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简称“温职”,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前身分别是温州业余科技大学、温州商业学校、温州经济学校、温州机械工业学校;1999年四校合并,升格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据2015年学校网站信息显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占地837.2亩,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总投资超7.4亿元,拥有教学设备总值1.3亿元;开设有8个系、34个高职专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9674人,教职工626人。学校校训是“厚德长技、励学敦行”。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_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简介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浙江省教育厅领导管理,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现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国家建设性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_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历史沿革

办学源头

温州商业学校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1978年,浙江省温州商业学校创建。

1979年,温州商业技工学校创建(合署)。

1985年,温州商业干部学校并入(合署) 浙江省温州商业学校。

温州经济学校

1979年,温州地区粮食干部学校创建。

1981年,温州地区粮食干部学校更名为温州市粮食干部学校。

1984年,温州市粮食干部学校更名为浙江温州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86年,浙江温州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浙江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89年,浙江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浙江省温州粮食学校。

1998年,浙江省温州粮食学校更名为浙江省温州经济学校。

温州机械工业学校

1965年,温州化工厂半工半读学校创建。

1970年,温州化工厂半工半读学校更名为温州工业学校。

1978年,温州工业学校更名为温州机械工业学校。

温州业余科技大学

1979年, 温州市业余科技大学由温州市科委创办,是一所以成人教育为主的高等学校,最初位于温州市黎明西路市科委大楼,后迁至九山河通桥6号。

合并建校

1999年,温州业余科技大学、温州商业学校、温州经济学校、温州机械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温州广播电视大学并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7月,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_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规模

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温州高教园区,大学城的建设理念,现代化的办学设施,三所高校资源共享,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校园总占地837亩,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总投资超5亿元。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拥有教学设备总金额6774万元(生均9650元),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90多万册。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20人,副高以上职称140人(其中正教授18人),双师素质教师190人。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轻工系、建筑工程系、计算机系、工商管理系、财会系、人文系等八个系,共33个专业,复盖浙南地区主要支柱产业和重要行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拥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国家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8门。学院面向全国六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020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10000余人/年。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_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工程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轻工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传播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嘉学院

机械工程系

开设专业:

数控加工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阀门设计与制造。

招收对象:中职毕业生和普高生

师资力量:

教师42人(含专职实训指导教师10人),高级职称教师12人,其中正教授2人,“双师”素质教师24人。

实训基地:

金属材料热处理实验室、技术测量实训室、液压-气动技术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金工实习车间、数控加工技术实训车间、快速成型技术实验室、机械拆装-测绘实训室、CAD/CAM技术专用计算机房、模具制造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验室。实训场地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其中金工实习车间1500平方米。

各专业重视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和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实行多证制教育,学生毕业前均需通过考核获取钳工、普通车工、数控(车、铣或加工中心)、计算机绘图等一或两种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历届毕业学生一次签约率达97%以上。机械工程系与浙江大学机械能源学院合作建设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培训基地,在数控设备及人才培训方面得到了温州万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大力资助和协作,为培养优秀的机电技术人才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电气电子工程系

电气电子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是温州市高低压电气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现设有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电机与电器等四大专业,全系高职在校生达690人。全系现有专任教师41人,高级职称教师17人,其中正教授3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20人。各专业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先后成立了“正泰班”、“德力西班”、“申瓯班”和“亚龙班”采用订单式培养办学模式为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各大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历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

实训基地:

电气电子工程系校内实训中心设有电工电子技术、高频电子与现代通信、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传动、计算机控制和自动检测、DSP、单片微机及EDA技术、电话交换设备、PLC和机床电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典型工业控制模拟、铣床和镗床电气控制电路等实验实训装置。

电气电子工程系还拥有庞大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中国正泰集团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德力西集团公司、中国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温州)亚泰仪表有限公司、浙江亚龙教仪有限公司、温州华威电器有限公司、泰力实业公司、月兔电器集团、奥乐安全器材公司、晨泰电气有限公司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的专业证书有: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维修电工、无线电装接工等。

专业:

