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壶镇镇 壶镇镇-历史沿革,壶镇镇-经济状况

地处丽水市东北部的浙南括苍山麓,位于瓯江支流好溪上游,地处丽水、金华、台州三市的交界处,位于缙云、永康、磐安、仙居四县市腹地,自古有“浙南北窗”之称。现有镇域总面积228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户籍人口8.1万,常住人口达到10.2万。镇政府驻地在溪东北路108号。壶镇是缙云县的副中心城市和丽水市闻名遐迩的“工业重镇”。

壶镇_壶镇镇 -历史沿革

壶镇镇简介

壶镇镇位于缙云县东北,距县城25公里,坐落在括苍山西北麓的好溪冲积盆地上。马鞍障其前,石龙绕其后,括苍绵延环抱,平畈阡陌纵横、村庄星罗棋布,工厂商铺林立。好溪流碧,似一条飘逸的玉带,穿镇南去。壶镇地处“三府(古代的处州、婺州、台州三府,即今丽水、金华、台州三市)四县(缙云、永康、磐安、仙居)”交会的腹地,东通仙居、西连永康、南接县城的苍岭古驿道在此设有驿铺,金(华)台(州)和(云)磐(安)公路于此相交,缙(云)椒(江)高速公路设有壶镇出口,南距金温铁路和金丽温高速公路俱仅20公里。壶镇自古发达、繁华,是浙中南重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现有镇域面积228平方公里,其中集镇面积4.5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户籍人口8.1万,常住人口达到10.2万。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0.23亿元,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县三分之一强,财政收入1.55亿元〔注1〕.2009年实现工业产值75.5亿元,财政收入2.3亿元,2010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92.34亿元,财政总收入3.0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356元。自2010年底被列入全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以来,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壶镇经济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2011年,全镇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17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财政收入4.71亿,增长54%;GDP总量32亿元,同比增长28%。小城市培育展现了壶镇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


壶镇镇景色

目前壶镇工业企业总数达14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0家,超亿元企业26家,拥有国家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著名商标7个,浙江名牌产品4只,已经形成缝纫机、带锯床、工刃具、建材金属、炊具等块状产业集群,是“全国重要的家用和工业特种缝纫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带锯床生产基地”、“浙江省机床工具品牌商标基地”,其中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被列入全省21个块状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


壶镇镇先后荣获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等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是全国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浙江省首批省级中心镇。2010年12月,壶镇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是缙云县也是丽水市唯一一个入选的重点镇。

历史记载

北宋《元丰九域志》〔注2〕载:“上(指上县)缙云,州(指处州)东北一百一十里,五乡(万安、景福、官政、仙都、美化),胡陈―镇。”这“胡陈”―镇就是指今天的壶镇镇。当时,处州府管辖六个县(丽水、龙泉、松阳、遂昌、缙云、青田),“镇”的建制只有缙云的“胡陈”和丽水县的“九龙”两个(古代府、县的驻地,分“坊”不称“镇”)。相邻的婺州府辖七县,其中也仅有金华县设“孝顺―镇”。因此,自古称“胡陈”、“九龙”、“孝顺”为浙中南三大古镇。以上资料一是可以说明唐宋时期能定为“镇”建制的为数确实较少;二是不难想象,在古代,一个地方要孕育成一个集镇,必定要有一个很长时间的艰难发展;三是它足以无可辩驳的证明,壶镇自古就是发达、繁华的古镇、重镇。

命名

壶镇古镇为何始称“胡陈”呢?村以聚居姓氏为名,自古以来,比较普遍。缙云县以聚居姓氏名村的就有134条,占全县村庄数的十分之一。相传“胡陈”镇名,也因当时“胡”、“陈”两大氏族居此而名,这应说是可信的。地名历经变更后的壶镇一带,至今还有“胡宅口”(既有“宅口”,理应还有更大的“胡宅”),“湖(胡)川”、“塘宅陈”等村名,这也从一个侧面可以说明着这个问题。

