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民国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民国四大家族]-家族简介,四大

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有道是: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蒋介石是“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有了蒋中正的才能和野心才有了曾经煊赫无比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蒋控制的是政治,陈控制的是党,宋孔两家先后担任财政部长,长期把持国家的财政大权。当前,大陆学术界目前已经认为这类说法很有争议;经研究考察后,蒋陈虽有些家产但实际上微不足道。孔宋虽是大财团,但财富的累积仍属于个人资本主义的范围,与国家资本主义并不相同。

内战时期的四大家族_四大家族[民国四大家族] -家族简介


四大家族会议抗战初期设立了中央银行(蒋介石)、中国银行(宋子文)、交通银行(孔祥熙)、农民银行(陈果夫,陈立夫)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做为国民政府集中的金融机构。蒋介石自任总处理事会主席,“总揽一切事务”。孔祥熙任国民党的财政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直接控制了四大银行,设立了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形成了四行两局的格局,打着孔氏家族的旗号先后创办、接收了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四明银行、山西裕华银行、祥记商行、庆记商行等等,虽然说是有四大家族,但是银行是掌握在财政部手中的,中国银行原有的董事长叫张嘉敖。孔祥熙任中央银行总裁。1942年7月,国民政府又规定全国货币的发行都集中统一于中央银行。从而一步一步地加强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在全国金融业中的垄断地位。在抗战期间四行存款数额在四年中增加6桔,是各银行中增长最快的。在全部银行存款中,四行的存款占到了%80至%90,而战前的1936年只占%59。

官僚资本在商业方面形成了正式的公开的垄断。前述专卖事业管理局、贸易委员会、物资局等机构的成立及专卖、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是官僚资本实现商业垄断的重大步骤。此外,原属孔家系统的农本局福生庄,后改组为花纱布管制局,统制着花纱布的贸易。以上这些宫式机构,作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组成部分,假借抗战的名义,垄断了国统区的国内外贸易。抗战期间,四大家族以私人名义设立了不少商业公司。著名的有:孔家的庆记纱号、强华公司、大元公司,宋家的中国棉业贸易公司、重庆中国国货公司、西宁兴业公司;陈家的华华绸缎公司、棉花运输公司等等。这类公司既有政治特权,又有极大的金融势力,具有操纵市场的垄断地位。


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对于工矿业的垄断在抗战前还较小,1935年底全国官营、民营工厂资本总额中,官营部分只占%11。抗战开始后,1937年9月设立工矿调整委员会,扩张官营工业,吞并民营工业,实行国家垄断工矿业的机构。四大家族官营工业主要有隶属于资源委员会和军政部兵工署的两大直属系统。1944年,资源委员会下面有105个单位,兵工署下面有数十个单位。此外还有各省所办的官营工业,如贵州企业公司、四川川康兴业公司、湖南实业公司等,单位也不少。1943年国民政府经济部的报告,说明了官营工业的垄断地位。在国统区3700余家工业中,官营的600余家,民营的3100余家。但官营的占资本总额%69,民营的只占%31。四大家族除官营工业外,还有所谓商办形式的私营工业,这类工业著名的有:以孔家为主的中国兴业公司,1939年7月成立时的资本额力1200万元,到1943年增为12亿元,为后方资本额最大的公司,它共有13个厂,经营的中心是钢铁。在宋家控制下的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40年成立,1942年5月己完成及未完成的有18个单位,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陕西、甘肃两省,主要经营纺织业。除了资源委员会主办的各厂外,它是西北最大的垄断企业。1942年,它的已开工纱锭占大后方全部纱锭的1/4。陈家的有大华企业公司、华西建设公司、中国工矿建设公司等,也是规模很大的垄断企业。

四大家族是最大的高利贷主。根据15个省的调查,在农民借款来源中,受四大家族直接间接操纵的银行、合作社、合作金库所占比重,1938年为%26,1940年为%38,1942年为%59,1944年为%25。1937年9月,国民政府设置了农产调整委员会,作为控制和垄断农业生产的机构。抗战时期棉花、蚕丝、茶叶、猪鬃、桐油等由国民政府统购统销。在征购征借的措施下,大量的粮食纳入四大家族直接掌握之中。四大家族还直接占有大量农村土地,陈家的华西垦殖公司、蒋经国的新赣南国民经济建设公司,都是这类机构。

内战时期的四大家族_四大家族[民国四大家族] -掠夺手段


蒋介石四大家族掠夺全国人民膨胀官僚资本主要通过以下的手段:

发行公债

1938年至1944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发行内债18种,有的按法币和关金计算,有的按英镑、美元计算。总计法币15,192,000,000万元,关金100,000,000单位,英镑20,000,000,美元210,000,000。此外还有谷麦粮食债券。除1937年的救国公债在民间“劝募”外,其余都不公开发行,而以总预约券的方式向银行抵押,再由银行垫款给国民政府。银行则利用它作为发行纸币的准备,发行不兑现的钞票。官僚资本既发了公债财,又发了法币财。

