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学校简介,西南交通大学-校区规模

西南交通大学(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位于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1] ,是教育部直属,并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2] 、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 “卓越计划”重点建设大学,也是“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中法4+4”项目、“中欧精英大学联盟”的主要成员;学校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西南交通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前身为1896年(光绪22年)创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中国近代交通、矿冶、土木工程教育的发源地[3] 。1921年合并改组为交通大学(Chiao Tung University),此后几经分合,学校先后定名“唐山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1969年内迁四川,次年改名西南交通大学。

xinanjiaoda_西南交通大学 -学校简介


西南交大西南交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肇建于1896年,定名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由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于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公历1896年10月29日)上折奏设;1905年迁唐山,先后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唐山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国立唐山工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1966年迁四川,1972年定名为西南交通大学。是中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中国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矿冶工程的发源地和策源地;素有“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和“东方康奈尔”之称。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就是西南交大毕业生中的卓越代表,他还长期在西南交大任教并先后四次出任母校校长。此外,气象学家竺可桢、社会活动家杨杏佛、实业家李光前、经济学家刘大中、著名科学家黄万里、林同炎、林同骅、周惠久、张维、严恺、肖纪美、钱崇澍等四十余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都曾在西南交大就读。教育家罗忠忱、顾宜孙、伍镜湖、吴稚晖、何杰、赵仕北、章宗元、周寿臣、侯家源、刘仙洲、朱物华、唐振绪、徐中、胡刚复等都曾在西南交大任教。二十三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姚桐斌、陈能宽为西南交大毕业生,吴自良曾在西南交大任教。铁道部和铁路相关行业中有400余位现任司局级及以上科技和管理干部毕业于西南交大;“青藏铁路线”的专家组组长、指挥长、技术组长均是西南交通大学校友;“京沪铁路线”有30%的管理骨干是西南交大校友,技术骨干则达到了近4000人。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毕业的西南交大校友,几乎囊括了我国轨道交通领域所有新增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席位。
西南交通大学是国家首批“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之一,首批“211工程”建设和“特色985工程”高校(国家轨道交通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全国56所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教育部批准的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之一,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高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接受院校;入选“中法4+4”项目、“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国家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是全国自主犀浦校区南门招生高校之一,交通运输工程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组长单位,全国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唯一培养设备监理工程硕士的高校;学校对口支援西藏大学、阿坝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对口帮扶贵州凯里学院,智力援建唐山学院;西南地区首家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高校,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现设有17个学院,70个重点本科专业(其中有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3个四川省一级重点学科、54个四川省二级重点学科;有36门国家精品课程、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2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承担了3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拥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6个在轨道交通领域影响重大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还拥有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一大批省部级重点科学研究基地。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排名一直稳居全国第一,测绘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也名列全国前茅。

xinanjiaoda_西南交通大学 -校区规模

校园面积


西南交大校园学校总占地面积5600亩,产权建筑面积1511689平方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5101.12万元;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2065平方米,阅览座位5254个。
今天的西南交通大学坐落在素有“天府之国”、“熊猫故里”、“成功之都”美誉的成都,设有九里、犀浦、峨眉三个校区。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镜湖如鉴、竹影横斜”的九里校区,“虹桥飞渡、杨柳依依”的犀浦校区,以及座落在“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峨眉山风景区的峨眉校区,学校占地共54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96万平方米。2004年,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郫县犀浦镇建成新校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由此形成两地三校区的格局。峨眉校区地处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峨眉山风景区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有良好的教学与生活设施,享有"花园学府"的美誉。犀浦校区占地3000余亩,河流环绕,鸟语花香,环境优雅宁静舒适。

一、犀浦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犀浦镇犀安路999号)

犀浦校区为主体校区,重点批次本科学生和部分研究生在犀浦校区;

二、峨眉校区(四川省峨眉山市景区路1号)

1989年,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扩建总校并迁入成都市,在峨眉校区设立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2003年,峨眉分校更名为峨眉校区。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峨眉山景区,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24余万平方米。是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园林式单位",乐山市、峨眉山市"文明单位",素有"花园学府"之美誉。

