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书籍 如何看待《当下的力量》这类灵性书籍及其这类现象?

我挺喜欢读这类书的,读过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尼尔·唐纳德·沃尔什《与神对话》三册,黛比·福特《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奥普拉·温佛瑞《我坚信》,肯·威尔伯《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朗达拜恩《英雄》、《秘密》、《魔力》、《力量》,杰克·坎菲尔德《吸引力法则》,芭芭拉•安吉丽思的《内在生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美]琳内•特威斯特, [美]特蕾莎•巴克合著的《金钱的灵魂》,还有《无量之网》《零极限》《还我本来面目》《破碎重生》《一念之转》《相约星期二》等。


这类灵性的书陪伴走过极度自卑的日子,让我一点点的成为最好的自己。以上读的书最喜欢的是肯·威尔伯的《恩宠与勇气》,其中有几本读完后写了一些读后感。


读《与神对话》:所有人都是特别的,所有时刻都是金色的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的《与神对话》躺在我的小书架上已一年有余,多次拿下来读几页又放回去,就这样束之高阁,直到读李欣频创意系列,看台湾第一文案天后一再推荐,我再次翻开《与神话对话》,白纸黑字里的每一句话都深入我心,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五星好书。


尼尔在人生最落魄时写下此书,借用“我”和“神”的对话,探讨人生,思辨人性。当然这里的“神”没有任何宗教意义,只是万物起源的一种代称。在读“我”与“神”的对话中解开了我很多困惑和心结,关于情感、成功、金钱、关系、健康等等,特别是“神”的回答,每一句都是金句。


《与神对话》的很多观点都颠覆了我现有人生观、世界观。其实我们每个人,任何时候都可以与神交流,与内心的沟通就是与神的对话,内心的真实声音就是神想传达给我们的,神无处不在。我们要珍惜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是神创造的生灵中最美好、最非凡、最优秀的。正如文章标题:所有人都是特别的,所有时刻都是金色的。


关于情感。神说人的情感由怕和爱组成,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两种情感的衍生。怕是收缩、封闭、摄取、跑开、隐藏、独吞、伤害的能量。爱是扩张、开放、赠送、停留、敞开、分享、治疗的能量。怕是毫无意义的,它会浪费我们的精神能量。但由爱诱发的能量才是无边的,才能找到最好的自己。是怕还是爱,我们可以自由选择。


关于自我。生活不是发现的过程,而是创造的过程。我们不是在发现自我,而是创造新的自我。最高的选择是为自我带来最多好处的选择。这个观点可能违反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宣传的“中庸之道”,但我们每个人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环境和事情,才能最大限度的照顾他人。我一家四人在四个不同的地方,我与弟弟每天都会和爸妈各通电话,读高中的弟弟总担心爸妈,读了《与神对话》。我告诉他:“如果你真担心家人,你处理好自己的事就是对家人最大的安慰。”


关于人际关系。我很早就知道杨绛的话“世界是你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但我们谁能真正的用心去实施这句话倡导的观点呢?我们还是很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无论是亲人、爱人还是朋友,以我为例,我曾有一颗很脆弱的自尊心,别人口直心快的评价,我照单全收,全记在心里,我以为TA看我不爽,更以为TA说的就是事实,我会伤心会愤怒会在心里否定自己。可慢慢发现TA不只说你,每个人在TA嘴里都很不堪,TA只是逞一时口快,原谅TA,然后继续寻找自我的真实身份。因为神说:“你对自己的意愿,即是我对你的意愿,你想要得到多少机会,你就能得到多少机会。其实我对你们每个人没有任何要求。”神的意思是:他没有要求我们这一生必须去做什么,也没有必须去完成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去做什么。我们有选择怎么生活的权利。压抑、不自由通常是我们内心的“怕”作祟,但如果抱着爱的目的,如果按照内心的真实想法去选择让我们更自由的生活方式,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恐惧和压抑。


关于成功。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强大的创造者。宇宙是个巨大的能力体,也就是吸引力法则,我们希望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我们现在的想法。思维和话语被反复表达后,会在世界中实现,会变成每个人的物质实在。如果你想要成功,你可以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我一定会成功。也就是说:如果你希望富裕,那别把穷挂在嘴边。如果你希望快乐幸福,那在内心远离负能量远离抱怨远离自我贬低。


