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的《别录》,本来只是把众书的“录”汇集起来,别为一书,所以称为“别录”命名之义,原很明显。可是,由于它的全称叫做《七略别录》,而古人征引时往往只省称《七略》或《七录》因而就容易与刘歆的《七略》和阮孝绪的《七录》相混。
《别录》加之《别录》又还有一些其他异名,后人不加辨析,也往往引起混乱。除此以外,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由于《别录》久已亡佚,后人见不到原书,对于书名中何以又有“七略”二字缺乏正确的理解,于是就影响到大家对这部书的看法。比如《别录》也是分类的(即把著录的书分为六大类),有些人就未必注意。
录_《别录》 -别录
书目名。中国第一部解题式书目。二十卷。西汉刘向撰。汉成帝时,刘向参与校理宫廷藏书,校
《别录》完书即写一篇简明的内容提要,后汇编成,《别录》。其子据此序录删繁就简,编成《七略》。《别录》唐代已佚,今据《汉书・艺文志》可考见其梗概。
别录名医别录, 药学著作。
简称《别录》,辑者佚名(一作陶氏)。约成书于汉末。是秦汉医家在《神农本草经》一书药物的药性功用主治等内容有所补充之外,又补记365种新药物,分别记述其性味、有毒无毒、功效主治、七情忌宜、产地等。由于本书系历代医家陆续汇集,故称为《名医别录》。原书早佚。梁・陶弘景撰注《本草经集注》时,在收载《神农本草经》365种药物的同时,又辑入本书的365种药物,使本书的基本内容保存下来。其佚文主要见《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书。
录_《别录》 -撰写
《别录》在汉代,文献的载体主要是竹简与布帛,而图书的流传则主要靠手抄传写,所以同一种书便会因传抄者而有所不同,而且简帛易烂折,编绳易断乱,所以文献整理就成为势所难免之事。于是汉成帝诏命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历时19年而成中国第一部综合性提要目录《别录》。
刘向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刘向校书分这样四步:
其一,广罗异本,相互校补。
其二,条别篇章,确定书名与篇名卷数或篇数。
其三,校勘脱文脱简,写成定本。
其四,提要钩玄,撰写叙录。叙录的内容主要分两部分,其一为上述校雠经过的叙述,其二为作者生平及学术思想的介绍与评述。叙录的方法并非出自刘向等人校书时首创,而是早在孔子及其弟子整理《诗》《书》等文献时就已经采用了。刘向等人的贡献在于将这种揭示文献内容的方法第一次用于目录,并进而成为后代评价目录质量的一个标准,影响深远。
刘向等人每校完一本书,撰写叙录后,便“录而奏之”。这表明他们校雠整理的结果是要呈送给皇帝看的。这些叙录最初皆附于各书,后“又别集众录”,这样就有了叙录汇编本《别录》,共20卷。《别录》约亡佚于唐末,其佚文残篇有清姚振宗辑本,见《快阁师石山房丛书》。
西汉末年,刘向撰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