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沿革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沿革,南京师范大学-设施建设

南京师范大学,简称“南师大”,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占地面积200990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53697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5个、独立学院2个。共有在职教职工3255人,在校普通本科生16425人,在校研究生共9836人。

南京师范_南京师范大学 -历史沿革

清末时期

三江、两江师范学堂建立
两江师范学堂[2]学堂自1902年筹建,至1912年停办,历时近十年,尤其是在李瑞清主持校政后,亲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为学堂办了许多实事,使两江师范学堂规模得到较大发展,在校学生达千余人。李瑞清的办学宗旨是: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为子弟,始终不渝。他亲自书写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在他悉心主持下,学堂十分重视科学、国学、艺术,不仅延聘中外著名教师来校任教,还重视开设技能学科和实验,为学堂购置农场百余亩,耕牛数十头,供农学博物科学生实地试验之用;设置画室及工场等设备,供图画手工科学生使用;购置仪器、药品,设实验室,供理化科学生实验用。

学堂教学成绩卓著,学生考试成绩为江南各高等学校之冠。为江南三省培养了第一批优秀中、小学教师。著名生物学家秉志、国学大师胡小石、陈中凡等就是两江师范学堂早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民国时期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成立
年冬至1912年初,美国8个传教会在上海聚集一堂,制定在长江流域开办一所女子大学的计划,并向在这个地区工作的传教士发出倡议。1913年夏,由美国北长老会,北浸礼会,南、北卫理公会,基督会等各选3人,组成校董会,是年11月13日,校董会公推北长老会代表德本康夫人为扬子江流域妇女联合大学校长。1914年11月教会的管理董事会正式通过以金陵女子大学名称代替扬子江流域妇女联合大学名称。

1915年9月,金女大租用南京绣花巷李氏宅院为临时校址,招生开学。创建初校内设文、理两科。1919年6月,金女大有了校徽、校歌、校色(紫色)、格言(厚生)。同年夏,德本康夫人去美国筹集建校基金,于1921年在陶谷(宁海路南端西侧)购地建校(今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1923年7月学校迁入新址。1924年秋,校内设英文、历史、社会学、数理、化学、生物、体育、医预科等9个系科。同时添设附属实验中学,作为毕业生实习教学场所。1927年增设国文系。1928年,德本康夫人辞去校长职务,校董会推选金女大首届毕业生、留美获博士学位的吴贻芳为校长。

1930年12月,金女大立案照准后,改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分散在上海、武汉、成都三地办学。1938年1月集中迁至四川成都华西坝。1939年添设家政系。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9月在南京原址招生开学。至1950年,全校设系科为:中文系、外文系、社会学及社会工作系、

历史系、音乐系、体育系(体育专修科)、生物系、化学系、家政系(1951年初改为儿童福利系)、地理系、托儿工作专修科、医预科、护预科。在校生达
223人。金女院累计毕业生达994人。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创建[2]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即推举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为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就任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教育的主张,颁布了诸多教育法令。一时间,全国各地办学之风盛行。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贾丰臻等联合上书教育部和省公署,建议早日在南京筹建高等师范学校,以培养中等学校师资。(据1914年8月30日,《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原江苏教育司司长)为校长筹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记载:"就任两江优级师范学校校舍,详加察勘,能否修葺一部分,勉应目前之用。""务尽本学年筹备完竣,以便定期开校"。)不久,韩国钧调赴安徽,江谦未到任。继任江苏巡按使齐耀琳到职后,重申前任已定计划,复经教育部批准,正式任命江谦为校长,并令其迅速到省筹备一切,以便如期开学。(在《江苏巡按使齐耀琳饬江谦筹备开学文》中,进一步明确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办学宗旨"高等师范学校一方培养中等学校师资,一方并为中等学校学生推广升学之途,关系全省教育根本。")江谦遂于1月17日到宁,18日即前往原两江师范学堂,勘察校舍,筹划修葺教室等事宜开办初,南高师筹备处设在省议会内。1915年1月29日迁入两江师范学堂旧址。