关于金钱。金钱与成功并不冲突,但现代人一方面希望成为有钱人,却又羞于承认,认为钱充满铜臭味,特别是文艺青年。我有个朋友曾说:“我不想利用喜欢的文字去赚钱,这会毁了自己的爱好。”这个观点,我并不苟同,以我凡夫俗子的意愿,我就是要寻找我擅长的领域,并磨练技能,利用这技能心安理得的去获得物质基础。这需要我们在内心改变金钱思维。想赚钱,就不要否定钱的价值。如果我们去做真正热爱的事情,我们一定能得到与之匹配的物质。


神还教导我们:“对任何事,别在内心做评判,你永远走你的路,同时允许别人走他们的路。如果别人阻碍你走路,那就无视他,你继续往前走。”无论对于神还是对于我们自己,我们所有人都是特别的,所有时刻都是金色的。”

读《力量》:爱是生活的一切答案

奶奶离开这个世界已一月有余,在见证奶奶死去的整个过程后,我好像从她的死亡中迅速成长,我迫切的需要学习一切关于死亡的知识,死亡、哲学、灵性,买书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看书的速度,顺藤摸瓜找到朗达·拜恩的《力量》,她的《秘密》很早以前就读过,当时没当回事,直到前几天看《秘密》电影版时才惊讶于吸引力法则的力量。


而这本《力量》也是《秘密》的延伸,书名虽然是《力量》,但内容更多的在介绍吸引力法则和爱,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吸引什么样的人。你给予多少爱,你就获得多少爱。你的正能量收获的是更多的正能量,同样,你的抱怨、悲伤、痛苦得到的是几倍的负能量。而且正负能量可以及时转化,或者说如果你现在正处于负能量,你可以及时发现当下的美好,转化成正能量。以我为例,我最近健身,经常忽略晚饭,下班直接去健身房,跑步一小时,再私教一小时,两小时的运动量消耗了一整天的能量,虽然运动能产生兴奋因子,但这兴奋因子不足以抵挡过午不食的饿,以至于健身结束,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负能量缠身,感觉整个世界都不好了,也会怀疑我这样运动有什么意义,甚至放大到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其实这时候只要吃点水果或者低热量的食物补充一些热量就好了,但如果意识不到能量转化,还会任凭自己在一个人的夜里没完没了的自怜,而这样自怜这样质疑自己的结果是会吸引到更多不好的事情,可能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运动不好,也可能向吸引力法则发出更多的负能量。而知道了这些规则,我会在健身之前就稍微补充一些食物,防止因身体热量低而产生不好的感觉。

宇宙间的吸引力法则是一股很神奇的力量,利用“创造过程”的三个步骤:“想象、感觉、接收”,专心想象你渴望的事物,想象你自己正与你渴望的在一起,想象你正在使用你想要的东西,想象你已经拥有你需要的一切;在想象的同时,一定要对你正在想象的事物感受到爱,爱的力量会让你得到想要的一切。如果你想减肥,那么就通过想象和感觉到自己已经拥有理想中的身材,对希望的身材付出爱,如果想旅行,就想象自己正在旅行,如果想拥有一段亲密的关系,就想象和感觉已经拥有时自己的样子,照这个样子去表现,并付出爱。如果你希望充满活力并且快乐,并对人生有着无法言喻的热忱,那么爱的力量可以让你达到,获得远大于你的想象,无论你要的是什么,都尽可能去想象你所能想到的最棒最好的状态,就如同时尚集团总裁苏芒的口头禅:永远追求最美的最好的!


除了想象和爱,我们还需要感恩,感恩是一切的倍增器,对我们拥有的一切发自内心的感恩,感谢家人、朋友、爱人,感谢工作感谢老板感谢同事,感谢树木花草,感谢食物感谢参与你生命的一切,跟自己的生命坠入爱河!每天尽可能的注意身边喜爱的事物,尽可能的去爱,因为当下的每一秒,都是个感谢和倍增你喜爱事物的机会。


你越是付出爱且感觉生命的美好,你磁场的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强,范围也越来越大,将会把你喜爱的所有人事物都吸引到你身边,毕竟,爱才是一切答案!




