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战役 井陉之战 井陉之战-对战双方,井陉之战-战役概述

公元前204年爆发的井陉之战,是楚汉战争中汉大将韩信指挥的,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一带对赵军的一次出奇制胜的进攻作战。在这次战役中,韩信以不到3万的劣势兵力,背水列阵,奇袭赵营,一举歼灭号称20万的赵军,阵斩赵军主将陈余,活捉赵王歇,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态势。井陉之战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井陉之战_井陉之战 -对战双方

1.攻方:汉 将领:韩信 兵力:1万
2.守方:赵国(楚国附属) 将领: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 兵力:20万
3.战场: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
4.战果: 韩信以万余的劣势兵力,一举击破二十万赵国大军,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态势。

井陉之战_井陉之战 -战役概述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井陉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当时,赵军谋士


汉高祖刘邦李左车向陈余建议:正面坚壁不战,用一部分兵力绕到敌后切断汉军粮道,最后前后夹击,一战而擒韩信。但陈余却是一名崇尚正面攻击的将领,认为韩信兵少而疲,不应避而不战。

韩信深谋远虑,自知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如采用强攻,必会受挫,于是决定在离井陉口很远地方驻扎下来,反复研究地形地势和赵军部署。当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立即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远地方扎下营来。他选拔了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乘天黑悄悄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等翌日见赵军出动,营垒空虚之时,攻入赵军大营,把赵军旗帜拔下,插上汉军旗帜。

当汉军接近井陉口时,韩信连骑哨都不派,立即传令中军主力全部前出到河边背水列阵,营垒上的赵军远远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退,纷纷讥笑韩信不懂兵法。少顷,天色已然大亮,汉军阵营扬起一阵轻尘,随着激越的鼓声,一队旗仗转出,韩信在众将校的簇拥下纵马来到阵前。陈余眼见韩信兵少,自己又占据有利地势。于是率轻骑锐卒蜂拥而出,欲生擒韩信。韩信令弃旗鼓仪仗,迅速转入阵中。陈余见此情景,当即下令全营出击,直逼汉阵。汉军因临河而战已无路可退,所以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双方厮杀半日有余,赵军仍未能获胜。这时赵军营垒已空,韩信预先伏下的两千轻骑长驱直入,在赵军营垒遍插汉军红旗。鏖战中的赵军突然发现背后营垒插满汉旗,队形立时大乱。韩信挥军趁势反击,将二十万赵军杀得大败,斩杀赵军统帅陈余,生擒赵王歇。

井陉之战_井陉之战 -历史背景

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大破刘邦,这使得许多诸侯纷纷背汉归楚,刘邦的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局


井陉之战连环画面,刘邦采纳了张良等人的建议,制定了正面坚守、侧翼发展、敌后袭扰的战略方针。其中命令大将韩信率军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歼灭黄河以北的割据势力,向楚军侧背发展,就是这一战略计划的重要环节之一。

公元前205年,韩信首先率军击灭了魏王豹,平定魏地。当时,黄河北岸尚有代(今山西北部)、赵(今河北南部)、燕(今河北北部)三个割据势力。它们都投靠项羽,成为楚的羽翼。汉要灭楚,就必须先翦除这些诸侯国,使项羽陷于孤立。韩信针对这些割据势力只图据地自保、互不救援的弱点,便向刘邦提出进一步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消灭代、赵、燕,东击田齐,南绝楚军粮道,对楚军实施翼侧迂回,最后同刘邦会师荥阳的作战计划。它得到了刘邦的赞许和批准。

公元前205年闰九月,韩信率军平定代地,活捉代国的相国夏说。战斗刚刚结束,刘邦就把韩信的精兵调往荥阳一带去正面抗击项羽的进攻。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统率3万名新近招募的部队,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赵王歇、赵军主帅陈余闻讯后,即以号称20万的大军集结于井陉口防守。

井陉之战_井陉之战 -战役过程

井陉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就是现在河北获鹿西10里的土木关。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几十公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的行动。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反观韩信,麾下只有数万之众,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军,士气虽高涨,但身体却疲乏,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当时赵军主帅陈余手下有一位名叫李左车的谋士,很有战略头脑。他向陈余认真地分析了敌情和地形:韩信越过黄河,实施外线作战,前段时间俘虏了魏王豹、夏说,并乘胜进攻赵国,士气旺盛,“其锋不可挡”,所以赵军必须暂时避开汉军的锋芒。但是汉军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弱点。这主要表现为,汉军的军粮必须从千里以外运送,补给困难。井陉口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因此汉军粮秣输送一定滞后不济。鉴于这一分析,李左车进而向陈余建议:由他带领奇兵3万人马从小道出击,去夺取汉军的辎重,切断韩信的粮道;


