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是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海、陆、空交通的枢纽,闻名中外的滨海旅游城市。由于它位于海南岛最大的河流――南渡江口西侧,地当南渡江的出海之口,故取名为海口。海口市面积约218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平均气温23.8℃,地势南高北低,由台地向平原过渡。海口风光秀丽,名胜古迹多,加之近年新开发了不少旅游区和景点,游览内容十分丰富。比较著名的有五公祠、海瑞墓、丘浚墓、李硕勋烈士纪念亭、秀英炮台、海口崖州古城、海口人民公园、海口儿童公园、万绿园、假日海滩、寰岛游乐城共十一个景点,此外还有金牛岭烈士陵园、滨海公园等景点。这些景点各具特色,且位于市内,便于游人寻踪游览。
海口市房管局_海口市 -简介
海口又称“椰城”,中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交通中心。海口市位于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110°41′。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迈县。海口市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拨南村,两端相距60.6公里;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两端相距62.5公里。全市土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人口170余万,东、西海岸线长达131公里,年平均气温23.8摄氏度。海口长夏无冬,气候宜人,空气、水质、生态指标居全国前列,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被世界卫生组织选定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健康城市”试点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人居环境极佳的中国优秀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市房管局_海口市 -历史沿革
海口市海口起源于汉代,地属广西。唐代公元627年,海口始隶属于琼山县。 开埠于宋末元初。历史上曾设有宋代的海口浦,元代的海口港,明代的海口都、海口所、海口所城,清代的海口商埠、琼州口,民国初期的海口镇。元代,海口浦便逐渐代替白沙津,成为海南渡海和物资进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明代公元1370年,海口划归广东。明洪武27年(1395年)开始筑城,按兵制海口浦改建为所,称“海口所”或“海口区”。相传在今海口市的得胜沙路一带,古称外沙。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倭寇入犯海口,海府地区军民予以反击,经过激烈的战斗,最后得胜海贼于外沙,故得名“得胜沙”。清咸丰年间据《天津条约》海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成为南洋群岛和大陆对外交通的道口。清光绪元年,(1875年)设置海口海关,并在白沙门建港,对外贸易更形成发展。由于侨民日增,商贾云集,海口日见繁盛。民国初期的1912年起,海口所改称海口镇。1926年脱离琼山县,开始建市。1950年4月23日,海口市解放。1956年,国务院将海口市划为广东省的地级直辖市。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海南建省,海口市成为海南省省会。2002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海口、琼山两市合并,成立新海口市。历史长河,载述海口市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也记述海口市光荣的革命传统,展现丰富的人文史迹景观。有始建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的古代军事遗址――明代海南卫所在地城门楼的府城鼓楼,为纪念明代琼籍名贤王佐而建于1567年的西天庙,为纪念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名人冼英而始建于1583年的冼太夫人庙,为纪念明代琼籍清官海瑞而始建于1589年的海瑞墓园,为传播文化、培养海南子弟而始建于1710年的琼台书院,为纪念被贬谪来海南岛,传播文化推动海南文化发展和交流的唐代名臣李德裕和宋代名臣李纲、李光、胡铨、赵鼎。而始建于1889年的“五公祠”,为抵御外侮而于1891年建成,与天津大沽口、上海吴凇口、广州虎门炮台并称中国清末四大炮台的秀英炮台等历史古迹;有始建于1919年的中共琼崖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冯白驹出生地的冯白驹故居,有1926年6月召开的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始建于1926年的中山纪念堂,为纪念长期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英勇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牺牲的2万多烈士而建于1951年的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纪念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琼崖红军改编为抗日独立队而始建于1952年的云龙改编旧址,为纪念解放海南渡海作战英雄烈士而建于1957年的金牛岭烈士陵园,为纪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赴琼指导武装斗争而英勇就义的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李硕勋而建于1986年的李硕勋烈士纪念亭等革命名胜。2007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海口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海口市房管局_海口市 -名称来源
据考古资料证明,远古时代,海南岛与中原大陆原连一体,有如瓜架下的一个葫芦。由于地壳断裂陷落,狭长地带下沉消失,形成琼州海峡,海南岛便与大陆分离,孤悬海外,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在古文献中,自汉至唐代,南渡江入海地方未有“海口”地名记载。在汉代,现海口地面属珠崖郡玳瑁县(现琼山市前身)地,隋代以后划为琼山县地。到唐代,这里设白沙津(现海口市白沙门地方),为琼州城(今府城)的外滩,设有古渡驿站,是当时琼州与雷州海渡和贸易的港口。南宋时,这里设海口浦,范围包括今天的海甸与海口市区。浦,义为水边或河流入海之地。可知海口地名出于南宋,用“浦”字表示其地境。
海口市房管局_海口市 -历史传说
据传说市中心广场、东西湖是个无底潭洞,有五条小龙在潭中练身修道。千年之后,五小龙身健道成,自觉潭小容身受束,于夏秋交接之日,掀潭水飞天,聚成五朵彩云,五龙腾云出潭,随彩云升空,俯瞰寻觅容身之所。见神州大地日出处水面广阔无边之东、西、南、北海,加之长江、黄河流水滔滔,便知此乃天赐永久容身之理想水境。五龙一斟酌,便降云入水,四龙分赴东西南北四海、一龙游向长江、黄河。自此神州水境便有五龙镇据。古人美称海口为“五龙入穴之地”大概由此传说所起。龙去潭空,按此海口当是水域。但天地造物自有精心,源于五指山区之滔滔南渡江并诸多溪流,年年将泥沙填入潭中,千年万代,从不停歇,直到填成现海口市这片地面。古人说的“沧海桑田”,海口即是一例证,时有地理老先生断言,海口之形成,系聚百流之水,集八方轧之土,龙脉集结。地阔水甜,必造人聪慧坦诚,福地长盛不衰。
海口市房管局_海口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10年10月,海口市分设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个区,共辖23个镇和18个街道办事处,150个社区居委会、249个村民委员会、2504个经济社(村民小组)、4个农垦农场、2个省属农场。2013年3月,海口市琼山区正式启动府城镇区划调整工作,撤销府城镇,在琼州大道以东设滨江街道办事处,高登街以北设府城街道办事处,高登街以南设凤翔街道办事处。2013年6月18日,府城镇撤镇设街,3个街道办事处挂牌办公。截至2014年9月,海口市辖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个区(县级);下设21个街道、22个镇,共43个乡级政区;下设176个居民委员会、248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643个村民小组。
海口市辖区名称面积/平方公里邮政编码区人民政府驻地秀英区511.5570311秀华路2号龙华区300.6570105龙昆北路19号琼山区953.3571100建国路1号美兰区581570203振兴路8号海口市房管局_海口市 -人口