读《和尚遇见钻石》:在内心植入财富的种子

麦克尔·罗奇格西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同时是藏传佛教最高学位的佛学博士,他将佛教的《金刚经》运用到他的钻石商业中,成功的把欠债五万元的小公司经营成年收入一亿美元的大企业,《当和尚遇见钻石》就是麦克尔·罗奇格西将两者结合的思考之书。

在内心植入“心理铭印”


在藏传佛教中有“心里铭印”的概念:我们的心灵就像一台全息的、自动的、功能强大的摄像机一样,把我们所做的、所说的、所想的所有的事情,都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它们就像是在我们心灵的田地里面埋藏的小种子一样。当我们行善活作恶之时,心灵铭印透过我们的自觉,被植入于心。


作者认为,掌握心理铭印如何运用,我们可以将其为我所用,即只要植入一个正确的铭印。我们就能得到想要的财富,成为想成为的人。

灵性书籍 如何看待《当下的力量》这类灵性书籍及其这类现象?

心灵铭印究竟如何运作?

1、经由铭印所产生的感受,必须与铭印的内容相符。

即一个负面的行为只能导致负面的结果,一个正面的行为只能导致正面的结果。

2、铭印停留在潜意识的时候,它的强度持续不断地增强;直到它茁壮成熟,迫使我们经历一些好的或坏的感受。

即使十分微小、几乎出自无心的行为都能够在未来引发巨大的经验感受。

3、从来没有任何感受的存在,除非引发感受的铭印已经先植入心中。

我们所经历的的每一种感受,都是由先前的铭印引发的。

4、一旦铭印被植入于心,它必定产生一种感受;没有一个铭印是白白不起任何作用的。


根据以上可得知,心里铭印是一颗种子,当下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过去植入的铭印或种子的产物,经过时间的推移,这些铭印蓄积了某种程度的力量,就会长成一株植物,如果是愤怒的种子长成大树,此时再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我们应该训练自己,事先观察行动可能导致的立即结果,应该平静下来,用冷静理想的头脑处理问题,化愤怒为力量,让紧绷的事态缓解下来。如果是乐观积极的种子,比如财富的种子,会产生意向不到的效果,原本我们想找一朵花,可能我们会挖到一堆宝藏。


每天静坐、每周进行圆圈日


心理铭印需要长时间的持续的植入。作者提出,我们可以进行一种心智锻炼,即每天同一时间静坐,自我反思关照,理清思绪,安顿身心。用西藏智者的话说:“当你慢慢地干活、清理打扫之际,你应该观想,这是在清净你的事业,你的生活,以及你的心。”静坐时可以在心中植入强烈的铭印,观想要达成的目标,把自己当成最有成就、最有智能、最具慈悲的人。


作者还提出“寻求灵感的圆圈法则”,即每逢周三和老板请假,离开办公室,寻求灵感。用圆圈日来打破惯例,利用一些时间来思考“为什么”,而不是如何工作。在这一天中,保持静默,进入心的宁静,探测内心深处关于工作生活的创意,寻找人生和事业挑战的深沉答案。当然这一天除了思考外,也可以进行运动,和一位专家学习或者读书。


死亡冥想以及自他交换


人生苦短,很多人根本找不到这一生的天命,也无法洞悉人生在世的意义。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此生使命,找到人生重点。作者介绍了“死亡冥想”,即每天早晨你清醒之时,不要起身,双眼睁开地躺在床上,然后问自己:“如果我今天晚上即将死去,我要如此度过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吗?”如果能持之以恒的修持死亡冥想,可以简化我们的日常生活,舍让头脑保持清醒,把人生的优先次序、轻重缓急了然于心。


“自他交换”也是西藏佛学修持的重要法门,是作者作为一个管理者,与员工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具体做法分三步:


1、蒋巴法:学习如何敏锐地观察其他人的需要和喜好,即把我们从专注于自我中抽离,开始关心他人,有利于自己在心中植入最强大、最具有利益的铭印。

2、身体互换:假装把你的心放进他人的身体之中,然后睁开你的眼睛,注视着自己,看看他们想从你身上获得什么。

3、绳索特技,想象你和他人被绳索绑着,合二为一,此时你们共同需要的是什么。


修习西藏佛教22年,麦克尔·罗奇格西将《金刚经》融会贯通,他发现照料他人的最佳方式是教导他们如何致富,如何享受财富,以及如何使财富充满意义。在教导他人的同时,也在心中下获得无量无边财富种子。