江谦任职后,即延聘留美博士郭秉文来校任教务主任,聘留美教育学士陈容为学监主任。并聘前教育部视学袁希涛、省教育会副会长黄炎培、省教育会会长沈恩孚为评议员,为筹划创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集思广益,商讨办学事项。

南高师在江谦校长的精心筹划和全体筹备人员的努力下,于1915年夏,所需修葺添置事项相继完成,任课教师先后受聘到校。并拟定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章》以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招考简章》。遂于1915年8月11日公开招考。报考学生共有534人,来自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东、四川、贵州等省,其中江苏考生最多。首届招生共录取26人,实到110人。于9月10日开学上课,9月18日举行开校礼式,邀请省长齐耀琳等地方官员莅临学校,参加典礼。至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成立。到1921年时,南高师的教师,已有102人,其中教授55人,外籍教授3人,教授占教师总数的56.8%,教师中曾在国外留学的有30多人。其中有许多长期从事师范教育的著名教授,如陶行知、陈鹤琴、陈中凡、徐则陵(养秋)、张士一等。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校长在南高师校务会议上提出,就南高师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立一所国立大学的议案,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随即着手筹备。12月7日,国务会议通过,在南京建立国立东南大学。12月15日,国立东南大学筹备处正式成立。1921年8月24日至26日国立东南大学、南高师同时招生,国立东南大学招收新生130人,南高师招收新生119人。1922年南高师停止招生,其最后一批学生17人,于1926年毕业。

1925年1月至1927年4月,国立东南大学在北洋政府的命令下,曾三易校长,引发了风潮,持续三年之久。最终因正局动乱,被迫停办。1927年5月16日,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派员来校接收。

国立中央大学成立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9日,教育行政委员会仿法国教育制度,颁行大学区制,江苏、浙江两省先试行。以国立东南大学为基础,将江苏的河海工科大学、政法大学、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和上海商科大学、上海商业专门学校等九所高校与主持江苏省教育行政之教育厅合组成国立第四中山大学。8月,奉中山大学区行政院令,省立第四师范附设的艺术专修科,归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原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教育学院设教育学系、师资科及附设教育各专科(体育专修科、艺术专修科,军事教育科),院长为郑宗海。

1928年2月10日,国民政府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改名国立江苏大学,并兼负江苏教育行政职能。更名江苏大学后,受到全校师生普遍反对,引起罢课等风潮。5月16日,依照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1928年10月23日,国民政府令改大学院为教育部。1929年7月5日,教育部令,停止"大学区制",中央大学区限于年底停止。自此,中央大学为纯学术机关,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抗日救国运动中的解散与整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大进步师生在南京地下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发动抗日救国运动,抗议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12月17日,全国各地来南京学生近万人联合举行总示威游行,中大有1000余名学生参加,遭到残酷镇压,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珍珠桥惨案"。

1931年底,中大校长朱家骅引咎辞职。1932年,中大数次发生更易校长遭到学生强烈反对甚至驱逐校长的风波;同时,由于政府拖欠学校教工三个多月工资,引起教工强烈不满,中大教师组织"中大经费独立运动委员会",向教育部索付欠薪。上述这些事件触怒了当时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在国民党中央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底,训令中央大学暂行解散,学生全部离校,听候甄别。7月2日教育部派接收委员4人到校接收。6日成立中央大学整理委员会,整理校务。8月26日国民党政府任命罗家伦为中大校长。9月10日中大举行甄别学生考试,开除学生19名。10月11日,中大学生全部返校上课。

重建中大后的教育学院
罗家伦就任中大校长后,就宣布他的治校方针是"安定、充实、发展"。他认定这三个目标去开展各项工作,使中大在国难深重之际有所发展。

根据中大整理委员会议决,将教育学院的教育原理、教育心理、教育行政、教育社会4个系改并为教育学系。自1933年起另设师资专修科,凡各学院毕业学生有志中等学校教员者,得在教育学系肄业一年,修习特定科目后,由学校给予证明。原有艺术教育科、艺术专修科改并为艺术科。体育专修科并入体育科。卫生教育专修科改为卫生教育科,学制由二年改为四年。理学院心理系与教育学院、教育心理系合并为心理学系,隶属教育学院。

