电工程系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
文科楼中文系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创办于1979年。经过28年的建设,中文系逐步发展壮大。现有专职教师3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博士7人,硕士18人,“双高”教师占80%以上。另有省级青年骨干教师7人,省作家协会会员4人,形成了一支思想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现有本专科生930人,是湖南中部培养中文、文秘人才的重要基地。

中文系目前招生专业有汉语言文学(本科)、语文教育、中英文秘三个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和语文教学论被评为学院精品课程。设有文学教研室、文秘教研室等五个教研室;设有梅山文化研究所。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为学院重点学科,文学理论、中国现代文学均为学院精品课程。

外语系

外语系创建于1978年,是学院最先设立的系部之一。目前设有英语(本科),英语教育(专科)和商务英语(专科)三个专业,招收全日制学生2389人。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的前身是社会科学系,创办于1987年,2005年6月组建经济与管理科学系,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含校内兼职教师9人,校外特聘教授1人),专职行政人员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0人,在读硕士研究生9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5人;被其他高校聘为硕士生导师的教师9人,博士生导师2人。现有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五个本科专业和经济管理、旅游管理两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905人。

教育科学系

教育科学系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多学科、综合性的专业系。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博士2人,硕士20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3人。开办有应用心理学、人文教育两个本科专业及综合文科教育专科专业。设有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与心理教研室、人文教育教研室、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等教学科研机构。配置了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数码电子琴房、图书资料室等先进教学设施设备。

音乐系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始创于1999年,前身为艺术系。2005年音乐、美术一分为二,独立成系。经过近10年的建设,音乐系逐步发展壮大。现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硕士6人。教师中有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3人,湖南音乐家协会会员10人,有1人获得全国“艺术教育先进个人”称号,1人获得娄底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音乐系现招生专业有音乐(本科)。下设音乐教育与表演、钢琴教育与表演、器乐教育与表演、舞蹈教育与表演、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等五个专业方向。现有本、专科学生373人。音乐系现设声乐教研室、钢琴教研室等五个教研室,设有梅山音乐研究所,是湖南中部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基地。


理科楼数学与应用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5人,兼职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博士4人,硕士13人,湖南省“一二一”人才工程第三层次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人。开办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现有学生628人。

物理系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前身为娄底师专物理系,创建于1978年,2002年更名为娄底师专物理与信息工程系,2004年升格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6人(含兼职3人),副教授6人,高级实验师5人,博士4人,硕士9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人。现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应用物理研究所1个。在校学生近400人。

化学与材料科学系

现设有化学、材料化学、生物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及应用化学技术一个专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计算机系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二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科学教育、网络技术四个专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院级重点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体育科学系

体育科学系是学校首批开办的专业系之一,创建成于1978年。经过29年的努力,体育科学系已基本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专业为主,非师专业兼招,本科与专科并举,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俱全的办学模式。

政治与法律系

生命科学系

通信与控制工程系

美术系

重点学科截至2014年,该校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教育部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优秀教研室4个、省级示范实验室及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77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6个,教育部大学生龙狮培训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示范基地2个。

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教育部特色专业: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部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程专业、体育教育、物理学、材料化学

省级精品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分析、数学分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民法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资料最新统计时间2014年)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_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办学成果

现代技术大楼科研成果斐然。近4年来,教师出版学术专著45部,主编教材22部、参编教材20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38篇,其中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623篇,国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127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51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23篇;主持各级各类研究项目39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规划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及省一般项目共186项。4年间,我校获得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等86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晋升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
人才质量上乘。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10800人,成人教育学生5000余人,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40000余名。多年来,学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对学生实施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参加国家、省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文艺汇演、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书法比赛和舞龙舞狮等各类教学竞赛与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国家奖项7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省级奖项88项,定向越野竞赛和舞龙舞狮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学校先后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等多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学校积极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管理,狠抓内涵发展,先后荣获“湖南省首批文明高校”、“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8次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_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学术研究

学术期刊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原名《娄底师专学报》,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娄底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报请中华人名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同意,原《娄底师专学报》改名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国内公开刊号为CN43-1454/Z,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3-0712。

