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特区简介,深圳经济特区-历史沿革

深圳经济特区,1980年5月正式成立。深圳特区位于广东省的南部沿海,东起大鹏湾边的梅沙,西至深圳湾畔的蛇口工业区,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它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工、商、农、牧、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_深圳经济特区 -特区简介


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一名始自明永乐八年(1410年),因所处环境、河沟(南方人习称圳或涌)纵横,故名。清康熙七年(1668年)在新安县边境修筑了深圳、盐田、大梅沙、小梅沙等2l座墩台为边陲哨所深圳经济特区地图,以后逐渐成墟。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深圳镇。1979年3月撤宝安县设立深圳市,市政府驻深圳镇。1979年8月撤深圳镇,深圳一名由深圳市名沿用下来。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连珠江口之安乐村,南与香港新界接壤,是中国主要进出口岸之一。深圳市1200万人,170万为户籍人口。1979年8月2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谁,在深圳市境内划出327.5平方公里(补更调查数据为395.992平方公里)地域设置经济特区。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罗湖、福田、南山三个区。

深圳经济特区_深圳经济特区 -历史沿革

百越部族
(史前――公元1573年)
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们以捕鱼、航海为生,甚少农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开发。时属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今天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郡治在宝安县南头。
公元590年(隋开皇十年),废东官郡,宝安县改属南海郡,县治在今深圳南头。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县治迁往东莞,于南头设屯门军镇。
宋朝时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盛产食盐、香料。至元朝,这里又以出产珍珠著名。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日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公元1565年,又在南山半岛设立了南头水寨(广东6大水寨之一),是“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为一庞大的军事机构,管辖与牵制范围东至潮汕,西至上下川,南至大洋。明朝初年,中国舰队出使南洋,开航前必到深圳赤湾天后庙祭祀祷告。
明代建县
(公元1573年――1841年)
公元1573年(明万历元年),朝廷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意,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
清朝初期,为防郑成功及明代遗民在沿海进行抵抗活动,清政府实行沿海省份内迁50里的“迁界”之举。新安县三分之二土地曾一度纳入东莞县。公元1669年(清康熙八年)复置新安县,至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再复原。
县境分割
(公元1842年――1898年)
公元1842年(清道光二十四年)7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香港岛被英国占领。公元1860年(清咸丰十年)1月11日,九龙半岛因《北京条约》而被迫割让给英国。公元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4月21日,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新界租给英国99年。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
公元1913年(民国三年),为避免与河南省新安县同名混淆,广东省新安县复称宝安县,县治仍在南头。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
地名由来
当地人习惯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地名始见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因其水泽密布,田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于清朝初年建墟。
深圳建市
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将深圳定为“经济特区”。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与广州市相同的副省级市。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深圳经济特区_深圳经济特区 -特区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深圳市南部,东起大鹏湾,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南邻香港,以深圳河为界。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面积110平方公里。设有全长86公里的特区管理线。特区范围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和盐田区。特区前身为原宝安县的县城,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6000万元。1979年,交通部香港招商局率先在蛇口开发了一平方公里的荒坡建立工业区,兴办了23家工厂,开通了国际微波和直通香港的货运码头。其后又吸引外资兴办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的工业小城。1980年8月,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利用3000万元的银行贷款与部分地方财政,参照“蛇口模式”在罗湖区0.8平方公里的区域兴建金融、商业、旅游住宅设施提供给外商,利用从中赚到的利润继续进行工业园区的基础建设。这种利用银行贷款“滚雪球”式的发展为珠海、汕头的起步建设提供了经验。根据《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包括企业经营自主权、税收、土地使用、外汇管理、产品销售、出入境管理等。通过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和租赁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资,加速了经济特区的迅猛发展。自1979年创办深圳经济特区,至2002年止,实际利用外资315.18亿美元。其中,1979~1989年10年间,深圳与世界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客商签订协议6890多项,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至1999年20年间,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深投资,累计投资项目2.36万项,合同外资298.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4479.15亿元。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2000年开始施行的立法法,继续保留了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同时还授予经济特区所在市以较大市立法权。随着深圳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区内、外地方性法规的不一致,造成“一市两法”现状,给整个城市发展带来诸多障碍。
《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下简称《方案》)2009年5月6日获国务院批准通过后,深圳市高层正加紧研究该《方案》的3年分步落实规划。其中2009年的改革重头戏包括向中央申报将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即将原属关外的宝安区、龙岗区和光明新区纳入特区之内。如果获得批准,深圳特区的总面积将由2009年的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