1.电机与电器专业

就业方向及岗位:培养“电器行业群”适用的“机电一体化”类型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电机、电器行业的生产、管理、电气设备运行、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工作。也可从事电机、电器产品的辅助设计等。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公差、电路及磁路、机械工程基础、AutoCAD、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器学、电机设计、电机电器制造工艺、成套电器技术、PRO/E、模具设计等课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2.机电一体化技术

可从事机电一体化行业、电气自动化设备相关企业的工程师助理,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编程、维护、维修与技术改造工作;机电产品的市场营销及技术支持工作。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电工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器人编程与制作、自动生产流水线应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等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就业方向及岗位:培养“电子行业群”宽范围适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各类电子产品行业的生产、管理;电子设备运行和维修;营销、售后服务;电子产品辅助设计开发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高频、低频、数字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通信原理、传感技术、电子测量、C语言、电路CAD、程控交换技术、开关电源设计、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电子设备结构和工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

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就业方向及岗位:培养“强、弱电结合,电、机结合”的宽范围适用的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各类企业、事业单位自动化生产设备、供配电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以及电气产品的设计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工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VHDL、机械制图、机械工学、电机与拖动基础、电气控制与PLC,自动检测、电气设备与工艺,单片机应用技术、自控原理与系统、工厂供电、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

5.汽车电子技术

就业方向及岗位:可从事机电行业、汽车制造和维修、汽车电子生产、4S销售等相关企业的工程师助理、计算机制图、车辆电气线路维修、质量检验、生产管理、售后服务等工作。

主要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器与电控检修、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及配件营销等

轻工系

轻工系(原轻工学院)是根据温州市人民政府“打造国际性轻工城”的发展战略和温州轻工产业状况特点而建立的。

温州市现有支柱产业如制鞋、服装、家具、低压电器等,其中制鞋和服装为主要支柱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值超过800亿元,企业数量80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并建有“中国鞋都”、“中国服装名城”等近30个国字号生产基地。根据轻工行业状况和人才需求,轻工系开设了鞋类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服装表演、家具设计与制造、环境艺术设计等五个专业。

本系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9人(教授5人),双师型教师14人。

学院十分重视轻工系的专业建设,将鞋类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二个专业列为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并加大实训室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达500多万元,成立了“制鞋工艺与研发实训中心”、“制鞋研究所”、“服装工艺实训中心”、“家具工艺实训中心”、“电脑辅助设计中心”等。经过几年建设,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合作创办中国鞋都技术学院,与温州市服装商会合作创办温州服装学院,与温州市轻工联合会合作创办温州轻工学院;与温州市鞋机商会合作创建“制鞋工艺与研发实训中心”;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合作创建制鞋研究所,与浙江省科技厅和浙江林学院合作创建“温州家具研发中心”;与温州市康泰鞋业合作创建产学合作中心,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02年11月“制鞋工艺与研发实训中心”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2007年4月,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被温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温州市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重点专业”;2007年5月,“浙江省木材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温州家具研发中心”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落户。

建筑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以“工程师的摇篮”为建设目标,现设建筑经济管理、建筑设计技术、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监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五个专业。现有教师23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双师型”教师16人。建有土木工程实训中心和房地产实训中心两个大型校内实训基地和温州建设集团等十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上,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致力于培养既具备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成立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致力于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科研活动、专业咨询和社会服务工作。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1997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现已毕业的高职学生共1500余人,2013年在校高职生近1000人。计算机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1人,双师素质教师27人。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建立起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适应高职教育和未来发展的教师队伍。通过全系教职员工共同努力,计算机系已经发展成为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科研力量较强、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较高、并在浙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优秀院系。

计算机系拥有完备的教学、实验设施。现设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计算机软件安装及维护实训室,还有计算机硬件组装实训室,全系现共有高档微机500多台。实验室配有多媒体投影机,6个机房的500多台学生机都接入了Internet,支持多种教学模式,满足了计算机各类实验课程上机的需要,建立了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计算机系还与温州数码广场连锁发展有限公司、温州今日电脑技术有限公司、温州科教数码有限公司、温州市航天信息计算机有限公司、温州电脑市场、温州金鹰智能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大批的校外实训基地。