科研机构

机构名称机构简介梅山文化研究中心中心设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研究组,区域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组,梅山文化发展与产业开发研究组。曾国藩研究基地基地2007年正式挂牌成立,现有研究人员16人,主要从事于曾国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的研究。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所始建于1943年,2007年正式归并于学校,内设水稻育种栽培、植物保护、经济作物、水果、中药材五个专业研究室及综合科。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所2007年正式挂牌成立,现有所员8人。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研究。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现有所员11人,主要从事于和谐家庭建设研究,和谐社区建设研究。国学研究所成立于2011年,现有所员12人,主要从事于国学研究,下设明德读经班与国学研究协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负责开发项目达20余种,其中包含铁道部委托开发项目一项。体育保健与康复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5月,主要从事体育保健与康复治疗研究。现有所员11人。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该校教师出版学术专著91部,主参编教材50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369篇,其中CSSCI论文413篇,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99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267篇;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各级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等84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承担各级各类研究项目66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9项。(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_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学校领导

职位姓名
名誉校长刘筠(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党委书记郭军(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和云(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党委副书记李尚益(研究员)
党委委员、副校长刘铁铭(教授、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
党委委员、副校长蒋建初(教授、博士)
副校长石潇纯(编审、硕士导师)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凤莲(副教授)
党委委员、副校长周发明(教授、博士、博士导师)
党委委员、副校长陈志国(教授、博士、博士导师)
副校级监督员邓和秋(研究员)
校长助理谢贵辉(高级实验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_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校报

简介

本刊创刊于1984年,原名《娄底师专学报》。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娄底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报请中华人名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同意,原《娄底师专学报》改名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国内公开刊号为CN43-1454/Z,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3-0712。
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CN43-1454/Z,ISSN1673-0712),双月刊。学报主编为石潇纯编审。常设栏目有:政治・哲学・法律、经济・管理、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文化・历史、教育・教学、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理科版)等。特设“曾国藩研究”、“梅山文化研究”、“大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家谈”、“女性主义研究”等专栏。
本刊立足于服务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以重点选题为导向,以栏目建设为支撑,形成了鲜明的办刊特色。1999年获全国文科学报“优秀栏目策划奖“、湖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2003年上《光明日报》期刊评价专栏并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6、2010年蝉联两届“全国百强优秀社科学报”,“曾国藩研究”专栏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首届期刊优秀栏目、2010年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特色栏目。
主任:郭军副主任:刘和云石潇纯罗良才编委:刘超良成运陈昌永李夫泽邹少灵周巧红柏连阳郭军高玉泉徐益蒋建初游训龙彭分文彭健民谢东

所获荣誉

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
湖南省高校文科优秀学报一等奖
“曾国藩研究”专栏被评为全国学报特色栏目
“曾国藩研究”专栏被评为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湖南省高校学报特色栏目
“梅山文化研究”专栏被评为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栏目、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
学报执行主编石潇纯被评为全国优秀学报主编
“湘中人文研究”专栏获全国学报优秀栏目策划奖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数据库核心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_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校园文化

校训

谋近以致远养根而俟实图书馆

校风

人才至上仁爱满园

校歌

《梦想飞翔》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校歌
龙红年
在湘中大地,我们播种春天的理想;
在悠悠的岁月长河,我们谱写时代华章。
仁爱满园,人才至上,沐浴春晖,放飞希望,
今天淙淙流淌的小河,
明天会奏出大海的合唱。在人文瀚海,我们穿越多少迷茫;
在漫漫的科技征途,我们追求真理的光芒。
谋近致远,养根俟实,怀抱梦想,永远向上,
每颗种子都藏着坚韧,每个梦想都渴望飞翔。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_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学校荣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_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院概况,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学校荣誉娄底十大品牌湖南省高校招生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先进单位湖南省党建评估先进单位湖南省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湖南省大学生助学管理先进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先进单位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军训先进单位湖南省平安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校园风景
海园
图书馆
五教学楼
校园一角
校园一角
学生宿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70103/140962.html

更多阅读

黄瑞春:对湖北科技学院大学梦的思考

2011年底,教育部同意我校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学校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湖北科技学院诞生后,学校的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发展?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2012年4月,学校召开湖北科技学院首届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成湖北

黄河科技学院奖学金评定办法修订稿 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为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原《黄河科技学院奖学金评定办法》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的实际需要,现对《黄河科技学院奖学金评定办法》进行修订如下。一、奖学金类别、标准及比例1、优秀学生奖学金,设

声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院概况,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网友暗血剑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