读完,感叹于罗奇格西把东方佛学奥秘解析的深入浅出,这是一本值得所有企业家、实业家、金融人士以及本人这种小喽啰一读再读的“商业圣经”。


读《内在革命》:所有人都生活在平淡的绝望中

我之所以是我,并不是因为我的路上出现了多少路障,而是因为我有足够的勇气迈向新的道路。

我之所以是我,并不是因为我遇到了多少次失望,而是因为我不停地原谅、找到了重新开始的信念。

我之所以是我,并不是因为我的一段感情持续了多久,而是因为我在这段感情中,爱得足够深,在这段感情结束之后,愿意再爱一次。

我之所以是我,并不是因为我被击倒了多少次,而是因为我无数次挣扎着重新站起来。

我的痛苦并不是我。

我的过去也不是我。

浴火重生之后的才是我。


“我是谁”?什么是“我”“我是怎么来到这里?”这些都是深奥的哲学命题,需要每个人用自己的一生去探索。而芭芭拉•安吉丽思的《内在生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可以为我们的探索节省时间。阿甘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诚然,人生充满了未知和意外,在这种处境里,我们会茫然,会迷失。而这本书教会我们:未知会带来意外的经历,意外的智慧,意外的觉醒。让我们向前进,充满希望地放眼未来。


被困在另一种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目标,很多梦想。我们可以说出一堆“我要怎样怎样……”,但现实是,我想成为一个作家,但我还在苦逼写文案;我想成为一个老板,但我在单位还是一个小喽啰;我想成为一个百万富翁,但其实我的三餐都难以为继……就像作者说的:“我们想要过某种生活,结果却被困在另一种生活里。”我们并没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甚至离我们的预期越来越远,我们很可能早已错过自己的人生地图,只是人云亦云的,被带到了别人的梦想之地。


当我们猛然警醒:自己过的并不是希望中的生活。但承认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极大的勇气,就像卢梭说的: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大部分人都逃避在另一种生活里,宁愿被真相绊倒,与现实捉迷藏。现实想找到我们,但我们却想尽一切办法躲避它。大家开始否认事实,害怕改变。缩在自己为自己打造的外壳里。并以为只要不予理睬,就能逃避痛苦。但最后,逃避却将我们推向了我们一直希望能逃离的痛苦、困惑和不快乐中。最后导致,我们在内心深处关闭自己,开始把生活搅得一团乱麻,开始变得麻木、愚昧。


任何迷失都是觉醒

即使如此,我们也没必要放弃自己,没必要放任自流,尽管我们会焦虑、会痛苦、会失望麻木,但这个时候也是我们该审视自己的时刻,是进行内在革命的最佳时机,因为任何迷失都意味着觉醒时刻的到来。无论世界还是我们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改变,都处于运动之中。我们每一秒都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己,用作者的话说:小鸡不可能让自己回到鸡蛋里,我们也不可能让自己回到那个已经容不下自己的旧角色里。


只要我们把痛苦和迷失当成生命的警钟和转折点,尝试着往前走,试着去改变,试着去摆脱旧的自己,迎接新的自己,把“愤怒、内疚和自我谴责”的内核转变成“新的人生、新的爱、新的自由”。把活着的每分每秒都当成恩赐,当成上帝的回馈。让我们像宝石一样,经过悲伤的洗礼和雕琢,发出美妙、神秘的光芒。


怎样才是真实的活着?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给了以下参考答案:

·依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

·依照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他人的想法)来做决定。

·感觉自己能做真实的自己,能为人所爱,不必为了让他人接受自己而虚情假意。

·接受和尊重自己的全部,不必隐藏或欺骗。

·真诚地与人交流,哪怕这样会造成冲突或紧张。

·如果不确定一段感情是值得的,就不会草率地安定下来。

·向他人直说自己想要和需要的东西。


作者把自己的成长和挫折、感悟,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我们,全书散发着灵性的光辉,作者一再强调,在写这本书时,不是她选择了这些素材,而是《内在革命》本来就有,只是选中了她,由她记录下来,传达给大家,正如作者最后说的:


为你写下这本书,是我的荣幸。

愿我分享的言语为你打开大门,为你点燃亮光,帮助你慢慢地前行。

愿你明白你并不孤单,在你旅行的途中,还有爱和恩泽,它们永远都是你的伴侣。

愿福泽时刻伴着你,愿平和充满你的内心。

愿你勇敢、快乐、自由。


我也想说:愿我们都可以尽我所能的去生活、去爱。


读《金钱的灵魂》:

