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历史 上海话 上海话-简介,上海话-历史

上海话(拼音:shanghe hhehho,教会罗马字:°zaung-°he 'an-wo°),俗称沪语,是主要分布于上海市区的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上海话是现代吴语区中最强势的方言,在江浙一带乃至全国及海外华人社区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有人将其当作吴语的代表。

上海话册那什么意思_上海话 -简介


上海话

上海话(Zan he re rau)指上海地区及周边的方言,是吴语的一种代表方言。如:有人称广东话为粤语,台湾闽南话为台语,也有人称上海话为沪语。

历史上的上海对外移民形成风潮,使得上海话在世界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张,如在香港、台湾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上海话的影响力很大。

上海话册那什么意思_上海话 -历史

上海话属于吴语太湖片,是现代吴语地区的最有影响力的方言。这不仅是因上海的城市地位,更是由上海话的历史形成和特点决定的。

上海旧属松江府,曾隶属嘉兴辖下,语言以嘉兴话为主。松江府成立后,松江地区方言在嘉兴话的基础上独立发展,形成吴语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松江话。根据《松江府志》记载:明代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嘉兴为重”。而到清朝则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苏州为重”。苏州话因其权威性和丰富的文学形式(吴语小说、传奇、弹词和民歌等)对上海话也有过重要影响。

1853年,英国传教士J.Edkins在上海最早系统地发表了他记录的上海话:“黄浦水大来野”,“买拉个米担(拿)来拨是(给了)穷人”。

上海开埠后移民大量涌入,各路移民的语言对上海话造成了一番影响,尤以宁波话为重。因为宁波移民较多,现在上海话的第一人称复数“阿拉”和较多粗话脏话即来自宁波话。这样,形成以上海本地话(松江话)为主,多种吴语方言(苏州话、宁波话为主)的共存、混杂和融合的新上海话。新上海话继承了老上海话的基本特色,融合了北部吴语的主流特征,一跃成为太湖片吴语区发展最快的方言,也替代传统的苏州话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吴语方言,并与苏州话一起成为当代吴语的代表方言。

人口迁移是造成上海话语音简化并成为各地吴语“最大公约数”和代表音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他吴语使用者易于理解上海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所以上海话有成为吴语起码是北吴语地区的通用语的基础和趋势,曾经在80年代前成为长三角地区通用语。目前(截至2012年)由于推广普通话,上海话在吴语区的影响力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强制推广普通话,使得普通话取代了方言的作为主要的沟通工具。

上海话册那什么意思_上海话 -纪事

上海话作为一种重要的吴语方言,有不少拉丁化方案。这些拉丁化方案,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乃是上海开埠前后,西方传教士为了便于在本地传教,制定了多种上海话罗马字将圣经等基督教文献翻译为上海土白。较为著名的是上海话教会罗马字,例如:顾维钧KooViKyuin。

第二个阶段,乃是五四运动之后。受同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及汉语拉丁化运动影响,多种中国本土人士设计的吴语拉丁化方案得以面世。其中,与“北拉”同时期的“江拉”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三个阶段,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上海话的研究得以恢复,上海话教学也产生对上海话拼音方案的需求。此时涌现出不同学者的上海话拼音方案。2001年,网上方言运动的发起人在新浪网推出了一套以国际拉丁字母拼写和转写习惯为基础的拼写方案――“上海闲话abc”。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亦涌现出一批上海话拼音方案。包括一些非拉丁文字的方案,比如以日语假名、韩语为基础的方案。

上海话册那什么意思_上海话 -发展现状

1930年代是上海话的黄金时期。和香港类似,上海的作家们意译或者音译很多英文单词,用到书面文本中去,通过当时上海极其发达的各种平面媒体进行传播,然后被普通话吸收。但近二十年来(截至2012年),由于普通话的推广与对普通话的依赖,上海话的造词能力严重衰退,只出现了一个语式“勿要忒……”,以及“淘浆糊”等屈指可数的几个新词。

