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结核:椎体病变因循环障碍及结核感染,有骨质破坏及坏死,有干酪样改变和脓肿形成,椎体因病变和承重而发生塌陷,使脊柱形成弯度,棘突隆起,背部有驼峰畸形,胸椎结核尤为明显。脊柱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其中以椎体结核占大多数,附件结核十分罕见。在整个脊柱中,腰椎活动度最大,腰椎结核发生率也最高,胸椎次之,颈椎更次之,至于骶、尾椎结核则甚为罕见。
脊柱结核_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概述
脊柱结核因循环障碍及结核感染引起椎体病变所致。受累的脊柱表现有骨质破坏及坏死,有干酪样改变和脓肿形成,椎体因病变和承重而发生塌陷,使脊柱形成弯度,棘突隆起,背部有驼峰畸形,胸椎结核尤为明显。
1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总数的一半,其中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生最多,所有脊椎均可受累。以腰椎为多见,胸椎次之,胸腰段占第三位,颈椎和骶椎较少见。其中,椎体结核约占99%、椎弓结核占1%左右。
脊柱结核_脊柱结核 -症状
脊椎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总数的75%,上世纪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生为最多,今年统计40-60岁为高发年龄。所有脊椎均可受累,但以腰椎为多见,胸椎次之,颈椎较少,骶椎中骶较多,负重损伤为一诱因。脊椎椎体结核约占所有骨关节结核病人的50%~75%,曾多见于儿童,近年来青壮年居多,女性略多于男性。多发性身体负重较大的胸椎(40.3%)、腰椎(35.97%)、后依次为胸腰椎(12.77%)和腰骶椎(7.36%)等。有两处椎体病灶者约3%~7%,而其间为无病的椎体所隔开,称之跳跃型脊椎结核。
脊椎结核的发病年龄基本趋势是年龄越高,发病越少,所以脊椎结核以10岁以下儿童最多,其次为21-30岁青年,30岁以上则明显减少;病人多数有肺结核或与结核病人接触史。一、早期症状本病一般发病缓慢,不易被人察觉。早期无明显全身症壮,局部症状轻微。但有部分病人感到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身体消瘦,并有程度不等的贫血和营养不良。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结核的全身症状。小儿则宵夜啼、精神萎靡。不爱活动等症状。二、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常先出现腰背部疼痛,为轻微的钝痛、酸痛,察呈持续性或间歇性,休息则轻,劳累则重,咳嗽、喷嚏或持重可加重疼痛。当病灶压迫神经或有病理性骨折时,疼痛则相当剧烈,并沿神经根放射:颈椎结核常为枕痛、颈痛、肩痛和上肢痛;胸椎结核则有肋间神经痛或束带样感觉异常;腰惟结核可有下肢痛。病椎棘突有压痛和叩击痛,尤其在胸椎结核时更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三、姿势异常由于病椎周围肌肉的保护性痉挛,患部督柱屈伸、侧弯和旋转活动皆受到限制,出现姿势异常。颈椎结核病人常有头部前倾或斜颓,视物时不敢单独转动头部,而是随同躯干一起转动,常用手托下颌。胸椎或腰椎结拨病人走路时,上身向后倾斜以减轻患椎的压力,并以手扶腰部缓慢步行,俯身取物时常屈髋屈膝,而脊柱垂直,不敢弯腰,并用一手撑于大腿前部,过对诊断胸腰椎结核有很大帮助。
脊柱结核_脊柱结核 -发病机理
