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盔牙子(英文:guokwei),又叫锅魁、锅盔馍、干馍,是陕西关中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传统风味面食小吃。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锅盔整体呈圆形,直径尺许,厚1寸,重5斤。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省外人编成的顺口溜“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指的就是锅盔。关中较为著名的有乾州锅盔、长武县锅盔、岐山县锅盔,凤翔县锅盔。
锅盔牙子_锅盔牙子 -简介
锅盔,是陕西八大怪之一。人称“锅盔象锅盖”,即象头盔状,顾名思义又叫锅盔。锅盔制作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锅盔牙子
锅盔牙子是陕西咸阳特有的地方有名小吃,选上等麦面粉和死面(不经发酵),揉压成马蹄状(形似荷叶饼,厚不过一分),上碳火炉烘烤,至表皮酥黄,内里熟透,横面切开,夹入秘汁卤肉。其肉肥不腻,瘦不柴,夹入饼中,咬一口酥脆溢香,肉入口即化,吃一个是夹齿留香,回味无穷,堪称一绝。
锅盔牙子_锅盔牙子 -做法
锅盔牙子实际上和肉夹馍有异曲同工之效,但是馍更小,更脆。面团先被擀成长椭圆形,先在铁板上烙至半熟后。一分为二,放入铁板下的炉中,烤至金黄熟透,微微鼓出。然后用一把小刀划开,将卤制好的五香腊汁肉剁碎夹入其中,即成。
锅盔牙子_锅盔牙子 -历史
咸阳的锅盔牙子夹馍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的时间已经很盛行了。现在咸阳卖锅盔牙子的地方也很多,一般店面都不大,味道正宗的多在咸阳北大街一带的老街,不是一间房就是在路边摊经营。因为烙饼要用定做的特制炉子,一般摆在店门口。不需要做招牌,一个半人高的炉子就够了。
原来这锅盔本乃陕西特产,通常所说的锅盔是用大锅烙成的,厚约两寸、大如锅盖,足够一家人吃好几天的。可这锅盔牙子却秀气地让人顿生爱怜,它所用的只不过是小小一块面团,挤压成巴掌大小一个薄薄的面饼;放入特制的炉子上的铁板上烙,待烙至七成熟的时候,用刀拦腰一截两断,将铁板拉开,放入炉内贴在炉沿上用文火慢慢烙熟出炉;再用一把小刀划开,填入炖好的肥瘦相间的腊汁肉,最后用油纸一裹,交给你时还是烫手的呢!
锅盔牙子_锅盔牙子 -特点、原因
不过既然叫锅盔牙子,那就说明它秉承了锅盔的一部分特点,而“牙子”二字却又说明它不同于锅盔,仅仅是一个牙子、一点点而已。只有在亲自见到了、吃了之后才发现,这名字起的是既形象又生动。而之所以这锅盔牙子的名气并不是很大,原因却与这“牙子”太小、卖不上高价有关,因咸阳消费偏低,加上咸阳人不擅场做广告宣传,也就没能把招牌打出去。
锅盔牙子_锅盔牙子 -吃法
因为锅盔牙子白吉馍薄的多,所以经过烘烤已经全部酥透了,入到嘴里就更是酥脆可口。卤好的肉里没有太多油汤,夹在热腾腾的饼里,肉香饼脆。锅盔牙子一般就着馄饨一起吃。
锅盔牙子_锅盔牙子 -锅盔又成为乾县三宝之一
锅盔是西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的民间小吃,尤其在陕甘宁青地区流传已久。由源于外婆送给外孙贺弥月而赠的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的食品。人常说,“乾县有三宝,锅盔、挂面、豆腐脑。”锅盔像锅盖
汝州的锅盔是深受大众喜爱的面食,张庄、广育路南口、西关、东关都有很好的摊点。锅盔的特点是用油和面,文火炕制,中空、外酥、里起层、边厚、吸汁,不漏汤。锅盔夹猪头肉是汝州小吃的绝配:将猪头肉大刀切块,夹入刚出锅的锅盔里,热腾腾的面香将肉香烘托到了极致,而肥肉的油腻又被锅馈吸纳化为无形,又香、又酥、又软,吃起来非常过瘾。如果旁边有绿豆浆面条的小摊,您一定要盛上一碗,放上黄豆、韭花、芹菜段,再来点辣椒油,那就齐了!右手边面条晶莹透亮,汤热气袅袅,菜青黄间杂,浆酸诱人;左手执装得满满当当猪头肉的锅盔,即使不饿也会舌下生津了。猪头肉肥而不腻,浆面条汤酸而圆润温胃,虽然是街头小吃,但香可盈双颊,味能浸六腑,可比天上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