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危机 核危机 核危机-核武器,核危机-核武器发展史

所谓核危机一般指军事上的事件,典型的有“古巴导弹危机”,所谓有可能爆发核战争的危机。不过也可能包括与核有关的非军事灾难,典型的是“切尔诺贝利事件”。


核危机_核危机 -核武器


核爆炸

核武器又叫原子武器,通常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氢弹又叫热核武器。近年来出现了中子,它是一种小型的氢弹。无论是原子弹、氢弹,还是中子弹,它们都是利用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反应瞬间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对人员和各种目标起杀伤和破坏作用的武器。 核武器以其特有的方式产生毁灭性的力量,其杀伤破坏方式主要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电磁脉冲及放射性沾染。

原子弹

它主要是利用铀-235或钚-239等易裂变物质为燃料、进行裂变链式反应制成的核武器。最初把易裂变物质制成处于次临界状态的核燃料块,然后用化学炸药使燃料块瞬间达到超临界状态、并适时用中子源提供若干中子,触发裂变链式反应而产生核爆炸。

氢弹

它主要是利用氘、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聚变反应原理制成的核武器。
要发生自持热核反应,必须达到高温、高密度条件。这个条件目前都只能由原子弹爆炸来实现。因此氢弹必然包含两个部分:初级和次级。初级是为创造自持热核反应条件而设计的起爆装置,即核裂变的链式反应装置。裂变爆炸释放能量使核聚变材料获得高温、高密度条件。次级是热核聚变装料,它能在高温、高密条件下产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和中子,这是氢弹的主体部分。氢弹的巨大威力主要来自热核聚变释放的能量。

中子弹

中子弹是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因素、且相对减弱冲击波和光辐射效应的特殊设计的一种小型氢弹。 核武器的杀伤因素,主要包括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早期核辐射是核爆炸最初几十秒钟内放出的中子流和γ射线。中子弹主要以此达到杀伤效果。1枚1千吨当量的中子弹,在距离爆心800米处的核辐射剂量,为同样当量纯裂变武 器的10倍左右,其爆炸释放出的能量分配大致为早期核辐射40%,冲击波34%,光辐射24%,而放射性沾染只有2%。因此,和同当量的普通核弹相比,中子弹使用后留下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比较轻微的。

核危机_核危机 -核武器发展史

德国是最早从事核武器研究的与试验的国家

1938年12月,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花了6年时间,发现了铀裂变现象,并且掌握了分裂原子核的基本方法。1939年4月,哈塔克向陆军工兵署写信,指出:“首先用上它的国家将取得对别国的压倒优势”。德国于当月30日召开了由6位原子科学家参加的“铀设备”会议,并在柏林成立了一个“德国铀协会”。1940年初,由物理学家魏茨泽克、海森堡、布雷格和施罗德等制定了德国核研究计划,代号为“U工程”。执行这一计划的领导机构是“帝国研究委员会”。他们很快便设计并建造出了第一座用于试验的核反应堆。1942年,海森堡和德佩尔运用一个球形装置使反应堆得到成功,打开了制造原子弹的大门。不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人也没能制造出一颗原子弹。