脊椎结核病变多发生在椎体,少数在椎板、椎弓、棘突及横突。中心型或幼年型小儿椎体周围软骨成份多,中心骨化部分病变发展后可有塌陷早期椎间隙尚在。边缘型又称骨骺型或成人型,发生在较大儿童或成人,起于椎体上缘或下缘的骨骺,病变常迅速破坏椎间软组织,使椎间隙狭窄或消失,上下椎体相连。前侧型或骨膜下型也在成人发生,位于椎前韧带下,常扩散累及上下邻近脊椎。附件结核如横突、椎板、椎弓根或棘突结核,较少见。椎体病变因循环障碍及结核感染,有骨质破坏及坏死,有干酪样改变和脓肿形成,椎体因病变和承重而发生塌陷,使脊柱形成弯度,棘突隆起,背部有驼峰畸形,胸椎结核尤为明显。由于椎体塌陷,死骨、肉芽组织和脓肿形成,可使脊髓受压发生截瘫,发生在颈椎及胸椎较多。骨质破坏,寒性脓肿在脊椎前纵韧带下形成,可穿过韧带至脊椎前筋膜间隙,因重力关系可扩散至远离病变的部位。颈椎结核脓肿可出现在颈椎前使咽后壁隆起,可引起吞咽或呼吸困难;在颈部两侧可出现在胸锁乳肌后缘的皮下。胸椎结核常形成椎前和椎旁脓肿,也可出现在后纵隔区或沿肋间向胸壁发展;向椎管发展可引起截瘫。腰椎结核脓肿常至盆腔,形成腰肌脓肿,沿髂腰肌向下蔓延到腹股沟或股内侧,从股骨后达大粗隆,沿阔筋膜张肌和髂胫束至股外侧下部;或向后蔓延到腰三角区。这些脓肿,因为没有急性炎症的表现,称为寒性脓肿。脊椎结核在好转过程中,病变的破坏性产物,如脓肿、死骨等可逐渐被吸收,同时有纤维组织充填修复,最后形成纤维愈合和骨性愈合,病程很长。但通过积极治疗,可使病程大为缩短。
脊柱结核_脊柱结核 -病理改变
解剖要点脊柱构成人体的中轴,是支持体重,并参与胸、腹腔和盆腔的构成,保护体腔内在器官,特别是脊髓。为解除脊柱和脊髓的病损,所采取的手术途径和方法,而不要损害或尽可能少损害脊柱的稳定性,必要时还应采取措施,如植骨或内固定等重建其稳定性。
值得指出胸腰段解剖力学上具有一个特点:①由较固定的胸椎与活动性大的腰椎相连接的转换点,躯干的应力易集中于此;②胸椎生理后突和腰椎生理前突两曲度的衔接点,肩背负重应力也集中于此;③关节突的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基于上述胸腰段解剖力学上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见到短期内(4~6周),在同一平面上对椎体的左右侧先后施行清除或/和椎管侧前方减压术,而不加内固定,致使该段脊柱不稳,严重者使椎体移位,加重了脊髓的损伤。
Denis-Armstrong的三柱理论原先用于胸腰椎骨折或/和脊髓损伤的分类与分析。若藉之指导脊椎结核手术方面,也有其现实意义。脊椎结核特别是病变累及多椎体病例,椎体的前、中柱已有不同程度损害,故在手术时应尽量不损害病椎残存的健康骨质,尤其是其后柱,如果采取椎板切除术治疗椎体结核并发截瘫,特别是病灶位于颈胸段或胸腰段者,若不加内固定,将会导致椎体移位,而进一步损害脊髓。在彻底病灶清除后,施行椎体(前、中柱)间植骨,特别是胸椎和胸腰椎应尽可能恢复其高位,重建脊柱的稳定,为预防后突畸形所致的胸椎晚发截瘫是十分重要的。
为脊椎结核病灶清除和其他原因施行脊柱手术的需要,复习后纵隔和腹腔后壁紧贴在脊柱及其两旁的有关解剖关系是有所实质裨益的。
1.后纵隔指胸骨角平面以下,膈肌以上,前界心包,后为下位胸椎之间。在后纵隔内,上下纵行排列的器官有:最前方为气管、支气管,居中有食管,食管左后方为气管、支气管,居中有食管,食管左后方为胸主动脉、迷走神经;并在后纵隔下方与食管伴行。最后方紧贴脊柱前方及其两侧为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和胸交感神经干。
2.腰骶神经丛在髂腰肌后侧由中轴从内上方走向外下方,从上到下排列有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等,在清除髂腰肌脓肿时,腰神经丛有可能受伤。腰大肌前面的股生殖神经误伤时,术后可发生持久性神经痛。所以术时凡迁有索条状物,均应多加保护,以免损伤这些神经。病理类型由于初起病变所在的部位不同,而将脊椎结核分为四型:
1.中心型病变起于椎体中心松质骨,椎体破坏后塌陷呈楔形,此型应与椎体肿瘤特别是转移癌鉴别。
2.骨骺型最常见,往往相邻椎体骺部同时受累,早期X线摄片显示间盘狭窄,约占脊椎结核75%病例。
3.骨膜下型常见于胸椎椎体前缘,脓肿在前纵韧带和骨膜下,纵向广泛剥离,多椎体前缘被破坏;这类型应与胸主动脉瘤侵蚀椎体相鉴别。
