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基本概况,暨南大学-历史沿革

暨南大学(Jinan University),简称暨大,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誉为“中国第一侨校”,是中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交通等大学,1958年在广州重建。截至2014年12月,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239.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4.55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34.68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346.1万册。学校设有18所附属医院。有各类学生50535人,在校研究生1076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10人、硕士研究生8212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245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2527人。在校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13512人。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_暨南大学 -基本概况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是中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


暨大校园暨南大学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9月 合并于复旦、上海交通等大学。1958年在广州重建。原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任暨南大学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名誉校长;博士生导师胡军教授任校长。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中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02年,暨南大学通过“211工程”“十五”期间建设项目立项,确定以中国语言文学与海外华文教育、中外关系与华侨华人、产业经济与金融经济、企业管理理论与应用、生物科学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生殖科学与计划生育6个学科为重点建设学科。暨南大学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四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2615.4亩,校舍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暨南大学图书馆藏书278.53万册。暨南大学设有6所国家级三甲附属医院,即广州华侨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和江门市五邑中医院,1所专科医院即深圳眼科中心,1所直属医院即深圳华侨城医院。8家医院共有职工6140人,病床4304张。

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四个校区,并正在广州筹建新的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69.5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0.43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6.21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277.9万册。学校设有13所附属医院,分别是:附属第一医院、附属深圳医院、附属珠海医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附属清远医院、附属江门中医院、附属深圳眼科中心、附属深圳华侨城医院、附属黄埔中医院、附属惠州口腔医院、附属深圳华侨医院、附属顺德妇儿医院、附属东莞医院。13家医院共有职工12125人,病床8055张。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_暨南大学 -历史沿革

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交通等大学。1958年在广州重建。1983年中共中央颁布文件《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意见》,将暨南大学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位于台湾南投的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亦简称暨南大学,且与大陆暨南大学同根同源,共同为中华侨教作出巨大的贡献。

南京时期(1906――1923)
1905年,时任两广总督的端方在从欧洲考察归国途经南洋时,不仅深切感受到了海外华侨的爱国深情,而且痛感举办华侨教育的刻不容缓。1906年,为了“弘教泽而系侨情”,已调任两江总督的端方奏请朝廷,在六朝古都南京薛家巷妙相庵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国立华侨学府――暨南学堂。暨南的校名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原意是把“声威教化传播到东、南、西、北四方”,“暨”就是“及、到达”的意思,由于学堂以吸收南洋华侨子弟就读为主,故取名“暨南”,意即指把教化传到南洋。
端方对华侨学生非常重视,由于路途遥远,他甚至派遣军舰专程接侨生归国学习。1907年2月底,第一批华侨学生21人抵达南京。不久,又有第二批侨生10名抵达。此后新加坡、马来亚等地又有不少华侨学生前来求学。学堂最初只设立了中学部和小学部,性质类似今天的华侨补习学校。1909年,暨南学堂已有在校学生167名,1911年发展到240名。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暨南学堂停办。

上海时期(1923――1941)
暨南学堂停办以后,海外华侨和国内教育界人士都强烈要求恢复暨南学堂,却遭到袁世凯的百般阻挠,直到1917年1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才批准恢复暨南学堂。在黄炎培的主持下,暨南学堂于1918年在原校址复学,并改名为国立暨南学校。当时学校设有中学部和师范科(中专性质),已由补习学校的性质过渡成正式培养归侨子弟的学校了。1919年,中学部(旧部四年毕业)在三年级以上分为文科和理科。1921年夏,增设商科大学――又称国立暨南商科大学,后迁至上海,与当时的国立东南大学合办上海商科大学。1922年,在南京增设女子中学部,同时原与东南大学合办的上海商科大学开始在真茹独立办校。1924年,商科大学三、四年级停办,南京部分全部迁到上海真茹。学校人数升至500余人,学科类别也由五系增至八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上海真茹的国立暨南学校改组为国立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从此,暨南大学进入了一段全面发展的时期。首先,暨南大学将原有的商科大学改组为商学院,随后又陆续增设了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和法学院。同时附设中学部,其中高中部设普通科、商科、师范科和农科,初中部则不分科。此外还设置了一个很特殊的专业――外交领事专修科,在当时堪称独一无二。学校的硬件设施也颇具规模,教学楼、宿舍、实验室、运动场等一应俱全。作为当时的华侨最高学府,学校还设置了一所专门的研究机构――南洋美洲文化事业部,研究南洋、美洲的华侨问题,主编了《南洋研究》季刊和《南洋丛书》等。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出版《国立暨南大学学报》刊登学生的研究成果。暨南大学还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为中国国家代表队输送了不少体育健将。他们中有不少人曾经代表中国参加历届远东运动会和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十一届奥运会。如足球队队员陈镇和、徐亚辉,篮球队队员蔡演雄、王南珍、尹贵仁,田径队员郝春德、傅金城(短跑)、符宝庐(撑竿跳高)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41年,上海沦陷,暨南大学迁至福建建阳,大部分侨生返回南洋。抗战胜利后,暨南大学于1946年5月迁回上海。

福建建阳时期(1941――1946)
1941年,鉴于时局日益艰险,学校未雨绸缪,着手为内迁做准备,在福建建阳童游镇设立分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暨大师生从上海出发,经长途跋涉,于1942年6月抵达建阳,遂将分校改为校本部。抗日战争结束后又回到了上海一段时间。