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上海各学校统一用普通话授课,很多学校对说方言的行为扣品行分处理。可以说是“进了学校门儿,就到了北京城儿”了。另外在媒体传播方面,政府取消了几乎所有广播电台和电视节目中的上海话内容。90年代初,上海话的电视连续剧《孽债》受到上海观众的欢迎。但是第二部沪语连续剧在开播之前被叫停,后来只播出了普通话配音版本。上海的电视荧屏上也出现了一些以上海话为主要语言的情景喜剧,如《老娘舅》等。很多上海话培训部也因为学员不够而关门。著名沪剧演员马莉莉发现已经很难招聘到发音合格的年轻沪剧演员,对此她曾提出建议,要求对上海话进行保护。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对此做了肯定的批示。

2005年以来,上海舆论界“保卫上海话”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当今(截至2012年)许多上海的儿童已经无法全部使用上海话和他人沟通了,甚至出现全然不会讲的情形。对于日益增长的保护传统上海话的舆论呼声,上海市的教育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主要的公立幼儿园内,都配置了上海话的教师。儿童们每周会有一节上海话的课程。

上海作为中国最繁华,经济及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推广普通话,在促进经济发展,减少人与人之间沟通障碍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造成了传统方言的消失,以及传统地域文化的消失。

此外,由于广东作为中国目前(截至2012年)另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而其方言粤语(广东话)却能很好的保留、普及乃至作为一种流行时尚推广,虽然广东话的推广有香港的因素,但这种同被中国政府强行定为方言的语言,处境却极为不同的现象也使部分上海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开始质疑方言对促进经济发展是否会带来阻碍,并对目前(截至2012年)上海话的处境表示不满。客观事实表明,在方言问题上,上海话遭到了严重的区别对待和不公正的待遇,以此在社会上也引发了不少风波,影响最大的是2009年年底的“团团门事件”,对此事件的处理结果也使部分上海市民开始怀疑相关部门特别注重在上海推广普通话的动机。

2011年10月24日《弄堂(上海话)》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作者:胡宝谈。这是第一本上海话小说。词典化的编排和注释,标注上海话音标,使用上海话正字。希望如该书所言,能保护上海话,保护方言,也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上海话册那什么意思_上海话 -口音分区

依照古调类分

广义的上海话是指吴语太湖片上海小片的各吴语口音之和。依照古调类在今各口音中的分化情况,可分为市区、崇明、练塘、松江、嘉定五个口音分区。

上海方言的分区与长江、古松江、古泖河水系的分布和走向,以及上海地区的历史行政区划的隶属关系密切。如崇明口音同其他江南4口音依长江划界,明代以前,崇明地区归江北扬州路管辖,海门、启东与其关系密切,因此今崇明方言区特点较长江南岸各区更近于海门话和启东话。

市区口音即指狭义的“上海话”(也是通常所指的“上海话”),主要分布范围限于老市区,包括1984年黄浦、南市、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共10区,面积148.9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00余万人。另市郊宝山、南汇、奉贤、崇明4县(区)内15个市属农场也使用市区方言。

依照上海话内部分

上海话内部可分为老、中、新三派。

老派上海话为部分1920年前后出生、土生土长的老者使用,以旧上海县城(大致位置在原南市区)的口音为代表,老上海称之为“城里闲话”,与城西徐家汇一带的“浦西闲话”、黄浦江以东的“浦东闲话”,以及原市区北部虹口一带的“虹口闲话”均略有区别。现行概念中的上海话实际包括市区中派和新派口音。

中派上海话为1940年-1965年前后出生的上海本地居民所操的口音,常兼具老派与中派特征。

新派口音的使用者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

一般“中派上海话”较多被视为“正宗上海话”,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放送口音亦采用该口音。