1933年3月,校务会议议决:彻底修建中央大学最旧之建筑南高院,为教育学院加建教室及实验室;同年6月,又经校务会议决定,改建梅庵,为教育学院艺术科音乐组教学用。1934年2月25日,校务会议议决,核准教育学院试办教育实验所。5月,开办中等学校理科教员暑期讲习班。1936年6月,教育学院教育实验所主持中学英语测验结束,历时4年,遍及10余省。接着,又开始研究高中数理化测试问题。其时教育学院的师资实力较强。有专任教授、副教授21人,兼任7人;专任讲师9人,兼任3人;助教20人,合计教员60人。此外,教育学院附属幼稚园、小学、中学实验学校也有了扩充,有教员76人,助教4人。

抗战期间西迁重庆后的师范学院
1937年的"七・七"芦沟桥事变和"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后,战火逼近南京,中央大学连续四次遭敌机轰炸,学校损失惨重。为此,中大决定西迁重庆,附属实验学校迁安徽屯溪。同年12月1日,中大在重庆沙坪坝新址开学。此时,教育学院设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体育科、卫生教育科、艺术科。

1938年8月,奉教育部令,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改为师范学院。附属学校由安徽屯溪迁至贵阳。至1941年8月师范学院接受重庆青木关第十四中学为中大附中,原附属实验学校归贵阳。

教育学院更名为师范学院后,除保留原教育学院系科外,增设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体育和公民训育7个系。

1939年5月,教育部长陈立夫视察中大,提出要师范学院筹建童子军专修科。至8月,师范学院已设有10个系、3个专修科。即:教育、公民训育、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博物、体育、艺术等系以及体育、史地、童子军等专修科。原心理学系改属理学院。

1944年9月。师范学院研究所,除原有心理学部外,增设教育学部。1945年7月14日,增设艺术学部。

1945年8月1日,为了在课程开设和师资上,节省人力、物力,经校行政会议通过,对师范学院一部分系科进行改并。

公民训育系并入教育系;童子军专修科并入体育系;国文系并入文学院中国文学系;英语系并入文学院外国语文系;史地系分别并入文学院历史、地理系;数学系并入理学院数学系;理化系分别并入理学院物理、化学系;博物系分别并入理学院生物、博物系。至此,师范学院只保留教育、艺术、体育三系和附设体育专修科,此一体制一直延续到复员南京后。

师范学院从1938年至1945年,共四届毕业生,输送中等教育人才约500人,高级研究人才(研究生)10人,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自1937年至1945年,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后,在办学条件,生活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教学科研,在学科设置,师资队伍及学校规模等方面都有了
较快的的发展。

抗战胜利复员南京后的师范学院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9月,中央大学成立复员计划委员会。吴有训校长为主任委员。师范学院体育系主任江良规、教育系教授胡家健为副主任委员。经过几个月的筹划,于1946年5月,全校师生分八批,分乘水陆空各种运输工具,返回南京。最后一批于7月底到达。图书仪器设备等在10月中旬陆续返回。10月,原附属实验学校由贵阳迁回南京三牌楼,为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附中,由教育系彭百川教授出任校长。

1946年11月1日,中央大学复员就绪,开学上课。师范学院设3个系、1个专修科。教育学系主任徐则陵(养秋);体育系主任江良规;艺术系主任吕斯百,分绘画、音乐组;体育专修科主任由江良规兼任;师范学院院长为罗廷光(炳之)。师范学院各系,除体育系在体育馆,艺术系的音乐组在梅庵外,其余各教研室、教室、绘画室等均在南高院。共有学生377人;教师82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2人,讲师12人,助教23人,兼任教授3人。

1947年3月,奉教育部令,师范学院设置管训部。聘教育系教授赵冕为主任。但因管训部之具体办法教育部迄未颁布,遂先成立师范生指导委员会,代替管训部之组织。同年,师范学院院长罗廷光(炳之)辞职,由徐养秋(则陵)继任。