了解“金钱的灵魂”,让内在外在都富裕起来

《金钱的灵魂》这本书磕磕绊绊读了很久,起初是读不下去,感觉酸涩无味,很穷很穷的时候,因为心理需要,再读如获宝典,《金钱的灵魂》与《失落的致富经典》目前已颠覆了我对金钱的观念,是值得深读并运用到实践的方法。

《金钱的灵魂》一书探讨的是如何与金钱建立有意识、充满喜悦的全面关系,以及热爱和学着去理解与拥抱金钱的流动。教我们找到一条通往个人自由与金融自由的途径。

书中开篇是马克·金尼的金句:“金钱如穿鼻铁环,随心所欲地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只是我们已经忘了,其实我们本是它的设计者”。人生在世,没有谁能逃过对金钱的追逐,我们多多少少都在为贫穷和富裕所累,更有甚者,拥有金钱的多少已经直接衡量人生的成败。可是那花花绿绿的钞票最初只是用于满足生活需要的货币而已,为何我们要贪得无厌的去追逐?

逃离“匮乏”,关注“充裕”

作者琳内特威斯特从事二十多年的战胜饥饿项目,穿梭在丰盛的欧美国家和贫穷的非洲各国,工作期间她观察着人们对金钱的态度。她看到人们日复一日的活在“匮乏”的弥天大谎中。

匮乏已侵入人们的日常理念,时间的匮乏金钱的匮乏感情的匮乏……匮乏让我们内心恐惧,要么驱使我们无休止地追逐更多的东西,却永远得不到满足,要么迫使我们采取折中策略想退出这种无望的追逐。由于匮乏的信念在我们脑海里根深蒂固,更使我们头脑中产生了三个有毒的迷思。

1、资源紧缺。它导致很多人担心自己被淘汰出局。也成了很多人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理由,同时迫使国与国、人与人之间资源争夺和恶意竞争,人文学者巴克敏勒曾说过:“这个世界及其充足的资源其实足以保证我们每个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这与《失落的致富经典》一书不谋而合,“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充分自由地享用一切所需资源的权利,并且可以凭借这些资源来增强我们的体魄、开启我们的心智、丰富我们的灵魂。”其实,地球上有足够资源供我们每一个的所需,只要我们的所需建立在“合理利用资源,确保他们以及所有生命的可持续发展。与金钱的关系必须坚实地建立于他们自己的核心价值以及他们对生命与土地的最高承诺上。”

2、“多多益善”,这种想法驱动人们努力累积,竭力获取与贪得无厌的竞争文化,多多益善让我们很难体验当下的拥有,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追逐和没有胜者的比赛,不停的奔跑,忘记如何停下来。

3、事情本来就如此。这种想法容易极端,导致我们认为一切都不公平,没有任何出路。我们常常因为这个理由,把自己困在原地,委屈自己频频妥协或者欺辱他人,占便宜。认为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因为屈从我们放弃了自己的潜力,以及为了一个丰盛、公平、健康的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机会。这种观念也让我们在金钱方面陷入困境无法自拔,我们必须放下这个观念,才能看到另一个可能性——世上本无“本就如此”的事情,也不存在“绝非如此”的事情,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如何作为,并用自己的行动来有所作为。

其实,我们一旦抛弃这三个迷思,放下匮乏的观念,就会发现“充裕”。充裕感是一种创造行为,是一种创造不同的行为,是知晓我们拥有足够的资源,它提醒我们,如果我们认真看一看周遭与内在,就会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我们本就拥有充裕的资源。一旦以充裕的心态生活,我们就能够带着对自身完整性的觉知生活,而不是殚精竭虑的去追求完整,关注充裕,我们就会发现内在拥有的一切,并因此开始采取有效可持续的方式面对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任何资源有限的状况。在我们的欣赏和关注下,我们的资产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丰盛。

真正的丰盛从“充裕”中源源流出,就存在于对“当下如是”之美丽与完整的体验。事实上,丰盛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根本的自然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这既有的一切来创造不同。这种理念可以让每个人重塑人生,使所有人拥有充裕感和满足感,这其中没有牺牲,只有满足。

