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沙·海菲茨出生于1901年2月2日,他的家乡是当时俄国的维尔纽斯。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海菲茨也是一位出生和居住在俄国的犹太人。
海菲茨_海菲茨 -人物简介
海菲茨如同俄罗斯民间传说中美丽神奇、造福人间的火鸟,雅沙.海菲茨,(1901――1987)的行空出现使整个小提琴世界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1901年2月2日,海菲茨慈生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他的父亲是一位职业小提琴手,3岁起海菲茨就开始跟父亲学琴,4岁入维尔纽斯音乐学校从事么尔沁。6岁即在音乐会上成功地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海菲茨_海菲茨 -经历
1917年,海菲茨应邀赴美国巡回演出,10月27日,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的意义深的首演。他的名字已经成了传奇式的,每个人都想亲耳聆听的琴声,亲眼目睹他的风采,这一天,音乐界的许多名人都来了,大家都想证实一下传闻中的故事是否真实。几个小时的音乐会过去了。当众多的的小提琴家不再感到燥热难当的时候,音乐评论家们迈着激动的步伐冲出音乐厅,他们向世人宣布:新一代的小提标准诞生了!
在卡内基音乐厅首演的两周后,海菲茨走进胜利唱片公司的录音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录音生涯。在海菲茨创造的诸多奇迹之中,有一点特别突出,就是他总能找到最简捷途径直入作品的核心。这在1917年录制的最早的几张唱片上,这个特点已现端倪。舒伯特――威廉密的《圣母颂》,G旋上的主题温暖浓郁,充满了人间慈母的至爱之情,险峻的八度双音如同远方游子在纵情高歌。同样抒情气质也表现在1918年录制的门德尔松――阿克伦的《乘着歌声的翅膀》中,这是海菲茨音乐会常用的返场曲目之一,听众在一种对音乐的依依不舍之情中离去。正是由于海菲茨此时年事尚浅,涉世未深,少年人独有的清纯镇静的本性才在早年的录音中昭昭在目。
20世纪初,正是炫技小品在音乐会中大行其道之时,凭借着对技巧超人一等的把握,海菲茨把炫技小品的演绎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一下子衬得以往许多脱泥带水、强撑硬努的演奏落伍过时、出尽洋相。1917年录制的巴齐尼的《精灵轮舞》是集左手大跳、拨弦和右手快捷的上下连跳弓于一体的精彩绝伦的演奏,双手配和准确无误,已属不易,海菲茨在完美的演绎中领着钢琴伴奏轻松自如地往前狂跳,说明他的技巧潜力还卓卓有余!十余年后,梅纽因在年岁相仿时录过同一曲目,狂放恣肆有过之无不及,听起来更加激动人心。但论起音之精确,弓法之严谨,仍以海菲茨为万世师表。仔细辨别可以看出,海菲茨的基本功更加扎实,梅纽因写意即兴的成分更重。这种差别决定了他们将来各自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海菲茨_海菲茨 -生平
海菲茨
1910年,为了在演奏技艺上得到进一步的深造,九岁的海菲茨进入了彼得堡音乐学院,投身在了大名鼎鼎的奥尔教授的门下,成了这位伟大的小提琴教育家的庞大教学集团中的一个特殊成员。奥尔教授是一位颇有远见且又慧眼识才的杰出教育家,海菲茨的到来,立即在他的心中产生出了一种兴奋的感觉,这位全身似乎蕴含着无限魔力的小精灵,以他在小提琴上所显示出的巨大才能,使得奥尔教授惊喜得心花怒放。他从小海菲茨的身上,敏锐地感觉出了一种未来的小提琴演奏大师所具备的全部素质,即而将他列为自己身边的重点学生,煞费苦心而又不辞辛苦地精心培育着他。就这样,海菲茨从九岁到15岁整整跟随奥尔学习了六年,完美地掌握了作为一名优秀小提琴家所应具备的一切技能,同时也成为了从奥尔教授班上毕业的一名最为出色的学生。
作为一名在少年时代便倍受人们瞩目的小提琴艺术天才,海菲茨很早就开始在欧洲各国进行旅行演出。还是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奥尔教授门下作学生时,他便在1912年11岁时来到了维也纳和莱比锡等地进行了成功的演出。1914年的10月,13岁的他又在著名指挥大师尼基什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的协奏下,在柏林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次演出使得柏林的各界人士无不感到由衷的震惊。当时,正在柏林的著名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在听完了海菲茨传神般的演奏之后,曾发自内心地感慨道:“我也许会怀着如此满意的心情马上砸碎自己的小提琴。”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海菲茨一家为了避乱而迁居到了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暂且落了脚,那个时候的海菲茨还没有想到美国从此而成了他的第二个故乡。