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项技能大赛多次获奖,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考试、高级计算机操作员等技能考核通过率高,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全球IT厂商的认证考试平台。

现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及电子商务三大专业,学制三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等为主要专业发展方向,紧扣社会和市场需求,能使学生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软件方面知识。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该专业的学习后具备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的基本知识;快速跟踪数据库新技术发展的能力;网络化的信息系统综合利用;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维护及二次开发能力。电子商务专业培养能熟练运用现代电子商务知识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企业开展商务活动,能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维护与管理的复合型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企事业单位信息使用和维护、小型信息系统开发、软件营销及维护等工作。

专业: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操作技能、从事于计算机应用及维护方面的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电子技术、企业会计及电算化、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工程制图与CAD、微机组装及维护、C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与SQL语言、SQL-SERVER、ORACLE)、可视化程序设计(VB、DELPHI)、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应用技术、网络布线与测试、网页制作、网络程序设计(JAVA、ASP)、操作系统。

就业方向和岗位:企事业单位网络和信息维护、软件开发公司、网络工程公司从事计算机应用及维护方面的管理、服务工作

2.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操作技能、从事于信息管理、应用及维护方面的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培养要求:熟练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的基本技能,掌握实用的、范围较宽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科技知识,具备较强的某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上岗工作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素质。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企业管理、信息学概论、计算机导论、C语言和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与SQL语言、SQL-SERVER、ORACLE)、可视化程序设计(VB、DELPHI、PB)、计算机网络、网络程序设计(JAVA、ASP)、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等。并要求获取国际IT厂商认证(VB或DELPHI,SQL-SEBVERA或ORACLE)。

就业方向和岗位:企企事业单位网络和信息维护、软件开发公司、网络工程公司等

3.电子商务

专业介绍:本专业成立于2002年,向中职和普高生源招生,学制3年。培养针对浙江省经济特色的电子商务人才。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强,拥有设施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学生综合能力较高,在全国首界电子商务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囊括浙江省赛区第二至第六名),学生毕业后将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熟练运用现代电子商务知识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企业开展商务活动。

培养要求:既掌握本专业必须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又具备企业电子商务策划、运用、维护和管理能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维护与管理能力,网上营销的策划、组织和管理能力。毕业后能应用掌握的理论和技能从事工商企业、事业单位等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网络营销、现代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维护、ERP(企业资源规划)、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学、因特网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技术等。

就业方向和岗位: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经营岗位、企业信息化管理。

工商管理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我系就是为了顺应这种需要而设立和发展起来的。

我系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强调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培养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实行以教学为中心、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课程体系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为两翼、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持的发展思路,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创名系,建名专业、出名师而努力奋斗,成为“温州商人的摇篮”。

专业:

1.市场营销

本专业培养具有大专文化程度,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以及流通企业营销工作的专职营销人员。

2.国际商务

本专业培养具有大专学历,能适应各类工商企业、外贸部门从事涉外经贸业务工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3.酒店管理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大专学历层次,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类型的宾馆与酒店的服务与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

4.工商企业管理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大专学历层次,具有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技能,能从事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调研及营销策划的中高等技术应用型、管理型专门人才。

人文传播系

人文传播系开设文秘、商务英语、传媒策划与管理4个专业,共有教学班24个,其中文秘专业8个,商务英语专业10个,传媒策划与管理6个,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为2007年新增专业。

人文传播系现有专任教师51人,其中副教授19人,硕士38人,“双师型”教师17人。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校外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聘请上海商学院李德荣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冯钢教授、温州大学法政学院院长蔡克骄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本系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年以来,人文系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活动,每年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不定期邀请国外专家前来讲学,并有数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在专业实训方面,人文系现有办公自动化操作实训室、会务工作摸拟实训室、接待工作实训室、文书立卷档案管理实训室、文字文书处理系统实训室、文秘机房、11个语音实训室及一个80座数字语音室,同时在温州市人大、温州市政协、温州市档案局(馆)、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市秘书学会、温州市正泰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温州成功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立了12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每年为中国轻工产品(温州)博览会提供翻译、会议服务等。

