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时期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使用的巡航导弹主要是"战斧"BGM-109C/D。这种型号的巡航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和等高线地形匹配修正积累误差。
海湾战争时间_海湾战争时期 -概况
海湾战争时期当时的发射平台主要是位于费雷敦钻井平台以南和巴林以北波斯湾海域、红海海域中的美国海军巡洋舰和战列舰、核潜艇等。由于BGM-109超低空飞行,各种扰动因素多,其惯性制导系统积累误差较大。70年代美国试验表明在上千千米的飞行中,如果不采用修正手段,其惯性系统圆概率偏差可达200米以上。对于只装有454千克常规战斗部导弹,这样大的偏差根本不可能有效摧毁点目标,因为在454千克的战斗部爆炸点距目标超过50米,对掩体和内部人员伤害都很小。美军在当时的型号上采用等高线地形匹配来修正。所谓等高线地形匹配就是采用弹上无线电高度表测量飞行器与地表的高度,然后与弹上测量海拔高度的参数高度表数据形成输入数据,与弹上地形标准图对照来判断地形,以确定导弹所在位置,然后修正航线,使导弹回到预定航线上。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为巡航导弹规划了数个飞行通道,这些通道都经过数个有明显地标的地形匹配点。如科威特的布比延岛及其北部的海峡和狭湾、塞奥德到科威特城之间的海岸等等。当时美军对布比延岛的袭击,消灭伊拉克守军,很可能就是为巡航导弹建立通道的计划之一,使伊拉克失去通道上的观察拦截点。据称由于伊拉克境内单调的沙漠地形,能提供匹配的地标达不到导弹的战术使用要求10千米宽度,美军采取增加地形匹配次数的办法,把巡航导弹的匹配点之间的距离缩短,使匹配地形无须10千米宽度。虽然常规上认为导弹不能在海上作地形匹配,但一些参加海湾战争的船主称美军在海上征用停泊的货轮,用泊位构成特殊图形来引导巡航导弹。这些匹配手段说明,美军很可能在海面飞行段上,就开始了地形匹配。有可靠资料表明,美军设置巡航导弹匹配点的间隔在30千米左右。
伊拉克对第一批临空的巡航导弹是措手不及的。使美军首批突击的54枚导弹中,有51枚命中目标,命中率达98%。对现场的勘察情况表明,圆概率偏差大约为9米左右,与美军80年代公布的资料吻合。在攻击的第一天中,美军共发射巡航导弹100枚左右,大部分目标被命中。可见地形匹配是相当有效的。随后几天,伊拉克防空哨通过观察,发现了美军巡航导弹的几个通道。在当时的电视新闻中,新闻记者在伊拉克人的指引下,拍摄到了前后间隔数分钟内,不断有巡航导弹低空飞越伊拉克村庄上空的镜头。伊拉克防空部队也迅速移动到这些地点附近建立阵地,击毁了不少导弹。 海湾战争期间的伊拉克防空
海湾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巡航导弹的战争,可以说是一种新技术和新兵器的奇袭。伊拉克在战前,对巡航导弹的防御问题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更多的防空观察哨组织是针对飞机空袭。因此在防空观察哨配置上,没有把握巡航导弹地形匹配地区这个特点,器材也不足。同样,高射武器的配置也没有把握这点。在美军以强大的技术手段摧毁和瘫痪了伊拉克的雷达、通信系统后,伊拉克防空警戒体系完全陷入混乱中。雷达的失效,导致伊拉克中远程防空探测手段丧失,通信的瘫痪,使伊拉克没有办法利用成网成片的防空哨迅速建立大范围的对空警戒,以弥补雷达失效造成的中远程对空警戒空白。也导致了伊拉克防空部队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由于没有对空中目标的预告,高射炮部队往往目视看见后,还来不及将射向对准目标方向,目标就已经消失。一些有经验伊拉克指挥官只好在各个方向上,平均分配火炮,并临时配备有光学器材的观察人员。这样使对空射击效率很低,但可以缩短开火的反应时间。弥补各方向上火力不足缺陷主要采取几个炮群相互重叠配置。伊拉克的这些战术成功击落一些多国部队的"狂风"战斗轰炸机。
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防低空高炮武器系统主要是57毫米、37毫米、23毫米牵引高射炮和23毫米自行高射炮,导弹系统主要有法国产"响尾蛇"、俄罗斯产萨姆-9、萨姆-7、萨姆-14,中国产的HN-5等,其中萨姆-7、HN-5和萨姆-14是单兵肩射导弹,这些都是红外制导的导弹系统。在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这些低空防空导弹系统击落的巡航导弹数量少得可怜。战后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低空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水汽对红外信号吸收非常明显,巡航导弹采用的是小型涡扇发动机,混合排气温度较低减少了红外信号特征,红外寻的效果很差。