三、九里校区(四川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九里校区是学校科技创新、国际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基地,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与主要支撑学科的研究生及其它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在九里校区,国际教育和继续教育机构也在该校区;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原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与物流学院、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力学与工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所、体育工作部、加拿大高等教育基础部、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数学学院

xinanjiaoda_西南交通大学 -院系建设

学科院系


西南交通大学具有108年办学历史的西南交通大学现已建立起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继续教育、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现有各类研究生7085人,其中博士生1276人;有其他各类在校学生六万余人;拥有包括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69名博士生导师在内的雄厚师资力量,专任教师196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占半数以上;建有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与通信工程、软件、建筑、理学、外国语、人文社会科学、艺术与传播等14个学院,另有应用力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系、载运工具信息工程三个系,还建有网络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有车辆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以及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4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博士后流动站;有被批准设立“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的学科8个;有以国家牵引动力实验室为代表的78个教学、科研实验室,还有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国家CAD应用教育培训中心和17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学校图书馆藏书近200万册。西南交大出版社自成立以来已出版各类图书600余套(种),计400余万册。

在专业设置方面,为了使培养出的毕业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西南交通大学下大力气优化学科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在全国较早地实现了按大类专业招生和培养,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等 68个本科专业(方向)。

专业设置

专业类型专业名称专业层次专业名称专业层次农学类森林资源与保护游憩本科

医学类中药学本科

工学类地质工程本科工业设计本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
车辆工程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通信工程本科
自动化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土木工程本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本科
安全工程本科物流工程本科
建筑学本科制药工程本科
工程力学本科城市规划本科
交通运输本科工程结构分析本科
测绘工程本科交通工程本科
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环境工程本科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本科生物工程本科
制造工程本科景观建筑设计本科
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交通运输类本科
消防工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信息工程本科
网络工程本科软件工程本科
计算机软件本科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物联网工程本科

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本科新闻学本科
传播学本科艺术设计本科
绘画本科音乐表演本科
英语本科日语本科
德语本科法语本科
对外汉语本科

法学类法学本科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理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信息安全本科
微电子学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
统计学本科生物信息学本科
应用心理学本科

管理学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工业工程本科
工程管理本科工商管理本科
公共管理本科市场营销本科
电子商务本科旅游管理本科
会计学本科物流管理本科经济学类金融学本科经济学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省部级

13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涵盖46个二级学科)。总共二级省重点学科54个。
13个的四川省一级重点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8个四川省二级重点学科包括: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凝聚态物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安全技术及工程、环境工程、行政管理、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科排名

2012年1月份,教育部发布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西南交通大学共有19个学科参评,其中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连续十年保持全国第一。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实验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力学实验中心、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交通运输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材料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中心、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

省级基地

四川省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
四川省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普基地
四川省机械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川省交通秩序管理科研与教育培训基地
四川省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基地
四川省新型材料制备加工工程人才培养基地
四川省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西藏大学师资培训基地
四川省测绘与空间信息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四川省应用数学人才培养基地
四川省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

xinanjiaoda_西南交通大学 -办学成果

培养体系

学校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有75个重点本科专业,4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6个硕士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23个院系,以及2个一级、10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7年,学校又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先后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50余个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是"中法4+4"合作院校之一。百年老校形成了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的新局面。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0470人。其中,本科生2777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0000余人,外国留学生345人。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实训基地6个,创新教育基地15个,研究生科研实践基地10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200多个;各级各类实验室(中心)共74个;学校已有12个国家特色专业、27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专业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形成了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优势学科专业群;3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0门省级精品课程、81门校级精品课程等;建设了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8篇;科技产业集团连续十一年获得四川省校产综合评比一等奖。200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国家级优秀教材一、二等奖3项;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24年保持在95%以上。2007年至今学校共获得17项国家级科技奖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09、2011年两院院士选举当选的4位轨道交通领域院士全部为西南交大校友。

合作办学

学校加大开放式办学力度,先后成立了纵贯南北,覆盖京津、“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北京、唐山、常州、深圳四大研究院;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地区)的14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是“中美1+2+1”、"中法4+4"、“中欧精英大学联盟项”(TAMDEM)合作院校之一;与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合作共建卡尔斯塔德大学孔子学院(是学校在海外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同时也是四川省高校在欧洲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与国际铁路联盟在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召开期间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学校将成为国际铁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与麻省理工学院、早稻田大学、慕尼黑工大等名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恢复了与康奈尔大学曾中断数十年的传统联系。
学校是最早支援西藏大学的对口单位,帮助西藏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
1.工科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在西南交通大学的大力帮助下,西藏大学于2001年建立了土木工程、交通运输、信息工程、建筑学等4个工科本科专业,组建了西藏大学工学院,一举结束了西藏高等教育没有工科的历史,在西藏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2.工科本科人才的培养实现了零的突破。在西南交通大学的对口支援下,经过两校的共同努力,西藏大学首届工科本科毕业生已于2005年6月毕业,成为了西藏自治区建设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西藏不能自主培养工科本科人才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3.工科实验室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西南交通大学帮助西藏大学相继建成了交通运输模拟专业实验室和工程测量、工程制图、电子信息、建筑美术等4个基础实验室以及1个计算机中心。这些实验室的建成,为西藏大学的工科本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平台。4.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在硬件建设实现以上突破的同时,西藏大学教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