2008年底,海口市常住人口183.5万人,比上年增加4.05万人,其中,美兰区577539万人,琼山区432527万人,龙华区489313万人,秀英区335657万人。全市户籍人口155.82万人,比2007年增加2.88万人,其中,美兰区487895万人,琼山区375981万人,龙华区421615万人,秀英区272723万人。全市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91.48万人,农业人口61.46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有汉族、黎族、苗族、回族、满族、瑶族、蒙古族、朝鲜族、土家族、布依族、傣族、侗族、壮族、畲族等30多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7.66%,其他民族人口占2.34%。使用语言包括海南话、普通话、白话、军话、客家话、闽南话与四川、河南、湖南及其它地方话种和各少数民族话种等语种。以海南话为主,通行普通话,白话、客家话也常见。2012年末海口全市常住人口214.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万人。2012年该市城镇化率为75.48%,比上年提高0.45个百分点。全市户籍人口161.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47万人,占39.9%,非农业人口97.12万人,占60.1%。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52‰,死亡率为4.34‰,自然增长率为8.18‰。2013年全市出生人口2.72万人,出生率12.6‰;死亡人口0.96万人,死亡率4.4‰;自然增长率8.2‰。年末常住人口217.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5.18万人,城镇化率为76.1%。
海口市房管局_海口市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海口市位于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110°41′,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迈县。海口市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拨南村,两端相距60.6公里;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两端相距62.5公里。全市土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地势
海口市略呈长心形,地势平缓。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从海口市中部穿过。南渡江东部自南向北略有倾斜,南渡江西部自北向南倾斜;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北部多为沿海小平原。全市除石山镇境内的马鞍岭(海拔222.2米,)、旧州镇境内的旧州岭(199.9米)、甲子镇境内的日晒岭(171米)、永兴镇境内的雷虎岭(168.3米)等38个山丘较高外,绝大部分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台地和平原。马鞍岭为全市最高点。地表主要为第四纪基性火山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呈较大面积分布,滨海以滨海台阶式地貌为主,西部以典型的火山地貌为主。全市地貌基本分为北部滨海平原区,中部沿江阶地区,东部、南部台地区,西部熔岩台地区。气候
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湿凉多台风暴雨,冬季干旱时有冷气流侵袭带有阵寒。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太阳辐射量可达11到12万卡;年平均气温23.8℃,最高平均气温28℃左右,最低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雨日150天以上;年平均蒸发量183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北风和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4米/秒。海口市房管局_海口市 -资源
海口市土地
海口市现有陆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175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63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153平方公里。农业用地中,耕地面积7.9万公顷,含水旱田4.1万公顷,旱地3.8万公顷;林地面积3.4万公顷;可开发利用的滩涂面积0.2万公顷、山塘水库0.42万公顷。主要土壤类型有玄武岩砖红壤、火山灰幼龄砖红壤、沙页岩砖红壤、带状潮沙泥、滨海沙土。土壤土种共8个土类,12个亚类,43个土属,110个土种。
水系
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穿过海口市中部而入海。南渡江主流在市区长75公里,流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0.99亿立方米。南渡江流经市区的支流水系有鸭程溪、昌旺溪、三十六曲溪、铁炉溪。境内还有演州河、演丰河、白石溪、罗雅河、美舍河、五源河、芙蓉河等小河流。有凤谭、铁炉、东湖、风圮、云龙、丁荣、岭北、玉凤、沙坡等水库,总库容量15000多万立方米。海口市地处南渡江下游河口河网地带和休眠火山口地带,潜水、承压水分布广泛。潜水含水层以南渡江三角洲潜水和玄武岩孔隙裂隙潜水为主,分布范围分别近800、400平方公里,水位单位涌水量分别可达14.6、30升/秒。地下承压水处于雷琼盆地,含水总厚度达200-350米,老海口、秀英两段可采量共27万立方米/昼夜。地下热矿泉水处于琼北自流水盆地东北部新生代厚层,分布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海滩
海口市北面临海,海域面积83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1公里。海水平均水温25℃,最高34 ℃,最低17.2℃。透明度1米,最大达2米。浅海盐度29.6%-31.8%。大部分海底平缓,以软泥为主,泥沙次之;靠近沙滩海岸一带海底以细沙为主。近海水质富含有机物质和无机盐。60-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上百平方公里。海口市大部分海岸坡度平缓,岸线开阔连绵,沙岸带沙细洁白,有热带海洋世界、假日海滩、白沙门海滩、西秀海滩、粤海铁路通道南站码头海滩、东寨港海滨海滩、桂林洋海滩等海滨风景区和游乐区。港湾与近海还有少许岛礁和潮滩。近海海水清澈,常年风轻浪平,有多处较为适宜的傍岸泳区。
植物
海口市植被以灌木草丛为主。天然植被主要为南方热带地区常见的野生灌木草丛植物种群。主要植被包括分布于东北部沿海一带的滨海红树林群落,主要有红树、海蓬、木榄、红海榄等;分布于东南部的稀树灌木群落,主要有沙萝树、榕树、海棠、荔枝等;分布于东部和西南部的稀树草原群落,主要有草根草、竹根草、桔子草、竹节草等;分布于南渡江以东、三门坡以北的稀灌木草原群落,主要有白茅、竹节草,伴生蜈蚣草、鸭脚草等;分布于西部羊山地区的杂木林群落,主要有重阳木、苦楝、山苦楝、五叶牡荆等,以及分布于北部沿海的热带滨海沙生群落、热带滨海草滩群落。主城区以人工植被为主。人工植被由热带区系植物的各种栽培种组成,如桉树、木麻黄、樟树、相思、棕榈、橡胶、油棕、竹子和花卉等经济林和园林树种,以及龙眼、荔枝、椰子、杨桃、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果树树种。海口市植物四季常绿,种类繁多。主要的植物种类中,粮油类有水稻、玉米、薯芋、豆类、芝麻等;瓜菜类有各种瓜类、青菜类、茄类、椒类和葱蒜等;水果类有荔枝、龙眼、菠萝、柑桔等;经济作物类有橡胶、椰子、咖啡、甘蔗等;棉麻类有海岛棉、木棉、红麻、剑麻等;竹类有麻竹、黄竹、石竹、金竹等;林木类有木麻黄、桉树、相思树、海棠等;草灌木类有席草、白茅、竹节草、野牡丹等;花草类有茉莉、菊花、杜鹃、大丽等;水生植物类有江篱、马尾藻、水浮莲、红萍等;中草药类有土花椒、黄牛茶、穿破石、了哥王等。近年来,随着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海口市引种的植物优良品种不断增多,植物种质不断丰富。主城区椰子树繁茂,素有“椰城”的美称。
动物
海口市陆生动物有野生和人工饲养的两大类。野生动物中,鸟类有麻雀、大山雀、白眼眶、八哥等140多种;兽类有赤麂、鼠类、野兔、蝙蝠等;爬行类有蛇类、龟、鳖、坡马等;昆虫类有蜂类、蚁类、蝴蝶类、蜻蜓等,以及青蛙等两栖动物。人工饲养的动物以禽畜类为主,包括猪、牛、羊、狗、猫、兔、鸡、鸭、鹅、鹌鹑、鸽子、蜜蜂等。水生动物有马鲛鱼、石斑鱼、带鱼、鲳鱼等100多种海洋鱼类,青鱼、草鱼、罗非鱼等数十种淡水鱼类,对虾、青虾、角虾、青蟹等二三十种虾、蟹类,以及泥蚶、毛蚶、海螺、牡蛎等贝类。近年来,海口市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一批优良动物种质资源陆续在海口落户。