建国以后

南京大学师范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7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通知,中央大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赵卓任军代表。8月8日,南京市军管会文化教育委员会通知,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8月12日,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后,任命陈鹤琴为师范学院院长。师范学院设教育学系、艺术学系(绘画组音乐组)、体育学系(含体育专修科)。有附属中学、四牌楼附小、丁家桥附小。师院在校生有326人。另有志愿生281人,合计607人、师范学院教职工79人(教员57人,职员7人,工友15人)。在这期间,华东地区高校进行局部调整。1949年10月,上海国立师专、上海市立体专、上海市立幼专三校学生共300人并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有关系科。1950年9月,安徽大学艺术组并入师范学院有关系科。1950年10月,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通知,校名去 “国立”两字而径称“南京大学”。至1952年6月,南京大学设文法、师、理、工、农6个学院,共37个系。其中师范学院为5个系2个专修科,即:教育学系、幼稚教育学系、美术学系、音乐学系、体育学系、体育专修科、地理专修科。各学系毕业年限为四年,各专修科毕业年限为二年。

公立金陵大学诞生
1950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冻结中国在美国的资金。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下令冻结美国在中国的财产,并颁布"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1951年1月11日,教育部根据政务院决定,发出《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教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指示》。16日,教育部召开处理接受外国津贴的高校会议。会议期间,美国基督教大学联合会托事部电邀各校派代表去香港与托事部代表商谈津贴费事宜。金大师生通过决议,不予回复,表示与美国教会断绝一切关系。会后,金大与金女院进行酝酿协商,决定由政府接管,两校合并,改为公立金陵大学。1951年5月3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金大与金女院两校合并筹委会委员名单。1951年6月8日,华东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筹委会关于系科调整及招生计划。在两校合并后,仍设文、理、农三院共23个系、6个专修科、2个部。1951年8月6日,华东教育部批准金大与金女院合并方案,合并后仍名金陵大学。文学院设在原金女院校址,称金大宁部(宁海路);理、农学院设在原金大校址,称金大津部(天津路)。9月15日,华东教育部批准新的公立金陵大学由李方训,吴贻芳、戈福鼎、樊庆笙、陈中凡、陈纳逊、高觉敷以及其他教师、学生代表共13人组成校务委员会。李方训、吴贻芳为正副主任委员。两校合并后,教职工为397人,在校学生为716人。公立金陵大学至1952年6月院系调整后结束。

南京师范学院的建立
1952年7月,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进行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按照华东区的院系调整方案,南京大学、金陵大学两校校务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分别组织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农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建校筹备委员会。南京师范学院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金陵大学教育系、儿童福利等系科为基础与上海震旦大学托儿专修科、广州岭南大学社会福利系儿童福利组、南京师范专科学校数理班合并改建而成,院址设于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分别于11、12月任命陈鹤琴为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吴贻芳、纵翰民为副院长;任命高觉敷为教务长,胡颜立为总务长,熊子容为图书馆长。设立政治辅导处,白沙任主任。南京师范学院初建以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产为基础,拥有土地191亩,校舍建筑面积中教学、办公用房为9448平方米,学生宿舍5837平方米,教职工生活用房5616平方米。实验室4个,仪器700余件。图书馆藏书及资料11.7万余册。到1956年,教学、办公用房增加8519平方米,师生生活用房增加1211平方米,另建保建所、琴房、解剖室、温室、洗衣房和浴室。图书馆藏书及资料25万余册。1955年,根据中央教育部指示,为集中领导力量办好几个系科和文理分科的原则,南京师院与江苏师院相关系科进行调整。江苏师院的中文、生物、地理、美术系科并入南京师院,南京师院的数学、物理系科并入江苏师院。调整后,南京师院设中文、教育、幼教、地理、化学、生物、美术、音乐等八个系,中文、地理、生物、美术、音乐等五个专修科,并开办高师函授教育。

改革中继续发展
1960年南京师院根据中央关于高等师范学校必须成为教育革命的学校、文化科学知识质量要迅速赶上综合性大学水平的指示,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这一时期,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校学生数由1956年的2015人增至4396人,函授生达3000人,还创办了多科性业余大学招生842人,举办了农业高中师训班等。1965年,在句容设立南京师院分部,中文、政教、生物三系200多名学生在句容分部进行半耕半读。