1945年7月16日美国研制的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1938年,哈恩成功地把铀原子核打裂成两大块,震动了全球科学界。1941年7月,英国政府派出科学家代表团到美国,并希望同美国合作研制开发原子弹。10月1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写信给英国首相丘吉尔建议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制原子弹。1942年,罗斯福决定成立原子弹研究机构,地址设在纽约,代号为“曼哈顿工程”。1942年12月在费米领导下,于芝加哥大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并于12月2日下午,首次实现人工控制的链式核瓜。但得到铀并非易事,经过无数实验,费米终于发现钚竟是一种比铀更加易于分裂的原子炸药。因此美国又建造了三座石墨水冷生产堆和一个后处理厂以生产钚。到1945年,美国人花费20多亿美元,终于研制成3枚原子弹,分别命名为“小玩意儿”,“小男孩”和“胖子”。1945年7月16日上午5时24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三一”试验场内30米高的铁塔上,进行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核试验。“小玩意儿”钚装药重6.1千克,梯恩梯当量2.2万吨,试验中由于核爆炸产生了上千万度的高温和数百亿个大气压,致使一座30米高的铁塔被熔化为气体,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弹坑。核爆炸腾起的烟尘若垂天之云,极为恐怖。在半径为400米的范围内,沙石被熔化成了黄绿色的玻璃状物质,半径为1600米的范围内,所有的动物全部死亡。这颗原子弹的威力,要比科学家们原估计的大出了近20倍。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从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这两颗原子弹最后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人们望着遮天蔽日的蘑菇云感觉到,一个真正可怕的魔鬼出现了。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试验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20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人就已经初步建立了核研究中心,当和德国化学家哈恩一起工作的犹太化学家迈特纳人德国逃到苏联,并将铀裂变可能用于军事和德国的研究情况透露给了苏联人之后,斯大林决定加紧原子弹的研制。1938年由库尔查托夫和彼得・卡皮察主持开始了艰苦的研究试验工作。1939年,苏联成立了“铀研究委员会”。这些科学家完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实验,表明通过在快中子中的持续链反应,只需几克的铀235便可实再核爆炸。苏联最大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戒备森严,外观看上去像座工厂。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的研究和试验场所几次搬迁。1942年,苏联获得美国的“曼哈顿计划”情报,与此同时,苏联地质专家在阿尔泰、乌拉尔等地找到了丰富的车里雅宾斯克、兹拉托乌斯特地区建立了一个特殊的原子研究中心。库尔查托夫以“第二实验室”为代号,决定用钚代替铀作为原子弹的主要原料。1943年9月完成了第一个核装置的爆炸准备。1945年底,斯大林亲自为核项目重新命名“鲍罗金诺”库尔查托夫仍被任命为首席科学家。在美国参与原子弹研究的物理学家福克斯向苏联提供的有关制造原子弹的各种详细资料。1946年12月25日,库尔查托夫领导的核反应堆里获得受控链式反应。1949年春,苏联人获得了足以制造原子弹的钚。他们为即将造成第一枚钚充料的原子弹命名为“铁克瓦”(意即南瓜)。1948年,苏联最高领导命令必须在1949年年底前制造出第一批供试验用的原子弹。实验选在中亚哈萨克的塞米巴拉金斯克靠近卡劳尔村的“米什克瓦”实验场进行 。指挥所设在乌斯特卡迈诺高斯克。试验代号“珀瓦亚―穆尔尼亚”,即“首次闪电”的意思。1949年8月29日凌晨4时,“铁克瓦”在大气层中试爆成功。自此,苏联打破了美国的核笼断,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可用于实战的原子弹的国家。

福岛核危机 核危机 核危机-核武器,核危机-核武器发展史

1952年10月,英国在澳大利亚沿海的一艘船上试爆原子弹成功

1939年,英国的牛津、剑桥、利物浦和伯明翰大学即全面展开了原子能的研究工作,并得到逃亡到英国的许多外国科学家的帮助。1940年5月,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后,在首都成立了以帝国化学公司华莱士・佩林为助手的秘密理事会,代号为“饶管厂”。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为英国人提供了德国人“利用慢中子连锁反应制造炸弹”的重要情报,加速了英国人的科研速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英国人在核武器结构和供弹芯用的稀有铀同位素分离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英国已被战争消耗得精疲力尽,英国政府1941年7月派出了以澳大利亚科浓家马库斯・奥利劳特率领的代表团出访美国,敦促美国加速研制原子弹。1942年夏,丘吉尔和罗斯福在伦敦海德公园会晤,决定以美国为研试地点。但美国拒绝向英国提供有关原子弹的情报。美国试爆原子弹成功后英方向美方多次交涉,但仍无法获取有关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人迅速在伯克郡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基地,在坎伯兰市温克尔建立了一座钚反应堆。第一任负责人是约翰・科克罗夫特爵士。1946年6月,K・福克斯从美国回到英国担作原子能研究机构理论部主任。1946年8月,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麦克马洪法案,决定由美国垄断原子弹生产,彻底堵塞了美英原子情报交流渠道。1949年2月,布鲁诺・蓬泰科尔从加拿大回到英国接任该基地主管科学的主任职务,使得英国的核科研工作具备了雄厚的科技力量。1952年10月3日,英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澳大利亚蒙特贝洛沿海的船上试爆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56年,英国在空军装备原子弹。3年后又爆炸了氢弹,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爆炸氢弹并具有核作点能力的国家。