4.附件型系指病变原发于棘突、横突、椎板或上下关节突的致密骨处。CT问世之前,X线常规摄片所见本类型仅占脊椎结核的0.2%~2%,应与椎体附件肿瘤特别是脊椎转移瘤鉴别。
脊柱结核_脊柱结核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病起隐渐,发病日期不明确。病人倦怠无力,食欲减退、午后低热、盗汗和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偶见少数病情恶化急性发作体温39℃左右,多误诊重感冒或其他急性感染。相反,有病例无上述低热等全身症状,仅感患部钝痛或放射痛也易误诊为其它疾病。局部症状
1.疼痛患处钝痛与低热等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在活动、坐车震动、咳嗽、打喷嚏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夜间痛加重,疼痛可沿脊神经放射,上颈椎放射到后枕部、下颈椎放射到肩或臂,胸椎沿肋间神经放射至上、下腹部,常误诊为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等。下段胸椎11~12可沿臀下神经放射到下腰或臀部,为此X线摄片检查时多仅摄腰椎片,从而下段胸椎病变经常被漏诊。腰椎病变沿腰神经丛多放射到大腿的前方,偶牵涉腿后侧,易误诊为间盘脱出症。
2.姿势异常由于疼痛致使椎旁肌肉痉挛而引起。颈椎结核病人常有斜颈、头前倾、颈短缩和双手托着下颌。挺胸凸腹的姿势常见于胸腰椎或腰骶椎结构。
正常人可弯腰拾物,因病不能弯腰而是屈髋屈膝,一手扶膝另手去拾地上的东西,称之拾物试验阳性。
幼儿不能伸腰,可让其俯卧,检查者用手提起其双足,正常者脊柱呈弧形自然后伸,而患儿病椎间固定或脊旁肌痉挛,腰部不能后伸。
3.脊柱畸形颈椎和腰椎注意有无生理前突消失,胸椎有无生理后突增加。自上而下扪每个棘突有无异常突出特别是局限性成角后突,此多见于脊柱结核,与青年椎体骺软骨病、强直性脊柱炎、姿势不良等成弧形后突与圆背有别。脊柱后凸畸形,弯腰受限为脊柱结核的特征表现。
4.寒性脓肿就诊时70%~80%脊椎结核并发有寒性脓肿,位于深处的脊椎椎旁脓肿藉X线摄片CT或MRI可显示出。脓肿可沿肌肉筋膜间隙或神经血管束流注至体表。环枢椎病变可有咽后壁脓肿引起吞咽困难或呼吸障碍;中、下颈椎脓肿出现颈前或颈后三角;胸椎结核椎体侧方呈现张力性梭形或柱状脓肿,可沿肋间神经血管束流注至胸背部,偶可穿入肺脏、胸腔、罕见的穿破食道和胸主动脉;胸腰椎、腰椎的脓肿可沿一侧或两侧髂腰肌筋膜或其实质间向下流注于腹膜后,偶穿入结肠等固定的脏器,向下不求上进至髂窝、腹股沟、臀部或腿部;骶椎脓液常汇集在骶骨前方或沿梨状肌经坐骨大孔到股骨大转子附近,掌握寒性脓肿流注的途径和其出现部位对诊断有所帮助。
5.窦道寒性脓肿可扩展至体表,经治疗可自行吸收,或自行破溃形成窦道。窦道继发感染时,病情将加重,治疗困难,预后不佳,应尽量避免。
6.脊髓压迫征脊椎结核特别是颈胸椎结核圆锥以上病人应注意有无脊髓压迫征,四肢神经功能障碍,以便早期发现脊髓压迫并发症。
脊柱结核_脊柱结核 -并发症及处理
脊柱结核并发截瘫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脊柱结核截瘫前的前兆:
1、感觉障碍如病人诉说有从后背向前胸或是腹部的束带样紧缩感,或是有蚁爬、麻木、冷人刺激异常的感觉
2、运动障碍自觉行走笨拙,挪脚步时不听使唤,双下肢发僵,发硬、颤抖、或发软无力、易于跌倒等
