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大闺女 黄花闺女 黄花闺女-简介,黄花闺女-来源

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喜爱“贴黄花”,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部脸两颊上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同时,“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而能保持贞节。

黄花大闺女 黄花闺女 黄花闺女-简介,黄花闺女-来源

黄花闺女_黄花闺女 -简介

所谓黄花闺女,是指还没婚嫁的女孩子。从另一种意义上,也就是现在的处女。“黄花闺女”这种称谓在我国十分盛行。

黄花闺女_黄花闺女 -来源


黄花闺女

民间常把年轻姑娘称为“黄花闺女”(或“黄花女”、“黄花幼女”)。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喜爱“贴黄花”,就是妇女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部脸两颊上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同时,“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而能保持贞节。 黄花闺女,即指“处女”。古代未婚女子梳妆时喜爱“贴黄花”,或用黄色颜料在额头、两颊画成花纹,或用黄纸剪成花样粘贴。北朝民歌《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黄花”代表高洁的菊花,引申女子的贞节。


黄花闺女_黄花闺女 -传说


黄花闺女

关于“黄花闺女”一词的由来,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南朝某年农历正月初七这天的下午,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与宫女们在宫廷里嬉戏。过了一会儿,寿阳公主感到有些累了,便躺卧在含章殿的檐下小憩。这时恰好有一阵微风吹来,将腊梅花吹得纷纷落下,其中有几朵碰巧落到了寿阳公主的额头上,经汗水渍染后,在公主的前额上留下了腊梅花样的淡淡花痕,拂拭不去,使寿阳公主显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皇后见了,十分喜欢,特意让寿阳公主保留着它,三天后才将其用水洗掉。此后,爱美的寿阳公主便时常摘几片腊梅花,粘贴在自己前额上,以助美观。宫女们见了,个个称奇,并跟着仿效起来。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人称为“梅花妆”。不久,这种被人们称为“梅花妆”(或简称“梅妆”)的妆饰方式便在宫中流传开来(事见宋代李等撰《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十五・人日》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后来,“梅花妆”又进一步流传到民间,并受到了女孩子们的喜爱,特别是那些官宦大户人家的女孩子以及歌伎舞女们,更是争相仿效。传到民间,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由于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加之采用这种妆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



可是,腊梅花的开放是有季节性的,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于是,有人便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设法采集花朵的黄色花粉,将其做成黄色的粉料,再用其将薄纸片、干花片、云母片、蝉翼、鱼鳞、蜻蜒翅膀等染成金黄色,剪成各种花、鸟、鱼的形状,然后将其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这些用黄色花粉染制而成的饰物被人们称为“花黄”(亦称“花钿”、“花子”)。在南北朝时期,花黄是少女们一种必不可少的脸部饰物,这从当时的一些诗歌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如:南朝陈后主《采莲曲》一诗中有句云:“相催暗中起,妆前日已光。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南朝梁陈间诗人徐陵《奉和咏舞诗》一诗中亦有句云:“主家能教舞,城中巧画妆。低鬟向绮席,举袖拂花黄”;大家熟知的北朝民歌《木兰辞》中也有诗句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因为花黄(即“梅花妆”)的饰粉是黄色的,而采用这种妆饰的又都是未出阁的少女(少女出嫁以后就要改变装饰,另作一番打扮,故古代民间有俗谚云:“今朝白面黄花姐,明日红颜绿鬓妻”),再加上“黄花”在古代又代指菊花,而菊花又具有傲霜耐寒的特性,常被人们用来比喻人品性的高洁。所以,后来就有人把“花黄”两字颠倒,用在“闺女”一词前面,构成“黄花闺女”一词,一方面表示少女还没有结婚,另一方面也表示少女心灵纯洁、品性贞洁。后来,这一用法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久而久之,“黄花闺女”也就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词了。

以上的说法是民间传说,贴花黄之风俗比刘宋时期早,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而北朝的建立是早于刘宋的,北魏一个普通民间女子早已贴花黄,可见这一风俗可能在东晋之前就有了。

黄花闺女_黄花闺女 -习俗

一千多年前,从魏、晋到唐宋时期,女子很注意梳妆打扮,尤其是―些名门闺秀,更为讲究。当时除流行画眉外,还时兴“贴花黄”。在《木兰辞》中就有“当窗理云冀,对镜贴花黄”字句。所谓贴花黄,就是妇女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用黄颜色在额上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的是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在额上或两颊,作为一种装饰。在当时人们看来,不贴黄花,就缺少了女性的特征。