日本的核武器研究

1934年,日本大阪大学教授荒胜文策进行人工轰击原子实验获得成功。日本陆空力量科技局的安田竹将军对核武器的研究异常积极,并获得了陆军大臣东条英机的支持。1941年日本成立了以二阶义男为首的“核物理成就利用委员会”,开始研究原子弹。他们试验用热扩散法和离心分离法来制取铀。但研究人员没有在国内找到铀矿。他们在其占领的中国,朝鲜和东南亚地区勘探,并向德国求援。德国人派一艘潜艇将1吨氧化铀秘密运往日本,但潜艇却在1943年底于马来亚沿岸附近被美国军舰击沉。1944年7月,他们在国内找到一个品位很低的铀矿,但还没有来得及炼出可供使用的铀,研究大楼就被美国的轰炸机摧毁,研究成果也随之化为灰烬。

1960年2月13日,法国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45年10月18日,戴高乐将军决定进行原子弹的研究,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由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的女婿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担任主要负责人。1948年,法国在本土上找到了铀矿,第一座反应堆建立起来,并于1949年分离出钚。
1952年法国政府提出发展核武器的设想。1954年12月,这一设想被孟戴斯―弗朗斯政府内阁会议列入议程。富尔执政时,决定发展第94号元素的生产,并且筹办了分离同位素的工厂。1956年,席勒内阁制定了核能试验五年计划。第四共和国末期的费利克斯・加亚尔政府决定制造第一颗原子弹。同年,法国建成第一座使用天然铀的二氧化碳石墨中速反应堆试验电站。1958年戴高乐重新上台执政后,加快了研制核武器的步伐,1960年2月13日,法国在西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赖加奈的一座100米的高塔上爆炸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这颗原子弹获得了6万吨当量的核裂变能量。法国因此面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62年6月,法国政府又提出耗资达300多亿法郎的“军事装备计划法案”,其中60多亿法郎用来建立核威慑力量。法国很快便建立起了由陆基导弹。潜艇导弹、飞机携带的核导弹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独立核力量。

中国拥有了核武器

1955年,中国地质部门就开始了铀矿的勘探,并找到了丰富的铀矿。1956年,国防部成立了第五研究院,即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院长由科学家钱学森担任。1958年秋天,34岁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担任了核武器的研究设计院的理论部主任。他在北京大专院校选择了28名专家,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基本科技力量。1959年,中国科学家们对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获得了成功,以祝麟芳任厂长、姜圣阶任总工程师的核工业企业的建设也初获成效。在苏联撤走专家之后,中国重新调整计划,代号为“596”工程。1964年10月,中国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组装。10月16日15时,在人迹罕见的罗布泊,巨大的蘑菇状烟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6月17日,中国又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上空,成功试验爆炸了一颗氢弹,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能够制造和拥有各种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以色列造出了原子弹