3、括约肌功能障碍主要是膀胱和直肠括约肌的障碍,表现为无力、失禁等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表现为病变椎体下的皮肤干燥、无汗、皮肤温度低,用手触摸正常椎体或是病变椎所支配的神经上下、左右的范围有热冷分明的感觉(二)脊椎结椎合并截瘫的约有10%,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主要措施为脊椎结核活动期坚持不负重,坚持卧床和抗痨药物治疗等。如已发生截瘫,应早期积极治疗,大多可以取得良好的恢复。如失去时机,后果是严重的。如已有部分瘫痪,一般多先行非手术治疗,按截瘫护理,绝对卧床,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改善全身情况,争取最好的恢复;如1~2月后不见恢复,应尽早手术解除张力,如截瘫发展很快,甚至完全截瘫,应尽快手术,不宜等待。在颈椎结核合并截瘫,或有寒性脓肿,应早行手术,可在颈部前侧作切口,在胸锁乳突肌前侧与颈总动脉颈内静脉之间(或在颈动脉鞘之前)进入,显露和清除病灶,必要时一次处理两侧。在胸椎手术多采用肋骨横突切除病灶清除术,或行椎前外侧前灶清除减压术,待截瘫恢复,一般情况好转后,再作脊椎融合术,使脊椎稳定。
脊柱结核_脊柱结核 -辅助检查
X线摄片在病早期多为阴性,据Lifeso等(1985)观察,认为起病后6个月左右,当椎体骨质50%受累时,常规X线摄片才能显示出。X线摄片早期征象表现在大多数病例先有椎旁阴影扩大、随着椎体前下缘受累、和有椎间变窄、椎体骨质稀疏,椎旁阴影扩大和死骨等。椎体骨质破坏区直径<15mm者,侧位摄片多不能显示出,而体层摄片破坏区直径在8mm左右就能查出。在椎体松质骨或脓肿中时可见大小死骨。在中心型椎体结核椎,椎间隙多无明显改变,很难与椎体肿瘤鉴别;而某些生长缓慢的肿瘤如甲状腺转移癌、脊索瘤和恶性淋巴瘤等却可显示不同程度椎间狭窄,与骨骺型椎体结核鉴别十分困难。
通常椎体结核病例,除陈旧或者将治愈的病人外,椎旁阴影扩大多为双侧。但脊椎肿瘤如椎体骨巨细胞瘤、脊索瘤、恶性淋巴瘤和肾癌脊椎转移等,在正位X线摄片上时可见单侧或双侧扩大椎旁阴影,特别限于一侧者,应注意鉴别。CT检查能早期发现细微的骨骼改变以及脓肿的范围,对环枢椎、颈胸椎和外形不规则的骶椎等常规X线摄片不易获得满意影像的部位更有价值。
脊柱结核_脊柱结核 -有学者将脊椎结核CT的影像分为四型:
①碎片型:椎体破坏后留下小碎片,其椎旁有低密度的软组织阴影,其中常有散在的小碎片;②溶骨型:椎体前缘或中心有溶骨性破坏区;③骨膜下型:椎体前缘有参差不齐的骨性破坏,椎旁软组织中常可见环形或半环形钙化影像;④局限性骨破坏型:破坏区周围时有硬化带(Jainr等1993)。脊椎结核CT检查以碎片型最为常见,而脊椎肿瘤也常有与之相似之处,故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如椎旁扩大阴影中,有钙化灶或小骨碎片时,有助于脊椎结核的诊断。尽管如此分型,CT有时还是无法鉴别脊椎结核如脊椎肿瘤。MRI检查具有软组织高分辨率的特点,用于颅脑和脊髓检查优于CT,在脊椎矢面、轴面和冠面等均可扫描成像。脊椎结核MRI表现病变的椎体、间盘和附件与正常的脊椎对应处的正常信号相比,高于者为高信号,低于者为低信号。
1.椎体病变T1加权像显示病变处为低信号,或其中杂有短T1信号。椎体病变T2加权像显示信号增强。图像显示有病变椎体除信号改变外,可见椎体破坏的轮廓、椎体塌陷后顺列改变和扩大的椎旁影像等。
2.椎旁脓肿脊椎结核椎旁脓肿在T1加权像显示低信号,而T2加权像呈现较高信号。冠面能描绘出椎旁脓肿或双侧腰大肌脓肿的轮廓与范围。
3.椎间盘改变脊椎结核X线摄片间盘变窄是早期征象之一。MRI的T1加权像呈现低信号变窄的间盘。正常的髓核内在T2加权像有横行的细缝隙,当有炎症时这细缝隙消失,能早期发现间盘炎症改变。
MRI在早期脊椎结核的诊断较其他任何影像学检查包括ECT在内更为敏感。临床症状出现3~6个月,疑内脊椎结核病人,X线摄片无异常,MRI可显示受累椎体及椎旁软组织(脓肿),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早期脊椎结核MRI影像可分为三型。①椎体炎症;②椎体炎症合并脓肿;③椎体炎症、脓肿合并椎间盘炎。值得提出受累椎体处于炎症期,而无软组织和椎间盘信号改变者,不能与椎体肿瘤相鉴别,必要时应行活检证实。
脊柱结核_脊柱结核 -诊断依据
(1)有肺结核病史或与结核病人接触史。(2)有低烧、盗汗、食欲不振、消瘦、全身疲乏无力等结核中毒症状。
(3)脊椎病变处疼痛、压痛和叩击痛。可出现后突成角畸形,脊柱活动受限,拾物试验阳性。
