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6月,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财政部要加强财政经济问题研究的指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下简称本所)正式成立。现为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担负着财经理论政策研究和财政决策可行性分析以及培养高级财会人才的任务。财政部原副部长陈如龙同志为第一任所长,第二任所长为朱楚辛。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_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简介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Brief introduction of Research Institute for Fiscal Science,Ministry of Finance
此后,著名经济学家许毅、方晓丘、宁学平、何盛明同志先后任所长。现任所长为贾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其他所领导为:丛安妮副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苏明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朝才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罗文光(研究生部主任、副研究员)、刘尚希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白景明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后,本所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即于当年开始,现每年对外公开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01年 3月设立了财政学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80年创办《财政研究》和《财政研究资料》(现改为《中国财经信息资料》)两刊。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_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主要任务
本所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我国各个时期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围绕国家财政中心工作,从事财经理论和政策研究,探讨客观经济规律,为国家决策提供咨询意见,为制定正确的财政方针政策和提高财政工作管理水平服务。研究方向和重点包括: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财政基础理论;收入分配;财政体制;政府预算;国家税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资本市场;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政府会计;会计电算化;企业财务;审计理论与实务;投资;财政风险;社会保障;国债;国库管理;农村财政;城市财政;地方财政;区域财政;外国财经;财政史等。在各个研究方向上,我所都形成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本所现有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专家学者7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68名。
本所内设综合财政、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区域财政、财政史、外国财政、税收政策、国有经济、金融研究室及科研组织处、珠心算、财经信息中心等10多个研究处室,有编辑部和图书资料馆两个专业机构,办公室、党办人事处、财务处三个行政后勤单位。中国财政学会秘书处、中国珠算协会秘书处也设在所内。
本所也是社会声望卓著的专门培养财政、会计、国民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高级人才的机构,是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我国第一批从事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并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会计电算化博士点。本所研究生部(副司级单位)专门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所内教育科研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37人、硕士生导师53人。1978年至2005年已招收了28届硕士研究生、24届博士研究生。多年来为我国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科研教学单位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人才,被业内人士称为财政界的“黄埔军校”。2004年本所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之一开展了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
本所编辑部主要负责《财政研究》和《中国财经信息资料》的编辑出版工作。《财政研究》是中国财政学会会刊(月刊),《中国财经信息资料》是本所主办的大型财经刊物,创刊于1999年,前身为《财政研究资料》。两个刊物主要反映和介绍财经动态、改革状况和财经理论成果,均为国家级核心期刊。
本所还编有《研究报告》、《财政研究简报》、《财经动态资料》、《科研内报》、《财经动态》等一些内部资料,不定期地向国务院、财政部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供领导决策参考
中国财政学会秘书处是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会的办事机构,负责组织财政学会的学术活动,处理财政学会的其它日常事务。
中国珠算协会秘书处是中国珠算协会常务理事会的办事机构,负责组织珠算协会的学术及珠算、心算比赛活动,处理珠算协会的其它日常事务,承担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秘书处工作(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秘书处常设在中国)。
本所1998年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当时未设站,是招收的留学归国博士)。本所财政学专业(一级学科为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01年 3月正式设立。会计学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还未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可作为非设站点招收归国留学博士作博士后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本所与国外财政界的交往与合作研究日益扩大,所内科研人员多次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以色列、南非、埃及、印度、泰国、新加坡等国家考察、学习、参加研讨会,进行合作课题研究,并派出多批中青年科研骨干赴国外培训,学习外国财政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多次邀请和接待世界各国的财经专家、学者来华访问,进行学术交流。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_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历任所长
陈如龙