1958年,以色列的科学家参加了法国的核研究活动,取得了独立研制原子弹的必要知识和经验。1964年,法国帮助以色列建造了一个只有26兆瓦的小型反应堆。以色列秘密组建了迪摩那核研究中心,集中了2700余名科技人员和工作,修建了2700余名科技人员和工人,修建了庞大的核生产工厂。但以色列和日本一样,自己没有铀矿。1967年以前,法国提供了少量的铀供研制之用。1967年“六・五”战争之后,法国不再向以色列提供铀朱料,使以色列的原子弹研制陷于停滞状态。
以色列的特工部门莫萨德于1968年底采取了代号为“高铅酸盐行动”,为以色列获得了200吨的铀。这一行动是由莫萨德的首领梅厄・阿米特筹划的。当时,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矿产总公司在原比属刚果有一家子公司,总公司从那里接受了一批铀,储藏在安特卫普东部的一个村子里。莫萨德决心要把它搞到手。他们先找到一个叫舒尔岑的德国商人,让其给布鲁塞尔矿产总公司寄去了一份购买200吨铀的订货信,声称把铀运到摩洛哥加工用作催化剂,并先付了850万马克的订货款。他们躲过了欧洲原子能委员会的监督,把200吨铀装上了一只临时购买的货船。200吨铀分别装在560个特别的桶里,每只桶都写上“高铅酸盐”的字样。1968年11月24日,该船在航途中突然改变了航向,于29日夜间驶到离塞浦路斯不远的公海上,莫萨德早已安排了一般油船前来接应。莫萨德将200吨铀搬进了油船,货船被弃在海上。等到欧洲原子能委员会发现200吨铀失踪时,已经是半年以后的事了。以色列靠这些铀原料制造出了13颗原子弹。

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岛核试验基地爆炸成功了世界上的第一颗氢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因反对继续研制核武器在美国受到迫害

奥本海默被誉为“原子弹之父”。原子弹爆炸并投放日本后,他预感到战后在原子弹问题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战后他对美国继续研制威力更大的氢弹态度冷漠,并于1949年与热心这一工作的贝特等人发生了冲突。1950年,麦卡锡主义气焰十分嚣张,奥本海默遭到恶毒诽谤和攻击,联邦调查局对他进行控告。1953年,军事情报机关控告他是“苏联的代理人”,是原子弹间谍同案犯。1954年美国政府决定对奥本海默进行审查,奥本海默的许多亲朋好友也因此受到牵连。后来,在许多正义科学家作证下,美国政府不得不承认奥本海默是一个“忠诚的美国公民”,没有犯叛国罪,但仍以不信任的态度不准他接触军事机密,并解除了他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中的职务。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158名科学家就保安委员会对奥本海默的不公正处理提出了强烈抗议。1963年,约翰逊总统把原子能委员会的费米奖授予奥本海默,以这种方式为他恢复名誉。奥本海默1966年退休,次年2月18日因患喉癌去世,享年仅62岁。
1977年6月,美国宣布研制出以贯穿辐射为杀伤方式的中子弹,各国也相继投入研制。

威力更大而形式多样化的第三代核武器

20世纪40至50年代研制的核武器,被称为第一代核武器。其特点是重量大,可靠性不高,主要由飞机携载,如原子弹、氢弹等。六七十年代的核武器为第二代。这些核武器体积小,威力大,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如中子弹。80年代后开始研制第三代核武器,包括带金属小弹丸的小型核弹,核爆炸X射线激光武器,γ射线弹,电磁脉冲弹,核爆炸微波武器等。
1987年2月3日,在美国内华达沙漠地下213米的深处爆炸了一枚新型核弹。这种核弹头的威力仅为40吨TNT当量,弹体装10万个金属弹丸,可用于拦截并摧毁迎面而来的导弹,是未来太空战中的重要武器。
一枚当量1000吨的核弹爆炸产生的电磁强脉冲信号会影响到整个欧洲。电磁脉冲核武器主要对电子设备、线路和电子元器件进行干扰和破坏,而对人员和非电子武器装备的破坏力很小。它能烧毁所波及到的一切电器装置和设施,使军事指挥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工作全部中断,雷达和各种武器装备的控制失灵。这对于现代战争中的反电子战有特别的战略价值,因此被发展为电磁脉冲核弹。


γ射线弹是一种以强γ射线为主要杀伤力量的核弹,主要用来杀伤人员,其威力要比中子弹大得多。一枚γ射线弹如果以阿尔卑斯为中心爆炸,其杀伤范围将波及整个欧洲南部,在此范围内的暴露生物全部死亡。