矿产
海口市现探明的矿产主要有煤、硅藻土、泥碳、粘土、高岭土、铝土矿、矿泉水、地热水、石材和河砂等。煤矿为褐煤,分布在甲子镇的长昌煤矿;石材主要分布在永兴镇一带,以玄武岩为主;矿泉水、地热水主要分布在市区北部及永兴镇的火山口地区;河砂主要分布在南渡江东山镇地段和龙塘镇下游的冲积沙洲。
海口市房管局_海口市 -主要交通
公路
海口市主城区有龙昆路、白龙路、丘海路等南北向主干道,滨海大道、南海大道、人民大道、海秀大道、海府路等东西向主干道,交错贯通全市连成城市地面交通网络,海南东、西线高速公路和海文高速公路以及海南中线公路,联接市区沟通全岛。全市有东站、西站、南站、新港站4个长途客运站,开通省内线路70多条,联结省内18个市县城、区(洋浦开发区)及32个主要乡镇,日发车近1600多班次;开通省际线路48条,通往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西、安徽、重庆等46个城市,日发车60多班次。
海运
海口市有海口港、海口新港两个主要港口,万吨泊位4个、千吨泊位18个,开通海口到广州、北海、湛江、海安等城市的定期客运航线,以及通往新加坡、香港、深圳和越南下龙湾等城市的不定期客运航线;货运可直接通往国内沿海沿江各主要城市,并可通往新加坡、日本和香港等国家与地区。
海口市秀英港(海口港)
海口秀英港是海南省的交通枢纽和客货集散中心,在中国沿海港口发展战略中被交通部列为主枢纽港和海南省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口,属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已与日本、朝鲜、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运输往来。海口港又是海南省旅客进出的重要通道,已开通了海口―海安、海口―北海、海口―湛江、海口―深圳、海口―广州等地汽车、旅客滚装轮航班,每年旅客进出港量约140万人次;海口―广州、湛江、北海国内集装箱航线。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已经正式开港办理外贸运输业务和对外国籍船开放,是宋元以来与大陆联系的主要港口、商埠。港口建设始于1936年,当时,商人集资于秀英港修建了全岛第一座人工混凝土结构的码头,长43米。日本侵琼期间也修建了一些码头,用于掠夺海南岛的资源和海军基地,这些码头于战后与解放前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解放后,由国家投资从1952年开始,先后疏竣了淤塞的航道和港池,修复和新建了中级码头及驳船码头,新建了3000吨级泊位和港口仓库,并不断地装备装卸机械和其他配套设备,已有2个3.5万吨集装箱泊位,2个2万吨级多用途泊位,1个1.5万吨多用途泊位,1个3.5万吨级国际客运兼多用途泊位,2个万吨级泊位,3000吨以下泊位11个,5000吨级泊位2个,秀英港区水域总面积28.67万平方米,陆域面积133万平方米,岸线1.5公里,仓库和堆场面积达270055平方米,其中集装箱堆场104844平方米。2003年海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329.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6.1万标箱,在海南港口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2008年,海口港成为北部湾集装箱吞吐量率先突破30万大关的港口。
2012年12月22日上午11点,在海口港集装箱码头,吊车正在将一个个集装箱吊上准备驶往北方的集装箱船,而随着最后一个集装箱被吊装上船,海口港集装箱年吞吐量历史性突破100万标箱,成为环北部湾第一个百万标箱大港的港口,也为海口港打造环北部湾集装箱中心枢纽港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港(海口南港)
南港码头位于秀英区郊区海口火车站沿滨海西路,沿着滨海西路一直往前走,则可直达火车轮渡南港码头。南港主要开通海口南港至海安北港粤海铁路客滚船。
新港(海口新港)
新港是海南岛历史上较早的渔港和商港。建国前,港口常被泥沙淤塞,水浅难于航行。1952年,经简单修复后正式开港。1980年,扩建全部竣工。
新港有船通往全国沿海港口,每天有客轮穿行于广州、湛江、海安之间,有定期班轮直达香港、新加坡、槟城等地。有水陆联运客轮7艘,汽车轮渡16艘,每天客运8个班次,汽车过海轮渡每天16个航次。
此外,海南省轮船公司组建一年多,就已拥有远洋货轮4艘,运力达到5.6万吨,年货运量达到60万吨。海南地方船舶的中国国内航线已能到上海、南京、武汉、青海、大连、天津等港口,国际航线可达日本、韩国及东南亚、非洲。
拥有30多年历史、曾经为海南最大客运口岸的海口新港结束了历史使命。从2011年6月15日起,海口新港所有营运业务全部迁移至秀英港区。
航空
1939年,日本侵琼时,在海口、三亚、黄流建立了飞机场,日军61航空厂分别在海口、三亚设立分工场和补给工场。1945年10月上旬,国民党民运航队以海南改设特区地位重要为由,在该市设立办事处,派范思立任主任,地址设在新华北解放戏院附近,海南交通界会同香港国泰航空公司,经当局及香港政府同意,于1949年12月14日开设琼港线飞航,1949年10月,中航公司每周有4班水上飞机,飞行澳门、梧州、香港、海南一线。1949年10月19日,中央航空公司增辟琼暹航线,每周四由该市直飞曼谷。民航大队每日有班机由该市至三亚,至香港,空军运输机也每周一、三由该市开往三亚。国民旅行社每周三、六开办该市至香港、澳门航线。此外,还开设该市至台北、台南航线。
1950年4月,解放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航空兵接管该市机场,为军用机场。1956年2月起,拨出部分场地作为中国民用航空站,同时,开航客运,该市机场作为军民两用机场启用,称为大英山机场。
20世纪末以前,海口市一直使用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海口大英山机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历经数次扩建),从1993年起,海口大英山机场已跨入全国十大航空港的行列。1999年4月,海口大英山机场停用,同年5月,投资25亿元、按4E级标准设计的海口美兰机场建成启用。2003年,经国家民航总局批准,海口美兰机场升格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逐步向外国航空公司开放。2005年,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完成二期扩建,吞吐能力进一步扩大。2007年,经国务院授权海南开放第三航权,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成为海南开放航权的窗口。海口市现有海南、南方两家基地航空公司。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为基地的中国四大航空集团之一的海南航空集团辖下的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为目前中国较大的地方航空公司,该集团所辖的航空运输板块拥有飞机150多架,开通国内国际近百个大中城市航线500多条,集团总资产约700多亿元,年营业收入近300亿元,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008年,在海口美兰机场运营的国内外航空公司有28家,共开通航线约110条,日进出航班150多架次。其中,国内航线97条,可直通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哈尔宾、长春、沈阳、石家庄、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兰州、太原、西安、郑州、成都、武汉、南京、济南、合肥、杭州、福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南宁、广州27个省会市和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市,以及青岛、烟台、威海、宁波、徐州、连云港、常州、桂林、柳州、北海、梧州、温州、义乌、大连、黄山、襄樊、九江、常德、泸州、宜宾、大庸、湛江和三亚等50多个城市。通往香港、澳门2条地区航线,通往新加坡、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日本名古屋、福岗和大阪等9条国际航线。海南开放部分航权试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共有10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开辟50条国际地区航线,其中定期航线12条,不定期航线38条。吸引大韩航空、韩亚航空、泰国普吉航空、马来西亚航空、哈萨克斯坦航空、俄罗斯远东航空6家外航和港龙航空、澳门航空开飞。
铁路
海秀铁路