深圳经济特区_深圳经济特区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深圳经济特区地图22°27′至22°52′。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连珠江口之安乐村,南与香港新界接壤,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平均7公里,是中国主要进出口岸之一。

气候状况深圳经济特区地图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为23.7℃,最高气温为36.6℃,最低气温为1.4℃,无霜期为355天。年日照时数1975.0个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2.3%。每年5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608.1毫米。夏秋两季偶有台风。

土地物产

经重新勘测,深圳市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略少于原来统计的2020平方公里。其中,深圳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截至2003年末,深圳可建设用地931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46.1深圳经济特区%。土地开发面积逾48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超350平方公里(特区内超150平方公里)。盛产荔枝等名果,矿产资源主要为花岗岩、大理石等建筑材料,金属矿产可开采量较小,油、气等能源靠外界输入。

地形地貌

深圳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土地形态大部分为低山、平缓台地和阶地丘陵。西部为滨海平原,平原占陆地面积的22.1%。最高山峰为梧桐山,海拔943.7米。

山脉海洋

深圳海岸线长229.96公里,多为优良港口岸线,6处港湾建有深水港。海域广阔,水产资源丰富,拥有40多种名贵水产。梧桐山、七娘山、羊台山、大南山等山脉绵延,东部有大小梅沙、深圳经济特区大鹏半岛郊野森林等黄金海岸线风光,西部有红树林、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及海上田园等景区。

河流淡水

深圳大小河流160余条,分属东江、海湾和珠江口水系,但集雨面积和流量不大。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深圳河、茅洲河、龙岗河、观澜河和坪山河等5条。天然淡水资源总量19.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500立方米,约为全国和广东省的1/3和1/4。

深圳经济特区_深圳经济特区 -各区介绍

福田区

福田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中部,是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该区于1990年1月4日建制,区人民政府于同年10月7日成立。区政府驻沙头街道。全区总面积78.8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起红岭路与深圳经济特区邓小平塑像罗湖区相连,西至侨城东路与南山区相接,南临深圳河、深圳湾与香港新界相望,北与宝安区接壤。下辖园岭、南园、华富、莲花、福田、沙头、香蜜湖和梅林8个街道、92个社区。2005年年


深圳经济特区末常住人口116.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6万人。

罗湖区

罗湖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中部,是深圳市开发较早的商业中心区。著名商业街东门便位于此区.该区于1990年1月4日建制,区人民政府于同年9月21日成立。区政府驻黄贝街道。全区总面积78.36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接盐田区,西至红岭路与福田区相连,南临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龙岗区、宝安区接壤。下辖黄贝、东门、南湖、桂园、笋岗、清水河、翠竹、东湖、东晓和莲塘10个街道、115个社区。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86.0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3.27万人。

南山区

南山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该区于1990年1月4日建制,区人民政府于同年9月24日成立。区政府驻南头街道。全区总面积182平方公里(包括内伶仃岛和大铲岛),行政区域东至深圳经济特区侨城东路与福田区相连,西扼珠江口与珠海市相邻,南至深圳湾和内伶仃岛与香港隔海相望,北背羊台山与宝安区接壤。下辖南头、南山、招商、蛇口、粤海、沙河、西丽和桃源8个街道、98个社区。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90.0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0.28万人。