1969年12月,经江苏省革委会教卫办决定,江苏教育学院及江苏函授大学部分系科并入南师。南师的音乐 美术两系于1969年11月并入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原南京艺术学院)

1972年,两系又重新归属于南京师范学院,1976年,南京体院部分教职员调入南师体训组,不久与公体室合并建立体育系。

1972年,学校恢复招生。从1972年至1976年的五年中,共招收五届工农兵学员3755人,学制为三年,为江苏省中等学校培养了一批师资。1984年南京师范学院改名南京师范大学,简称南师大。

2000年原化工部所属“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逐渐建成以师范为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南京师范_南京师范大学 -设施建设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798900平方米。

随园校区

位于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内的私立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建筑群是民国教育建筑遗存。金陵女子大学于1915年9月17日在南京绣花巷正式开学。1921年在陶谷购地10.6公顷(即10.6万平方米),聘美国建筑师墨菲与中国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新校舍,由陈明记营造厂承建。1922年动工,1923年建成100~600号楼。1924年建成700号楼。1934年建成图书馆、大礼堂。校园按东西轴向布置,平面对称,中心为大草坪。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100号楼又名中大楼,主体2层,下为接待厅,上为室内运动场,另有地下室,建筑面积1432平方米,现用途不变;200号楼为科学馆,主体2层,建筑面积1541平方米,现为国际交流学院;300号楼为文学馆,兼作行政楼,主体2层,建筑面积1492平方米,现为办公楼。400~700号楼为学生宿舍,主体2层,建筑面积皆为1151平方米,现400号为数学、计算机科学院,500号为外语学院,其余为办公楼。图书馆建筑面积1397平方米,现为华夏图书馆楼。大礼堂建筑面积1444平方米,兼作音乐教室,主体2层,现为教工活动中心。200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形成了三区七馆的分布格局:随园校区随园图书馆(文学图书馆)和华夏图书馆(教育图书馆);紫金校区紫金图书馆(工科图书馆);仙林校区敬文图书馆(总馆)、社科图书馆(含密集书库)、数理化图书馆和生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


南京师范大学敬文图书馆(总馆)
仙林校区的敬文图书馆得益于香港朱敬文教育基金会慷慨捐助,并以已故著名教育实业家朱敬文先生名字命名。该馆建成于2001年4月,位居校园的中轴线上,背倚青山,遥对校门,占地5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800平方米,是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中心馆。敬文图书馆的布局和设施体现了以人为本、方便读者的理念,实行书刊开架借阅、藏书借阅一体化服务模式。部分楼层和阅览室还设置了休息讨论区域,为读者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文献收藏的重点是为教学服务的文理科中外文书刊、工具书,社科和理科中文样本图书、教学参考书和本校教师著作等。
随园图书馆(文学图书馆)
随园图书馆位于随园校区西山上,馆舍1984年建成,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随园图书馆主要为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提供所需的中外文书刊,收藏的重点以文史为主,有古籍、工具书、文科期刊样本、文革前及民国期间出版的文献、本校博硕士学位论文等。
华夏图书馆(教育图书馆)
华夏图书馆位于随园校区大草坪旁,馆舍建于1933年,建筑面积1732.7平方米,原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1988年5月得益于香港华夏教育基金会捐助,建成国内第一所面向全国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的专业图书馆。经过文献布局的调整,该馆收藏中文人文样本图书、港台版图书等,是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教育学文献中心。
紫金图书馆(工科图书馆)
位于紫金校区的紫金图书馆前身为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2000年院校合并后成为南师大图书馆重要组成部分。馆舍建成于1988年,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馆藏以工科为主,同时藏有《中国国家标准》、《中国专利文献》等文献资料。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文理科中文图书采编中心设在该馆。
生地图书馆
生地图书馆位于仙林校区北区行远楼西侧,建成于2006年,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为我校第一座研究型专业图书馆。主要收藏生物、地理类中外文书刊资料,现有中外文书刊4.5万册,中外文现刊392种。
社科图书馆(含密集书库)
社科图书馆位于仙林校区行敏楼一楼南侧,建设面积1100平方米,2009年9月1日对全校师生实行试开放,重点面向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和法学院提供学科专业服务。馆内设有温馨休闲读者交流空间,小型课题研究室6间,多功能研讨室2间,多媒体培训室1间,检索机4台,多媒体电脑12台,提供读者自带计算机设备的接入信息点约200个,阅览座位约250个。现有中外文书刊4.2万多册,中外文现刊175种。
数理化图书馆
数理化图书馆位于仙林校区行健楼二楼北侧,建设面积1500平方米,2009年9月1日对全校师生实行试开放,重点面向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化学科学学院和计算机科学学院提供学科专业服务。馆内设有温馨休闲读者交流空间,小型课题研究室7间,多功能研讨室1间,多媒体培训室1间,检索机4台,多媒体电脑12台,信息点约272个,阅览座位约270个。现有中外文书刊5万册,中外文现刊350种。