但现有关于“胡陈”镇名具体来历的阐述,是应该匡正的。在本地资料中,关于“胡陈”镇名的来历,最早的当是康熙二十三年的《缙云县志》,其中“流寓”一节载:“胡森,字云林,苏州人,任武节大夫、东南第一正将。从高宗南渡,迁居缙云之美化乡(即今日壶镇镇、雁岭乡、白竹乡和磐安县冷水镇、仁川镇、双峰乡等地域),是时有陈氏同迁,为邑著姓,因名其地曰‘胡陈’。”单从这段话去看,“胡陈”之镇名来源已一目了然,但如果与其它资料对照考证,则谬误立见。“高宗南渡”,是南宋建炎三年,即1129年。而《元丰九域志》出版于北宗元丰三年,即1080年。所以道光二十九年(1849)版《缙云县志》“辨误”一节中就曾指出“……考王存《元丰九域志》,处州缙云县有五乡胡陈―镇。据此知,‘胡陈’名镇,北宋已然,并非胡森流寓之后始有此镇名也。”对于胡森,史书无记,《缙云姓氏志》载:“胡森(958~1030),字公恩,仕武节大夫,因返永嘉祭祖,途经缙云黄碧,闻冯公岭老虎伤人,夫人陈氏惊骇,遂寓居黄碧东山,是为东山胡氏迁缙始祖。”胡森1030年就已逝世,可见东山胡氏迁入缙云确在《元丰九域志》出版之前,但他是“寓居黄碧东山”(古代的万安乡二都,今新碧碧虞一带),而非“美化乡”。胡森后裔后来确有迁居今壶镇一带的事实,可那是第四代之后的事了。另外,“胡陈”古镇的陈氏迁入,《缙云姓氏志》载:“宫泽古名塘宅陈……嘉佑元年(1056),(北宋仁宗朝宰相陈执中第三子)世聪携家小行至缙云美化乡,闻其地有‘美’字,也就定居于该乡的坑勘头(今壶镇洋宅桥上)”。前文已述,古时要称上“镇”的为数很少,孕育成“镇”更需很长一个时期。从以上“胡”、“陈”两族迁入“胡陈”古镇的情况看,陈姓稍早,胡姓更晚。即使以陈世聪于北宋嘉佑元年(1056)年迁入计算,至元丰三年(1080),也仅有二十多年,不可能发达到以姓氏名其“镇”的程度。可以认为,“胡陈”古镇当时的“胡”、“陈”两族迁居“胡陈”一带,最迟在北宋之初(960)及以前,他们为壶镇早期的繁荣作出了努力和贡献,但其流支肯定是已离开缙云,去新的地域发展了。

壶镇_壶镇镇 -经济状况

工厂建设

历史沿革 壶镇镇 壶镇镇-历史沿革,壶镇镇-经济状况


近年来,随着“开放兴镇、工业强镇、生态立镇”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凭着壶镇人“敢闯,敢冒,敢干,敢为人先”的壶镇精神,壶镇经济社会得到迅猛发展,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相配套的各类市场也随之兴旺,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6.8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8647.34万元。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县三分之一强.缝纫机、带锯床、工刃具、棉纺织、建材金属五大主导产业特色明显,是“全国重要的家用和工业特种缝纫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带锯床生产基地”、“江南工刃具集散地”和“浙江省机床工具品牌商标基地”。镇内一个基础设施投入达6000多万元功能齐全的工业功能区占地面积8.66平方公里,区内企业87家,并已相继建成投产。

果蔬基地


作为丽水市的三大盆地之一,壶镇的农业发展以产业链为突破口,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市场需求为导向,农户增收为目的,努力实现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2002年――2004年全镇新建农业龙头企业8家,新建农产品市场5个,蚕桑、高山蔬菜、席草、水果、养殖等基地面积达2万余亩。晨龙集团投资建成“航天育种果蔬基地”,集农业高科技与农业科研于一身。
在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同时,壶镇营造了第三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超市连锁、专营专卖、餐饮服务业蓬勃发展,繁华地段的溪东北路商业街地位日益突出。每年农历“5月28”和“10月28”为传统大型集市,参与这一集市的经营者有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四十多个地区,数千米的集市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功能区概况

缙云缝纫及机电设备功能区是2000年经省计委批准建设,地处浙西南工业重镇――壶镇镇西南面,交通便捷、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是以五金缝纫机及机电生产为特色,集科工贸为一体,具有较强辐射力的特色功能区。

功能区规模


总占地8.66平方公里,一期开发1000亩,二期开发1500亩。
产业范围:缝纫机、带锯床、刀具、刃具及五金机电等产品。
生产规模:缝纫机年产180万台,带锯床年产3万台,刀具、刃具年产5000吨。
功能区功能:集行政办公、工业生产、科技咨询、智能管理、商业金融、货物仓储为一体。