自学院创办以来,人文系始终把夯实基础、充实内涵作为专业建设的主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善基本教学条件,专业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和优势,成为浙江省特别是温州地区培养高等秘书人才和商务英语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毕业生大部分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外贸、外事接待工作或在涉外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在省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

财会系

财会系系设会计和金融与证券两个专业,现有教职员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副高以上职称16人。

会计专业为省重点专业,拥有“财务会计实训中心”,实训中心下设9个“学做合一”实训室和4个电算化实训室。该专业与相关的会计事务所和代理记账公司合作,成立会计工作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会计实训环境。学生通过学习和考试可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资格证、会计电算化合格证等技能证书。

金融与证券专业是为适应温州金融证券业创新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专业,拥有“证券投资实训室”和“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实现“学做合一”。该专业与相关的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合作,通过订单班、工作室等多种形式,努力为学生提供实训和就业机会。学生通过学习和考试可获得银行业从业资格证或证券业从业资格证等技能证书。

专业:

1.金融与证券专业

一、培养目标

2013年以来,温州金融业迅速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金融与证券专业在对温州金融市场进行了大量市场调研,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确立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旨在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职业人才。通过本专业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银行、保险与证券投资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银行、证券、保险和一定的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具有敬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较高职业道德,能够胜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一线服务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二、人才规格

(一)知识结构

通过理论教学,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

1.掌握经济应用数学、应用文写作、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现代金融与证券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金融与证券的相关知识与理论等发展动态;

3.掌握经济金融基础知识,熟悉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基本规定;

4.掌握银行业务的基本知识、要求和操作流程;

5.掌握证券业务的基本知识、要求和操作流程;

6.掌握保险业务的基本知识、要求和操作流程。

(二)能力结构

通过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熟悉中国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有关的国际惯例;

2.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对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

3.具备积极的开拓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4.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与核算能力;

5.具备良好经济分析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6.具备金融行业市场拓展及金融产品营销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8.掌握与职业岗位(群)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体根据学生所选方向要求熟练掌握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操作能力或证券、期货公司业务操作、客户服务管理能力、证券咨询分析、投资理财能力等。

2.会计专业

浙江省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会计职业岗位第一线所需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会计核算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会计人才。

二、人才规格

(一)知识结构

1.掌握应用高等数学、实用英语、办公软件应用、财经应用文写作、语言与交际等公共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经济学基础、企业法律实务、统计原理、办公实务、基础会计等职业基础知识;

3.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税法、审计、财务管理、证券投资、财务分析等职业技能知识;

4.掌握行业会计比较、资产评估、金融会计、预算会计等技能拓展与延伸所需知识。

(二)能力结构

1.具备良好的职业基础能力,如语言能力、文字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计算能力等;

2.具备与职业工作岗位(群)有关的会计处理能力,如:会计核算能力、成本核算能力、审计能力等;

3.具备适应不同行业的会计核算能力,如:金融会计核算能力、预算会计核算能力、外贸会计核算能力等;

4.具备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能力。

3.财务管理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企业财务部、证券公司、上市公司证券部、银行基金管理等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知识,具有理财和投资能力,具备科学发展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二、人才规格

(一)知识结构

1.掌握财经应用文写作、实用英语、应用高等数学、办公软件应用等公共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经济学基础、统计原理、财务管理概论、基础会计、企业法律实务等职业基础知识;

3.掌握公司理财实务、财务分析、管理会计、证券市场基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财务会计、审计等职业专业知识;

4.掌握市场营销、客户管理等职业可能迁移所必备的知识。

(二)能力结构

1.具备良好的职业基础能力,如语言能力、文字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计算能力等;

2.具备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能力,如企业融资、投资分析决策能力,业绩考评能力等;

3.具备投资理财能力,如证券投资分析和操作能力、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能力等;