核爆炸X射线激光武器中央装有一个核装置,四周是几十根激光棒,每一根激光棒可瞄准一个目标。核装置爆炸时产生的X射线打在激光棒上,激光棒受激励发出X射线激光,用它将目标摧毁。
核爆炸微波武器的破坏功能是以核弹爆炸时产生的强功率微波来“烧毁”目标。可以依靠这种破坏原理来对付机动导弹,以微波烧毁机动导弹的电子线路和有关的控制部分,使敌方导弹失去导向能力甚至飞行能力。

核危机_核危机 -历史上的核危机


核武器

随着有核国家数量的增加,核武器开始成为军备竞赛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否拥有核武器成为了检验军事力量强弱的标准,运筹帷幄的外交的谈判桌上多了一枚极具份量的筹码。而令人感到恐惧的是,角力双方一旦稍有不慎,就极有可能引发核危机―――核武器成了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再没有比1962年的这段时间更接近于核战争的边缘了。当年在核武器研制方面后发制人的前苏联将72枚核弹头运到古巴,他们声称这些核弹头“能够将从佛罗里达到太平洋西北部的美国大城市一扫而光”。好在当时的肯尼迪选择了封锁古巴,按下了已经竖起的核弹头。经过联合国的斡旋和美苏两国的政治博弈,最后以苏联把导弹撤离古巴,美国不进攻古巴的承诺结束了这场一触即发的核危机。

1973年中东核危机

以色列为了保持在中东抗衡中的军事优势,较早地拥有了核武器。1973年,埃及、叙利亚等国从西、北两线同时对以色列发起突然袭击。埃军一举突破了以色列自诩“坚不可摧”的巴列夫防线,叙军也猛攻戈兰高地,全线突破以军北部防线,形势对以色列而言十分严峻。面对四个阿拉伯国家的围剿,已经无路可退的以色列准备用核弹炸毁阿斯旺大坝,让富庶的埃及变为泽国一片。好在以色列总理梅厄吃了尼克松的“定心丸”,顶住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坚决反对动用核武器并立即签署了“全线死守24小时”的特急命令,那只已经按到核按钮上的手才终于缩了回来,一场核危机侥幸避免。

1990年代“印巴核竞赛”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地缘冲突由来已久。1990年5月,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集结了20万大军,此时巴基斯坦军方也迅速作出反应。正当印巴两国忙于调兵遣将之时,美国等国的情报机构,根据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和监听设施截获的电讯不约而同地得出了绝非耸人听闻的结论:印巴两国正在进行紧张的“核备战”!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关于南亚局势的报告直接送到了白官椭圆形办公室。布什总统立即起草了给印度总理和巴基斯坦总统、总理的信件,强调美国“迫切要求缓和南亚紧张局势”,敦促双方采取克制措施,切莫因贸然行事而“付出沉重的代价”。在美国的干预下,又一场核危机得以化解。
谁知从1998年开始,印巴两国又开始了新一轮“以牙还牙”的核试验,蘑菇云在南亚次大陆频繁升起。此时两国无论是在核武器还是在运载工具的研制方面都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而在战略部署上,包括新德里、孟买和卡拉奇在内的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都被作为核弹袭击的目标。
进入21世纪后,“印巴核危机”仍然是威胁人类和平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关专家甚至断言“南亚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可能爆发核战争的地方”。所幸的是,近年来印巴局势峰回路转。穿越克什米尔的“和平巴士”于今年4月首次开通,两国总理在一次历史性会晤上发表的共同声明:印巴和平进程“不可逆转”,印巴之间还按照协议互换了双方的核设施清单。至此,这场持续了十多年的核危机终于画上了句号。

核危机_核危机 -中国遭遇的五次核危机

第一次

1950至1953年朝鲜危机

1950年10月25日,我志愿军入朝参战。在中朝军队凌厉的攻势面前,美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三八线以南。杜鲁门于7月1日下令秘密在关岛地区部署原子弹部件,后因美国不得不顾忌苏联的力量,考虑再三后的杜鲁门放弃了使用核弹。