海菲茨来到美国以后便立即开始了他的小提琴演奏事业。这一年的10月28日纽约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迎来了17岁的雅沙・海菲茨。这一天,他在这里举行了一场多年后都被人们由衷称领的,同时又是他在美国取得首次成功的重要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上,他为来自美国各地的听众演奏了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和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随想曲》等十余首具有艰深技巧的乐曲。他的演奏立即轰动了整个纽约,人们对这位来自俄国的年轻小伙子的非凡才能表示出了极大的惊奇。演出结束后,当地的各大报刊都争先发表了赞扬他的文章,一向语言和态度都异常苛刻的评论家们,却一致用“出类拔萃的伟大小提琴家”这样的赞语来称谓他。而当时在美国正红极一时的著名小提琴大师米沙・埃尔曼则被海菲茨那充满魔力般的惊人演技激动得浑身冒汗。他以极为不平静的心情对坐在身后的著名钢琴家戈多夫斯基说道“您不觉得这儿有些太热了吗?”而戈多夫斯基却极其幽默地回答说:“对钢琴家来说倒还并不太热。”
海菲茨
海菲茨自从在美国的卡内基音乐厅中一炮打响之后,便由此开始了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繁忙演奏。1920年5月他来到了英国的伦敦。在著名的皇后大厅中,以无可挑剔的技艺演奏了埃尔加的《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在这之后的二、三年中,他又先后来到了印度、蒙古、以色列、澳大利亚、朝鲜、日本和当时的中国进行旅行演出,所到之处均受到了当地听众的热烈欢迎。我国的一些年高的知识分子和音乐爱好者,至今还深深地记得当年海菲茨来中国演出时的情景。据说,当年海菲茨在上海不仅开了个人独奏会,而且还和当时的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一起合作演奏了协奏曲。这段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对于那些亲眼见过海菲茨演奏的人来说,真可谓是无比幸运和终生难忘的了。
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海菲茨给人们留下的是一个具有超群天才和极其活跃繁忙的小提琴家的印象,当时,他的足迹遍及了世界主要地区。1925年,24岁的海菲茨加入了美国国籍,成为了旅美俄裔小提琴家庞大集团中的一员。1934年,海菲茨终于有机会回到了阔别了近20年的故乡,这一年,他对前苏联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访问演出。在那里,海菲茨面对着狂热般欢迎他的听众们,举行了多场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音乐会,同时也与当时前苏联的小提琴界人士进行了极其有益的交流。据说当时前苏联众多的青年小提琴象和音乐学院的学生,因为仰慕海菲茨的大名而纷纷找到他来上课,这些年青人怀中抱着各式各样的协奏曲和奏鸣曲的谱子准备技给海菲茨听。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海菲茨却只听他们拉音阶,而且要用各种弓法和变奏来拉,这一下可使得这些毫无准备的年轻人们手足无措了。无奈的学生们纷纷老老实实地在海菲茨的面前一板一眼地拉起了音阶。而海菲茨却告诉他们,对于小提琴演奏技术来说,音阶练习是最为重要和基础的东西,如果音阶拉得不过关的话,那么任何作品都是不可能演奏好的。这些属于宝贵经验的忠告,使得所有前去上课的学生都获得了终身的教益。海菲茨当时对前苏联的访问演出曾在当地掀起了一阵巨大的狂潮,人们像对待凯旋的英雄一般来看待海菲茨。当时,海菲茨曾在莫斯科和彼得堡分别举行了独奏音乐会。前苏联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杨波尔斯基曾忠恳地评论道“海菲茨的演奏是一种气魄浩大而又无所不能的艺术。他的技巧既宏伟又辉煌,表情既生动又细腻,各种妙处无不兼收并蓄和韵味无穷,他的演奏充满着新鲜生动而又用之不竭的音乐天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海菲茨不再象原来那样不断地周游世界进行旅行演出,他相对地把美国作为他的长期定居点,并在这里展开了较为系统和有规律的艺术活动。1962年,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洛山矶大学分别聘请海菲茨去讲学,并由此而专设了“海菲茨音乐讲座”这一特殊的课程,数年来聆听过海菲茨讲学和示范演奏的人多得数不清,一时间,海菲茨精彩而又生动的讲学,成为了这两所大学中最为吸引入的课程。1969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终于聘请海菲茨担任了该校的小提琴教授,晚年的海菲茨曾在这里进行过多年严格而又富有成效的教学工作,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小提琴演奏人才。
