娲皇,又称女娲氏、女娲娘娘、娲皇、娲皇氏,娲字的读音实质上说明了女娲氏的事迹,“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生火做饭向来是女人的事情,古人记录到女娲氏时,在“呙”字上配上一个女字符号而造出“娲”字,其实正是家庭主妇的形象。
概述
娲皇
娲皇,即女娲氏,在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娲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字,不会只是一个女娲,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娲产生。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因此,这个遗骨无疑是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
娲皇_娲皇 -历史记载
《石头记》伊始,娲皇氏炼石补天,单单一块未用,弃于青埂峰下,此即整部《石头记》生发之处。显然,大荒顽石之所以源自娲皇氏者,关乎是书之宏旨自必甚巨也。曩古号为氏者,有所谓伏羲氏、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何以众多男神不托,偏偏托于唯一之女神娲皇氏耶?早在一九一九年,还在新红学尚未萌芽之时,邓狂言《红楼梦释真》:“托于女娲者,为孝庄(文皇后)写照也。”世人所万难接受者,整个红学史上,于红楼正文第一行,娲皇氏炼石补天一说,多少读懂一点者,大约仅有邓氏狂言一人耳。有人以红学权威自居,实则就连正文首行之正解,尚亦读之不懂耳。
娲皇_娲皇 -科学测定
人祖庙考察根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成人头骨为6200年前的测定结论,以及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日前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人祖山位于黄河中游,据不完全统计,山中历代庙宇约达200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建有“娲皇宫”和“伏羲皇帝正庙”的人祖庙。
早在1984年,娲皇宫遭人破坏时,考古工作者就在女娲塑像下发现遗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明代人的墨书记载把该人骨称为“皇帝遗骨”。
从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建文的指导下,考古工作者对人祖庙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发现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代遗物291件(套),并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
娲皇_娲皇 -历史价值
“皇帝遗骨”及其他考古发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填补了上古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断层,说明山西吉县人祖山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为吉县人祖山区域是中华婚育文明、农耕文明、八卦和古代历法起源地之说提供了实物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