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学名:Taxillus chinensis),别称广寄生、梧州寄生茶、苦楝寄生、桃树寄生、松寄生、寓木、宛童、寄屑、姬生等,为桑寄生科钝果寄生属常绿寄生小灌木植物。桑寄生的种子因鸟进食后不易消化而排泄于树上传播。治腰背痛,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妊娠胎动不安,心腹刺痛,漏气等,临床还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桑寄生_桑寄生 -植物简介
桑寄生
【来源】 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的带叶茎枝。
【植物形态】 常绿寄生小灌木。老枝无毛,有凸起灰黄色皮孔 ,小枝稍被暗灰色短毛。叶互生或近于对生,革质,卵圆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3~8cm,宽2~5cm,先端钝圆,全缘,幼时被毛;叶柄长1~1.5cm。聚伞花序1~3个聚生叶腋,总花梗、花梗、花萼和花冠均被红褐色星状短柔毛;花萼近球形,与子房合生;花冠狭管状,稍弯曲,紫红色,先端4裂;雄蕊4;子房下位,1室。浆果椭圆形,有瘤状突起。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寄生于构、槐、榆、木棉、朴等树上。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采制】 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化学成分】 枝、叶含广寄生甙即蒿蓄甙(avicularin),并含槲皮素(quercetin)等。
桑寄生_桑寄生 -概述
槲寄生
桑寄生出自《神农本草经》:桑寄生实,明目。陶弘景:桑上者名桑上寄生尔。诗人云,施于松上翅方家亦有用杨上、枫上者,则各随其树名之,形类犹是-般但根津所因处为异。《唐本草》:桑上寄生,寄生槲、榉、柳、水杨、枫等树上,子黄、大如小枣子。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似小豆。叶无阴阳,如细柳叶,厚肌。茎粗短。《蜀本草》:诸树多有寄生,茎叶并相似。叶如桶而厚,软茎如槐而肥脆
。今处处有,方家惟须桑上者,然非自采,即难以别,可断茎而视之,以色深黄者为验。《图经》:叶似龙胆而厚阔,茎短似鸡脚,作树形,三月、四月花黄赤色,六月、七月结子,黄绿色,如小豆,以汁稠粘者良也。《纲目》:寄生高者二、三尺,其叶圆而微尖,厚而柔,面青而光泽,背淡紫而有茸。人言川蜀桑
多,时有生看,他处鲜得,须自采或连桑采者乃可用。世俗多以杂树上者充之,气性不同,恐反有害也。按郑椭名通志》云:寄生有两种,一种大者,叶如石榴叶;一种小看,叶如麻黄叶,其子皆相似。大者曰茑,小者曰女萝。今观《蜀本》韩氏所说,亦是两种,与郑说同。
1、桑寄生,灌木,高0.5-1m。嫩枝、叶密被锈色星状毛,有时具疏生叠生星状毛,后变无毛;小枝灰褐色,具细小皮孔。叶对生或近对生;叶柄长8-10mm;叶片厚纸质,卵形至长卵形,长2.5-6cm,宽1.5-4cm,先端圆钝,基部楔形或阔楔形;侧脉3-4对,略明显。伞形花序,1-2个腋生或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具花l-4朵,通常2朵,花序和花被星状毛,总花梗长2-4mm;花梗长6-7mm;苞片鳞片状;花褐色;花托椭圆形或卵球形;副萼环状;花冠花蕾时管状,长2.5-2.7cm,稍弯,下半部膨胀,顶端卵球形,裂片4,匙形,反折;花丝比花药短2/3,药室具横隔;花盘杯状;花柱线形,柱头头状。浆果椭圆状或近球形,果皮密生小瘤体,被疏毛,成熟果浅黄色,长达1cm,果皮变平滑。花、果期4月至翌年1月。
2、四川寄生,与桑寄生的区别为:嫩叶、枝密被褐色或红褐色星状毛,小枝黑色。总状花序密集呈伞形;花红色;柱头圆锥状。浆果黄绿色,果皮具颗粒状体
,被疏毛。花期6-8月。
3、红花寄生
,灌木,高0.5-lm。嫩枝、叶密被锈色星状毛,稍后毛全脱落变无毛;小枝灰褐色,具皮孔。叶对生或近对生,厚纸质;叶柄长5-6mm;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5-8cm,宽2-4cm,先端钝,基部阔楔形;侧脉5-6对,两面均明显。总状花序,1-2(-3)腋生或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各部分均被褐色毛,花序梗和花序轴共长2-3mm,具花3-5(-6)朵,花红色,密集;花梗长2-3mm;苞片三角形;花托陀
螺状,长2-2.5mm;副萼环状,全缘;花冠花蕾时管状,长2-2.5cm,稍弯,下半部膨胀,顶部椭圆状,开花时顶部4裂,裂片披针形,长5-8mm,反折;花柱线状,柱头头状。浆果梨形,长约10mm,直径约3mm,下半部骤狭呈长柄状,红黄色,果皮平滑。花、果期10月至翌年1月。
4、毛叶钝果寄生
,与前三种的区别在于:成长叶下面被灰黄色、黄褐色或褐色绒毛,嫩枝、叶、花序和花均密被叠生星状毛或星状毛。总状花序;花2-5朵密集呈伞形;花冠长1.2-1.8cm,红黄色。浆果椭圆形,两端圆钝,淡黄色,果皮粗糙,具疏生星状毛。花期8-11月,果期翌年4-5月 。
桑寄生_桑寄生 -药品简述
桑寄生药名
:桑寄生。
汉语拼音:sangjisheng。
英文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axilluschinensis(DC.)Danser[LoranthuschinensisDc.]