增加捐税

由于工业、商业发达的沿江沿海地区相继沦陷,关税、盐税、统税三税收入大为减少。国民政府便通过扩大征税范围和增加税率的办法,来弥补减少的税收。国民政府将统税扩大为货物税,形成几乎无物不税的状况。1943年十月开征食盐附加税,开始每斤征3元,到1945年1月增至60元。由于通货膨胀,从1941年下半年起,实行田赋征实,按田赋的正税和附加税的税额,每元折征稻谷2市斗,1942年增至4市斗。从1942年起普遍实行粮食随赋征购,征购价格远低于市价,而且多数不付现款,只付粮食库券或法币储蓄券。1943年普遍实行粮食征借,既不付利息,还本也只是空话。从1941年到1945年6月,国民政府通过“三征”,共实收稻谷和小麦240,000,000多万石。这是对广大农民最直接最厉害的掠夺。

通货膨胀

抗战开始后四个月,国民政府决定用增发纸币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法币发行额,据官方公布的数字,1937年底为十六亿1,600,000,000元。1945年底为10,319亿元。八年中增加了738倍。实际上还不止此数。滥发钞票的结果,使四大家族的财富迅速集中,而广大人民则越来越贫困。

外汇管制和买卖黄金

国民政府从1938年3月起实行外汇管制。从此官价外汇被垄断,黑市交易随之而起。伴随法币的贬值,官价与黑市之间的差额越来越大。抗战期间,外汇中美元与法币的对换率一直是1:20,而黑市1943年12月为1:85.4,1944年12月为一比五四二点二1:542.2。四大家族利用特权,以官价买进大量外汇和黄金,以黑市价格抛出,转手之间,牟取暴利。

实行专卖制

1941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专卖事业管理局。从次年初开始,先后对食盐、糖、卷烟、火柴、茶叶、酒等六类物品实行专卖。这一制度,使国民政府收入大增。增收数额,1942年为47,800万元,1943年为174,700万元,1944年为18亿元左右。这一制度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国民党官员和有关机构乘机营私舞弊,套取专卖品转投黑市,从中牟取暴利。

统购统销

1937年9月,在国民政府之下成立贸易委员会,该会下设复兴公司、富华公司、中国茶叶公司三大公司,对国统区的丝、茶、桐油、猪鬃等主要出口物资,实行统购统销。钨、锑、锡、汞等主要出口矿产品,则由资源委员会统购统销。1942年2月,成立物资局,对棉纱实行统购。在统购统销政策下,国民政府实行低价强购,利用买卖之间的差价获取重利。以桐油为例,1942年收购价比内销市场价每担差100元,1943年差1100元。

总之,国民政府用种种手段对人民实行公开的掠夺,使官僚资本在抗战期间迅速膨胀起来。

内战时期的四大家族_四大家族[民国四大家族] -官僚资本

民国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民国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民国四大家族]-家族简介,四大

四大家族住宅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垄断,在抗战前即已开始,抗战中不但金融垄断更为加强,而且将垄断扩展到工商业的各个部门。

在金融方面,抗战初期设立了中央银行(蒋介石)、中国银行(宋子文)、交通银行(孔祥熙)、农民银行(陈果夫,陈立夫)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做为国民政府集中的金融机构。蒋介石自任总处理事会主席,“总揽一切事务”。孔祥熙任国民党的财政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直接控制了四大银行,设立了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形成了四行两局的格局,打着孔氏家族的旗号先后创办、接收了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四明银行、山西裕华银行、祥记商行、庆记商行等等,虽然说是有四大家族,但是银行是掌握在财政部手中的,中国银行原有的董事长叫张嘉敖。孔祥熙任中央银行总裁。1942年7月,国民政府又规定全国货币的发行都集中统一于中央银行。从而一步一步地加强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在全国金融业中的垄断地位。在抗战期间四行存款数额在四年中增加6桔,是各银行中增长最快的。在全部银行存款中,四行的存款占到了%80至%90,而战前的1936年只占%59。

抗战期间,官僚资本在商业方面形成了正式的公开的垄断。前述专卖事业管理局、贸易委员会、物资局等机构的成立及专卖、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是官僚资本实现商业垄断的重大步骤。此外,原属孔家系统的农本局福生庄,后改组为花纱布管制局,统制着花纱布的贸易。以上这些宫式机构,作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组成部分,假借抗战的名义,垄断了国统区的国内外贸易。抗战期间,四大家族以私人名义设立了不少商业公司。著名的有:孔家的庆记纱号、强华公司、大元公司,宋家的中国棉业贸易公司、重庆中国国货公司、西宁兴业公司;陈家的华华绸缎公司、棉花运输公司等等。这类公司既有政治特权,又有极大的金融势力,具有操纵市场的垄断地位。

