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荨麻科植物吐烟花的全草。一年生草木。茎肉质,紫红色,光滑,匍匐,节下生根。叶肉质,在同一节上有2种叶:退化叶极细小,几无柄,线状倒卵形;正常叶甚大,斜卵形,长2~6厘米,宽1.3~3厘米,先端钝,有时急尖,基部心形,极不对称,边缘波状有圆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红色或苍白色,在生活状态下两面均有无数白色小斑点,干时上面的线状钟乳体显着,尤以近边缘处更为密集,下面在叶脉上密被柔毛。
吐烟花_吐烟花 -形态特征
吐烟花
多年生草本。茎肉质,平卧,长20-60厘米,在节处生根,常分枝,有稀疏短柔毛。 叶具短柄;叶片斜长椭圆形或斜倒卵形,长1.8-7厘米,宽1.2-3.7厘米,顶端钝、微 尖或圆形,基部在狭侧钝,在宽侧耳形,边缘有波状浅钝齿或近全缘,上面无毛,下面 沿脉有短毛,钟乳体明显,密,长0.3-0.8毫米,半离基三出脉,侧脉在狭侧1-2条, 在宽侧2-3条;叶柄长1.5-5毫米;托叶膜质,三角形,长4-8毫米,宽2-5毫米; 退化叶小,卵形或近条形,长约1毫米。花序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有长梗,宽0-6- 3厘米;花序梗长2-11厘米,与花序分枝均有短伏毛;苞片三角形,长约1毫米。雄花: 花被片5,宽椭圆形或椭圆形,长2-3毫米,下部合生,无毛;雄蕊5;退化雌蕊棒状, 长约1毫米。雌花序无梗,直径约3毫米,有多数密集的花;苞片条状披针形,长约1毫 米。雌花:花被片5,稍不等大,船状狭长圆形,长0.8-1毫米,夕卜面顶端之下有短突 起,无毛;子房狭椭圆形,长约0.7毫米。瘦果有小瘤状突起。花期5-10月。
吐烟花_吐烟花 -地理分布
云南南部及东南部、海南。越 南、老挝、柬埔寨有分布。
吐烟花_吐烟花 -生长环境
吐烟花
生于山谷林中或石上阴湿
处,海拔800-1 100米。
生境生境: 林中潮湿地, 杂木林中海拔下限800海拔上限800是否中国特有否是否引种栽培非人工引种栽培国外分布美洲大陆; 欧洲; 亚洲; 中印半岛; 老挝国内分布海南省, 广东省, 广西自治区, 贵州省, 云南省吐烟花_吐烟花 -其他
花叶吐烟花(Pellionia pulchra N. E. Brown),荨麻科(Urticaceae)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肉质,紫红色,光滑,匍匐状,肉质的退化叶比较细小,无叶柄,正常叶比较大,叶面杂夹着深绿色,淡紫色、红色或苍白色,色彩鲜艳。
拼音
Tǔ Yān Huā
别名
吐烟草
拉丁名
Pellionia repens(Lour.)Merr.[Poly-chroa repens Lour.」
出处
1.《全国中草药汇编》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吐烟花_吐烟花 -名称由来
吐烟花
天宇之大无奇不有,华南植物园热带雨林温室里栽植着一种能“吞云吐雾”的神奇植物――吐烟花。每至花期,一缕缕轻烟就会从一朵朵花蕾中喷出来,就象吸烟一样吞云吐雾,更象人们在放烟花。
吐烟花为何有如此神奇的现象呢?原来当花粉成熟后,含苞待放的花朵通过花粉的每一次喷射得以完全绽放,象人们放烟花似地一下把花粉喷出来,形成我们所见到的神奇烟雾。
分布
花叶吐烟花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贵州、云南等地,生于山沟阴湿的岩石上,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清热利湿、宁心安神等多种功效。
吐烟花_吐烟花 -栽种方法
吐烟花喜明亮光照的半阴环境,避免阳光直射。由于茎蔓生,一般都种在吊盆内,悬挂室内或屋檐下。喜温暖潮湿气候,生长适温为16~28℃,夜温16~20℃时生长最好,冬季10℃以下则易受冻。当寒潮时,须移至室内温暖处。栽培土壤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适宜。土壤须经常保持湿润,夏季经常向叶喷雾则生长更好。生长期为2~10月,此时每半个月施稀薄液肥一次。繁殖多用扦插,摘取枝顶作插穗,极易生根。
吐烟花生长快,须注意修剪,保持美丽完整的株型。
吐烟花_吐烟花 -药用相关
药材基源
荨麻科吐烟花Pellionia repens (Lour.)Merr.,以全草入药。
采收和储藏
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蒸后晒干。
性味
甘微涩,凉。
功用主治
清热利湿;宁心安神。主湿热黄疽;腹水;失眠;健忘;过敏性皮炎;下肢溃疡;疮疖肿毒
用法与用量
1.内服:煎汤,2~5钱(鲜品1~2两)。
2.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外洗。
选方
①治急、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吐烟花二至五钱,煎水服。
②治过敏性皮炎:吐烟花煎水洗。
③治下肢溃疡及疖肿:吐烟花鲜者捣烂外敷。
(性味以下出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干品多缠绕扭曲。茎细长,暗紫色,节处可见纤细的不定根或合生的小托叶。叶有两种,一种细小线形,一种较大,湿润展平后呈斜卵形,长2-6cm,宽1-3cm,先端钝圆,基部极不对称,边缘有波状圆锯齿,表面深绿色,可见明显而稠密的线状条纹(钟乳体),尤以边缘处更密集,质脆。气微,味微甘、涩。
摘录
1.《全国中草药汇编》
2.《*辞典》
3.《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