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原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六下语文第15课课文,作者:章武。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再读老人的话,体会老人的乐观和自信。散文《阳台》获1989年《人民日报》燕舞散文征文二等奖、《武夷山人物画》和《北京的色彩》分别获福建省第二、三届优秀文学奖。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现代应用物理系党委副书记,清华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书记,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天游峰的扫路人_天游峰的扫路人 -课文原文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作者:章武

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 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qī )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jiǒng)炯有神。

“您老有60岁了吧?”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作者章武。选作课文时文字有改动。

天游峰的扫路人_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仔细听老师说一句话,“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你听懂了什么意思?(板书:天游峰)看天游峰景色的图片,再说说看后的感受,或想到了什么诗句。

2、 相信我们读了课文后,一定会对天游峰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还要跟作者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完课题),他一定也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 齐读课题再质疑:你们想知道有关老人的哪些情况?读了课题,你们有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自由提问)

初读课文

1、 带着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2、 自己喜欢哪一段就多读几遍,准备读给同学听。

3、交流指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同学评议读书情况,结合纠错。

再读课文

1、 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圈划文中的好句子,找出读不懂的句子或有疑问的句子准备质疑。对自己理解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交流。

2、 小组讨论一下各自的问题,看看能否解决别人的问题,对小组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质疑。

3、交流:可以读好句子,说理由;也可以质疑提问或解答别人的问题,还可以谈自己的理解,老师结合评议交流情况,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鼓励并表扬会提问、肯动脑的学生。

作业

1、 让学生认准生字的字形,找找易错的字,提醒一下班里的同学。

2、 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3、 抄写本课的生词及好词语。

天游峰的扫路人_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人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学生说说印象中的天游峰,谈谈对老人的印象。

读讲课文

1、 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反映天游峰特点和老人特点的句子来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2、交流读句,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进行评议,指导读书并练习读好下列段落。(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中“我循声迎了上去…………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第六自然段、第八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爱工作……)

3、 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答吗?老人扫天游峰到底累不累?(分成两组:一组认为累,一组认为不累)

4、 学生再读课文,分别从课文中找出认为累或不累的理由来。

5、交流读句,说出理由,让人听出累或不累。

6、评价学生读书情况,鼓励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想,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来。

天游峰的扫路人_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课时

复习检查

读了课文,你想对天游峰的扫路人说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

读讲课文

1、 作者最后对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引读作者的一句话)作者是不是在跟他开玩笑?

2、 讨论并说出“是”或“不是”的理由。再读作者的话,体会作者对老人的祝福。

3、 你认为老人能不能活到一百岁?为什么?再读老人的话,体会老人的乐观和自信。

4、 学到这里,你对老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还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5、 质疑:现在你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学生讨论解决)

赏读课文

1、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挑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读。

2、 小组读书,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业

1、 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学了课文后最大的感受。

2、 课外读读《守林人》

备注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五课时

天游峰的扫路人_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四课时

复习温故

1、自读课文,天游峰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老人语言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讲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3)“一根银丝”指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

(5)小结。 游客

2、精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扫路人清扫路面的声音是那么分明。

(3)出示有关投影片: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

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a、自读这段话。

b、讨论: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c、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4)小结。 扫上山

板书: 每天一级级――――

扫下山

3、精读第三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2)分角色朗读第一层。

a、扫路人的工作累吗?他为何讲“不累”?

b、有感情朗读。

(3)分角色朗读第二层。

a、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的词句,进一步说说老人的哪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b、组织读议,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

c、感情朗读。

(4)小结并板书

(扫路人:轻松自在 自信豁达)

富有感情地朗读。

天游峰的扫路人_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五课时

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赏读佳句

(1)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根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3)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填空。

本文讲述的一位老人已有( )岁了,他每天早晨( ),傍晚( )。他早该退 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 ),吃的是( ),呼吸的是( ),而且还有( )作伴。这是一位( )的老人,作者从内心敬佩他。

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

本文写了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赞扬了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3、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劳,歌颂了老人的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说说“套”、“鞋”、“吁”、“汗”这几个字的间架结构。

2、“套”字书写73时要克服两个难点。

3、提醒学生注意“鞋”、“吁”、“汗”等字左右两部分的比例,把字写美观 。

4、学生练习描红。

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再抄写。

傍晚 伴随 静寂 气喘吁吁

险峰 攀登 慈善 自在悠闲

2、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老人 ( )地清扫

( )的天游峰( )地打量

( )星光 ( )地抓住

3选择关联词填空。

不仅……而且 ……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既然……就……

(1)( )这位老人已有70岁了,( )他还在险峻的天游峰扫路。

(2)在这里,他( )能呼吸清爽的空气,( )还有花鸟作伴。

(3)( )我顺着九百多级石梯上了顶峰,( )心里好不得意。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游客

天游峰:九百多级 望而却步

不 (险峰) 半途而返

开 扫上山

扫路人:每天一级级 轻松自在

( 年过七旬) 扫下山 自信豁达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原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

天游峰的扫路人_天游峰的扫路人 -作者简介

章武

原名:陈章武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42年

民族: 汉族

原名陈章武。笔名章武,福建莆田人。中共党员。1942年生,196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助教,南靖县报道组干事,《福建文学》、副主编,《台港文学选刊》副主编,仙游县副县长,福建省文联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第三届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着有散文集《海峡女神》、《处女湖》、《天游峰的扫路人》《仲夏夜之梦》、《生命泉》、《章武散文自选集》等。散文《北京的色彩》选入全国高中语文课本,《病的快乐》选入全国卫校语文课本。散文《阳台》获1989年《人民日报》燕舞散文征文二等奖、《武夷山人物画》和《北京的色彩》分别获福建省第二、三届优秀文学奖。其中,《天游峰的扫路人》被选为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15课课文。

陈章武(福建)

1、1942年生,196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助教,南靖县报道组干事,《福建文学》、副主编,《台港文学选刊》副主编,仙游县副县长,福建省文联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2、 陈章武,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1946年11月生于江苏南通市。1965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现代应用物理系党委副书记,清华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书记,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10103/153202.html

更多阅读

《天游峰的扫路人》评课 天游峰的扫路人习题

能上一节好的语文课,是许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夙愿。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洒脱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诗意的……最终是有魅力的!那么,语文课的魅力在哪里?我认为,它应该在课堂中师生的情感和智慧中。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实录 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

执教:曹丽芳班级:新区实小住宿部五(2)班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好!见到你们非常高兴。初次见面,首先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姓曹,与你们学校那位美丽智慧的玉兰老师同姓,你们可以称呼我——生:曹老师。师:真聪明。平时我喜欢读书和旅游。你们喜欢旅游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文精讲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文精讲课文指津《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带有自传性质,是诗人献给自己“母亲”的诗,满益着赤子之情。在诗中,我们看到,“母亲”是和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母亲”的形象时时出现在种种具体的生活场景

声明:《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原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为网友花香满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