海口修建铁路,提议于清末,议修于民国初期,1969年为了减轻汽车运输的压力,及时疏通积压在海口秀英港的大批煤、钢材等物资。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决定自力更生修筑海秀铁路。海秀铁路于1970年4月动工,1971年年底竣工。铁路全长13.554公里,起点为秀英,终点为大英山。铁路建成后,秀英港80%煤和大量的钢材和其他大宗物资由火车转运。因多年亏损,1977年转产修理小汽车,1979年5月25日,海秀铁路停办。
西环铁路
西环铁路始建于四十年代,后毁于风灾。2004年12月5日,粤海铁路客运开通,中国铁路史上首对跨海旅客列车(海口―广州)K408/407次正式开行。当前的粤海铁路即为西环铁路,西环铁路已经开通三亚―北京西,海口―上海南,海口―长沙,海口―西安,海口―成都东这5趟出海旅客列车。
东环铁路
东环铁路全长308公里,投资202亿元,已于2010年12月30日正式通车,铁路沿海南东线经过海口美兰机场、文昌、琼海、博鳌、万宁、陵水等站直达三亚,全程运营时间约2小时。“三亚―海口东”对开,始发首班7:00,末班22:00,平日开行22对往返动车组列车,节假日按情况会加密频次。同时,海底隧道正在规划,建成后,中国内地与海南的交通将更为方便。
轨道交通系统
海口市正在筹划轨道交通系统(共四号线)、建设中的轨道交通一号线预计于2015―2016年开通,西环铁路将改建轻轨。
海口市房管局_海口市 -经济
综述
海口海口历史上是个港口小镇,商贸活动形成较早,但规模小。解放前,商业、手工业在全岛有一定的地位,但近代工业无几,商品生产落后,经济基础薄弱。郊区农村基本上是一种自给半自给的单一农业经济,人民处于温饱无着的状态。
解放后,逐步走上了计划经济的轨道,市内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150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180万元,农业总产值32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4万元,分别比1949年增长18%、17%和17%,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1958年经济工作受“大跃进”急于求成指导思想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了三年经济困难。1962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4118万元,比1958年下降22%。经过三年调整,工农业生产走出低谷,1965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7219.6万元,比1962年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306万元,比1964年增长12.8%。“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经济工作受到“左”的严重影响,国家计划集中过多,统得过死,加上政治运动的冲击,工业发展多受到限制,农业只抓粮食,商品流通不畅,地方优势不能发挥,这种局面基本持续至1976年。一些社队农民的温饱也不能解决。
1978年后,海口农工商经济清除“左”的影响,从农村至城市进行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国家计划实行指令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方针,并逐步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全市经济出现了蓬勃生机。海南建省后,海口市作为省会城市,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发挥区位优势,率先进行各项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培育和建立市场机制,全市工业、商贸业、农业,从原来的公有、集体所有制发展为公有和私营、合资、外资(含港澳台资金,下同)等非公有并举的多元化所有制。至1996年,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已经形成,非公有农工商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年底,全市乡级以上工业企业325家。其中国有工业企业126家、集体工业企业72家、其他类型工业127家(其中股份制企业10家)。工业总产值470971万元。“八五”期间,全市工业总产值以年均增长27.2%的速度发展。农村经过三个阶段的体制改革(1979~1982年为第一阶段,1983~1987年为第二阶段,1988年以后为第三阶段),至1996年底,全市已有36家农村股份制合作社成立,占126个自然村的28.7%。农业总产值37335万元,其中传统农业产值占46.2%、林业占0.6%、牧业占34.4%、渔业占18.8%。多种经营收入超过了传统农业的收入。1996年,全市国有商业公司143家,集体公司847家,私营商业公司531家,三资企业105家,个体商业户8698家,批发零售网点16378个。非国有商业户数超过国有商业户数。同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1亿元,比建省前1987年增长884%,为财政提供的税收为33139万元,是建省前1987年的24倍。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也有所增加,生活水平是70年代前无法比拟的。1996年,市区居民的人均年工资8162元,年末户均存款4912元,人均居住面积13平方米;郊区农民人均年收入3482万元,人均居住面积17.2平方米,基本解决市民、农民的温饱问题。但仍有极少数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困难户靠政府救济过日子。
经济总量
从解放初期至1978年,海口市国内生产总值有所增长,但十分缓慢。从1979年开始,海口市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市政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及“以开放促开发”的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招商引资,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发展民营企业。至1987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9亿元,比1978年增长2倍,年均递增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39亿元,增长2.4倍,年均递增14.6%,其中农业(种植业)增加值1864万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47.71%,林业增加值69万元,占1.77%,畜牧业增加值772万元,占19.76%,渔业增加值905万元,占23.16%,副业增加值297万元,占7.6%;第二产业增加值2.28亿元,增长2.1倍,年均递增13.3%;第三产业增加值6.22亿元,增长2倍,年均递增1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789元增加到2906元,年均递增9.4%。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8.87亿元,通过结构调整,一、二、三产业较为全面发展。农业增加值2.5亿元。工业增加值12.62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1987年增长2.6倍,平均每年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70.68亿元,全年商品销售总额55亿元,旅游收入11.33亿元,邮电交通增加值16.39亿元。
2013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4.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8.5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7.03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29.07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6.8:24.6:68.6调整为6.5:24.0:69.5。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4%、22.3%和73.3%。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及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7%、9.9%、6.5%、8.2%、21.7%、7.2%和7.2%。
从发展水平看,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955元,比上年增长8.3%,按当年年平均汇率折合6881美元。