2、Taxillussutchuenensis(Lecomte)Danser[Lo-ranthussutchuenensisLecomte]
3、ScurrulaparasiticaL.[LoranthusscurrulaL.;L.parasiticus(L.)Merr.]
拉丁文名1、HerbaTaxilliChinensis。
2、HerbaTaxilliSutchuenensis。
3、RamulusScurrulaeParasificae。
功效分类:补益药;祛风药。
科属分类:桑寄生科。
别名:茑、寓木、宛童、桑上寄生、寄屑、寄生树、茑木。
性味:苦;甘;性平。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
主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错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400m的平原或低山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桑树、桃树、李树、龙眼、荔枝、杨桃、油茶、油桐、橡胶树、榕树、木棉、马尾松或水松等多种植物上。
2、生于海拔500-1900m的山地阔叶林中,寄生于桑树、梨树、李树、梅树、油茶、厚皮香、漆树、核桃或栎属、柯属、水青冈属、桦属、楱属等植物上。
3、生于海拔20-1000(-2800)m的沿海平原或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袖树、橘树、柠檬、黄皮、桃树、梨树或山茶科、大戟科、夹竹桃科、榆科、无患子科或马桑等植物上,稀寄生于云南油杉、干香柏上。
4、生于海拔300-1300m的山地、丘陵或河谷盆地阔叶林中,寄生于桑树、油茶、樟树或栎属、柳属植物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3、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4、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四川寄生、红花寄生、毛叶钝果寄生的枝叶。
采收储藏:冬季至次春季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炮制方法:1、鲜货除去杂质,洗净,切成1cm短段,筛去灰屑;干货除去杂质,用清水洗润,沥干使软,切成1cm顶头片,干燥,筛去灰屑。
2、酒桑寄生:取净桑寄生片或段,用酒喷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每桑寄生100kg,用酒l0kg。
桑寄生_桑寄生 -药用价值
来源
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枝叶。
桑寄生
化学成份
桑寄生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及少量的右旋儿茶酚(catechol)。
性味苦甘,平。
归经入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治久咳
,舌纵
眩晕
①《本经》: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②《别录》:主金疮,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
③《药性论》: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
④《日华子本草》:助筋骨,益血脉。
⑤《滇南本草》:生槐树者,主治大肠下血、肠风带血、痔漏。生桑树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湿痹。生花椒树者,治脾胃寒冷,呕吐恶心翻胃;又用治梅疮毒,妇人下元虚寒或崩漏。
⑥《本草蒙筌》:散疮疡,追风湿,却背强腰痛。
⑦《生草药性备要》:消热,滋补,追风。养血散热,作茶饮,舒筋活络。
油茶桑寄生
⑧《玉楸药解》:治痢疾。
⑨《医林纂要》:坚肾泻火。
⑩《本草再新》:补气温中,治阴虚,壮阳道,利骨节,通经水,补血和血,安胎定痛。
⑾《药材学》:治动脉硬化性高血压。
⑿《辽宁经济植物志》:治郁血性肾炎,月经困难,咯血,瘰疬,心脏诸病及早期肺病。
⒀《湖南药物志》:治肝风昏眩,四肢麻木,酸痛,内伤咳嗽,小儿抽搐。
⒁《广西药植名录》:除风湿,消肿,清热,祛痰,顺气,止咳。治痢疾,疮疥,吐血,子宫脱垂。
附方
①治腰背痛,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独活三两,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