(4)可有寒性脓肿形成。颈椎结核常在咽后壁;胸椎结核多在椎旁;腰椎结核除有腰大肌部脓肿外,还可在腹股沟、股内侧、腰三角或臀部出现。如寒性脓肿破溃,可形成窦道、长期不愈。
(5)脊椎结核合并截瘫,在脊髓受压平面以下出现不完全或完全截瘫。
(6)结核病变活动期血沉增快。
(7)脊椎X线正侧位摄片,显示椎体不规则骨质破坏,或有椎体塌陷、空洞,死骨形成,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旁有寒性脓肿阴影。
(8)CT检查或MRI检查可显示病变范围,椎管内病变及脊髓受压情况。
脊柱结核_脊柱结核 -鉴别诊断
(一)椎间盘退化症年龄40岁左右特别是体力劳动者,常见于颈椎和腰椎,表现患处慢性疼痛或并有所属神??派湫蕴弁础?线摄片椎间狭窄,其相邻椎体边缘致密,或有唇样增生改变,椎旁无扩大阴影,病人体温和血沉正常。(二)先天性椎体畸形多见于16~18岁,腰背疼痛,外观或有脊柱侧凸等畸形。X线摄片可见半椎体、椎体楔形改变或相邻两椎体融合或同时可见肋骨等畸形,两侧椎弓根横突、肋骨的数目不等,这类先天畸形应与治愈型椎体结核鉴别。
(三)腰椎间盘脱出多见于20~40岁男性,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咳嗽时痛加重。检查可见腰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患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是患者血沉和体温均正常。腰椎4~5或腰椎5骶1结核后侧病变常与混淆。
(四)强直性脊柱炎详见总论。
(五)脊椎化脓性炎症发病前,病人多有皮肤疖肿或其他化脓灶病多骤起、体温高,中毒症状明显,受累部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局部软组织肿胀和压痛。X线摄片椎体可见骨质破坏,椎间变窄,常有死骨形成,多无脓肿形成,应行细菌和组织学检查确诊。
(六)自发性环枢椎脱位常继发于咽部炎症之后。10岁以下儿童,患儿常用手托住下颌,有斜颈,颈部活动受限,X线摄片环椎向前脱位,齿状突向侧位或后方移位,而无骨质破坏,无寒性脓肿阴影。CT检查有助诊断。
(七)扁平椎体多见儿童,表现背痛、后凸畸形、脊柱运动受限,无全身症状,本病常见的有两种病因:椎体嗜伊红肉芽肿和骨软骨病。X线摄片患椎楔形改变,可残留一薄片,而相邻椎间隙正常,椎旁可见稍扩大的阴影,病变治愈后,椎体高度多能不同程度恢复。
(八)脊椎肿瘤可分为原发和转移两大类
1.原发常见30岁以下病人,常见良性的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血管瘤、恶性的有淋巴瘤、脊索瘤、尤文肉瘤等。
2.转移癌多见于50岁左右病人,常见的有肺癌、乳癌、肾癌、肝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等,转移到椎体或附件,神经母细胞瘤则多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
脊柱结核_脊柱结核 -治疗措施
非手术治疗脊椎结核无手术指征的病人,应用合理的化疗方案治疗(参阅总论)和局部制动。病人低热和脊背痛或生物力学不稳定者,应卧硬板床休息,Glisson布带牵引或Halo-vest背心适用于颈椎不稳定的病人。体表有脓肿环枢椎结核咽后壁脓肿较大影响呼吸或吞咽者,可行穿刺抽脓。头颅环-背心(Halo-Vest)的应用:Halo-Vest早在50年代为牵引装置应用颈椎疾病引起颈椎不稳定,较其他牵引装置如牵引钳或Minerve石膏背心等传统的外固定方法,有较大的优越性。病人固定后,获得三维牢稳的固定。病人可以起坐、站立和行走,从而缩短病人卧床时间和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1.适应证年龄60岁以上,心肺功能欠佳者应慎用。⑴颈椎复位骨折、骨折脱位和半脱位等。
⑵颈椎不稳定的外固定骨折脱位、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或转移肿瘤和以及不稳定的环枢椎结核等。
