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列五中学,创建于1904年,由蜀军政府都督、辛亥革命英杰、反袁斗士张列五等人创办,学校现有36个初中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连续10年获市教育局双表彰,在省级重点中学中教学成绩稳居全市前列。
成都列五中学初中部_成都市列五中学 -学校简介
成都市列五中学
成都市列五中学,1904年,由蜀军政府都督、辛亥革命英杰、反袁斗士张列五等人创办。有高中、初中及联中三个校区,初中部位于马镇街6号,高中部位于双林大道双园巷9号,成都列五中学是有着悠久办学历史、优良办学传统和优秀办学业绩、在海内外有一家影响的首批省级重点中学、省级示范性高中。
成都列五中学初中部_成都市列五中学 -校园环境
学校占地73亩,建筑面积36764平方米,绿化面积9900平方米。校园优美整洁,无尘无烟,清爽宜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美,有多媒体校园教学网、多功能演播厅、双向教育教学闭路电视系统、课堂演示、摄录系统;有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场和足球场、200米跑道的塑胶运动场和篮球、排球场;有形体练功房、合唱排练厅、美术画廊、科技创作室以及藏书丰富的图书馆。
成都列五中学初中部_成都市列五中学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36个初中班、32个高中班,3800多名学生。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教职工队伍。教职工中有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12名、高级教师66名、硕士研究生4名、研究生结业16名,有全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2名,运动健将1名,全国及省、市优秀教师、劳动模范84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连续10年获市教育局双表彰,在省级重点中学中教学成绩稳居全市前列。
成都列五中学初中部_成都市列五中学 -知名人物
学校师生积极参加辛亥保路运动,被誉为辛亥革命在四川策源地之一。学校十易校名,八迁校址,“自强不息,其命唯新”。车跃先、叶圣陶、文幼章曾在该校执教。原中共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谭绍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周炳琨,著名作曲家茅地等均系该校学生。几十年来,学校为清华、北大、哈佛、牛津、东京等海内外一流大学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学校秉持“公勇诚朴”校训;继承“爱国益民”传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重视艺体与科创教育。学校成立体育俱乐部、艺术中心、科创中心。其中足球、航模为传统优势项目,谭望嵩、刘宇、张炯等球员出自该校。“银杏”合唱团、民乐队多次出访,载誉而归。与美国俄州沙市中学、日本山梨县中学结为友好学校。
成都列五中学初中部_成都市列五中学 -教育发展
小巷深处的“巴蜀名校”
从文殊坊出发,穿过巴金故居――“双眼井”一直往前走,就到了小关庙街,再往前就是马镇街、莹华寺街、书院街和昭忠祠街了。在马镇街和莹华寺街之间有一条幽深的小巷,小巷深处就是闻名遐迩、享誉巴蜀的百年名校、“辛亥革命四川策源地”――成都列五中学(西区)。
走进学校大门,教学楼上“公勇诚朴”八个红色大字分外耀眼,“先做人,后做学问,在做学问中学会做人”的标语彰显着学校教育理念。校园占地仅27亩,就像一座玲珑别致的花园,镶嵌在繁华拥挤的城市之中,显得那样的宁静安详,温文幽雅,含蓄厚重,而又不失青春靓丽的迷人魅力。校园内绿树环合,鸟语花香;办公楼上,青藤蒙络,摇曳生姿。教学楼琅琅的书声,操场上刚健的身影,营造出一种和谐愉悦、充满朝气的校园氛围。
学校创始人张培爵(字列五)半身铜像端坐在鲜花丛中,两道剑眉下,一双充满智慧的大而明亮的眸子里,深藏着这位辛亥革命志士忧国忧民的赤子之情。而坐落在东区校园的列五塑像气度却迥然不同:他身着戎装,矗立于伟岸的银杏前,目光犀利,仿佛要穿透一切黑暗,眉宇间凝聚着一股飒爽英气,俨然不失当年蜀军都督的大将风度。两座塑像从不同角度将列五先生读书报国的书生意气和挥戈杀敌的英雄壮志和谐的统一起来,彰显了这位投笔从戎的革命志士的伟大品格和壮美的人生。