工业
海口市1952年,海口市工农业总产值1506万元(按195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17.9%,年均递增4.48%。其中,工业总产值1180万元,增长18%;农业总产值326万元,增长17.7%。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五”时期(1953~1957),海口市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指导方针,适当调整轻、重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得到稳定发展。195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3277万元,比1952年增加2097万元,增长1.78倍,年均递增29.67%,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7.4倍,集体工业增长26.3倍;农业总产值259万元,比1952年增加32万元,增长14.1%。1957年,在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的比重由1952年的78.3%提高到90.1%,农业总产值比1950年增长46.2%。并建立起一批骨干企业,如海口农业机械制造厂、矿山机械厂、海口修造木船生产合作社、三联造船厂、海门造船厂,同时还发展了电力、食品、纺织、建材、皮革、塑料制造等工业。
“二五”时期(1958~1962),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次较大的波动。在急于求成思想支配下,继续对城区残存的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尤其是对农村为数不多的小手工业,不是合并、歇业,就是撤销、关闭,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1962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4118万元,比1958年下降22%。其中,工业总产值3758万元,下降23.7%;农业总产值360万元,增长1.1%。
1963年,中共中央决定用二三年时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国民经济失调状况开始好转,工农业生产走出低谷,到196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493万元,比1962年增长36.9%;工业总产值6726.6万元,比1962年增长78.9%。
1966年,正当克服了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这场灾难使工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7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910万元,比1970年下降28.7%;轻工业产值7476万元,比1970年下降6.4%。1976年,在农村大搞“以粮为纲”、“备战备荒”、“割资本主义尾巴”,并再次取消自留地,限制社员搞家庭副业,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人为地改变生产关系。但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工农业生产依然取得了一定进展。
1976~1977年,由于对“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后果认识不足,在经济管理上,仍继续发生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现象,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使多年遗留下来经济脆弱的问题未能得到彻底纠正。1977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2.4亿元,比1976年增长1.5%。其中,农业总产值1163万元,下降11.8%;工业总产值2.28亿元,增长2.3%(其中轻工业产值增长4.3%,重工业产值下降1.3%)。
从1979年开始,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特别是1983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的决定,确定海南实行“以对外开放,促岛内开发”的方针,极大地推动了海口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1987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21亿元,比1978年增长1.7倍,年均递增11.7%。其中,工业总产值5.72亿元,增长1.8倍,年均递增12.3%;农业总产值4908万元,增长1.08倍,年均递增8.5%。
1988年4月,海南建省创办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中央赋予海南较大的自主权和多项优惠政策。从此,海南开发建设的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市,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用好用活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加大改革开放步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得到长足发展,投资环境趋于完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显著成绩。1996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7.96亿元,是1987年的5.7倍。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工业企业发展。
2013年,全市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2.6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44.72亿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3.81亿元,增长6%。医药、烟草、机电三大支柱行业共实现增加值7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3%。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0.2%,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
建筑业
建筑业平稳发展。2013年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2.32亿元,增长15%;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3亿元,下降2.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72亿元,下降8.4%;安装工程产值13亿元,增长25.5%。当年建筑企业新签合同价款224亿元,建筑企业期末从业人员3930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532元/人。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2013年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7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旅客运输量4.55亿人次,增长13.5%;完成旅客周转量485.79亿人公里,增长17.9%;完成货运量1.22亿吨,增长16.9%;完成货物周转量839.47亿吨公里,增长25.9%。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8.96万辆,比上年增加5.83万辆,增长17.6%;其中,私人轿车21.41万辆,增长5.8%,占轿车拥有量的89.7%。当年新注册民用汽车6.16万辆,增长20.8%,其中新注册轿车3.64万辆,增长24.7%。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1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9.2亿元,增长7.4%;邮政业务总量1.8亿元,增长9.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0万户,下降1.4%;移动电话用户398.6万户,增长8.3%。互联网宽带用户总数达53.8万户,增长10.7%。全年短信业务总量58.3亿条,下降2.9%。