文化传统

校训

正德厚生笃学敏行

校歌

扬子滔滔,钟山巍巍,壮我心胸!三江创业,校史峥嵘,薪火相继,前景恢宏!严谨朴实,唯真理是从,奋发奉献,青春永无穷!
扬子滔滔,钟山巍巍,壮我心胸!培育英才,师范光荣,振兴中华,道远任重!展翅翱翱,向万里碧空,桃李芬芳,清誉满寰中!

校徽

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徽以绿色调为主,1902说明了它的创办历史,上面三座古老、对称的房子勾勒出了一个南师大的形象,再上面的草与花给人以积极奋发向上的基调,周围以中英文标以“南京
校徽师范大学”,整个画面简洁明了。

南京师范_南京师范大学 -校际交流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一贯重视与海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是改革开放以后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大学,是国家设立的对外汉语教学基地、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和港澳台地区幼儿教育培训基地;设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法国文化研究中心及南京法语培训中心、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等国际性研究和教学组织。在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佩斯大学和法国阿尔萨斯大区建有3所孔子学院(学堂)。与13所海外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学校37所。与世界上31个国家和地区的159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聘请外国专家400余人,其中长期专家56人。有来自123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学历生)1300余人,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1700余人。[3](数据截止日期:2013年4月25日)
2006年以南京师范大学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联合培养形式招收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四年制本科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承担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任务和提供教学、生活条件保障,南京师范大学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学位课程考试、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以及毕业文凭、学士学位和工作派遣证发放等工作。学生完成全部学业,符合毕业条件者,颁发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文凭,并在所学专业上注明两校联合培养。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

南京师范_南京师范大学 -学科建设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0个(含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各1个,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以及4个省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心)。拥有各级各类研究机构131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各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7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江苏省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校重点研究机构27个。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35000平方米,馆藏总量230万册。

院系设置

门类部门综合金陵女子学院强化培养学院文科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理科数学科学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工科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艺体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独立学院泰州学院中北学院

博硕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序号学科代码学科名称门类所在学院审批时间10301法学法学法学院2006.012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公管院2006.0130401教育学教育学教科院2000.1140501中国语言文学文学文学院2000.1150701数学理学数科院2006.0160705地理学理学地科院2000.1170710生物学理学生科院2006.0180101哲学哲学公管院201090402心理学教育学教科院2010100403体育学教育学体科院2010110502外国语言文学文学外院2010120702物理学理学物科院2010130703化学理学化科院201014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管理学商学院2010150601考古学历史学社发院201108160602中国史历史学社发院201108170713生态学理学生科院201108180714统计学理学数科院201108191302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音乐学院201108201303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文学院201108211304美术学艺术学美术学院201108221305设计学艺术学美术学院201108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序号学科代码学科名称门类所在学院审批时间10301法学法学法学院2006.0120302政治学法学公管院2006.013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公管院2006.0140401教育学教育学教科院2000.1150402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学院2006.0160403体育学教育学体科院2006.0170501中国语言文学文学文学院2000.1180502外国语言文学文学外院2006.0190503新闻传播学文学新传院2006.01100701数学理学数科院2006.01110702物理学理学物科院2006.01120703化学理学化科院2006.01130704地理学理学地科院2000.11140710生物学理学生科院2006.01150803光学工程工学物科院2006.0116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学物科院2006.01170908水产农学生科院2006.0118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计科院等2006.01191204公共管理管理学公管院2006.01200101哲学哲学公管院2011.03210202应用经济学经济学商学院2011.03220303社会学法学社发院2011.03230807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工学能源学院2011.03240808电气工程工学电院2011.0325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计科院2011.0326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工学地科院2011.0327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学地科院2011.0328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学金女院2011.03290601考古学历史学社发院2011.08300602中国史历史学社发院2011.08310603世界史历史学社发院2011.08320713生态学理学生科院2011.08330714统计学理学数科院2011.08341302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音乐学院2011.08351303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文学院2011.08361304美术学艺术学美术学院2011.08371305设计学艺术学美术学院2011.08

