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标准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评奖概况,2

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是诺贝尔奖的一项奖励。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文学奖金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1900年经国王批准的基本章程中改为“近年来创作的”或“近年来才显示出其意义的”作品,“文学作品”的概念扩展为“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即包括历史和哲学著作。文学奖金由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基金会统一管理,由瑞典文学院评议和决定获奖人选,因此,院内设置了专门机构,并建立了诺贝尔图书馆,收集各国文学作品、百科全书和报刊文章。

2007年,当地时间10月11日下午13时(北京时间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_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评奖概况

诺贝尔奖科学方面的奖项越发显示出其权威性,很少导致争论,但文学奖和和平奖由于其本身性质特殊,容易导致意见分歧。在诸奖项中,或许文学奖最受中国人关注,李敖、巴金、王蒙被提名之事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但国外媒体选出的热门名单中没有出现人们预期的情况。使得诺贝尔奖称为中国知识界抹不掉的遗憾。亚洲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只有印度人泰戈尔、日本人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以色列人阿格农。

往年诺贝尔文学奖都是率先公布的,但是由于负责评选获奖者的瑞典文学院未能获得一致决议,使得今年的公布时间推迟。根据以往经验,瑞典文学院通常会在文学奖揭晓前几天,公布揭晓日期,而且通常是在十月的某个星期四。2006年学院则是冷不防地提前在九月三十日宣布得主。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_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多丽丝・莱辛简介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为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1919年出生于伊朗,原姓泰勒。父母是英国人。多丽丝・莱辛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反对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运动,曾一度参加共产党。荣辛曾两次结婚并离异,共有3个孩子。

代表作品

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简述下地狱》、《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简・萨默斯日记》,《金色笔记》。

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标准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评奖概况,2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_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充满争议?

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和国际性固然是不可动摇的,但有些现象却是难以令人理解的。例如任何熟悉20世纪世界文学发展的人都会问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托尔斯泰、左拉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作家未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一些成绩并不突出的二流作家却摘取了诺贝尔的皇冠?为什么乔伊期、普鲁斯特等意识流大师未被提名为评奖侯选人,而在他们之后的意识流小说家却获奖了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并不简单,因为这里面的复杂因素很多,其中至少有以下几种:评奖委员的审美趣味不一,鉴赏力不尽相同;文学风尚的不断变化,往往致使昨天备受冷落的作品可能在今天大受推崇;评奖委员本身的个人偏好及涉猎面所限;此外,有时也不能一味排除其中复杂的政治因素,尽管评奖委员们多次声明:“评奖委员会是不带任何政治偏见的”。

按照奖金创始人诺贝尔在遗嘱中的意愿,诺贝尔文学奖应授给写出“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优秀作品”的文学家,但面对这个“理想主义倾向”究竟作何理解或解释,这在各个不同时代的评委那里都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这也说明,诺贝尔文学奖不同于同类的其他几项科学奖,它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因此我们也不应以某个作家是否获了奖作为判定他的重要性的唯一标准。

按照评奖会主席埃斯普马克的说法,当今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主要根据这样几个原则:1、授给文学上的先驱者和创新者;2、授给不太知名、但确有成绩的优秀作家,通过授奖给他而使之成名;3、授给名气很大、同时也颇有成就的大作家。同时也兼顾到国别和地区的分布。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_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美文学家的评论

美国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对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决定不以为然,认为“她过去十五年的作品不具可读性”。

布鲁姆对美联社称:“尽管莱辛在早期的写作生涯中具有一些令人仰慕的品质,但我认为她过去十五年的作品不具可读性,是四流的科幻小说。”

莱辛的经记人克洛威斯在得知莱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称:“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她完全应当获奖。”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多丽丝・莱辛距11天就要度过她的88岁生日,她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最高龄的获奖者。作家们通常是在五六十岁的年龄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多丽丝・莱辛在13岁就结束了正式学校教育,她在写作中大量取材于她在非洲的生活经历,探索白人和黑人的分裂,特别是在她五十年代的《青草在歌唱》,这部作品对白人农民的妻子和她黑人佣人的关系进行了审视。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这部作品“既是基于爱恨之上的悲剧,又是对不可调和的种族冲突的研究”。