第一任所长。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1938年入安吴青训班学习并参加西北青年工作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财经部科员,陕甘宁边区农业统一累进税研究室研究员、主任,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秘书室主任。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办公室主任,西北财政管理局局长,财政部办公厅主任、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财政部副部长,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院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社长,财政部纪检组组长,中国财政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中国珠算协会第一、二届名誉会长。是中纪委委员。
朱楚辛
(1907―1969),又名深,浦江朱宅人,第二任所长。1925年在杭州就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时,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受组织指派参加中国国民党。1927年初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浦江县党部筹备处工作。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于是年秋被捕,关押在杭州陆军监狱。1933年至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任中国经济情报社和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辑。1938年起,长期在国统区工作,为共产党筹集经费,搜集情报。1949年,任华东军政委员会粮食局处长、副局长,华东财政部经建处处长。1953年,任国家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1958年,任中国驻越南民主共和国经济代表,帮助越南经济建设,获胡志明授予的越南政府奖章。1959年回国,历任财政部公社财务司、农业财务司副司长、司长,兼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1965年,以中国财政专家身份被派往马里、尼日利亚、苏丹等国帮助工作。
许毅
1978年8月,国家恢复学位制后,许毅成为第一批研究员兼研究生导师。1981年,许毅又成为第一批经济学博士生导师,此后又当选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并成为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80年1月,中国财政学会正式成立,许毅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在他的推动下,财政基础理论研究会、企业财务研究会、成本研究会、民族财政研究会、外国财政研究会、中国税务学会、中国投资学会等各种专业性学会和研究会相继成立,他还力促各省市建立为地方政府经济决策服务的财政科学研究所,改变了财政学科研的落后状态。1981年7月,许毅牵头组成专家代表团去美国访问和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他也由此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组团访美的领队。1981年冬,他协同杨纪琬等同志共同发起、创建了中国财务会计咨询公司。1983年10月《注册会计师法》颁布后,在公司领导下又成立了中华会计师事务所、中华标准账簿发行部和中南评估公司,同年即创造了中华会计师事务所群体,到1995年,“中华群体”已发展到25家,成为中国最大、人才最多、水平最高、信誉最好的中介机构,许毅被推举为群体理事会的理事长,他和杨纪琬等先生一道,成为中国财务会计咨询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许毅教授是我国财政理论界主流学派――“国家分配论”的创始人。早在50年代,许毅教授扬弃了西方资本主义“公共消费”、“公共财政”的理论影响,提出了“财政学是研究不同社会制度下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命题。之后,在他的代表作《财政学》中,许教授运用国家分配论的基本观点,对财政学理论体系进行了革新,突破财政学传统的收、支、平(平衡)、管(管理)模式,系统提出了建立社会三大基金(补偿基金、积累基金、消费基金)实现六项扣除的宏观财政分配论,探讨了财政平衡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问题,探索了财政分配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以积累和消费为基本矛盾,许毅为财政学建立起一个不同于收、支、平、管体系的全新的社会主义财政学体系。何盛明
教授,男,1941年2月生,湖南宁远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原湖北大学经济系。曾任原中南财经大学财政教研室教师、校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等职。现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则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何盛明教授是我国有重要影响的财政学家,为学校财政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研究方向是财政理论及政策研究,发表学术专著、论文达200万字以上。除主编《财政研究》等国家级学术刊物外,还撰写了《财政调控机制研究》、《财政学》等专著,主编《财经大辞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税新知识》、《中国财政改革20年》等著作,并发表《政府应做的,就是财政要干的》等多篇学术论文。何盛明教授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对教育事业更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我国财经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无论担任行政职务,还是担任研究生导师,他都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和学术梯队建设;强调对研究生基本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经济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倡导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财经类高级人才的培养道路。
贾康
著名财经专家,现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政部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债协会常理事,《财政研究》主编,北京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1985年至今在财政部科研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科研所副所长、所长。在财政税收与国民经济的理论、政策研究领域有十余年的丰富工作经验,曾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级、部级研究项目,著有书籍十余部,论文两百多篇。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
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多次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订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参加国内外多项课题,撰写和出版多部专著和数百篇论文。
2002年6月24日受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