盐田区

盐田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东部。该区于1997年10月建制,区人民政府于1998年3月30日成立。区政府驻海山街道。全区总面积72.36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起大鹏湾背仔角与龙岗区相连,西接罗湖区,南连香港新界,北靠龙岗区。下辖沙头角、梅沙、盐田和海山4个街道、18个社区。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21.5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19万人。

宝安区

宝安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该区于1992年11月11日建制,区人民政府驻新安街道(宝安县城)。全区总面积733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接龙岗区,西临伶仃洋与中山市相望,南连南山区、福田区和罗湖区,北靠东莞市。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在该区辖区内。下辖新安、西乡、福永、沙井、松岗、石岩、观澜、龙华、大浪和民治10个街道、173个社区。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330.0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5.49万人。

龙岗区

龙岗区位于深圳市东部。该区于1992年11月11日建制,区人民政府驻龙岗街道。全区总面积844.07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南临大亚湾与惠州市相邻,西接宝安区,南连罗湖区、盐田区,隔大鹏湾与香港相望,东北靠惠州市、东莞市。大亚湾核电站在该区辖区内。下辖布吉、坂田、沙湾、平湖、横岗、龙岗、龙城、坪地、坑梓、坪山、葵涌、大鹏和南澳13个街道、127个社区。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18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2万人。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将在龙岗举行。

光明新区

2007年5月31日,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光明新区,管辖公明、光明两个街道。

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特区简介,深圳经济特区-历史沿革

坪山新区

2009年6月30日,坪山新区正式挂牌,这是深圳新设立的第二个功能区。

深圳经济特区_深圳经济特区 -相关信息

特区内外一体化
2010年5月31日在深圳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代市长王荣给大家爆一个“猛料”:“特区内外一体化方案已经获批,国家的批文已经在印刷厂了。”随后
,场下掌声一片。这意味着,在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市民盼望已久的“特区外扩”终于可能成为现实。
虽然王荣书记昨日没有透露特区内外一体化方案的具体内容,但人们普遍推测是,特区内外“合二为一”,二线关的问题不可回避,而且深圳“一市两法”的问题也必须完全破解。而在此利好政策下,关外将迎来怎样的一场巨变,也是大家所关注的。

获得批准

关内外一体化获批
在昨日上午的大会上,深圳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副主委韦朴就加快推进特区关内外一体化发言。他表示,30年前,为确保香港平稳过渡,为全国改革开放当好试验田,深圳通过设关被划分为两部分,分别按不同法律和条例进行管理,但这种划分的负面效应逐渐凸显,并亟待解决。
“国家的批文已经在印刷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代市长王荣在回应该项内容时的发言让现场与会人员惊喜不已。他表示,这是纪念30周年重大政策出台的内容之一。王荣同时表示,特区外面积是特区内的四五倍,开发水平、密度、潜力很大,该政策出台无疑为深圳新一轮发展拓展了空间。
“但是,真正做到特区内外一体化,不是一个文件可以说了算,可以说要若干年的精力、财力、物力各方面建设。”王荣说。

发展状况

关内外发展失衡扫描
在致公党深圳市委员会的提案上有这样一组数据:2010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达8201.23亿元,关内与关外生产总值比为“1.2:1”,这意味着关外每平方公里产值仅相当于关内的21.2%,也就是五分之一左右。
“关内是欧洲,关外是非洲。”“宁要关内一张床,不要关外一套房。”这些话形象地道出了深圳关内和关外的显著差别。政协委员们表示,长期以来,在深圳人心目中,形成了关内是城区,关外是郊区的概念。在基础设施、市政配套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与特区内差距明显。

发展枷锁

十八年前,一条东西全长90.2公里的边防管理线把深圳“一分为二”。这条相对于海关的分割线,便被称为“二线关”。
然而,随着边防证检查撤销,特区内外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二线关”已经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障碍。近几年来,有关二线关议题几乎成为深圳每年两会的例行话题。要求撤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政协委员们认为,由于“二线关”的存在,人为造成一个城市两种制度,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此外,人为分割的城市二元结构,导致特区内过度开发,特区外开发不足。