2.Halo-Vest的结构头颅环-背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即halo环和颅钉、塑料背心、可调节的金属支柱藉以连接Halo环和背心。根据病人头颅和躯干的大小可选用不同的规格的Halo-Vest。要求安装时颅环至头皮距离约1~1.5cm为宜,塑料背心可按病人胸围尺寸来选择。其他附带的零件有颅钉、六角螺母、松紧螺旋扣、肩带和背心带等。3.Halo-Vest安装与固定颅环高压消毒备用。病人颅环安装处的头发剔去,皮肤刷洗消毒。
病人术前给少量镇静药,平卧床上,头置于床缘外,可以薄板支撑头部。Halo应置于颅最大经线的下方,即眉弓上方1cm和耳廓顶上1cm。前头部的颅钉应固定在胃外1/3处上方1cm,后部颅钉应与前颅钉对角线位置上,相当耳下1.5cm处,选好颅钉固定点加以标记。局部消毒注射普鲁卡因,颅钉呈90刺入颅骨外板上,但切勿过深,应使颅环牢靠固定,以防止牵引时颅环向外滑脱。
先将塑料背心后页置于病人后背,放好背心前页,用尼龙带将前后背心固定。通过旋转螺旋扣、肩带、胸带和背带将Halo环与背心相连。当Halo-Vest安装完毕后,拍颈椎正侧位片,必要时再调整Halo环的牵引方向和牵引力以达到预期固定的目的。手术治疗按手术适应证,在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减轻后,择期施行病灶清除术。手术采用的途径,根据病情,客观条件和术者所熟悉的途径选取。胸椎结核一般采用胸膜外入路。年龄60岁以下,其心肺功能尚可,椎旁脓肿长、椎本破坏4~6个、死骨多,要准备椎前植骨者;或椎旁脓肿穿入胸腔或肺脏者可考虑经胸病灶清除。腰椎结核经腹膜外途径,脊椎多段(跳跃型)结核病灶清除的原则:①优先处理可能引起截瘫的病灶;②两段病灶严重性相近者,先处理上段,而后下段;③先处理较重者,而轻者可能经非手术治愈;④颈椎结核血供好,不手术可治愈。脊椎结核并发窦道经非手术治疗3~6月未愈者,可手术治疗。脊椎结核手术后一般卧床休息6~8周,脊柱疼痛减轻,原有脓肿消失,体温趋于正常,血沉下降,脊柱结构稳定者,可锻炼起床。先自理生活琐事,随后逐渐加大活动量,并坚持化疗满疗程。
脊柱结核_脊柱结核 -微创手术治疗
200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尝试使用CT引导下病灶穿刺置管灌注冲洗提高病灶内药物浓度的方法治疗脊柱结核,到2009年底共治疗376例患者,其中单纯应用微创的方法治疗321例患者。适应症选择单纯化疗无效的活动期脊柱结核,没有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后凸畸形小于40度的者;对于FrankelC或D以下的,一般情况不适合进行开放手术的脊柱结核可以进行微创的术前准备,一旦脊髓神经损伤进行性加重,再进行开放手术治疗。上颈椎的入路在后外侧,下颈椎的入路在前外侧,胸椎腰椎的入路在后侧和后外侧,髂窝的入路在髂前上棘附近。微创局部治疗的时间是2-4月,全身化疗时间同上。下床的时间根据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没有脊柱不稳定的患者,微创治疗期间可以下地。存在脊柱不稳的患者,疼痛消失后可以佩戴支具下地。治疗效果:没有接收过开放手术,病程在1年以内,治疗期间没有出现脊髓神经压迫症状者,95%可以达到一次治愈的结果。对于有开放手术病史、病程超过1年、出现了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者,有的需要结合开放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粟粒性肺结核患者需要优先进行肺部疾病的治疗;HIV患者需要优先进行全身治疗。脊柱结核治疗的过程中,无论任何方法均可出现死亡病例。