金融、证券、保险
金融信贷向重点领域倾斜。201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55.19亿元,比年初增加316.07亿元,增长12%。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132.22亿元,增加140.06亿元,增长14.1%。单位人民币存款余额1677.05亿元,增加144.28亿元,增长9.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88.25亿元,增加259.61亿元,增长8.9%。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407.07亿元,增加102.42亿元,增长4.4%;短期贷款余额547.87亿元,增加155.13亿元,增长39.5%。在发展总部经济政策的促进下,海口联合农商银行、浦发银行海口分行挂牌开业。
证券市场交易较为活跃。全年证券公司总交易金额4392.88亿元,比上年增长52.6%。其中股票交易额3008.97亿元,增长49.9%;债券交易额1328.71亿元,增长62.0%;基金交易额51.08亿元,增长6.8%。年末证券账户开户52.81万户。
保险业持续较快发展。保费收入46.89亿元,增长11.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8亿元,增长25.4%;人身险保费收入25.31亿元,增长2.5%。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13.50亿元,增长13.9%。
海口市房管局_海口市 -基础环卫
环境
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285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3661公顷,公共绿地835公顷,绿化覆盖率40.0%,绿地率36.5%,有人民公园、金牛岭公园、万绿园、滨海公园、美舍河和西海岸带状公园等主要园林景区。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主城区日处理能力30万吨的白沙门污水处理厂、日处理1200吨垃圾的颜春岭垃圾填埋场以及颜春岭陵园和空气质量监测日报站等环保设施。推进城市环境的管理和治理,全市空气污染指数(API)年日平均值低于50,城市空气质量居全国重点城市的前列。主城区建成米铺、儒俊、永庄三大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77万吨,供水服务区域约达100平方公里,用水普及率100%,城市供水已由地下水为主转变为地表水为主。
城市设施
海口市建国后,海口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新建街道30条,扩建改建街道18条,已有街道68条以及一大批的公共建筑。1988―1990年,全市用于城市建设的投资共29082万元。其中公用事业6837万元,市政工程6158万元,园林绿化1782万元,环境卫生2660万元,其他1645万元,各占比重为23.51%、55.56%、6.13%、9.15%和5.65%,新增固定资产97.8万元,新增生产能力工程效益有;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13.3吨/日,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46公里,比1978年前29年的总和还多10公里。道路新建扩建长度21.5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40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33.6公里,比1978年前29年的总和多12.6公里,为1978年来的1.6倍,城市永久性桥梁10座,为1978年来的58.82%。
1988―1990年,市委、市政府把市政建设作为重大突破口,大力加强城市建设,总投资11803.38万元。其中道路工程投资5340.33万元,新建扩建桥涵11座,人行天桥5座,下水道投资2297.73万元,新建扩建排水沟23条,总长37.15公里,路灯投资100.57万元,安装路灯900盏。先后新建拓宽龙昆路、人民路、海秀路、海府路、和平路、沿江二路、沿江三路和侨中路等人车分流高级道路,总长97公里,面积180万平方米。1990年,市道路总长度为150公里,面积233万平方米。市政设施建设共投资金16810.37万元,比改革开放前的28年(51~78年)投入的资金总和还多15669.06万元,新建扩建道路90条,总长度63.55公里,面积124万平方米;桥涵投资1598.41万元,新建扩建顶目29个;下水道投资2691.56万元,新建扩建项目75个,总长度63.65公里,其中还对东西湖进行治理,防洪堤投资677.83万元,总长10.89公里;照明投资219.73万元,安装路灯3000多盏,总长21.2公里。
城市的发展目标:建成经济实力最强,服务设施最优的海南省经济中心城市;拥有一流生态环境的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理想居住地;国际知名的绿色生态城市。
职能:海口市主城区:海南省省会,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和宜居城市,南海海洋生态产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海口主城区空间布局结构为带状组团式。在总体空间发展策略上,遵循“中强、西拓、东优、南控”发展原则。
建立并完善中心放射式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强化“一心四轴”的空间结构特色。“一心”指主城区,“四轴”指由主城区为中心放射出的四条城镇发展轴,9个建制镇镇区构成四条城镇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
人口规模:主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75万以内。
城镇调整:市区外围17个镇合并为9个建制镇。
对外交通:建成“一横”“六纵”对外交通公路体系。
2020年人均绿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达18平方米。
公共绿地新增白沙门公园等10座市级公园。
规划中关于公共绿地内容重点提到要完善已有市级综合性公园,新增10座市级公园:白沙门公园、南渡江河口公园、红城湖公园、美舍河公园、海秀公园、美藤河体育公园、永庄水库森林公园、沙坡水库森林公园、玉龙泉国家森林公园和五源河森林公园。
城市旅游旅游区布局构建“三带、一轴、一中心”结构。
卫生事业
截至2013年,全市卫生人员总数2358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745人、执业医师5933人、注册护士8881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29人。与上年相比,卫生人员增长6.7%、卫生技术人员增长7.2%、执业医生增长7.2%、注册护士增长7.9%,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增长0.02%。全市卫生机构总数713个(不含村卫生室231家,下同)。其中,医院56个、卫生院2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门诊部6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诊所和卫生所及诊疗室442个。全市卫生机构床位11915张。其中:医院床位9821张,占总床位的82%;卫生院床位589张,占总床位的4.9%;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55.6张。
海口市房管局_海口市 -教育事业
海口古代海口教育与琼山有密切联系。明代琼山府城东厢攀丹村(今属海口市),曾创下一个村一族一朝代里出了6位进士的奇迹,这在海南独一无二,在全国也属罕见,其中就有2对父子进士4人,唐舟及子唐亮;唐胄及子唐穆。唐氏家族成了世宦之家,全岛闻名。民国成立后,学堂改称学校,海口也逐渐试办起一些新型的学校,1926年大革命时期还兴起一阵“平民教育”热潮,成立平民教育委员会,在各乡镇办过一些平民识字学校及平民书社等。但是随后由于社会动荡,教育事业发展缓慢,至1938年,海口仅有小学21所。1939年,日军侵琼。在沦陷期间,日伪当局实施奴化教育,原有学校被迫停办解散。
1945年,日本投降,海口原有学校逐渐复校复课。按保甲制度,乡镇设中心小学,各保设国民学校,称为公立学校。另外,还有由私人、教会、会馆等筹资设立的称为私立学校。
1948~1949年,祖国大陆地区大都解放,国民党当局大量人员南撤海南,部分中等以上学校亦陆续迁到海口,海口小学就增设到67所,普通中学9所,职业学校5所;高校除私立海南大学外,还有新办的海南艺专反随南迁带来的长白师院等。1950年4月,海口解放,全市在校小学生有6855名,教职工358名;中学有学生1911名,教职工185名;中专及职业学校共有初级部学生184名,中级部学生688名,教职工154名;海南大学有学生137名,教职工68人。人民政府对接管过来的学校进行了全面的整顿、改造。至1952年,全市中学调整合并为4所,小学调整为58所,中等专职业学校调整为4所,新办幼儿园1所。此外,还办起一大批职工、居民和农民业余夜校,进行扫盲识字和业余文化学习。1954~1965年,海口市的教育事业进入了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发展时期。