特色专业

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动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法学理论、课程与教学论、人文地理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法学(Y)、马克思主义理论(Y)、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Y)、地理学、生物学(Y)

南京师范_南京师范大学 -师资力量

设有学院22个,独立学院2个,共有在职教职工327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02人,副高级职称790人,专任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154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教育部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各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全国高校教学名师2名;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7202人(不含独立学院),博士研究生670人,硕士研究生5739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3692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生10198人。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本科专业72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

南京师范_南京师范大学 -科研学术

科研平台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农业部专业分析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重点研究基地、全国妇联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各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1个、工程研究中心5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4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
自然科学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医药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规模复杂系统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医药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新型动力电池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智能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水土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电气装备电磁兼容工程实验室、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工程中心、江苏省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生甲壳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产生物饵料重点实验室。
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南京管理信息化工程中心、南京市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社会科学
部级:道德教育研究所、联合国农教中心、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级:江苏法治发展研究院、创新经济研究院、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语言信息科技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司法现代化研究中心、江苏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江苏民营经济研究基地、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江苏艺术强省建设研究基地

学术资源

南京历史沿革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沿革,南京师范大学-设施建设
藏纸本文献总量274万册,居江苏省高校第二位。馆藏文献种类覆盖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门类,馆藏文献学科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适应综合性大学的办学需要。
形成专业特色:五个学科的文献种量居全国大学图书馆前20位,其中,生物学科类(包括心理学)居第2,语言文字类居第8,文学类和教科文类同居第12,艺术类居第20。
国内出版的工具书基本上都有收藏;国外有影响的一些大型工具书也有收藏,如《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苏联大百科全书》,还有一些专业性的检索工具书。
古籍藏书12万余册,其中线装书11万余册,被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有190种、3000多册,其中孤本明末刊孚中道人的《且居批评息宰河传奇》、明天顺间刻本《宋学士文集》等,弥足珍贵。另有《四库全书》、民国时期教育学文献收藏、《方志丛书》等古籍影印精装本1万余册。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并有13部古籍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为江苏省高校之:电子资源建设正加快进行。南师大先后引进各类大型光盘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70余种,内容覆盖文、史、哲、社科、心理学、理工、艺术等学科,实现了网络共享,读者可通过校园网进行检索、查阅。

成果

近些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1项;在国 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5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4项、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第一单位),5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南京师范_南京师范大学 -校方领导

历任领导

☆院系调整前教育(师范)科历任负责人
李瑞清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兼长教育1905-
江谦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兼长教育1914-
陶行知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修科、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1917-1923
徐养秋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 1923-1927
郑宗海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1927-1928
韦悫 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1928-1929
孟宪承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1930-1931
程其保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1931-1932
黄建中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1932-1933
艾伟 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1933-1934
常导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1935-1936
艾伟 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1937-1938
邵鹤亭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1938-1939
孙本文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师范学院院长 1939-1946
罗炳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1946-1947
徐养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1947-1949
陈鹤琴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院长 1949-1952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校长宋永忠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蔡林慧党委副书记王建副校长、党委常委华桂宏、 潘百齐、陈国祥、田立新、傅康生、唐万宏副校长朱晓进 、缪建东

