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子以前八成都是做豆干的,包括腐竹、腐膜之类,用水也都是山水,现在的自来水还是接的山水,只是不用挑了。
年轻一辈都不大会喜欢做这类活,还有一些老了不再干的,所以,现在也就只剩一两成的人家还在做豆干。逢年过节,需求量大增,大伙都忙得热火朝天,到处都是豆香飘逸。好吧,其实我们闻惯了,真心没怎么感觉到“清香好闻”的豆香。
这火灶用了二十多年了,很多地方都是修补过的,据母上大人说,这是全村最漂亮的灶子……
二十好几年前农村贴瓷砖好像老贵的。据说是新房子才舍得弄一灶子而已。
一大鼎(土话是这样的)豆浆,烧开后添半碗水至一碗左右,平火,保持炉子够高温。
等一小会就结了一层薄膜了。
腐竹的话,用剪刀剪开成合适的大小,双手沾水直接捏起,(刚烧开的豆浆,就算降温了也有八九十度,很烫的,沾水后快速捏起搭竿就不会感到烫,不过这一步不容易,偶以前学了几天才会,而且速度快父母很多,毕竟手皮很薄更不耐烫。)再搭到竹竿上。日头好就用太阳晒干;不好就直接用炉灶的火炭烘干,不过这是技术活啊,要看好距离、时间等,要不然会烤太干粘竹竿,收的时候碎了,要不就是还太湿。
腐膜的话,用一细小竹竿子(直径一厘米左右,竹身圆润,不能有竹节突出),一手捏起薄膜一小角,竹竿插进去,提起来,干的一面披在麻袋上,再把贴在一起的湿面分开,整形。这个过程看着容易,偶就是学不会,要快、准、稳,提竹竿快,分面快,选竹竿插入角准,选分面捏住哪一边缘准,稳的话其实就是速度均, 下手整形轻(其实这几个是偶自己总结的,不过倒是没错的。)
这些是晒干的腐竹、腐膜。腐竹是好的品质,那些腐膜是次品,卖剩的、放久的,有些有点发霉,还待处理,能用的妈妈准备剪下来自家炒这吃,发霉那些剪掉没用的就处理掉。对了,其实还有些是被老鼠啃了边角不漂亮了。
说到晒,也要注意,腐竹和腐膜晒一小会就要看一下,有点干了就揭开一下,不然会粘竹竿或麻袋,半湿不干时揭开一下,七八成干的时候再一次,就可以晒到全干了。晒干的腐竹很脆,要小心收拾。而腐膜就不能直接晒干了,晒到五成左右就要收别处了,同样半湿不干是揭开边角等地方防止粘袋,还要注意不能处于风稍大的地方,半湿不干时被风一吹,翻了,半湿的那面贴在一起就黏住了,分不开了。虽然有技术的老辈人都能巧手用水慢慢分,分的很漂亮,不过也很麻烦,注意点会比较好。有时候风稍大时,在半湿不干揭开时总注意留几处容易揭开的地方不揭开,让那些地方黏住,风就吹不翻了。
玉兰,自家种的,开花是,满巷子都是花香,清晨开门时涌进的第一股清新香气最是宜人。(嗯,我们这巷子旁是一片田地,不大,现在大多种树苗,我家那小片地就种玉兰,还带着小水池,浇水蛮方便的。)
阳台上照的,前排屋子的屋顶,自家修补过的烟囱,最后一张是后窗户照的屋后。
下一篇:干衣机烤苹果脯、白糖蛋花汤、外加一只小花猫!
标签:生产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