学校按照政务院提出的“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发展”的教育方针,全市各类学校都有较快发展。1965年,全市小学已发展到113所,普通中学发展到9所,由市属各企业系统举办的半工半读的职业技术学校24所,由郊区各公社举办的农业(渔业)中学4所,由市政府举办劳动大学及高级农业学校各1所,幼儿园22所,业余学校87所。教师队伍逐年得到充实和加强。1965年,全市共有幼儿园教职工290名(其中公办37名),小学教职工1021名(其中公办852名),中学教职工399名(其中公办327名)。当年,财政核拨的教育经费为115.7万元,加上贯彻中央“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调动群众办学的积极性,使学校校舍、设施设备及图书等办学条件也逐步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在此期间,由于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影响,一些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师资队伍曾一度遭到削弱。特别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期间,学生劳动过多,教学秩序不太正常,教育质量也一度受到影响。成人教育也曾受到脱离实际和浮夸风的影响,出现过强制识字,突击扫盲等偏差。这些问题,是在1962年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贯彻知识分子政策和中小学工作条例之后,才逐步得到解决。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市各类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的破坏。1968年9月后,各中小学才陆续回校“复课闹革命”。但是,由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内容强调“突出政治”,强调“学工、学农、学军”,大大削弱了文化基础的教学,教育秩序极度混乱,教育质量严重下降。1976年,全市小学116所,中学21所,幼儿园85所,成人业余学校7所;全市共有小学教职工1131人,中学教职工1196人,幼儿园教职工461人,其他教育事业教职工120人。
1976~1986年,经过拨乱反正,海口市教育事业进入恢复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逐渐调整了全市各类学校的布局设置、学制年限及课程设置,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学校,广泛发动社会关心教育,多渠道集资改善办学条件。1983年,全市实现普及小学5年教育,被广东省评为普及初等教育先进市。1985年,又实现了“一无两有”,即全市学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椅,受到省的表彰。
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海口的教育事业,随着特区改革开放的发展步伐,进入加速发展,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逐渐得到落实;教育综合改革逐步开展和深化,改变了过去由政府统包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起以公办为主,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新体制;通过逐年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比较协调地发展。1992年,小学及初级中学下放给各区政府管理。至1996年,全市3个区均先后基本完成了“两基”(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实现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任务。通过政府逐年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及多渠道集资办学,改建、扩建和新建了大批校舍,增添了大批教学设备和图书,改善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
截至2013年,全市共有小学171所,初中学校32所,普通高中26所,普通本科院校4所(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海口经济学院),职(专科)院校6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
海口市房管局_海口市 -文化艺术
海口图书馆坐落在新华南路,是海南省最大的图书馆。由文化部、海南省文体厅、海南行政区和该市人民政府共同投资177万元兴建。1984年初破土动工,1986年11月16日落成开馆。海南省图书馆于2007年2月2日正式挂牌,图书馆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文化公园,环境幽雅,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可藏纸质图书100万册左右。馆内设有社科图书、自科图书借阅室,以及数字、报刊、参考、少儿、特藏等多个阅览室,共有普通阅览席位1000多个,电脑阅读席位300多个。全市已有电影院及剧院13个,总座位2.62万个。广播电台、电视台各2座。
截至2013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1个,艺术表演场馆5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文化站2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8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1%,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1%。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7.14万册,琼山区图书馆藏书量6.5万册。相继推出海口市第八届万春会、中国(海口)第十二届冼夫人文化节、爱海口・2013海口仲夏文艺季、海口市第十二届少儿“蒲公英”音乐、美术比赛、第四届海口市老、中、青年(业余)歌手(歌曲、戏曲)演唱比赛、海口市健身舞大赛暨第七届天涯交谊舞公开赛、2013海口市金岛音乐节、海口市首届国际青年实验艺术节、海口国际爵士音乐节、第四届海口市琼剧业余演唱比赛等等大型文艺晚会,影响广泛、反响强烈。
海口市房管局_海口市 -旅游
最佳旅游时间
海口的最佳旅游时间是每年11月至翌年4月。因为每年5至10月是海口的雨季,尤其9月,是降雨高峰期;不仅如此,6至9月间又是台风季节,在此就会有一天刮台风。海口的雨来去很快,除大暴雨之外,一般对旅游影响不大,但是刮强台风时交通就会出现问题,航班取消,水路停运,陆路交通常因积水或泥石流而中断。
旅行装备
1、背囊尽量选取透气性好的。衣服要带吸汗、透气、易干的,且不要带太多,晚上可以洗衣服,第二天一定干。如果是冬天,尽管天气暖和,最好也带件外套。
2、海南岛紫外线辐射很强烈,要带好墨镜、高指数的防晒霜和遮阳伞,最好还准备些预防中暑、肠胃疾病的药品和防蚊虫叮咬的药水等。
3、游泳用具泳衣、泳帽、水镜一定别忘了带。
卫生
1、吃海鲜时,适量喝点白酒和米醋,但吃海鲜不宜喝啤酒,因为食用海鲜时饮用大量啤酒会产生过多的尿酸从而引发痛风。
2、吃海鲜后,一小时内不要食用冷饮、西瓜等食品,且不要去游泳。
3、海鲜富含高蛋白,容易对蛋白质过敏的人请不要贪食,有时会引起海鲜中毒。
4、热带水果不要贪吃,特别是芒果、菠萝吃多了很容易上火。
5、空腹不能吃菠萝、杨桃。特别是有糖尿病的人更不能吃杨桃,会有生命危险。
6、椰子有青椰、黄椰、红椰,红椰最好,其次是黄椰。椰子以正午摘的最甜,而椰子水滴在衣服上会使衣服变色,很难洗干净。
安全
1、夜间逛街时注意,有向你发放旅游及机票信息卡片的人,千万不要答茬,更不要向其购买机票或参加旅游团,以免上当受骗。
2、海口的商店一般在晚上10点半关门,上街时最好不要带有明显旅游标志的物品,海口是移民城市,你可以一直说普通话。
3、上街时最好把包放在胸前,女士一定要把首饰统统取下来,并三五成群一起走。
4、牢记住宿酒店的名字,迷路了可以打的士,用普通话说明酒店名字,并事先讲好车费十元钱,因为在海口市内,大部分酒店十元钱都可以到了。
5、晚上睡觉时检查房间的门窗是否关好,贵重物品放前台寄存。
海口市房管局_海口市 -风景名胜