法国的"响尾蛇"系统的雷达低仰角工作时,天线会自动上抬,对50米高度上目标的探测距离在16千米左右,虽然可以提前发现目标,但是"响尾蛇"系统的导弹作战高度要求为50米以上,红外导引头却对这样高度的目标探测困难,在末段很少能抓住目标。"响尾蛇"导弹可以采用雷达指令三点法引导,但精度难以击毁只有0.1平方米有效反射面积的巡航导弹,甚至对"响尾蛇"近炸引信的作用距离都有影响。伊拉克的萨姆-7、萨姆-14、HN-5导弹只有目视搜索,而巡航导弹的飞行速度大于这些导弹的迎头攻击要求的最大160米/秒的速度,只能尾随射击。肩射导弹允许发射角度为20°~60°,巡航导弹航路捷径上飞完这个角度范围只需要1.4秒,肩射导弹需要5秒的准备时间,因此肩射导弹至少要在目标迎头距离1100米以上完成全部发射准备才能射击。海湾战争中,由于美军具有全面的制空权,"响尾蛇"系统的雷达根本没有机会连续开机搜索,因为那样很快就会被美军电子战飞机摧毁。而肩射导弹在缺乏预告的情况下,又是如此复杂的过程,因此对巡航导弹的拦截基本上一无所获。
拦截巡航导弹最成功的是伊拉克高射炮部队。战争初期,偶然配置于地形匹配点,以及重要目标附近执行要地防空的高射炮,在发现了美军巡航导弹来袭方向后,事先将火炮和射击指挥仪对准巡航导弹可能的航路捷径方向,并加强该方向上的观察,一旦发现目标接近,立即进行弹幕射击。同时伊拉克防空部队也不断调整部署,形成拦截线。一些小口径高射武器没有射击指挥仪,则采用中国的ASR1型1米对空测距仪和有线通话进行指挥。还有部分培植在后方地区革命卫队装甲部队的23毫米自行高射炮也临时执行拦截任务。虽然后期伊拉克的拦截逐渐有所收效,但由于配置不合理,指挥通信混乱,又没有相互通知安全射界,伊拉克防空部队经常将炮弹打到了友邻阵地上,造成了伤亡。 海湾战争后的伊拉克反巡航导弹作战
海湾战争后,美伊之间发生过数次武装冲突。其中较大规模的冲突中,美国发射了上百枚巡航导弹。在这些打击行动中,伊拉克较好地发挥了1991年获得的战争经验。如,在巡航导弹可能进行地形匹配的地区,部署了多重高射炮阵地。尽量采用高炮指挥仪进行对空诸元给定等,因此击落的巡航导弹数量增加。在1993、1994、1996、1998年的冲突中,由于美军没有在伊拉克全境进行空中军事打击,仅仅是用巡航导弹袭击伊拉克境内目标,因此没有形成对伊拉克空军的压制。伊拉克空军曾数次执行拦截巡航导弹的任务。 理论上战斗机拦截巡航导弹历来被一些国家看好,而实际上实施起来收效甚微。伊拉克在实战中,缺乏能够提供巡航导弹飞行高度上的探测手段。地面雷达对其探测距离只有16~20千米,因此巡航导弹能够突防的空白地区很大。战斗机的雷达首先是视角小,对只有0.1平方米有效反射面积,且处于低空杂波中的巡航导弹下视探测距离很短。在没有地面引导指挥下,战斗机难以提前发现巡航导弹。此外,即便发现,距离也太近且高度很低,战斗机进行攻击需要调整位置的时间,因此迎头拦截的可能性小。伊拉克曾经在巴格达南面部署战斗机拦截线,只有寥寥少数战斗机发现过目标并进行追击。这些战斗机进行一次攻击就要花费数分钟去压航线和套目标。最理想的是采用航炮攻击,因为目标信号特征太小,空空导弹导引头经常丢失目标。因此飞机拦截对于大量袭来的巡航导弹根本无法应付,拦截效率极低。伊拉克的作战经验表明,战斗机的拦截效果是不理想的。况且在发生大规模战争时,伊拉克并不会有制空权,因此从1998年以后,伊拉克着重于防空通信及自动化指挥网的建设,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建设通信网,对巡航导弹的拦截立足于地面防空系统。 面临新的挑战
海湾战争是一场改变世界战争观念的战争,在其结束后近10年中,美国根据战争中的经验,对武器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改进。如"战斧"BLOCK IV型巡航导弹在原有BGM-109C/D基础上,加装了卫星数据链,并增加图象匹配的偏差修正。由于具有卫星数据链,可以近一小时左右的全射程飞行时间里,临时变更通道航线。在前几次战争中,由于地形匹配都是发射前设定,飞行过程中不可变更,因此导弹飞行航线十分呆板。伊拉克一个23毫米高射炮阵地就接连射落数枚巡航导弹。这些导弹都是沿基本一致的航线飞来,伊拉克部队甚至不需要过多调整射向。美军在核实战果的侦察照片上发现原本由这些巡航导弹摧毁的目标却还依旧完好时,才能了解到担任此次任务的巡航导弹没有命中目标,推测可能是遭到了拦截。而目前的BLOCK IV在飞行中变更航线很容易,这导致航线的随意性增大,因此很容易避开一些伊拉克设置的拦截陷阱。
面对美国的技术革新,伊拉克从1999年以来,向某些国家购买了大批干扰机,大面积布放干扰机能使美军巡航导弹一进入伊拉克领空,通信和GPS信号就被遮断,使其不得不回到1991年的作战模式。这种战法较为有效,也是美军在BLOCK IV上依旧保留等高线地形匹配装置的重要因素。一旦天气不好或伊拉克人的干扰系统启动,就利用惯性导航系统和等高线地形匹配制导,因此在弹上,这些系统是并行互补作用的。美军一旦回到1991年的巡航导弹作战方式,航路相对呆板。而伊拉克却能在已经获得的丰富实战经验的基础上,更有效地组织拦截。
无论美伊间的军事对抗如何发展,围绕巡航导弹的战术技术对抗都是最重要的环节,这对今后各国特种空袭对抗理论的研究有巨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