4.具备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能力,如出纳业务、日常账务处理能力、会计报表的编制能力、审计能力等;

5.具备网络资源的使用能力和涉外知识的借鉴能力。

(三)素质结构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较强的团队观念和合作精神;

3.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身心健康;

4.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规划。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_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术资源

科研平台

据2015年4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共有省级科研平台3个、市级科研平台12个、30个院级科技服务中心以及19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省级科研平台(3个):浙江省木材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温州

家具研发中心、浙江省温州轻工机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温州服装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温州市科研平台(12个):温州市材料成型工艺与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温州市服装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温州市家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贸研究与服务中心、温州产业经济研究与服务中心、温州社会发展研究与服务中心、温州市鞋革行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温州市阀门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温州激光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研究中心、温州微电影产学研合作基地、区域经济与社会转型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1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科技项目立项150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浙江省科技厅项目3项,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教育厅项目12项,浙江省社科联项目7项,浙江省人力保障厅项目3项,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5项,中国高教学会项目1项;获温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该院发表论文268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共收录60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总量已达90余万册,馆藏以经济、教育、语言、文史、机械、自动化技术、电子、建筑、轻工、应用艺术等书刊为主;年度订购报刊资料1500余种;并拥有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国务院发展中心信息网》等数字资源。

学术刊物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1年,是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是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第五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主要刊登温州研究、高职教育、后示范建设、经济与管理、应用技术、政治・法律、文学・艺术、思政工作、课程改革、教与学等方面相关学科的理论探讨、科学实践及其研究成果。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_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标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校标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校标图像核心为篆书左右“手”字形合成“人”字形,寓

意以人为本,也昭示着学院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以动手为要。造型外圆内方,寓意为人处世要刚柔并济。

校训

厚德长技,励学敦行

“厚德”取自《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要求师生具有宽厚的品德和胸怀,能包举万物。

“长技”取自《海国图志》:“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要求师生掌握精湛的技术、技能。

“励学”取自《全唐文》:“居能慎独,动不违仁,析理究其精微,励学探于奥旨”。勉励师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

“敦行”取自《礼记》:“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敦促师生积极行动,勇于实践。

“厚德长技”体现的是学校办学所追求的目标,“励学敦行”强调的是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手段。

文化活动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活动;举办体育节、社团文化节、文化艺术节、民俗文化节等文体活动;在全院学生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做一件好事,帮助一位有困难的人,参加一次校园义务劳动,参与一项校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走访校友、举行校友讲座、聘请校友担任在校学生导师、组织校友企业来校招聘毕业生、开展校友专场招聘会等活动,营造了具有“温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截至2013年11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有学生社团30余个。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名单
Glamor^n协会心理协会青露社轮滑协会乒乓球协会国际贸易协会书友协会日语俱乐部口才协会自考社协会会计协会爱心协会枫林书画协会交谊舞协会吉它协会街舞协会零度动漫协会形象设计协会建筑协会金融协会跆拳道协会竹韵协会工商管理协会电子商务协会茶艺协会飞翔漂移板协会羽毛球协会滑板协会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军体协会网球协会鞋类技术创新协会台球协会绿色环保协会心言手语社参考资料: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_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方针

学院坚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与行业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形成了“与温州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的办学特色,实践了“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被《光明日报》誉为“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学院积极实施订单培养,与企业合办“正泰班”、“申瓯班”等20多个订单班;与行业协会联办中国鞋都技术学院、温州服装学院、温州轻工学院等三个二级学院;并积极推行工学交替、预就业和境外合作模式;建有功能上融“产学研”为一体、教学上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十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中有国家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浙江省示范性制鞋工艺实训基地、浙江省木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家具平台、温州市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温州市高低压电气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等。学院以校企双赢为原则,在奥康、德力西等企业建立了211个运行有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生经过校内“学做合一”、“生产性实训”、“参与技术开发”三个阶段后,进入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顺利实现“零距离”就业。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_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优势

1.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温州市唯一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创办的高职院校。