脊柱结核_脊柱结核 -疾病护理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对脊椎结核手术患者来说,优质大护理对疾病的康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术前护理术前,应和病人进行心理交流,给病人介绍手术的积极性,必要性及安全性,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及对手术的恐惧感;鼓励病人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以提高病人的手术耐受力;训练病人在床上进行大小便,以适应术后需要;对发热病人,在及时告知医生的同时,给病人物理降温,降低病人的体力消耗。术后护理术后,在病人身心处于极度痛苦的情况下,需及时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和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便使疾病早日康复;由于术后病人伤口疼痛,咳嗽时疼痛加剧,病人不愿咳嗽,不愿咳痰,容易造成因呼吸道不畅而引发坠积性肺炎及窒息,故应鼓励病人及协助病人排痰,防止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术后高烧病人,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给予物理降温;对于术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定时放尿,带有引流管的病人及时排放引流液,防止泌尿系逆行感染及伤口感染;术后病人床铺要要保持整洁,皮肤保持干燥,若床铺污染要及时清理更换床单元;为防止褥疮的发生,术后早期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翻身的同时给病人按摩肌肉,防止肌肉萎缩。鼓励病人床上活动,防止关节僵直。术后病人由于手术创伤及卧床,要求给予流质、无渣、高营养饮食。根据病情可逐渐改为半流或普食;术后一周左右协助病人下床活动,病人活动时要有专人护理,防止意外的发生,随着锻练的加强及病情的康复,术后两周左右,可在病房自主活动,术后三周左右可户外活动。病人出院嘱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脊柱结核_脊柱结核 -对马尾神经的影响
脊柱结核是一种对人体结构破坏极其严重的一类疾病。脊柱结核病变物质脓、肉芽、死骨纤维增生等及病变破坏了的椎体后缘骨质对圆锥马尾或神经根的压迫,产生腰骶水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和肛门、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临床中也占一定的比例。西医治疗效果一般。河南中医霍主任在西医常规抗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理论,历经临床近20年探索,研制中药“消核”方剂,配合中医“逐瘀通络、补脾益肾、通调水道”疗法,治疗结核性马尾损伤取得了更好的疗效。近年来治愈多例晚期脊柱结核伴有寒性脓肿马尾损伤病例。脊柱结核_脊柱结核 -预防
主要是预防结核感染。脊柱结核_脊柱结核 -疾病预防
休息、制动、加强营养是治疗脊柱结核的一个最基本原则。脊柱结核的药物治疗和肺结核的药物治疗一样。应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十字方针。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要按照规定的化疗方案规范用药,不要随意更改治疗方案;要持续不间断用药,否则使细菌产生耐药,治疗更加困难;杀菌药和抑菌药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每一种抗结核药应根据每个个体的体重、年龄、体质给予适合的剂量(即个体化治疗),使每种药物既能发挥最大效能,而又不引起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