四大家族对于工矿业的垄断在抗战前还较小,1935年底全国官营、民营工厂资本总额中,官营部分只占%11。抗战开始后,1937年9月设立工矿调整委员会,扩张官营工业,吞并民营工业,实行国家垄断工矿业的机构。四大家族官营工业主要有隶属于资源委员会和军政部兵工署的两大直属系统。1944年,资源委员会下面有105个单位,兵工署下面有数十个单位。此外还有各省所办的官营工业,如贵州企业公司、四川川康兴业公司、湖南实业公司等,单位也不少。1943年国民政府经济部的报告,说明了官营工业的垄断地位。在国统区3700余家工业中,官营的600余家,民营的3100余家。但官营的占资本总额%69,民营的只占%31。四大家族除官营工业外,还有所谓商办形式的私营工业,这类工业著名的有:以孔家为主的中国兴业公司,1939年7月成立时的资本额力1200万元,到1943年增为12亿元,为后方资本额最大的公司,它共有13个厂,经营的中心是钢铁。在宋家控制下的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40年成立,1942年5月己完成及未完成的有18个单位,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陕西、甘肃两省,主要经营纺织业。除了资源委员会主办的各厂外,它是西北最大的垄断企业。1942年,它的已开工纱锭占大后方全部纱锭的1/4。陈家的有大华企业公司、华西建设公司、中国工矿建设公司等,也是规模很大的垄断企业。

在农村,四大家族是最大的高利贷主。根据15个省的调查,在农民借款来源中,受四大家族直接间接操纵的银行、合作社、合作金库所占比重,1938年为%26,1940年为%38,1942年为%59,1944年为%25。1937年9月,国民政府设置了农产调整委员会,作为控制和垄断农业生产的机构。抗战时期棉花、蚕丝、茶叶、猪鬃、桐油等由国民政府统购统销。在征购征借的措施下,大量的粮食纳入四大家族直接掌握之中。四大家族还直接占有大量农村土地,陈家的华西垦殖公司、蒋经国的新赣南国民经济建设公司,都是这类机构。

四大家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劳动人民的最大剥削者,严重地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极大障碍。由于官僚资本残酷剥削所激起的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是中国革命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官僚资本正式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内战时期的四大家族_四大家族[民国四大家族] -历史背景


四大家族美国豪宅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其辉煌早已随岁月烟消云散。目前,这四大家族的后代散居世界各地。宋美龄之死将他们又聚到一起。据报道,来自世界各地的蒋、宋、孔等家族成员,已于11月2日前陆续飞抵纽约,参加由宋美龄外甥女孔令仪主持的家族会议,讨论治丧事宜。而这四大家族的后代,也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蒋家自第一代蒋介石,第二代蒋经国、蒋纬国相继逝世后,这个家族的光彩逐渐褪色,早已没有了昔日的权势。而今蒋家后代开枝散叶,人口众多,大部分都在台湾定居,一部分在美国生活,只有蒋经国的爱女蒋孝章及其家人在英国生活。
今天仍然在台湾政坛活跃的蒋家子女,只有蒋经国和章亚若的私生子章孝严了。他属于蒋家第三代,曾在岛内一度出任“行政院副院长”、国民党秘书长这样“位高权重”的职位,现在是台湾的“立法委员”。他去年曾宣布“认祖归宗”,但蒋家大多数成员还是不承认他的“蒋家人”身份。10月27日,章孝严明确反对陈水扁在过境纽约时将青天白日旗覆盖在宋美龄灵柩上的企图。他说:“我认为由一个民进党籍或台联籍的人,帮蒋夫人覆盖国旗,是非常不恰当的。”
蒋家第四代都远离政坛,他们大都从事商业、教育、演艺事业。像第四代的章蕙兰,是台湾电影界颇受瞩目的新锐导演,1999年章蕙兰首次自编自导电影处女作《小百无禁忌》,由影星舒淇担纲主演,还受邀参加了2000年的爱丁堡影展。
目前在台湾最出名的蒋家第四代恐怕要数蒋友柏了。他长得高大英俊,颇受台湾媒体喜欢,去年他和台湾影星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00103/149678.html

更多阅读

四大家族与蕉园十二钗的生活轨迹 民国四大家族

《三生石畔勘红楼》第二章:四大家族与蕉园十二钗的生活轨迹在第一章中我们全面分析了《红楼梦》闺阁故事的创作素材来源,这些素材虽然具有时间上和地点上的一致性,但在红楼故事演绎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并非具有同等重要性。《红楼梦》所

李嘉诚跑了,香港另四大家族去哪儿了? 香港四大家族电影

李嘉诚跑了,引发国内某智库口诛笔伐和各媒体热烈争议。长和实业发言人回应称,并未撤资,有买有卖是正常商业行为。日前,无界新闻分析了李嘉诚变身“李跑跑”的7大问题。作为香港五大家族之首的李嘉诚跑了,除了争议“李嘉诚是不是撤资”

中国大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问题研究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问题研究[摘 要]20世纪20年代,瞿秋白等人提出了官僚资本的概念。抗战胜利前后,共产党人有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提法。1949年建国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基本延续了

声明:《民国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民国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民国四大家族]-家族简介,四大》为网友近景情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