这种习俗直到金、元的游牧民族侵入中原以后,才慢慢消除。妇女们虽不再贴黄花了,但人们仍把没有出嫁的年轻女子称为“黄花闺女’。从此“黄花闺女”就成了未出嫁的年轻女子的代名词,一直流传至今。同时,“黄花”在古代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因此,人们在闺女前面加“黄花”,不仅表示这个女子还没结婚,而且说明这个姑娘品德高尚,心灵纯洁,情操贞节。

黄花闺女_黄花闺女 -怪俗


黄花闺女

在中国古代的稻作民族地区,尤其是南方一些少数民族部落,有一种让人颇为诧异的怪俗,即男人“只与黄花闺女谈情,不与黄花闺女洞房”。人们视破坏女子童贞为最忌,从内心深处忌惮与“黄花闺女”洞房,通常心甘情愿地将新娘的“初夜权”拱手让给巫觋、部落首领等。这一现象,在世界各地的原始部族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古人忌惮与“黄花闺女”洞房的原因:
在古代稻作民族部落,巫傩文化色彩浓郁,人们崇巫尚卜,对神灵采取一种蒙昧意义上的顶礼膜拜。在原始部族,每当新禾成熟后,人们不敢先吃,必定用“头生禾”献祭农神,以表示对农神的虔诚崇拜,同时也祈求农神能保佑来年的丰收。“新禾祭神”的风俗后来又延伸为让人难以想象的“杀长子祭神灵”。原始时代妇女的思维逻辑是:只有杀掉长子祭祀神灵,搏得神灵的欢心与青睐,神灵才能赐予她更多的儿女。古籍上称这一残忍的怪俗为“杀长子以宜弟”。


在“神先享用”的蒙昧意识支配下,古人便不惜一切代价地给神灵建造最华丽的殿堂,塑造最精致的神像,供奉最好的祭品。这一系列的怪异风俗,还让人们深信女子的童贞只有神灵才能享用,擅自破坏女子童贞是件非常不吉利的事,很可能会遭受神灵的责罚。于是,与“黄花闺女”圆房便成为一种禁忌,男子只可与“黄花闺女”谈情说爱,却害怕与“黄花闺女”洞房。男子迎娶新娘后,给新娘子“开苞”的神圣使命,只能由代表神灵的巫觋、部落首领、酋长或土司王行使,从而让这些疑似“神灵”享有“洞房花烛”的初夜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90103/145485.html

更多阅读

手工折纸 怎么用正方形折纸做一个心形 手工折纸心形

【手工折纸】怎么用正方形折纸做一个心形——简介想买几个装饰用的心形,可是逛了好久没发现,想想小时候自己也会折心的哦,现在就拿出折纸,自己动手折几个吧,做好之后反面贴上双面胶,就是很好的心形装饰物,特别漂亮,我家大闺女还非要把自己的

丽水遂昌妙高山公园游玩! 丽水遂昌

2007年正月初一,我们到遂昌妙高山公园游玩!苏苏很喜欢这张照片,看起来比较自信!苏苏的亲弟弟在西班牙开酒吧,您看这魁梧的小伙子多帅啊!宝贝小闺女经不住路边煎摊上的香味,您看她那狼吞虎咽的样!哈哈~ ~宝贝大闺女也已经按捺不住激

七年痒不痒~~ 七年不痒电视剧优酷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铛铛铛!时间从2006年嗖一下的扑到了2013,七年了,跟他爹整整混了七年了...从一鲜黄花儿大闺女熬到了准老帮菜一枚~~~逝去的一部分,不说了不说了...回首七年,这是成长的七年、丰收的七年、胖胖瘦瘦的七年、有那么几百次想

刘绍棠《黄花闺女池塘》 黄花大闺女什么意思

一京剧舞台上,坤伶扮女人,反倒演不过男旦。男旦以假乱真,竟比本身就是女人的坤伶更能表现女性特色。何以如此?一是用心,二是用功。男人本是雄性,即便是个细皮嫩肉的小白脸儿,各方面跟真正的女性差异也很大。然而,他在舞台上演女人,首先要像

声明:《黄花大闺女 黄花闺女 黄花闺女-简介,黄花闺女-来源》为网友少年青涩如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