海菲茨
海菲茨的演奏艺术生命是很长的,进入晚年以后,他的演奏活动虽已不像从前那样频繁,但仍然保持着相当的活力,他的演奏技能也始终如一,并没有跟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1971年.海菲茨在法国举行了“70寿辰电视纪念音乐会”,演奏了布鲁赫的《苏格兰幻想曲》和巴赫的《恰空舞曲》等长达一个小时的曲目。这次演出通过电视转播,使得全世界的人们都看到了海菲茨晚年时的不老艺术风采。同时,人们也是最后一次看到海菲茨的正式演出,第二年,即1971年71岁的海菲茨正式宣告退休了。退出演出舞台的海菲茨仍然忙碌着各种艺术方面的工作,如改编乐曲,接受采访和教授学生等等,我国著名女小提琴家夏三多就是海菲茨晚年时所教授的出色学生之一。
海菲茨一生中的演奏艺术活动是极为丰富的,同许多演奏大师一样,他也是一位十分著名的室内乐演奏家,作为一名修养深厚的演奏大师,他对室内乐有着同样的热爱程度。在他一生丰富多彩的演奏生涯中,曾与著名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著名中提琴家普里姆罗斯和著名钢琴家阿瑟・鲁宾斯坦一起组成了超水平的室内乐重奏小组,演奏了大量的古今优秀室内乐作品。他们之间的默契合作所表现出的崇高艺术品味,真正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迷人境寻。
自从克莱斯勒以其不拘一格的豪放风格和潇洒自如的新潮审美观,为20世纪的小提琴演奏艺术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之后,这种精神的延续便不断地由后代的小提琴家们逐步地发展着。然而,真正使这种新的潮流产生出质变的更高层次,即达到了完美的升华境界的人物却只有海菲茨一人,更确切地说,他在这方面是一个首当其冲的人物。从小提琴的演奏技术上来说,海菲茨似乎已将它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众所周知,海菲茨在我们这个时代乃至整个20世纪中,可以称得上是技巧最为精湛和完美的小提琴演奏大师,在这方面,他天才地继承和发展了他的伟大前辈伊萨依和克莱斯勒等人所留传下来的杰出成果并通过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把它们演变成为了一种高度科学和完善的技术体系。
海菲茨_海菲茨 -演奏风格
海菲茨
人们在欣赏海菲茨的演奏时都会得到这样一种感觉,似乎小提琴已不是一件额外的乐器而已经成了他的身体中的一个部位,他支配小提琴就如同支配自己的肢体一样得心应手。他是一个完全摆脱了技术的禁锢,而真正能够在自由王国中尽情驰骋的勇士。纵观海菲茨的演奏,有许多方面都是极为独特的,他喜爱快速度的演奏,同样的乐曲,他往往要比其他小提琴家的演奏速度快一倍甚至更多,虽然如此,却丝毫损害不了他那充满魅力的音乐性。他的右手运弓技巧如同灌注了神韵一般,充满着无尽的魔力。从今天着来,他的握弓方法似乎并不是那样的规范但他却以极为科学的力量分配来使运弓达到极佳的放松状态和理想的效果,至于对那些快速跳弓,连顿弓,飞跳弓和抛弓等高难运弓技巧的掌握,他所达到的程度就更是出神入化了。海菲茨的左手技术同样是精湛的,首先,他的运指速度极快,这与他先天的良好机能及后天刻苦的单双音音阶训练有着直接的关系。更为可贵的是,无论是多快多难的乐句,他都不仅能够极为干净清晰地演奏出来,而且还同时保持着极为精确的音准,在这一点上,他可以说是古今小提琴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海菲茨左手技术中的另一大特长就是他那表情丰富且又韵味无穷的各种滑指技巧,在这方面,他将由伊萨依首创的尾滑指及蒂博采用的“幻想滑指”技巧融汇贯通并发展演变,形成了他所演奏出的既有强烈的表现力,又有完善的科学性的极为成熟的滑指技巧。人们在欣赏海菲茨的演奏时,每当这些体现他浓郁个性的滑指出现时,听众的心弦都会被紧紧地扣住,久而久之,这种技巧便成为他演奏风格中的一种明显的特征了。后来,这种技巧逐渐被许多青年小提琴家所模仿、采用和发展,以至成为20世纪小提琴演奏技术中的一个十分有代表性的风格和手段。
海菲茨左手技术中的另一大迷人之处,就是他那个性极为突出的探弦技巧。他的揉弦变化很丰富,但一般来说都是快速有力的带有着强烈的动力感和激动的热情。这种揉弦所产生出的效果使得他演奏出来的音乐充满着生动的活力。而当这种探弦与那富有绝妙控制力的运弓技巧相结合之后,便产生出了一种色彩柔和妩媚醉人而又带有甜美感的音色,这种音色,最终成为了海菲茨演奏风格中的一种突出标志。
海菲茨演奏时的姿式也很有代表性。他在演奏时,琴头高昂,眼睛直视指板,右臂的肘部抬得很高,这样使得他很容易将右臂的重量放在弦上,从而产生出穿透力极强的宏亮声音。他的这种演奏姿态,使人们不禁想起了一个威武的战士形象,而在人们的脑海中,海菲茨也正是这样一位舞台上的英雄。