xinanjiaoda_西南交通大学 -杰出校友

西南交通大学素以“治学严谨”著称。建校之初,学校即以欧美先进大学为范式,以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为后盾,按照起点高、基础厚、重实践、严要求的原则培养学生,其一流的教育质量享誉海内外。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几代人用毕生精力铸就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特色,这就是“ 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自强不息的意识境界、团结拼搏的工作作风 ”。在遍布全国和世界的十万余名毕业生中,有茅以升、竺可桢等老一辈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有张维、周惠久等 40余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杨纪珂、徐采栋、宋金升等知名社会活动家,有杨杏佛、姚桐斌等在中国历史上用鲜血写下光辉一页的革命烈士,有佘峻南、刘济源等国家著名建筑勘测设计大师,也有邹世昌、侯振挺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陈能宽、吴自良、姚桐斌等3位为我校校友。

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我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京张铁路,到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道――宝成铁路;从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前线的机场设计与修建,到举世公认的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成昆铁路建设;从解放后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台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到国内最大吨位的汽车起重机;从万里长江第一桥,到我国最长的秦岭隧道等,无不凝聚着我校毕业生的智慧和心血。正是由于学校显著的办学成就,从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均莅临学校视察勉励。学校的办学 成就还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充分肯定。1980年7月5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峨眉途经我校时说:“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有个名叫杨杏佛的,早年参加革命,与鲁迅很好。牺牲后,鲁迅特地写诗悼念他。竺可桢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生,创立了‘物候学'。还有一位桥梁专家茅以升,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就是他设计修建的。”

xinanjiaoda_西南交通大学 -师资力量

师资概括

学校拥有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他们在我校经历的几个最困难的时期中,都能以校为重,以教学为重,有力地保证了我校本科教学的质量。如机车车辆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沈志云教授,长期致力于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的研究, 1983年发表轮轨非线性蠕滑力模型,被国际上称为“沈氏理论”,成功研制迫导向货车转向架达到无轮缘磨损的程度。在他的亲自参加和指导下,我校研制的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获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试验台承担了我国所有新研制机车车辆的试验任务,在机车车辆参数测定、运行品质检测、参数优化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加速了我国铁路提速和发展高速的步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我国试验规模据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国家牵引动力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地处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距火车北站和客运中心仅 1.5公里,公共交通十分便利。学校占地24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96万平方米;2004年9月18日,占地3000亩、总投资19亿元、在校生规模为40000人的郫县犀浦新校区正式启用,现已有2003、2004两个年级约12000名学生正式入住新校区,为百年老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和长远的基础。

现任领导

校长:徐飞
党委书记:顾利亚
党委副书记:王顺洪、朱健梅、何云庵
副校长:蒋葛夫、陈志坚、范平志、彭新实、蒲云、张文桂、冯晓云
校长助理:周仲荣、晏启鹏

教师队伍

西南交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进入国家首批“2011计划”、"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
在前进的征途上,学校始终拥有一支品学优长、敬业爱校、佑启后学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5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500余名。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俄罗斯交通运输科学院通讯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3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第三届长江学者成就奖特等奖1人,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1人,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四川省省级教学名师1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名,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1人,另外还聘请了4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兼职教授,聘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RobertA.Mundell)、泽尔腾(ReinhardSelten),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DouglasOsheroff)、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HaroldzurHausen教授等为学校名誉教授。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3个,校级教学团队21个。这支队伍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形成了健全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
学校拥有完备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拥有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当时全国16所本科教学优秀学校之一。

院士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志云、翟婉明、葛昌纯、刘宝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学校简介,西南交通大学-校区规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70103/141683.html

更多阅读

交通大学校友列表 交通大学校友总会

交通大学校友列表,旨在包括五所交通大学(中国大陆的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台湾地区的国立交通大学)及其历史渊源的交通大学的校友名录。目录1 名录 1.1 1920年以前毕业校友 1.2 1920年届毕业校友 1.3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交通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是教育部直属、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计划”建设高校以及正式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

唐山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唐山交通大学唐山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名,其前身是创建于1896年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后迁唐山,更名为唐山路矿学堂,该校校名几经更易,先后定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交通部唐山大学、唐山交通大学、交通

声明:《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学校简介,西南交通大学-校区规模》为网友少年当自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