上海话册那什么意思_上海话 -语音

元音

上海话历史 上海话 上海话-简介,上海话-历史

1.开音节中五大元音a,i,o,u,e相当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中的音素。O是开口o。E在开音节中是法语的è。u正常相当普通话u,法语的ou,但是在i,y,j,dj,x,ch,gn之后,由于i的省略,u发音相当法语的u,普通话的ü
2.e在闭音节中,读音相当法语字母哑音e,涉及en,eq,el
3.eu/?/,au(uo)/ω/等于法语的eu(deux,peu),au。/ω/au是介于/u/、/o/之间的元音,或拼作uo
4.oe与法语?il中oe,德语goetz(g?tze)中的oe相像;也与英语toe,hoe,doe中的oe相像。但实际是个偏后的半高扁唇单元音
5.ü相当法语的u,但是有由于ü使用不便,尤其不可能加上声调符号,所以代之用iu。相应的iuq,iun分别等于üq,ün。在y,dj,j,ch,x,gn之后i可被省略
6.-y仅仅出现在s,z(包括tz,ts,dz)后面,是普通话的si,日语的su,与波兰语的y相像,可以当作不发音。这也是当年的国语罗马字的用法
7.e在闭音节中读同法语的哑音e/?/(le,de),比如:en是e的鼻化音,eq是e的短音,el是e/?/加上l

辅音

1.b,d,g,dj[d?],dz,z,v,m,n,l,s,f读音和英语、法语类式拼写一致,g总是发硬音,s不发z。
2.p,t,k是不送气清音,相当法语、西班牙语的这些音。Ci相当拉丁语的ci,比如:c在ciao,cicerone中,不送气。
3.h发音同英语、德语的h。h在清音后面表示送气,ph,th,kh,ch,注意ch是英语的t(ch)。在非塞音性质的浊音后面表示清化,涉及:lh,nh,mh,vh,zh
4.r是h相应的浊音,像法语和德语的小舌浊擦音r/R/
5.gn[?]等于法语、意大利语的gn,其清化音拼写是kn
6.tz表示不送气音tz(ts),ts表示送气音ts(tz),这是沿用国语罗马字的用法
7.x[?]等于葡萄牙语、巴斯克语、普通话的x
8.w,y(y除非在s,z后充当元音)都是浊音,相应的清音声母是i,u
9.j[?]等于法语、葡萄牙语的j[?]。但是j在非重读音节中,前一个音节的声母是J或X的时候,常常,但不是总是,会变成德语的j/j/、英、法语的y。比如:谢谢jaja,第二个重复音节时常会变成ya

韵尾

1.n和法语一样,表示一个鼻化元音。比如:an,on等于法语的an,on像普通话的ang,ong,但是in,en是介于普通话in,ing和en,eng间的音素,iun类似ün
2.-q喉音k,近似阿拉伯语、希伯来语、蒙古语的-q;只是在韵母后,也可以认为是标注一个短音。涉及Aq,eq,oq,iq,iuq(üq),分别是法语a,e,o,i,u的短音,其中e等于字母e,不是é或者è
3.-l,只有el一种形式,类似普通话的er

声调

上海话名义上有六个或五个调,实际上只有两个对立声调。因为声调取决于声母和韵母。只是在韵母不是短音的时候,可以有平声和去声两种可能,入声则必须是短音韵母。所以,只是对去声标调,可以在后一个元音上标上法语的长音符号^表示。由于现代上海话,声调作用有限,联拼时候只需标出重读音节,用西班牙语重音符号′,表示去声以外的声调(平声、入声);非重读音节可以不标调。

内部分歧
上海话内部有分歧,主要以年龄区别老派、中派和新派。

老派:声母27个,韵母51个,声调6个(阴平、阴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中派:声母28个(增加[?]),韵母43个,声调5个(阴平、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新派:声母28个,韵母32个,声调5个(阴平、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吴语拼音的拓展