在革命风雨中诞生的列五中学,至今已走过了105个风雨华诞。当年,她是张列五、李宗吾等17位四川高等学堂风华正茂的叙属学子,筹措17枚银元创办的一所地方“旅省”学校。先后九徙校址,十易校名,学校才于1994年九十华诞之际,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
100多年来,经过几代列五人呕心沥血的奋斗,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历史悠久、办学传统优良、办学业绩优秀、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首批省级重点中学、省级校风示范学校。
1904年的一个风雨黄昏,数十名来省城的叙属(宜宾)青年学子,被困于旅社,求学无所。当时,在成都高等学堂求学的叙属学生、同盟会会员张培爵(字列五)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想:如果能在成都办一所专们接纳叙属学生的学校,以后就不会再让那些家乡的学子求学无门,四处流散了,而且还能把“性行端谨,英勇有为”的青年培养成为革命之主力。
想到这儿,他立即找到叙属藉的文化人李宗吾(厚黑学创始人)、雷民心、王检恒等17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他们一听,即刻拊掌响应。办一所学校对于这些靠父母供养的学生来说,谈何容易?但他们并未被困难吓倒,决定每人先捐出一个银元作筹办经费。当17个带着体温的银元汇聚在一起的时候,成都,乃至四川教育史上的一所名校就这样诞生了。
他们用节衣缩食筹措的十七个大洋,在成都陕西街节孝祠因陋就简,赁屋授课,拟校名为“叙府公立中学堂”,拥隆昌县举人郭书池为名誉校长,以廖绪初为监学(校长),主持校务,并在清政府立案。没有教员,就请四川高等学堂的志愿者义务授课;没有教具、仪器、标本,就从叙府中学和高等学堂租借。
他们的侠义心肠,公勇的精神和诚朴热情,深深感动了叙属的乡亲父老,叙属各县为此成立了旅省同乡会,推张列五为会长,大家慷慨解囊,聚资办学。
当时有速成师范和普通高中各一班,为叙属各县培养师资和升学人才。全校师生总共百余人。为了扩大校舍,叙属隆昌县举人郭书池,变卖家产,捐银三千元,购得马镇街6号土地14亩修建学校。他还将自己在家乡兴办的知耻中学并入叙中,以扩大办学规模。为了保证经费来源,寒暑假,教师纷纷回乡筹款。张列五、廖绪初常常到叙属各县,四处奔波,八方游说,一面宣传革命,一面筹集经费,惨淡经营,学校才有了一定规模。
成都列五中学初中部_成都市列五中学 -学校创始人
张列五先生
四川都督与“辛亥革命策源地”
当初,同盟会员熊克武、陈伯衡、谢持、黄金鳌等从日本回川组织同盟会,张列五、廖绪初相继加入。为了实现将“性行端谨,英勇有为”之青年培养成为革命之主力的初衷,他们以叙府中学堂为基地,吸纳学生中的有志之士数十名成为同盟会成员,组织革命队伍,将武器弹药及革命文件存放于校内,叙府中学遂成为革命中心。学校还派出学生多名进入军官学堂学习军事。有十余名学生在“光复”初期胜任师团级军官。
学生黄金鳌,字汉卿,由学校保送保定军官学校工兵科学习,与蒋介石同班。辛亥革命中担任蜀军政府军队第四标第一标统,1913年在反袁护国“二次革命”中,他参加了以蔡锷为首的靖国军与清军作战。
学生吕超因“性行端谨,英俊有为”被推荐考入四川军官小学,旋升入保定军官学校。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吕操率先加入。1931年,他出任国民政府参军长。抗战开始,他坚持团结抗战,曾派参军王右瑜携亲笔信赴延安见毛泽东、朱德,共商抗日大计。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了毛泽东,他在给吕超的回信中写道:“国难当头,团结为第一义,此物当志,当与先生同之也。”1945年吕操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将参议。解放前夕他主动与中共地下党联系,参与策动四川各军起义。
在风起云涌,血雨腥风的斗争中,满腔爱国热情,奋身投笔从戎的张列五先生也升任了四川都督。在辛亥革命时期,叙府公立中学堂师生,以同盟会员为核心,联络高等学堂、通省师范学堂、武备学堂等师生进行革命活动;秘密奔走于四川各县,扩大革命力量,并几次图谋大举未成。他们参加了辛亥保路运动,还亲自到重庆建立革命基地,响应武昌起义。当时,叙府公立中学堂是辛亥革命四川策源地之一。