海口风光秀丽,名胜古迹多,加之近年新开发了不少旅游区和景点,游览内容十分丰富。比较著名的有五公祠、海瑞墓、丘浚墓、李硕勋烈士纪念亭、秀英炮台、海口崖州古城、海口人民公园、海口儿童公园、万绿园、假日海滩、寰岛游乐城共十一个景点,还有金牛岭烈士陵园、滨海公园、海口体育馆等景点,虽格局不太大,但也各具一定特色,且位于市内,交通方便,游人可参看《海口市旅游示意图》寻踪游览。并且海口、琼山地域相接,旅游景点参错一体,游人可参看两市旅游示意图,随趣选择多种旅游路线,以足游兴。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0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198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示范保护区。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海南省东北部,周边与文昌市的罗豆农场和海口市的三江农场、三江镇、演丰镇交界,是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和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337.6hm2,其中红树林面积1578.2hm2,滩涂面积1759.4hm2。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距市区约15公里。园内及附近有达到2.7万年至100万年间火山爆发所形成的休眠火山口群。其中最大者海拔222.2米,深90米,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因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是琼北地区至高点。周围还有几十个小的死火山口或死火山眼。五公祠五公祠又名“海南第一楼”,位于海口市国兴街道,这片木建筑群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纪念的是唐宋两代被贬职,而来海南的五位名臣:李德裕、李纲、赵鼎、李光、胡铨。祠内五公石雕栩栩如生,满面思绪。五公祠近旁有学圃堂、五公精舍、观稼堂、苏公祠、拱桥、荷池、风亭、琼园等,构成了一组古建筑群落。世纪大桥世纪大桥全长2663米,其中主桥长636.60米,主桥为双塔双索面三跨(147+340+147)连续预应力混凝土边主梁斜拉桥,桥面宽29.8米,两侧设人行道。主塔呈钻石型,塔高106.9米,主塔基础为圆端型沉井,上口面积29.8米×18.6米,下口面积30.4米×19.2米,深40.1米,斜拉索每一单面22根,共176根。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基础采用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南引桥长1101.094米,连接段233.867米;北引桥长524.45米,北引道167.595米,引桥宽24.3米。桥面为双向6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主跨下最高水位4米时通航净高为24米。主桥两端共设4座塔楼,南北岸设桥头广场。海口人民公园海口人民公园总占地面积440多亩。坐西朝东,花木盘山,古树盖顶。公园正门前有东、西二湖,东湖呈椭圆形,湖中有个湖心岛,岛上楼阁金碧辉煌,由九曲桥连通园门大道;西湖呈短脖葫芦状,水面宽阔。每当皓月当空,椰风流韵,东、西湖面银鳞熠熠,与大英山的耸翠相映成趣。公园内有海南解放纪念碑、琼崖纵队司令冯白驹将军雕像纪念亭;有小动物园一个,里面栖息着热带、亚热带动物50多种;种植着各种科属的热带、亚热带观赏植物5000多种,此外还有影视场、歌舞厅、小型球场、儿童游乐场等。府城鼓楼府城鼓楼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府城文庄路南端的古城垣上,是一座土木结构、古朴大方的城楼。鼓楼又名谯楼,亦叫文明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海南卫指挥使王友所建。原档高三层,现仅存二层,均受历代珍视,故屡毁屡建。现存鼓楼为1605年(万历三十年),尚书王海遂重修。
海口冯小刚电影公社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是由观澜湖集团携手华谊兄弟公司、著名导演冯小刚巨资打造的中国独具特色的电影主题旅游胜地,总投资55亿元,总占地面积1400亩,以冯小刚《1942》、《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系列冯氏经典电影场景为建筑规划元素,打造的综合娱乐街区,呈现上世纪百年间的中国城市街区风情,包括1942民国街、社会主义老北京街和南洋街三条大街。园林景观区、8000平米、5000平米、3000平米的四个电影城,以及3栋影人公寓、制景车间在内的影棚相关配套。
骑楼老街海口骑楼老街,主要分布在得胜沙路、文明东路、中山路、博爱路、长堤路等几条老街区。2009年6月10日,海口骑楼老街以其百年沧桑,极富中西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在由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的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中,获得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
海口市房管局_海口市 -地方特色
风味特产
珍珠
海南有许多珍珠养殖海水珠,专门出售珍珠的店铺也很多,所以要注意辨别真假。最好是去一些大的珠宝商行里购买,如果在个体铺面购买的话,要注意鉴别,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两颗珍珠互相摩擦,有涩的感觉就是真的,有光滑感觉的则是假的。不过质量是根据年限、大小、圆润、颜色、穿孔技术等等来定的决定。黎锦古称“吉贝”布,是黎族人采用木棉花蒴果内的棉手织出的一种特色花布,远在春秋时期就负盛名,也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黎锦包括筒裙、头巾、花带、包带、床单、被子(古称“崖州被”)等等,有纺、织、染、绣等四大工艺,色彩一般是红、黄、黑、白几种,构成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和人物等图案。黎锦精细、轻软、洁白、耐用,“黎锦光辉艳若云”就是古人对黎族织锦工艺发出的由衷赞美。筒裙的式样类似短裙。
椰雕
用椰子壳雕刻而成,有可爱的椰雕娃娃、精致的钥匙扣、装茶叶用的,憨憨的椰雕猪,还有挂在墙上的椰雕画、其它形态的椰雕工艺品等。
珊瑚盆景
珊瑚盆景是海中奇葩,产于热带海洋,人称“海石花”。其实,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矿物,而是无数珊瑚虫(一种生活于热带海域里的腔肠动物)的遗骸集结而成的化石,在海中天然长成,奇形怪状、美妙绝伦。白者胜雪、红者如血、绿似翡翠、黄色类金。这些“海底奇花”再经过工匠们的加工,配上贝壳海柳和精致的底盘,便成为雅俗共赏的、各种各样的珊瑚盆景。
蝶翅画以蝴蝶翅膀为主要材料,利用其独特的花纹,采用特殊工艺拼贴成的有油画、国画、水粉画效果的工艺画。该画纯手工制作,原料珍贵,是高档艺术品,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曾被故宫博物馆收存馆藏。2013年海南制作的蝴蝶画有200多种规格和品种。海南森林覆盖率51.5%,蝴蝶资源丰富,共有500多种,尤以尖峰岭、吊罗山等山区为最。各种蝴蝶中,金班凤蝶,透翅宽带凤蝶、箭纹丽蛱蝶、啄蝶、紫光蝶等属于中国国内罕见品种,那些数量大而又不在国家保护品种之列的蝴蝶资源,为海南蝶翅画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美食小吃
清补凉海南清补凉是风靡热带海南岛的特色冰爽甜品。海南清补凉主要是以绿豆、薏米、花生、空心粉、椰肉、红枣、西瓜粒、菠萝粒、鹌鹑蛋、凉粉、椰奶等多种配料炮制而成的冰爽解渴饮品。
抱罗粉
抱罗粉是一种米粉,其粉身比“海南粉”略粗,琼北各地称之为“粗粉汤”。但因为文昌市抱罗镇所产的最出名,抱罗粉的名字就叫开了。抱罗粉好吃在于汤靓。粉店里往往放着一个大锅,锅中熬煮着猪骨或牛骨。汤滚时,不断地把浮沫除净,熬至骨味完全渗出,再调人适量食盐、味精增鲜即成。吃的时候,把早已烫熟凉却的米粉沥干水分,逐一加入炒花生米、炒芝麻仁(碾成碎末),炒笋丝、炒酸菜、特制牛肉干丝、炒猪肉丝,蒜香熟油、香菜、葱花等。打一勺滚烫靓汤浇过粉面,洒进少量胡椒粉即成。海南粉
海南粉是海南米粉大家族中的鼻祖,米粉与十几种色味独特的佐料腌制而成的。海南粉源始于福建闽南。相传明末有一位陈姓的住户迁居澄迈老城,以加工米粉为业。由于生意好,拜师学艺者众多,海南粉便遍布全岛。《正德琼台志》记载,当时全岛共有121个较大的墟市,都设有海南粉加工作坊和小摊。人们俗称的海南粉也叫海口腌粉。
老爸茶
老爸茶,是海南海口市的特色茶文化,一般人认为,老爸茶其实是应为那里聚集着许多中老年人而得名,但是老爸茶应该是受到了海南归侨带回来的西式生活方式,最早的老爸茶店是开在海口老街里的西式茶店。老爸茶店在经营内容上可谓是中西结合,既有西式茶点,也有中式餐点,还建有各种地方的地方小吃。
海口市房管局_海口市 -城市荣誉
海口入围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