南京师范_南京师范大学 -知名校友

姓名经历事迹郭秉文任教(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国近代教育家。1896 年毕业于上海清心书院。1908 年赴美国留学,获伍斯特大学理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博士学位。1915 年起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校长和国立东南大学校长。主要著作:《The Chinese System of Public Education》。江 谦任教(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先驱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代表作:《绕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今《南京大学校歌》)。李瑞清任教近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美术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陶行知任教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诗人。民主战士。张大千任教(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徐悲鸿任教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陈之佛任教中国画家,工艺美术家。吴宓任教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奠基人,著名文学评论家,教育家,诗人,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研究大家。陈鹤琴任教中国近现代教育家。1914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陈邦杰任教世界著名苔藓植物学家,中国苔藓植物学研究的奠基人。教育家。193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生物系。1939年获德国柏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中国藓类植物属志》。李旭旦中国地理学家。1934年中央大学地理系毕业。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获硕士学位。1939年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主任。高觉敷任教中国现代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主要著作:《教育大辞典》、《心理学史讲义》、《心理学史》、《现代心理学》、《群众心理学》、《心理学名人传》、《教育心理学》、《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心之发展》、《格式塔心理学》、《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中国心理学史》、《高觉敷心理学论文选》、《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罗炳之任教著名现代教育家。1931年获硕士学位后,应国立中央大学之聘返国任该校教育学院副教授,翌年升为教授,兼教育社会系主任及本校实验学校(包括附中、附小)校长。1933年改任湖北教育学院院长。李剑阁1981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金公司)董事长。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洪银兴1976年1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外语系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经济学博士,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获得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刘明康外国语学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1987年获得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张近东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创了“1200工程”、“3C模式”、“5315工程”、“3C+模式”、“旗舰店战略”、“后台战略”等系列经营管理创新模式,领导开发了全球领先的SAP/ERP系统。朱成山南京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兼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南京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研究会会长、南京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以及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日本史学会、台湾问题研究会等学会理事。南京市人大代表,曾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工作者”、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南京好市民”等荣誉。孟非1992年9月就读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 主持过节目《南京零距离》《绝对唱响》《名师高徒》《非诚勿扰》。1971年10月出生于重庆市。 后就读于南京一中、三中、七中、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专业。 200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主持人”、“中国百优电视节目主持人。2007、2008、2009年 主持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名师高徒》, 2010年主持《非诚勿扰》收视率在全国同时间段获得第一,节目受到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

南京师范_南京师范大学 -特色专业

地理科学学院

学院作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三大学科均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其中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院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8个博士学位点和14个硕士学位点,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以及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010年学院顺利进入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学院众多的博硕士点和强有力的学科建设、实验室为本科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优质的平台。

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发展学院拥有中国史、考古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拥有世界史、社会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还有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学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和社会保障硕士点。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社会发展学院的考古学、社会学、中国史、世界史等专业在全国高校排名分列第16、23、29、38名。社会发展学院设有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三个系,设有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文物与博物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五个本科专业(方向),设有中国经济史研究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六朝历史文化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历史遗产研究所、历史与社会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社会学研究所等10个校级科研机构。社会发展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4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13人,特聘教授1人,教师中70%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530人,硕士研究生284人,博士研究生23人。本科生历年保送或考取研究生比例达30%。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就业适应面广是社会发展学院学生培养的特色。目前社会发展学院正为建成国内一流学院而奋斗。

南京师范_南京师范大学 -荣誉奖项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校内机构和人事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及后勤社会化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学校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文明学校” 、“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 、“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先进高校” 、“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留学回国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博士后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80103/142996.html

更多阅读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钱承军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钱承军时光匆匆,岁月如梭。屈指一算,我在南京师范大学这所百年老校图书馆工作已经整整三十年了。常言道:"人生不过百年",抑或"三十而立",可见这三十年在人的一生中占据了多大比重!聊以自慰的是,自己虽不才不敏无大建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专升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共有硕士学位授予点13个,分别介绍如下:文学院简介文学院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学校南京师范大学的支柱院系,是我国高等文科教育的东南重镇,也是我国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它以悠久的历史

声明:《南京历史沿革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沿革,南京师范大学-设施建设》为网友洸年羈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