辛亥革命后改“学堂”为“学校”。其时,张列五任重庆督军,廖绪初赴川南。迫于经费困难,学监王检恒不得不风尘仆仆,到叙属各县催收校款,然收效甚微,学校一度全靠教员尽义务苦苦撑持。然民国肇造,战乱频仍,校产当尽,且负债累累,校务因此废弛。
其后,张列五任四川副都督,廖绪初为四川审计次长,二人莅成都后,看到他们亲手创办的学校因时局混乱而毁于一旦,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千。岂能让这所为革命立过汗马功劳的学校就此倒闭呢?张列五、廖绪初决心出力整顿学校,公推沈与百为校长。沈与白时任四川省教育司长,不能分身专任,特聘李筱亭担任监学(校长),赖建侯任校务。他们与教职员捐薪共苦,全体同仁共同出资赎回校产,振兴校务,挽学校于既倒。
成都列五中学初中部_成都市列五中学 -学校历史
李筱亭学监(校长),后供职于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府秘书处,任国民党中央党部总理办公室机要秘书。重庆谈判期间上书毛泽东,陈述四川上层军政人物的态度与立场。1949年参加四川临时工委领导工作,秘密策动起义,推动熊克武、但懋辛组织善后委员会,迎接解放,联络邓锡侯、刘文辉等共商起义大计。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任,西康省副省长、四川省副省长。
1917年学校更名为“叙州联合县立旅省中学堂”,继续兴办。后因同盟会会员、学校教员朱山被害,张列五遭排挤,到北京参与讨袁罹难,郭书池、廖绪初相继去世,学校领导乏人,校务又复松弛。由于学校素有坚韧不拔之光荣革命传统和自强不息之奋斗精神,终未停办。四川“防区制”时代,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召集人、叙属十三县教育科长组成的“维持会”,监管学校行政事务。1930年学校再度更名为“叙属共立旅省中学”。1933年学校又更名为“叙属共立旅省初级中学”,改“维持会”为“理事会”,延请谢家吉作校长。以后学校逐步恢复,校务正常。
1944年,为纪念先烈张列五,省临时参议会提议,省立华阳中学更名为“省立列五中学”。
1947年学校由崇宁县迁回成都马镇街原址,校园修葺一新。校内修建“列五纪念堂”,以彰先烈之功业,传承学校之历史。“书池图书馆”,存书报杂志若干。同年列五先生之女张映书捐设“列五奖学金”,专奖报考国立大学理科之家境清寒之优秀学生。同时设立“绪初奖学金”、“余氏奖学金”,专奖文科及师范优秀考生。
在王崇阶任校长期间,继续坚持民主办学思想,倡导师生共同生活,经济公开,用人唯贤,主张自由发展,把学校办成了一所有灵魂、有思想、有精神的学校。一大批优秀人才、革命志士陆续到列五任教。共产党员李伏伽担任训育主任,每天晚饭后,在自己的宿舍前向学生宣讲时事。进步作家徐霞村任本校英语教员;民盟成员王阶平、贾承天先后任教务主任;中共党员施谷任训育主任。教师中有刘骏达(十二桥烈士)、马力可、游怀志、刘令门、龙志霍等党内外革命志士。在他们的影响与倡导下不少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或成为了新中国建设人才。
那时,学校成立了“列五研究会”,“砥砺学行,联络友谊,发扬列五革命精神”。诗人何其芳同窗、外交家、共产党员施谷在任训育主任期间,他满腔热忱,不辞辛劳,积极撒播革命火种,培养革命力量。他以高尚的师德教艺吸引学生,启迪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追求真理,引领学生走上革命道路。学校当时订有《新华日报》、《国难三日刊》、《群众》、《生活周刊》、《世界知识》等进步期刊,学生广泛阅读《大众哲学》以及鲁迅作品。在教师和先进思想影响下,学生们在校内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他们通过办壁报讨论“民族前途”,“谁在发动内战”等问题。当时刘光辉主办的《雷与电》和伍经庸主办的《光与热》探讨“人生价值”,报道“昆明血案”。
不少学生在进步思想影响下,参加了由中共地下党秘密外围组织――“民协”,或参加进步组织“星海合唱团”。学校成立了“《学生报》通讯小组”,为中共地下党公开刊物《学生报》组织稿源。许多学生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饥饿”、“反独裁”“争民主”、反对“中美商约”、声援教师罢课等革命活动。
一所学校就是一个人的话,她就应该有一颗灵魂――一颗高尚的灵魂。只有科学的办学理念,纯粹的办学精神,才能世世代代激励她的学子高远立志、生生不息地奋斗,也才能让学生一生活得精神、活得精彩。列五中学就是这样一所有灵魂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