“法吴”《上海吴语拉丁式注音法》,也为其它吴方言注音实实在在留有拓展空间,并非只是自称“兼容”。

zh/z/表示清化和通音化的/z/,适用于杭州、衢州等地的方言。
tz,ts,dz,s,z后加r可以表示苏州书县的类似普通话翘舌音的声母。
ou/?ш/表示类似普通话的ou双元音,苏州和苏南等地的“我”的韵母,该组韵母在上海话中读u,相当法语ou读/u/
ei/e/、ai/ε/,ae/?/可以表示不同开口程度的前扁唇元音,适用苏州话等。
-y,可以细分为-yi和-yu,适用于苏南地区的“诗syi”“书syu”对立
eun,用于绍兴等地的“干keun”的韵母

声调上,对于上海以外,上去声分流的方言,后一元音字母上加ˉ或加h表示上声,加^或加r表示去声。可以满足四声八调的所有吴方言。至于,有一些方言点,阴上声根据声母松气与否,有调形不同者,可以合用一个调号等等。

最后需要声明的是:所谓“北吴通用音系”“兼容”是徒有其名的。仅仅苏沪两地,也不是每个汉字都是对应音位,尽管相互沟通没有问题。比如:“北京第八百货”,上海话中“八”“百”同音和“北”不同音,苏州话“北”“八”同音和“百”不同音,分别是不交叉对应的平行音位。拼写上要么照顾上海话,要么照顾苏州话,没有兼融在一套拼写之下的可能性。同样的例子还有:瑞金医院内科,上海话中“瑞”“院百”同韵和“内”韵母不同,苏州话中,“瑞”“内”同韵和“院”不同。

声母总表


吴语字

01,ph:拨/p/(全清):相当法语/p/,普通话(b)/p/。
02,p:泼/p?/(次清):相当英语/p/,普通话(p)/p?/。
03,b:孛/b/(全浊):相当英语和法语。
04,f:夫/f/(全清):相当英、法语和普通话(f)/f/。
05,v:扶/v/(全浊):相当英、法语/v/。
06,t:得/t/(全清):相当法语/t/,普通话(d)/t/。
07,th:忒/t?/(次清):相当英语/t/,普通话(t)/t?/。
08,d:凸/d/(全浊):相当英语和法语/d/。
09,k:革/k/(全清):相当法语/k/,普通话(g)/k/。
10,kh:克/k?/(次清):相当英语/k/,普通话(k)/k?/。
11,g:搿/g/(全浊):相当英、法语/g/。
12,h:黑/h/(全清):喉音,相当英、日语/h/,不同于普通话舌根音(牙音)(h)/x/。
13,r:合/?/(全浊):/h/相应的浊音。法语r/R/是小舌擦音,故与/?/相似。
14,tz:支/ts/(全清):相当法语hertz/ts/,普通话(z)/ts/。
15,ts:吹/ts?/(次清):相当英语ts/ts/,普通话(c)/ts?/。
16,dz: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80103/141866.html

更多阅读

原创AKB歌曲上海话版合集 akb48 pv合集

Beginner上海话版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GGz7wzlaNs/In yourposition set!昨日子呃经验(昨天的经验) 还有各种知识变成大包小包(变成了大小包袱)乃吾生命套牢(将我生命套住)只要风大一眼(只要风大一点)么事统统吹散(东西统统吹

《今天不回家》里的上海话 今天不回家小说

陶喆这首歌一如他以往的作品。要说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歌里夹杂的上海话。这首歌里的上海话糯软娇嗲,特别是“你不要忘记打电话给我”、“你想我吗”,听听真真是让人要酥到骨头里。从“欢迎光临你好吗”的客套开始,到“家今天就没回家

几句上海的苏北话 上海滑稽戏苏北话

祖籍是苏北的上海人,一般都会双语,外头交际用沪语,屋里交流用母语。伊拉的母语属于北方语系,同普通话靠得近,所以,伊拉的普通话也说得很流利。就语言的灵活、精巧和幽默来比较,苏北话要高于苏南话,尤其是老上海的苏北人,长期受到海派文化的熏

声明:《上海话历史 上海话 上海话-简介,上海话-历史》为网友你的晚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