1953年3月,刚刚入主白宫的前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又扬言要在“韩战”中使用核武器。5月19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作战方案:使用原子弹挫败中共的“人海战术”,包括对鸭绿江以北的共产党空军基地发动攻击。20日,在艾森豪威尔支持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这一作战方案。种种原因使美国最终未敢在朝鲜战场上使用核武器,第一,是中国态度坚决,不怕核战争;第二,美国害怕已拥有原子弹的苏联(估计当时苏联拥有25颗原子弹)介入(苏联政府在声明中公开表示,对美国在远东使用原子弹不会袖手旁观、视而不见);第三,志愿军已做好防核准备,朝鲜多山地形和多变气候也不利于原子弹袭击;第四,美国盟国的反对,国际舆论普遍同情中朝一方。

第二次

1955年金门马祖

1955年1月18日,我军解放大陈岛,2月8日至12日,国民党军队全部撤逃。美国认为中共将对金门、马祖发起总攻,担心美国可能会卷入一场规模更大的战争之中。

3月6日,杜勒斯向总统报告说金门、马祖必须困守,如果它们遭到袭击,只有核武器能提供有效的回击。3月15日,杜勒斯又一次发出了核威胁,说如果台湾海峡发生战争,美国准备使用战术核武器。另一方面,美国在挥舞核大棒,不断对中国发出核威胁的同时,又试图说服蒋介石主动撤出金门、马祖而固守台湾,蒋坚决反对。

正在这关键时刻,1955年4月23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8国代表团团长会议上发表了重要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和远东局势。”这个声明给缓和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带来了转机。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艾森豪威尔不得不作出积极响应,4月26日,杜勒斯表示将与北京就停火举行会谈,解放军对金马炮击立即减少,至5月中旬炮击完全停止,台湾海峡恢复平静。

第三次

1958年美要让厦门变成第二个广岛

为了打击国民党自1957年以来不断叫嚷“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1958年8月23日晚6时30分,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炮火轰击大、小金门等岛屿,两小时内向金门密集发射炮弹4.5万枚。此时,美国又一次举起了“核大棒”,由驻关岛的战略空军B47飞机负责投弹。当时,美国空军中已传闻中国厦门将成为第二个广岛。

据不久前解禁的美国绝密文件《1945年7月至1977年9月:核武器部署与监护历史》透露,当时准备对厦门周围的6至8个军用机场实施核攻击。向大陆沿岸地区的5个机场先各投一枚当量为7000至10000吨的小型原子弹后,看看中国的反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向总统建议授权第七舰队司令认为必要时可下令向中共方面投掷原子弹。

面对威胁,中国没有让步。与此同时,美方最高决策者艾森豪威尔犹豫不决,态度先硬后软,称“对任何地区问题都不想使用核武器”,转而反对使用核武器。这次危机得以化解的最重要的原因,是9月底10月初毛泽东和中央意识到美国逼迫蒋介石放弃金马的意图是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撤出这些不易防守、同大陆联系紧密的岛屿,使台湾更加孤立,于是重新考虑了立即解决金马问题的利弊得失,做出了暂不收复金马的决策。至10月25日,历时64天的金门炮战终于告一段落。

第四次

1963年美欲对中国核设施实行“绝育手术”

中国决心研制原子弹始于1955年初,也就是在第一次金门马祖危机期间。随后,有关机构相继成立,各项工作协调进展迅速。1963年9月完成了原子弹图纸设计,1963年12月24日成功进行了聚合爆轰中子试验。

美国一直密切注视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1963年1月22日,肯尼迪在国家安全会议上强调,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的重点就是对付中国。那么,怎么样才能阻止中国拥有核武器呢?当时正值中苏关系破裂,最好苏美联手,甚至采取军事行动,迫使中国签署核禁试条约,放弃原子弹计划。1963年7月14日,美国特使哈里曼赴莫斯科,带来了肯尼迪对付中国原子弹的计划。哈里曼问赫鲁晓夫是否愿意采取“美国行动”或“苏联行动”阻止中国发展核武器,但赫鲁晓夫拒绝把中国原子弹问题当做一个威胁,对与美国联手的计划也不感兴趣。