在20世纪早期的小提琴演奏大师中,海菲茨是一位演奏风格极为独特的人,他的个性十分突出,以至人们仅从一弓奏出的一个长音上就能够辨别出是他的演奏,这种个性显著的音色便是被人们称之为独一无二的“海菲茨音色”。然而对于海菲茨演奏中的整体风格,许多年来却始终带有着众说纷云的色彩,在公认他所具有的精湛演技和表现音乐的巨大能力的同时,也有许多人觉得他的演奏过于冷峻和理智,在许多方面缺乏甜蜜、温馨和静止般的满足感,然而更多的人则认为他的演奏存在着强烈的内在热情只是在对待某些不同作品的理解和表现上存在着强烈的个人自我意识,故而导致了在音乐处理上的过分冷峻色彩,然而从整体来看,这种特征主要是以他的个人性格、生活经历以及对艺术审美方面的理解为依据而体现出来的,当然,过强的客观主义态度,缺乏动感与赢止之间的辩证理解,也是这种特征出现的原因之一。
海菲茨_海菲茨 -评价
海菲茨
海菲茨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大师早已盖棺定论了,但若谈起他对20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发展所产生出的影响,就不是一句话能够说明白的了。总之,不管人们主动认为还是被动承认,他的演奏艺术都已成为了20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中的杰出代表,无论是与他同时代的小提琴家们,还是后辈的小提琴家们,都不约而同地从他的演奏艺术中吸取了许多精华成分,至于以帕尔曼为首的现代小提琴家们,就更是这种典型代表艺术的直接受益者和传播者了。
海菲茨是一位有着高度修养和掌握着全面演奏风格的艺术家,他一生演奏了几乎所有的古今小提琴作品,能够随时随地背奏出数十部高雅的小提琴协奏曲及其它形式的小提琴作品。他练琴极为刻苦,而且几十年来从不间断,对待他所崇敬和热爱的经典作品,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反复改进,直到找到了理想的处理方法为止。而对待20世纪的现代作品,她也总是抱着极大的兴起去学习和研究,为此,英国著名作曲家沃尔顿曾把自己创作的那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题献给了海菲茨。
一般来说,一个人想要成为知名的小提琴家,虽然很难但却并不是办不到的,然而要想成为人人将其树为楷模的“小提琴家中的大师”,就绝非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这样的辉煌巨星,在20世纪中恐怕只有海菲茨一人能够称职,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将海菲茨称作是“20世纪的帕格尼尼”的原因了。
1987年,海菲茨以86岁的高龄离开了人世。他去世以后,全世界的舆论界都纷纷发表了对他的高度评价和对他辞世所表现出的极度惋惜。记得小提琴家帕尔曼的话说得十分恰如其分,他说:“海菲茨的逝世象征着小提琴演奏艺术中一个时代的结束,这种巨大的损失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是的,这位被小提琴家亨利克・谢林称之为“现代小提琴之王”的伟大传奇人物,的确是整个20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中的光辉典范,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最使人怀念的音乐巨人。
海菲茨_海菲茨 -作品
海菲茨
CD1.
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交响协奏曲
勃拉姆斯: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
第二小提琴:弗里德曼
中提琴:WilliamPrimrose
大提琴:皮亚蒂格尔斯基
伦敦新交响乐团/萨金特
CD2.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
波士顿交响乐团/明希
CD3.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芝加哥交响乐团/莱纳
CD4.
布鲁赫:第1小提琴协奏曲
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
维厄当:第5小提琴协奏曲
伦敦新交响乐团/萨金特
CD5.
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第2小提琴协奏曲
格拉祖诺夫:小提琴协奏曲
芝加哥交响乐团/汉德
波士顿交响乐团/明希
CD6.
科诺德:小提琴协奏曲
Rozsa:小提琴协奏曲、交响协奏曲
瓦克斯曼:卡门幻想曲
大提琴:皮亚蒂格尔斯基
洛杉矶爱乐乐团/瓦伦斯坦
达拉斯交响乐团/汉德
RCA胜利交响乐团/DonaldVorhees
CD7、8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
CD9、10
海菲茨最后的音乐会
RCARedSeal721742
BMG与SONY合并的一个积极成果就是两家可以把过去各自的专集放在一起出版。海菲茨的原封专集就是这个情况。这里的大部分录音来自RCA,最后一卷《海菲茨最后的音乐会》的录音来自哥伦比亚――SONY唱片公司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