2.四校合并,资源共享,师资队伍优化组合,设备设施先进完备,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益。

3.新校园位于茶山高教园区中心位置,大学城的建设理念,现代化的办学设施,四所高校资源共享,学分互认,为温职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4.立足市场,服务经济,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合办"奥康"班、"正泰"班,与行业协会联办中国鞋都技术学院和温州服装学院,办学活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显着增强。

5.面向社会,按需办学,锐意改革,开拓创新,首届毕业生质量深受社会好评,学院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不断提高。

2010年7月已通过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

我们的任务

1.成为温州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培训基地

2.浙南地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

3.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4.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摇篮

我们的理念

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_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口号

创一流高职院校、育一流技术人才

我们的精神

1.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2.诚信办学的求实精神

3.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4.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_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领导

院长

党委委员、教授丁金昌

丁金昌,男,1962年8月出生,浙江乐清人,2001年晋升为教授,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委员。1995-2000年任温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2000-2006年任温州师范学院副院长,2006年6月任现职至今。现为中国高师高专有机化学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化学会理事,浙江省第二届教学工作督查组成员,温州市第二届人民政府兼职督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大庆石油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指导师,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温州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温州市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中国高等师范院校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

党委书记

党委委员陈光天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陈光天,男,汉族,1957年9月出生,浙江乐清人,研究生学历,1982年1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1982年1月至1985年9月在乐清县委办公室、乐清政法委工作,1985年9月至1986年9月任乐清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86年9月至1989年7月在中央党校研究生班脱产学习,1989年7月到1998年1月历任乐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乐清经济开发区主任兼柳市镇党委书记、温州雁荡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1998年1月至9月任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98年9月至2000年6月任温州市体改委主任,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任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市高教园区建委主任,2003年6月至2004年3月任温州市环保局局长兼市高教园区建委主任,2004年3月任温州市高教园区建管委主任,2009年3月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

副教授倪集崇

倪集崇,男,1955年3月出生,浙江乐清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1974年12月至1978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服役。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杭州大学教育系学习,任系学生会副主席。1982年10月至1984年10月,在中共温州市委党校工作,任副教育长兼组教科科长。1984年12月至1986年10月任中共龙湾区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1986年11月至2003年10月,在温州市委党校工作。历任校党委委员兼教研室主任、理论研究室主任、《温州论坛》主编和纪检组长、副校长、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温州学区主任等职。2003年10月至今,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党委委员、副院长

副教授夏晓军

夏晓军,男,1965年11月出生,浙江永康人,1987年8月参加工作,硕士、副教授。1988-1998年历任温州经济学校团委副书记、书记,学生处副处长、处长等职(1996-1997任永嘉县花坦乡党委副书记);1998-2003年历任温州经济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区管委会主任、书记,学院党委委员、人事处长;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温州市高教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温州市九届政协委员,市委政策研究室(温州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党委委员、副院长

兰玉景

兰玉景,男,1958年11月出生,浙江文成人,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1976年2月入伍,时任战士、文书;1977年9月入学,在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学习;1980年7月任空军16师特设师;1982年3月任沈阳空军工程部教员、空军上尉;1990年1月任海军电子学院参谋、政治教导员、海军少校;1991年9月在海军政治学院学习;1993年7月任解放军理工大学干部;1994年7月任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学院后勤党委副书记、海军中校;1999年4月任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学院地方生系政治委员、总支书记、海军上校;2003年9月任现职至今。在部队曾两次荣立三等功,现为温州少数民族联谊会副委长、浙江省教育厅思政工作联谊会高职分会副会长。

党委委员、副院长

教授王向红

王向红,女,1964年6月出生,浙江温州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工学硕士,硕士生导师,教授。1996年-2004年曾担任温州师范学院物理系(现为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普通物理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学校人事处处长;2004年-2006年温州大学(筹)人事组副组长;2006年-2007年温州大学人事处处长;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副院长

