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行赏罚 齐威王行赏罚 齐威王行赏罚-原文,齐威王行赏罚-译文

齐威王的左右近臣都说阿城大夫有能力,而即墨大夫官风败坏。齐威王使人视察暗访,其结果与左右说的截然相反,事实是即墨大夫管理的地区“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而阿大夫管理的阿地却是“田野不辟,民贫苦。”原来,即墨大夫为人正直人民办事,不善结纳朝廷的左右近臣。反而阿大夫善于行贿买动人情,巴结朝廷左右大臣。齐威王掌握了实情以后,就把各地的官吏召集起来,对确有政绩的即墨大夫“封之万家”;对阿大夫以及那些因受了贿赂而隐瞒实情的大臣处以重刑。此后,群臣耸惧,莫敢饰非,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齐威王行赏罚_齐威王行赏罚 -原文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齐威王行赏罚_齐威王行赏罚 -译文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派遣你到即墨担任地方长官以来,指责你的话、说你执政不力的报告每天都有传来。但是,我亲自派人去视察即墨,实地情况却是田野开垦了,人民安于耕作生活有序,官府没有积压着等待处理的事,东方广大的地界内因而安定平稳,秩序井然。这些证明了你执政有方、有所作为和你的行政能力,更重要的是证明了你没有徇私舞弊,没有巴结拉拢我左右的亲近人员来给你在我面前说好话!”随即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以示褒奖。

随后,齐威王又召见阿(城)大夫,对他说:“自从任命你镇守阿(城),称赞你在当地的政绩优良的好话几乎每天都有听到。我同样也派人察看走访了阿(城),却看见田地荒芜,无有序的耕种治理,百姓贫困饥饿。不久前赵国来进攻鄄地,你不派兵救援;卫国夺取了薛陵,你却不知……这样看来全是你用重金来贿赂买通我的左右替你说的好话!”就在这天,齐威王下令:把阿地大夫以及替他说好话进谗言的左右近臣一并处死(煮死――当时的一种严厉刑法)。

通过了这件事情,齐国上下官员都受到震动和教育,谁都不敢再像阿大夫那样买通威王的亲信搞欺上瞒下、隐过是非、邀功冒赏,也不敢再懈怠工作,无所作为,每个人都开始用心全力地务实工作。齐国很快的便得到很好的治理,成为了当时战国“七雄”之首。

现实启发

判断事情真伪,断定事物,都应做到实际了解,眼见为实,兼听则明;对应的则是偏听偏信,草率的下定论。故事里的当事人齐威王对即墨大夫也好,对阿城大夫也罢一开始都报以公平怀疑的态度,在自己没有掌握确切信息材料的情况下没有被身边的近臣欺瞒忽悠。在即墨大夫、阿城大夫两人之间不偏不倚,用同样的形式实际调查了他们的工作情况。但是,一旦情情的真伪原由水落石出之后,他的处理方案也是赏罚分明,并且果断高效!同时这个处理结果还在一定范围内做了公开通报,起到了极好的示范、警示作用!既奖励了正直有为的官员,又严厉打击了结党营私混淆视听的腐败队伍,同时还杜绝了类似事件的再犯。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是高效、正确、一举多得的。

注释

1.即墨: 在今山东境内。下文所说“阿”、“鄄”、“薛陵”均属齐国的属地。

2.大夫: 古代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称一般做官的为“大夫”。

3.毁: 诽谤

4.阿: 今山东东阿一带。

5.日至: 每天传来。

6.辟: 同“僻”,开垦,开辟。

7.给: 富裕。

8.官: 官府。

9.事: 原意是“奉承”,这里是“贿赂”的意思。

10.耸: 同“悚”,恐惧。

11.务: 力求。

12.饰诈: 作假欺骗

13.贫馁: 贫困挨饿,馁:饥饿

14. 封之万家: 用一万家的赋税封赏给他

15.子:你。

16,左右:随从。

齐威王行赏罚_齐威王行赏罚 -相关人物

齐威王(前378~前320)是中国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妫姓,田氏,名因齐,齐桓公田午之子。公元前356年继位,在位36年。齐威王以邹忌为相国,用田忌为司马,孙膑为军师,教兵习战,以谋征伐。 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与他相关的著名典故还有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邹忌讽齐王纳谏等。

齐威王行赏罚 齐威王行赏罚 齐威王行赏罚-原文,齐威王行赏罚-译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20103/153645.html

更多阅读

《齐威王烹阿大夫》与《烹阿封即墨论》 烹阿封即墨论 翻译

齐威王烹阿大夫——选自《资治通鉴》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1. 常州市(09江苏省)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和《成侯邹忌为齐相》,完成17~20题。(共12分)【甲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

一.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译文?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译文 赏析《战国策》【题解】这篇写齐相邹忌,有自知之明,从而领悟到一个被偏爱者、敬畏者、有求者包围的人,可能因听不到真话而导致完全错误的判断。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终于使威王听从。本文语言简洁,句法

齐威王 齐威王是个怎样的人

齐威王(前378年―前320年),战国时期齐国国君。汉族,妫姓,田氏,名因齐,齐桓公田午之子。公元前356年继位,在位36年。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死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田齐王陵景区内。早在古齐国时,田氏夺取11个姜氏的

声明:《齐威王行赏罚 齐威王行赏罚 齐威王行赏罚-原文,齐威王行赏罚-译文》为网友孤老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