规划情况


功能区以壶镇工业为依托,以五金缝纫机、机电产品为特色、结合基地原有的生态景观。规划形成“一心(公共中心)、一带(游憩绿带)、二轴(纵横工业区发展轴)、二片(居住区、工业小区)”的总体结构,营造天人合一、花园式的现代化工业区。
功能区总占地面积8.66平方公里,首期开发的工业用地1000亩,已全部出让,二期开发工业用地1500亩,主路网正在建设中。

2011年概况


2011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34.25亿元,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市中心镇前列。财政总收入从2007年的1.45亿元增加到4.71亿元,年均增长34.24%,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5.41%,可用财力不断增加。201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16.98亿元,是2007年的2.54倍。四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9.59亿元,企业规模持续壮大,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投入运行,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推进,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从81家发展到140家,浙江宇星实业公司产值突破10个亿。新增浙江晨龙锯床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锯力煌锯床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天喜控股集团、浙江得力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等4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达17个,2家企业获县长质量奖。自营出口总额达48.34亿美元,年均增长14.77%;全镇建有专业市场9个,个体工商户近2000户,以浙江万客隆商贸有限公司为主导的农村连锁超市成为丽水第一品牌。以“锐弈车饰”和“北山狼”户外用品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异军突起,电商销售总额已超亿元,列入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建设试点。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3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5260元增加到8805元。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度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参保率已经达到95.64%。
2011年,通过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深化扩权强镇改革,承担县直22个部门下放的215项行政审批权的壶镇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行,建立了一级财政体制,争取土地指标1414亩,是过去6年的总和。制订出台了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农村宅基地换住房、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土地流转等一批新政策,初步建立起适应小城市培育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小城市培育的政策拉动和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强有力支撑下,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项目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3.76亿元,同比增长83%。新水厂、污水处理厂、聚贤路、工业功能区主干道及市政配套工程等一大批关乎城市形象和民生幸福的基础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区范围从2007年4.7平方公里扩大到7.2平方公里,城市道路增加到25.24公里,副中心城市发展框架有效拉开。

壶镇_壶镇镇 -名胜古迹

贤母桥


作为千年古镇,壶镇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这里有千年古道,有老街旧宅,有胡宅口、西山沿村的恐龙蛋化石,李庄
壶镇镇贤母桥九松寺,宋代的惠明寺、美化书院、大溪滩古窑址群,建于宋代前的广济堰,明朝的阮公点将台,清代的九进厅民居建筑以及贤母桥等一大批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建筑。这一座座曾昭示往日辉煌的古建筑,成为一道风景,供人们参观,让后人感叹。

壶镇_壶镇镇 -发展现状


壶镇镇多年来,壶镇镇党委、政府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围绕“开放兴镇、工业强镇、生态立镇”三大战略目标,抓落实、重提高、促发展,使壶镇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全镇经济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20%以上,是丽水市工业重镇。壶镇镇先后荣获“全国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国家级村镇建设先进镇”、“省星火示范镇”、“省教育强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等二十多项省部级荣誉称号。是丽水市唯一的省综合实力百强镇,并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0年被批准为全省首批136个省级中心镇之一。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9亿元,财政收入6819.9万元。

一、工业经济高速增长,扩量增效实现重大突破,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以来,壶镇人民凭着家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吃苦耐劳精神,市场经济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相配套的各类市场也随之兴旺,国民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丽水市第一工业重镇,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镇。各类市场接受周边永康、台州等地全国性专业市场的辐射,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有了这些背景,形成了良好的工业发展氛围,这就为壶镇经济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壶镇工业企业的发展,是本地企业自我积累、自我扩张的结果,走的是一条“内生性”的发展模式,现在正向强势形态冲刺。缝纫机、带锯床、工刃具、棉纺织等四大行业已成为我镇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其中缝纫机行业继续保持强劲增势,产值达到全国的10%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缝纫机及配件生产和出口基地。带锯床行业2003年实现产值1.7亿元,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达到60%以上。2003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45家,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26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家。全镇2003年共投入技改资金2.2亿元,研发新产品10个,其中4个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目前,我镇已拥有省著名商标3件,市著名商标9件,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共引进外来企业8家,合同利用县外内资5000万元,利用外资150万美元。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便民服务窗口对企业的相关报批手续,实行“一口受理,全程代办”一条龙服务。