充裕的理念认为,这个世界的资源满足我们所有人的需要,“资源足够”的洞见与信念能够启迪并激励我们分享、合作与贡献。

金钱如流水,欣赏与合作创造丰盛

金钱是承载的工具,是我们彰显愿望的渠道,金钱承载着我们灵魂的允诺。

在一次捐助中,作者初识格特鲁德,并被她对金钱的观念所感动:“我觉得金钱像流水,对于某些人而言,它像汹涌的大河一样从他们的生活中奔腾而过。对我而言,则像细流,不过,我希望能够以为众人谋福的方式让它从我的生命中流过。”格特鲁德捐赠的金钱被作者誉为“福佑之钱”,这数量并不多的金钱带着格特鲁德灵魂的印记,“在房间中洋溢着真诚以及心灵的震颤,自始至终都承载着目标、意愿与灵魂能量的流动。”

对于金钱的流向,我们大部分人并没有特别的关注。如果我们将金钱的流动看作健康与真实的现象,并且完全允许它流动,而不是焦虑地看作健康与真实的现象,并且完全允许它流动,而不是焦虑的看着它流过,或者守财奴般死守不放。在充裕的主导下,我们会创造与庆贺金钱的正向力量,也会创造出金钱该有的价值,就如格特鲁德的“福佑之钱”。

作者说:“金钱只有在流动、被捐赠与分享、被分配与运用在肯定生命的事情上时,才有其价值和意义。”

在实现金钱的价值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如何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福佑之钱”。“欣赏”是充裕的源头,能够帮助我们借由对既有之物的关注来创造新的价值,如果我们将注意力放在创造性、勇气与正直之上,那丰盛和充裕的体验将会更加丰富。

而“合作”也能我们和其他人的创造力互惠,相互取长补短,让双方能量和资源不断更新,让双方共同享受美丽的富足感。

让自身内在外在共同富裕

在体会“充裕”和“丰盛”的理念下,重新审视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创造力与能力,认知并欣赏既有资源、可利用的资源,那么,它们的力量、效用及恩典就会在我们的关注下成长、繁荣。欣赏自己,欣赏我们如是的样子,欣赏自己拥有的一切,我们就能够重新看到各种可能性,从而设定愿景,做出承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如果我们呵护那些充裕的种子,运用我们的金钱,像浇水那样以灵魂使命为出发点滋育,那金钱同样是通往完整与内心宁静的道路。

最后,让我们的灵魂走近金钱,金钱走近灵魂,共同完成这神奇之旅。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灵性书籍解救了我,陪伴我走出低谷,走进美好。灵性不是宗教,灵性宣扬的是爱和宽恕,如果你有兴趣,可以一起交流探讨。


关于作者:

慕夏CC


书评、随笔作者

豆瓣:慕夏CC

微博:慕夏CCC

微信公众号:亭亭玉立(ID:ttyl220)

亭亭玉立qq群:26074220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103/2608.html

更多阅读

《当下的力量》--在线阅读 当下的力量 pdf

《当下的力量》当下的力量 缘起2007-11-24 19:21本书的缘起我很少取用过往,也很少思考它;然而,我愿意把自己如何成为灵性导师,和这本书的诞生过程做个简单的介绍。我三十岁之前的生命,处在一个持续性的焦虑状态,其间穿插着自杀性的沮丧。

读书笔记《当下的力量》2008.8)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当下的力量》是2008年初看到的,惊为天书,看完后四处推荐了一阵,还买了几本送给朋友看,直到今天,每次翻开都会有收获。把读书笔记(内容摘抄)拿出来分享。这些都是当时自己感觉很有收获的片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完整的书,相信每个人会有不同

张德芬导读《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改变你一生命运的书  《当下的力量》及《新世界:灵性的觉醒》(A NewEarth)的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是我最喜爱的灵性作家∕老师。我真的很高兴他的作品现在陆续在华语世界被大家接受、推崇,也因而使得这本小书《修炼当下的力量》能

如何看待《网络营销工程师》资格证书 弱电工程师资格证书

如何看待《网络营销工程师》资格证书和大家讲一下目前出现的含金量比较高的一个资格证书《网络营销工程师》资格证书的产生背景,报名、学习、拿证的流程以及它在现在职场中的含金量。首先,讲一下《网络营销工程师》的产生背景。(一)高

声明:《灵性书籍 如何看待《当下的力量》这类灵性书籍及其这类现象?》为网友温柔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