美国人历来准备两手。在企图与苏联联手对付中国核武器的同时,也研究了单独破坏中国核武器计划的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对罗布泊试验场等目标由美国实施公开的常规空中轰炸,或由蒋军实施空中轰炸,或实施秘密地地面袭击,或空投特种兵破坏。在制定的美苏联手行动计划中,据透露,就有这样一种建议:一架美国轰炸机和一架苏联轰炸机,一起飞到罗布泊上空各自投下一枚炸弹,其中一枚是核弹。

与苏联联手计划告吹,单独干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和军事风险,美国无可奈何,终于没有采取行动。

第五次

1969年苏欲对我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苏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了3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是中苏两国矛盾长期摩擦并由苏方挑起的一个冲撞点。由于中方预先有准备,苏方被毁坦克、装甲车17辆,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苏军死58人、伤94人。显然,苏方吃了亏。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导弹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则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勃列日涅夫气得发疯。原来,尼克松得到消息后同他的高级官员紧急磋商后认为,只要美国反对,苏联就不敢轻易动用核武器;让一家不太显眼的报纸把这个消息捅出去,美国无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无法怪罪我们。

中国很快进入了“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在此关键时刻,苏联领导人出于全球主要战略对手是美国、战略重点在欧洲、在袭击中国后难免遭报复等多方面考虑,突然采取了缓和措施。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利用9月上旬赴越南吊唁胡志明之机途经北京同周恩来在机场进行了三个半小时的会谈,局势暂时稳定。

柯西金回国后,苏联又改变了态度。

9月16日,伦敦《星期六邮报》登载了苏联自由撰稿记者维克多・路易斯的文章,称“苏联可能会对中国新疆罗布泊基地进行空中袭击”。

考虑到美国全球战略利益和发生大规模核战争的严重后果,美国决定阻止苏联对中国的核攻击。

勃列日涅夫知道后怎么也不信美国会站到中国一边。苏联驻美大使向勃列日涅夫报告说情况属实,如果中国遭到核打击,美国将认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而首先参战。

至于中国,这时也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为2万~2.5万吨的原子弹进行实战性演习爆炸。随后中国又先后进行了当量为2万~2.5万吨的地下原子弹裂变爆炸和轰炸机空投的当量约300万吨的氢弹热核爆炸。苏联十分清楚中国核爆炸的含意,前苏联领导人出于多方面考虑,于10月20日在北京首开两国边界谈判。由珍宝岛事件引发的紧张对峙局势开始缓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10103/152206.html

更多阅读

乌克兰“核泄漏” 核泄漏后的福岛

第一次参加世界杯的乌克兰果然没有世界杯常客西班牙那样有底蕴,“核弹头”舍甫琴柯也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也许是由于这是他的世界杯处子秀的缘故吧。乌克兰在整体水平上明显处于下风,打法也比较简单,西班牙牢牢控制了场上局势。上半场13

中国有多少核电站? 中国现有多少核电站

日本3.11大地震不仅引起破坏性海啸,震中周围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六个机组也纷纷拉起警报。谈起核事故,当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给大地留下的伤痕还未褪去,如今它又再一次开始威胁人类的生存。比起高达里氏9.0级的大地震,似乎核危机更令整个世

日本人的内置空调服 日本人 装空调

炎热的夏天酷暑难耐,人也容易跟着浮躁,我们遮阳,防晒,带着有电风扇的帽子,我们想到了所有的方法来消除暑气,然而这些方法都过时了,在日本,工作人员穿上了有内置空调扇的夹克衫。特别是在气温飙升的情况下,在过热环境中工作的日本员工找到了保

中国有多少核电站?是否安全,会不会产生爆炸 核电站爆炸

中国有多少核电站?日本3.11大地震不仅引起破坏性海啸,震中周围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六个机组也纷纷拉起警报。谈起核事故,当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给大地留下的伤痕还未褪去,如今它又再一次开始威胁人类的生存。比起高达里氏9.0级的大地震,似乎

声明:《福岛核危机 核危机 核危机-核武器,核危机-核武器发展史》为网友我吓死了夏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