多丽丝・莱辛在她八十岁后仍非常多产,她出生于伊朗,她的父母是英国人。她的许多作品包括小说、散文,《好恐怖分子》、《玛莎・奎斯特》(是她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中的一部,这五部曲被认为是她的半自传)。但对于数百万读者来说,她最著名的作品是1962年出版的《金色笔记》,这本书仍被认为是女权主义者的经典。不过,莱辛称,她不认为这本书是一个政治声明。瑞典皇家科学家在颁奖文告中称:“正在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视其为一项先驱性的著作,它属于曲指可数的数本书籍,这本书讲述了20世纪男女关系的观点。”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_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近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006年,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主要作品有《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等。

2005年,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主要作品有《看房者》、《生日晚会》、《归家》等。

2004年,奥地利女作家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她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和她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以及它们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主要作品有《利莎的影子》、《美好的、美好的时光》、《钢琴教师》等。

2002年,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对弱小的个人对抗野蛮强权经历的深刻刻划。代表作为《无形的命运》。

2001年,移民作家维?苏?奈保尔。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我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主要作品有《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在自由的国度》等。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_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檫肩而过的中国人

鲁迅婉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获提名的中国作家。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这年9月25日,鲁迅便郑重地给台静农回了一封信。

静农兄弟: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告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可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学,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鲁迅写这封信的时间正是中国新文学经过风风火火的10年之后,其时中国文坛上出现了许多卓有成就的作家,当然包括鲁迅本人。但鲁迅是一个清醒的理性主义者,尽管新文学在最初十年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他仍能看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差距,对中国新文学的实绩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我们从鲁迅的这封信中,可以看出鲁迅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其一,鲁迅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是高水平的奖项,在没有实力竞争的时候侥幸得到它,名实不符,不利于文学扎扎实实的发展,反而会掩盖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其二,鲁迅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为标尺,意识到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距离。强调这种距离,不是妄自菲薄,而是为了使中国文学能更好地向前发展。其三,鲁迅对诺贝尔文学奖保持一种平常心态。鲁迅看到世界优秀作家极多,而诺贝尔文学奖不可能把每位作家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

沈从文:如不辞世,可在1988年获奖

诺贝尔文学奖资深评审委员、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说: 作为瑞典学院的院士,我必定对时间尚未超过50年之久的有关事项守口如瓶。但是我对沈从文的钦佩和对他的回忆的深切尊敬促使我打破了严守秘密的规矩。

沈从文曾被多个地区的专家学者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他的名字被选入了1987年的候选人终审名单,1988年他再度进入当年的终审名单。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他的候选人资格。我个人确信,1988年如果他不离世,他将在10月获得这项奖。他去世几天之后,台湾一个文化记者打电话来,问我是否可以确证沈从文的逝世。我立即打电话向中国驻斯德哥尔摩大使馆的文化参赞确证此讯。然而中国大使馆的文化参赞从未听说过沈从文,这位于五四时代就开始写作生涯的老资格作家中的佼佼者。这位卓而不群的作家的写作生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被中断了。1987年以前,甚至台湾读者也不被允许涉猎他的作品。两个政府都没有给予文学足够的重视。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_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参考资料

http://book.sohu.com/s2007/nobel-literature/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10103/151751.html

更多阅读

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戈泰尔1913年获奖作品

19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争夺赛经过一番剧烈的角逐,这顶耀眼的“桂冠”远涉重洋,戴到了一个东方人的头上。他就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拉宾德拉纳斯·泰戈尔。泰戈尔以他的1910年出版的抒情诗集《吉檀迦梨》而成为东方第一个

莫言: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组图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世界,所呈现的复杂程度令人联想起威廉·福克纳和加夫列尔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 外国诗《一生》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Tomas Tranströmer)。诺贝尔委员会颁奖词:通过凝炼、透彻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Through his condensed translucent images he gives

13部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改编的电影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文学作品历来是影视剧素材的营养之源,作为最受世人瞩目和敬仰的诺贝尔奖,历届获奖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自然不会被轻易放过。放眼世界,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改编的电影不在少数。就亚洲而言,1968年诺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小说几乎都曾

声明:《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标准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评奖概况,2》为网友迷雾遮住眼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