古井陉口而由陈余本人统率赵军主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与韩信军周旋相持。李左车认为只要运用这一战法,就能使得韩信求战不得,后退无路,不出10天,就可以彻底消灭汉军;否则,赵军是一定会被汉军打败的。然而,刚愎自用且又迂腐疏阔的陈余却拘泥于“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教条,且认为韩信兵少且疲,不应避而不击,断然拒绝采纳李左车的正确作战方案。

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非常高兴,当即制定了出奇制胜、一举破赵的良策。他指挥部队开进到距井陉口30里的地方扎下营寨。到了半夜时分,迅速实施作战部署:一面挑选2000名轻骑,让他们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战旗,由偏僻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的抱犊寨山(今河北井陉县北)潜伏下来,准备乘隙袭占赵军大营,断敌归路;一面又派出1万人为前锋,乘着夜深人静、赵军未察之际,越过井陉口,到绵蔓水(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东岸背靠河水布列阵势,以迷惑调动赵军,增长其轻敌情绪。部署甫定,东方天际晨曦微露,决战的一天悄然来临了。

赵军对潜伏的汉军毫无觉察,望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以退兵,都禁不住窃窃哂笑,认为韩信置兵于“死地”,根本不懂得用兵的常识,因而对汉军更加轻视。今天看来,当时赵军的哂笑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兵法上明确规定,布阵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泽”,韩信反其道而用之,岂不是可笑之至?

井陉战役 井陉之战 井陉之战-对战双方,井陉之战-战役概述

韩信天亮之后,韩信亲自率领汉军,打着大将的旗帜,携带大将的仪仗鼓号,向井陉口东边的赵军进逼过去。赵军见状,果然踌躇满志,离营迎战。两军戈矛相交,厮杀了一阵子后,韩信就佯装战败,让部下胡乱扔掉旗鼓仪仗,向绵蔓水方向后撤,与事先在那里背水列阵的部队迅速会合,赵王歇和陈余误以为汉军真的打了败仗,岂肯轻易放过机会,于是就挥军追击,倾全力猛攻背水阵,企图一举全歼汉军。

汉军士兵看到前有强敌,后有水阻,无路可退,所以人人死战,个个拚命,赵军的凶猛攻势就这样被抑制住了。这时,埋伏在赵军营垒翼侧的汉军二千轻骑则乘着赵军大营空虚无备,突然出击,袭占赵营。他们迅速拔下赵军旗帜,插上汉军战旗,一时间红旗林立,迎风,陈余不得已只好下令收兵。这时赵军才猛然发现自己大营上插满了汉军红色战旗,老巢已经易手。这样一来,赵军上下顿时惊恐大乱,纷纷逃散。占据赵军大营的汉军轻骑见赵军溃乱,当即乘机出击,从侧后切断了赵军的归路;而韩信则指挥汉军主力全线发起反击。赵军仓皇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20103/154470.html

更多阅读

张鼎丞、邓子恢、曾山弹劾陈毅始末 张鼎丞和邓子恢的关系

1946年6月,解放战争爆发。解放军继李先念、郑位三、王树声、王震领导中原突围,胜利突破国民党军重兵围困后,最精彩的就是7月13日到8月31日华中野战军在司令员粟裕的领导下,发动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给全国的解放军部队树立了打败国民党军的

娘子关战役探秘之二 娘子关战役电影全集

娘子关城关有城门两座,南门为娘子关城门的外口,城门建于峭壁之上,东面依山,西面临谷。娘子关城关有城门两座,南门为娘子关城门的外口,城门建于峭壁之上,东面依山,西面临谷。南门城台全用就地采集的石块而筑,门洞为石券拱形,内无瓮城,门额上书“

瓜岛战役中后勤战的作用 太平洋战争瓜岛战役

瓜达卡纳尔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继中途岛战役后日本失败的另外一个重要战役,也是太平洋战争的真正转折点,自此以后,以美军为主的盟军开始进入战略进攻。瓜达尔卡纳尔岛是只有土人居住的一个岛屿,但日本海军在该岛发现了适合修建机场的场地

《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每回读书笔记

赤壁之战也是一次著名战役,它发生在东汉末年,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主战双方是刘备孙权联盟和曹操。虽说兵力悬殊,但孙刘联军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原因是什么,我们来分析一下。 曹操刚刚制胜于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战胜了袁绍,获得了辎重

声明:《井陉战役 井陉之战 井陉之战-对战双方,井陉之战-战役概述》为网友笑渣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