广州重建时期(1958――1970)
此时的暨南大学虽然仍力图继续按照侨校的特点进行办学,无奈在几经战乱之后,侨生生源锐减,因此暨南大学不得不再次停办。随后,暨南大学的院系分别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学府,当时仍愿意归国学习的部分侨生被安置于燕京大学(后属北京大学)。
解放几年后,华侨归国学习的愿望再次高涨。1958年9月,在原广州华侨补习学校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以后,暨南大学终于再度开学。然而由于其侨校的特殊性质,在文革时期第三次停办,当时学校的院系被胡乱并入了其他院校,校址则让出来给了第一军医大学。直到1978年秋,经过多方努力,尤其是在叶剑英的大力支持下,暨南大学得以再次复校。

新暨南大学
如今的暨南大学,已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化特色明显。海外及港澳台学生高居全国高校之首,来自境外的研究生占全国高校海外及港澳台研究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无愧“华侨最高学府”的称号。

暨南大学“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将中华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朝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1906年,“暨南学堂”创始于南京;后迁沪上,1927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国立暨南大学是民国时期重要的国立大学,培养名流无数;抗日战争起,转徙上海租界和闽北建阳;1946年复归上海;1949年8月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合并;1958年重建于广州;“文化大革命”间停办八载;1978年再复于原址;1983年中共中央颁布文件《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意见》,将暨南大学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0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被评为优秀。历史上暨南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曾有过马寅初,郑振铎、梁实秋、王亚南、周谷城、钱钟书、周建人、夏衍、许德珩、胡愈之、严济慈、楚图南、黄宾虹、潘天寿等一大批著名学者。现今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180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338人,教授454人,副教授626人。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的暨南大学更加任重道远。在新的世纪,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海内外校友将继续弘扬“爱国爱校,团结奋进”的暨南精神,树立“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化”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海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_暨南大学 -规模建设

学术规模

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基本概况,暨南大学-历史沿革

暨南大学邵逸夫体育馆

暨南大学设有24个学院,49个系,121个研究机构和84个实验室,72个本科专业;13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8个招收和培养博士的专业;是招收和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学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临床医学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单位;同时也是全国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学校拥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经济学、临床医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历史学、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政治学),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水生生物学、金融学和文艺学)、8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0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

院系设置

校区学院专业名称(方向)学制专业名称(方向)学制南校区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全英语授课)国际经济与贸易4会计学4南校区金融学4食品质量与安全4南校区药学4临床医学6广州校本部新闻学(国际新闻)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广州校本部暨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4历史学4广州校本部戏剧影视文学4南校区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4商务英语4南校区法语4日语4广州校本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4广告学4广州校本部广播电视学4播音与主持艺术(普通话)4广州校本部播音与主持艺术(粤语)4南校区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法学4知识产权4南校区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国际关系)4南校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4物流管理4南校区会计学4会计学(注册会计师)4南校区会计学(ACCA)4财务管理4南校区市场营销4旅游管理4南校区人力资源管理4电子商务4南校区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行政管理4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4南校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投资经济)4金融学4南校区国际经济与贸易4财政学4南校区经济统计学4经济统计学(精算学)4广州校本部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应用物理学4信息工程4广州校本部土木工程4工程力学4广州校本部建筑学5材料物理4南校区食品质量与安全4食品科学与工程4南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4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4南校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4南校区暨南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4环境工程4南校区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应用化学4生物科学4南校区化学工程与工艺4生态学4南校区生物医学工程4生物技术4南校区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4软件工程4南校区信息与计算科学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南校区电子信息工程4通信工程4南校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电子科学与技术4南校区网络工程4南校区暨南大学药学院药学4中药学4广州校本部暨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5临床医学(应急医学)5广州校本部口腔医学5护理学4广州校本部中医学5广州校本部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中国书画鉴赏)4动画4广州校本部戏剧影视导演(影视编导)4音乐学(音乐艺术表演)4广州校本部音乐学(作曲与电脑音乐制作)4广州校本部暨南大学体育部体育教育4珠海校区暨南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编辑与出版)4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4珠海校区法学(律师)4行政管理(城市管理)4珠海校区文化产业管理4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4珠海校区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4国际商务4珠海校区金融学(金融工程)4工商管理4珠海校区财务管理4市场营销4珠海校区暨南大学翻译学院翻译4珠海校区暨南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自动化4珠海校区包装工程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4珠海校区软件工程4信息安全4珠海校区物联网工程4广州华文校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汉语言4汉语国际教育4深圳校区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旅游管理4旅游管理(高尔夫管理)4深圳校区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4旅游管理(酒店与会展管理)4深圳校区电子商务4商务英语4

师资力量

历史上暨南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曾有过马寅初,郑振铎、梁实秋、王亚南、周谷城、钱钟书、周建人、夏衍、许德珩、胡愈之、严济慈、楚图南、黄宾虹、潘天寿等一大批著名学者。现今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176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335人,教授423人,副教授590人。
目前,有各类学生40581人,其中,在校全日制学生2859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653人,本科生19241人。在校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达12019人。学校学风浓郁,人文荟萃。其中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知名人士江上青,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前泰国议会主席、副总理许敦茂,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会长陈共存,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地区的王学萍、徐乐义、钟阳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80103/14226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基本概况,暨南大学-历史沿革》为网友吴皇万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