2003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6.3亿元,同比增长34.4%;完成外贸出口6.5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实现自营出口总额4119万美元。

二、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我镇农业发展以产业链为突破口,以基地建设为重点,搞好农业现代化,做好效益农业文章。把握“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的原则,政府做好对优质林果产业链、席草产业链、蔬菜产业链和养殖产业链延伸工作进行指导,努力实现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完善市场一一基地一一农户三个环节。全镇共建立了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9个。面积达1600亩的3个无公害农产晶基地通过省级认定。完成“后排岭”中药材、“高山绿谷”水果、“金水山”果蔬等商标注册。目前全镇有蚕桑、高山蔬菜、席草、水果、养殖等基地9个,面积2万余亩,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过渡。2003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3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682元,同比增长8.5%。

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镇品位不断提升。

自我镇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试点改革镇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将我镇建设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城市目标,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我镇城市化进程。2003年完成了壶镇镇2002-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为我镇今后建设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3年,全镇城市建设投入3000多万元,兴建了6条新街道,新增硬化路面8100米,改造破损水泥路面1100平方米,新建垃圾中转站4个,村建化粪池15座。经营城市迈出了坚实步伐,旧城改造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对拆迁地块成功地进行了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拆迁安置的朝阳小区、石牛小区全面兴建。为了加强对城镇街道和镇容镇貌的管理,成立了缙云县城建监察大队壶镇中队,对街道交通、摊位管理实行分小组、定路段、定责任管理,制订出一系列长效管理机制,提高了城镇市容环境管理水平,极大地改善了镇容镇貌。2003年,以创建市级卫生城镇为契机,狠抓了城镇卫生工作,并顺利通过市级卫生城镇的验收。

四、以工业发展为依托,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由于我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进一步繁荣。我镇坚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同时,营造第三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超市连锁、专营专卖、餐饮服务业蓬勃发展,繁华地段的溪东北路商业街地位日益突出。市场交易兴旺,全镇有综合市场10个,专业市场20多个,工商户1700多户,从业人员4500多人,市成交额3亿多元。每年农历“5月28”和“10月28”为传统大型物资交流会,成为本地富有特色的一道风景线。

房地产业有了较大的突破,出现了涉外宾馆、中介组织和旅游服务业。这些新兴行业的出现,将进一步推进壶镇经济的大发展。

五、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我镇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民的素质为根本,切实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社会各项事业活动。不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落实教育“833”工程,加快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全镇共有中小学校17所,成人职技校2所,托儿所、幼儿园57所。近几年来,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学楼、宿舍楼的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并通过省“普实”、“两基”等验收。壶镇中学还被评为省级重点中学。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建立了镇文化中心,每年都要组织各类文体活动10余次。卫生体育事业长足发展,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曾获得“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荣誉称号。为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制订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安全保障网络不断完善。

200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镇经济跨跃式发展关键性的一年。因此,今年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二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三是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发展水平;四是继续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五是加强党的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壶镇镇景色2004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为:工农业总产值33.54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工业总产值32.9亿元,比上年增长25%;农业总产值6400万元;财政收入8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农民人均收入3903元,比上年增长6%。

在新的一年里,壶镇人正以创新的精神、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同心同德,奋力拼搏,为加快壶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努力。我们相信,在全镇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壶镇将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壶镇_壶镇镇 -参考资料

以上数据引自2008年1月《关于要求把壶镇镇列为第二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的报告》。《元丰九域志》:是一部以北宋元丰时期疆域政区为主体的综合性地理总志,共分十卷。北宋王存(1023~l101)、曾肇(1047~1107)、李德刍共同编修。元丰三年(1080年)成书,故名。该书虽文字记载简要,但内容丰实,独具一格。书中除记载当时疆域政区外,又备载各地户数、元丰三年(1080)土贡数额及城、镇、堡、寨、山岳、河泽的分布,是研究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自然地理的宝贵资料。其中所列土贡数额远较以往任何史书、地理总志为详,而所载镇名更为宋时其他地理总志所无。引自唐代《元和郡县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90103/146970.html

更多阅读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 广东书院制度沿革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兼议我国工会制度的完善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张宇彬摘要: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工人开始成立与雇主对抗的组织,这便是工会;伴随着中国近100年来的政治经济大变动,工会制度也

声明:《历史沿革 壶镇镇 壶镇镇-历史沿革,壶镇镇-经济状况》为网友我是派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