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池莉著名小说《来来往往》中主人公原型首次现身。作者鼓足勇气,以一颗坦然而诚实的心,不避讳、不粉饰、不矫情,公开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公奔”故事,真诚剖析了自己。这是特殊时代一个特殊人物的纯粹写实,是研究当下转型期社会婚姻、家庭、伦理的一个典型样本。字字滴血,句句流泪。
私奔日记_《私奔日记》 -内容简介
《私奔日记》
《私奔日记》讲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一个夏天,在鄂中的一个小县城里,一位年届不惑的文化局长(即作者)遇见了他生命中挚爱的女孩,两人倾心相爱。李福寿跟妻子谈过离婚的事,妻子说,离婚可以,拿30万来。而李福寿前半生所赚的钱加在一起也凑不足10万。于是,他决定放弃一切,一封辞职信放弃名利虚妄,离开72岁的老母,别下年仅13岁的儿子,抛弃15年的发妻,毅然决然地与心爱的她私奔远方。
李福寿称,自己当时在仕途上是很有发展的,在所有人眼里是一个非常正派的人,但是最终还是走了一条混蛋走的路。各种关于他的流言蜚语满城飞扬,组织上也找他谈话,此前精心树立的威信和良好的口碑消失殆尽。
私奔日记_《私奔日记》 -作者简介
寿哥,真名李福寿,作家,策划人。8年教书育人,10年为官从政,15年流浪私奔。曾任湖北某县委宣传部副科长、县文化局局长,闽南某报总编助理,某中央媒体闽南办事处主任。1981年开始写作,先后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逾100万字。
私奔日记_《私奔日记》 -创作背景
李福寿强调出书是为了给社会、亲人以及自己一个交代,并且忏悔谢罪。离开家乡后长居在厦门市的李福寿自称,私奔是这辈子做得最大、最对、最错、最出格、最轰动、最出洋相的事情。抛弃了美好的前程,过上艰难的私奔生活,他表示也曾后悔过,“自尊、自信都受到多重打击。这些心灵炼狱的过程在书中记载很详细。”
不过,他坚持认为自己是一个对任何行为都能够负责任的人。“评价我的道德品质,这是大家的事。至于我对自己的评价,我只能说我是一个好人。”
私奔日记_《私奔日记》 -宣传回应
因该书打出“池莉《来来往往》主人公原型首次现身自曝隐私”等宣传语,引发一片热议。
本报记者昨日联系到正在香港参加书展的池莉。她听说此事后,回复说:“我写《来来往往》无原型,但欢迎对号入座。”记者了解到,她于1997年4月12日在汉口完成《来来往往》小说初稿,次年为之写了一篇创作记忆文章,但并未提到原型之事。而据李福寿交代,他的私奔时间是1997年6月18日,乃是该小说创作之后发生。
为新书作序的原孝感市作协主席胡士华证实:“当年李福寿带着女孩私奔的新闻,不仅轰动了当地,也轰动了全地区文化系统,一下子成为大家谈论的中心。”
私奔日记_《私奔日记》 -作者访谈
李福寿:我的私奔与“王功权私奔”有本质区别
长江商报:你认识作家池莉?真的是她小说《来来往往》的主人公原型?
李福寿:我不认识池莉,但听说过她。说我是原型,这是出版社为了营销而这样宣传的,他们也知会了我,我允许这样用了。我当年南下不久看过《来来往往》,觉得男主人公康伟业的私奔经历和心理与我的很吻合。我1997年私奔时的确曾引起了本地乃至湖北文化系统很大的轰动,但不能根据这来猜测我就是池莉写作的原型。
长江商报:现在针对你们这个说法,池莉说欢迎对号入座。你怎么看?
李福寿:哈哈,池莉蛮通情达理。但我本人不赞成这个说法,也不会对号入座。我这辈子做人就是这样,从不会傍大款、名人,大大小小的事情也见多了。
长江商报:这本《私奔日记》是你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现在拿出来出版?
李福寿:我十几年前就写了这本日记,2000年在《天涯》杂志上还刊发了头两章。以前是怕全发表了会伤害亲人,现在孩子大了,表示有限的理解了,我才想着出版。去年送到出版社,一直修改到今年4月。
出版这本书是希望给社会、我的亲人以及自己一个明确的交代。我以人格担保,不会回避任何事实,甚至自己丑陋、不道德的方面,而做一个透明的、坦诚的、真实的交代,这样我的内心才能释怀。我希望更加坚定不移地不容自己虚假地去为人、为文。至于读者看后怎么评价,与我关系不大了,我也不会作申辩。
长江商报:前阵子,鼎辉投资合伙人王功权因私奔事件而成为网络热点。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你怎么看现在的私奔现象?
李福寿:首先我觉得王的事情与我的有本质的区别。我对他的所作所为表示理解和尊重,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个人的事情,旁人说什么都没有意义。我至今认为,我当初的选择是没有错的,采取了不妥的方式,且伤害了别人。
私奔日记_《私奔日记》 -私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