教授王志梅

王志梅,女,1968年4月出生,四川人。2007年晋升教授,现为三级教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199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1993年8月至1994年9月于温州信息工程联合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工作;1994年9月至今,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先后担任计算机系副主任、科研处长、教务处长。浙江省第六届教学名师、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温州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现为浙江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教指委副主任、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温州市智能化协会会员、温州市楼宇设备工程学会会员、温州市信息管理学会会员、温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计算机考评员、温州市高级人才专家库成员、温州市政府采购专家库成员、温州市公务员面试考官等。温州市第十届政协委员、瓯海区第八届人大代表。现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及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研究。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实用网络技术》及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方向)"的建设等,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系统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主持及主要参与了浙江省科技厅及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教科研项目8项,市厅级项目10多项,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其中5篇被EI收录,工学结合特色教材10部,编着2部,3次获得教科研成果奖。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何忠

何忠,男,1961年3月出生,浙江奉化人,大学学历,工程师,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获理学学士),1983年7月―1986年8月任南京军区步兵学校教员,1986年8月―1993年3月在南京军区三界训练基地指挥自动化站激光模拟交战室工作;1993年3月―1997年3月任三界训练基地司令部参谋,1997年3月―2000年3月任三界训练基地外军科长,2000年3月―2006年4月任浙江平阳县县委常委、人武部部长。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蔡后界

蔡后界,男,1973年6月出生,浙江洞头人,硕士学位,1994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10月-2000年5月,任温州商业学校团委副书记、学生处副处长;2000年6月-2003年9月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处副处长;2003年10月-2008年9月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党总支书记;2008年10月-2011年7月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长、学生处长;2011年8月至今,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

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徐利群

1971年12月出生,浙江永嘉人,硕士学位,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10月-1994年2月任永嘉中学政教处负责人;1996年5月-2000年3月历任温州经济学校团委副书记、书记,学生处副处长、校办主任等职务(1998年-1999年在泰顺县月湖乡担任副书记进行挂职锻炼);2000年3月-2010年3月历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办、院办副主任,党办、院办主任兼任外事办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等职务;2010年3月至今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_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实训基地

校园全景

“三个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

“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由“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基地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教研合一基地等三部分组成,在功能上融“产学研”为一体,在教学上融“教学做”为一体。

以校企互赢为合作原则,在奥康、德力西等企业建立了300多个运行有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生经过校内“学做合一”、“校企合一”、“教研合一”三个阶段实训后,顺利进入企业进行校外预就业顶岗带薪实习,使校内校外实训做到有机结合。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_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荣誉

学院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共建大学生就业之家,建立企业信息库、毕业生回访制度等,为学生构筑全方位的就业保障体系,每年提供就业岗位达毕业生数的3倍,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连续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5%,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学院不断开拓办学思路,积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多次邀请外国专家来院讲学,先后有几十人次赴美国、欧洲、日本等国考察学习,并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境外合作办学,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办学,2007年顺利实现招生。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朝着建设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标阔步迈进。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_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专业类型专业名称专业层次专业名称专业层次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_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收费标准

学院的学费、住宿费等收费严格执行浙江省高校收费的标准和有关规定。(中英合作专业学费每人每学年15000元[以物价部门核定为准],中加合作专业学费每人每学年13000元,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产品造型设计[家具设计与制造方向]专业、产品造型设计[鞋类设计与工艺方向]专业、产品造型设计[服装设计方向]专业、服装表演专业学费每人每学年7500元,其他专业学费每人每学年6000元;住宿费每人每学年1200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70103/141650.html

更多阅读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 淮南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来源:1 点击数:1906次 更新时间:2013-6-5 18:25:01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2009-2012年)一、专业建设背景(一)行业背景电子商务自1998年开展第一笔网络交易以来,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网上购物这种

转载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潮汕校友会 广东海洋大学校友会

团结!原文地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潮汕校友会作者:广东轻工职业技术2012年,在各地区校友会负责人的商议决定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潮汕校友会”正式成立!截止目前,总共有7大地区加入,分别为:汕尾,普宁,揭阳,潮南潮阳,澄海,汕头,潮州!(成员仍在

声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网友梦里开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