一城两法

关内外二元分割的另外一个突出表现在于“一市两法”问题上。在本次特区内外一体化方案中,将重点对“一市两法”问题进行破解。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已授予深圳“特区立法
权”,但特区立法只能在特区内施行,而不能适用于经济特区之外的宝安、龙岗两区。长期以来,“一市两法”造成特区内外执法标准不一,给深圳的行政管理、司法以及公民权益保障带来诸多困扰。

大特区呼之欲出

据了解,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尽管该方案中未明确提出“深圳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但中央明确指出相关需要突破的重大事项可专项申报。2008年9月出台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三年(2009~2011)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三年深圳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任务,重头戏包括向中央申报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
2009年10月,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常务副市长许勤透露,深圳特区版图扩大的方案已由省政府提交给国务院。若深圳申报中央的特区扩容获批,面积将扩大5倍。
而在上周结束的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在新一届的市委常委中,周林祥、蒋尊玉分别是来自关外――宝安区、龙岗区的区委书记。相关专家表示,这昭示着特区外将成为深圳下一轮发展的重点地区,特区内外一体化的进程必将加快,下一个特区可能就在关外.

意义

发展关外将“反哺”特区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昨日表示,特区内外一体化有利于深圳经济、民生、社会等各方面统筹兼顾的发展,而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深圳的经济特区立法权可以覆盖宝安、龙岗两个区,使其享受特区内的法规,加速关外两个区的发展;其次,将两个区纳入特区发展规划中,对整个深圳的经济发展具有投资拉动和消费拉动的作用,将‘反哺’特区。”此外,魏教授表示,“特区内外一体化有利于整个深圳共同进步,迈入后工业化时代。”

深圳经济特区_深圳经济特区 -特区扩容

范围

2010年5月31日,中央已经批准了深圳扩大特区版图的申请。深圳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特区总面积将由2010年的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接近香港面积的两倍(香港总面积达1103平方公里)。并于2010年7月1日起执行!深圳经济特区扩容后,为深圳发展和港深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也为5年后深圳特区经济赶超新加坡和成为国际大都市、区域金融、经济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第一经济特区――深圳也将全新进入跨时代的建设步伐!

影响

因应特区扩容的临近,深圳市正在为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加紧布排。至于扩容的具体方案,尚不得知。二线铁丝网是否拆除问题也没有具体说法。在2010年5月31日召开的深圳市人大会上,代市长王荣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及,加大特区外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提高市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做好城市化过渡期后的体制转轨工作,大幅度缩小特区内外发展差距,提高城市整体发展水平。不久前深圳市已经先行公布统一特区内外最低工资标准,这是关外将被纳入特区管理的一个信号。实行关内外同质化,可以把深圳整个城市提升一个平台。不但缩小关内外发展不平衡差距,还将从根本上解决“一市两法”问题,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深圳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扫清障碍。
“一市两法”将成历史


深圳人习惯用“关内”和“关外”来区分是否为深圳经济特区。“关内”是深圳经济特区,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关外”则包括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扩容后,原属关外三个区纳入特区之内。
犹如香港和中国内地“一国两制”的关系,在深圳存在一个城市两种制度,一个城市两种法律的问题。
“一市两法”的尴尬给深圳的行政管理、司法以及公民权益保障等带来诸多难题。比如,企业在特区内外享受的税收政策不同;同为深圳市民,特区内外工伤、养老保险的待遇却迥然不同;特区内外交通管理存在差异,同样是开车闯红灯,罚款标准却不一样;甚至同一个案子,也因法律适用不一样,在特区内外的法院判决结果迥异。
深圳拥有特区立法权,但宝安区和龙岗均覆盖不了,深圳试图依靠特区立法权进行的某些创新性的城市管理,受制于特区区域的局限而难有大的作为。不但影响了行政管理的统一性,也加大了管理成本。特区面积扩大,“一市两法”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圳出现了土地和资源难以维系的局面。关内土地告急,导致房价节节高升。人口剧增带来的交通、土地等的压力,让狭小的关内不堪重负。在巨大的土地资源压力下,向关外扩展,寻求新的城市发展空间成为深圳的必然选择。也是转型期的深圳必须要走的一步。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表示,经济转型是深圳未来发展的主线。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来代替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深圳正在进行的一项工作。深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聚集在关外,扩容后的大特区将有利于实现产业置换。
特区版图扩大至全市范围后,深圳特区的中轴线将会向西移至前海及宝安中心城片区,龙岗、宝安两区及光明新区的生活、交通、教育等配套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层面。
建设国际大都市
深圳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由于“二线关”的存在,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受到影响,令深圳的中心城市功能大打折扣。
深圳建设自一开始就没有把特区内外纳入同一发展序列。就深圳城市功能和整体水平来讲,离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还有相当差距,主要是占全市六分之五面积的特区外城市化、现代化的水平仍不高,无论是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社会管理水平、经济质量等方面,都严重滞后。
特区扩容,按都会型城市统一规划,贯通路网,协调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城市管理和行政适用法规的一致性。为建设国际大都市铺平道路。

深圳经济特区_深圳经济特区 -区位优势

经济开发区所位于的深圳市的前身是原宝安县。宝安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秦代时属番禺,晋朝始设宝安,以后其名称和隶属关系几经变动,直到民国时期重称宝安县,解放后一直沿用。宝安历史上有"粤省前哨"之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在这里布防。孙中山领导的"三洲田庚子起义"就在深圳沙头角镇三洲田村发起。抗日战争时期,威震南疆的东江纵队在这里发祥和活动。宝安县于1949年10月15日解放。1979年3月,改为深圳市。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1981年7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1988年10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计划单列。


深圳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是内地惟一与香港接壤的城市,是香港与内地的重要通道。全市总面积1948.69平方公里,其中经济特区391.71平方公里。深圳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与香港接壤,北与东莞、惠州市为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多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西部沿海一带是滨海平原。主要河流深圳河全长35公里。年平均降雨量1933毫米。矿产资源已发现的有23种,81个矿点,部分已探明具有一定的工业储量。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4℃,一年四季,绿草如茵,鲜花盛开。
深圳市辖6个县级建制区,即特区内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区和特区外的宝安、龙岗区,市政府驻福田区。特区内已于1992年完成了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居民的"两个转变"。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2003年末,总人口557.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50万人,暂住人口407.4万人。深圳市市花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90103/145225.html

更多阅读

北部湾风生水起与当年深圳开发比较 风生水起北部湾吴碧霞

——30年河东 30年河西深圳经济特区 :1.时间:1979年2.区位优势:背靠香港 位于珠江三角洲3.中国经济增长级:第一级4.国家领导关怀:1979年春邓小平亲临5.一手颂歌:《春天的故事》6.主要投资方式:国家、部门投资 (引进金融产品:股票)7.主要特征:建

应届毕业生深圳怎么找工作? 应届毕业生去哪找工作

7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将正式扩容,关内和关外的概念将不复存在.可是深圳人的地球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至少人们心中的关内外的概念短时间无法消除。7月1日之前,"深圳经济特区"指的仅仅是关内,而关外则是我们口中所说的深圳市.关内和关外分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宿舍

1历史沿革编辑1983年,深圳经济特区创办深圳大学。[3]深圳大学标识1984年春天,邓小平叮嘱办好。[3]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教研司011号文件批准,深圳大学政治经济学(特区经济)和企业管理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至1988年共招收4届19名硕士研究

声明:《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特区简介,深圳经济特区-历史沿革》为网友莫叹明月笑多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