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松 清华大学 李岩松 李岩松-北大副校长,李岩松-清华老师

3个同名人物:

1北大副校长

2清华老师

3运动员。

李岩松_李岩松 -北大副校长

李岩松,男,汉族,1964年10月出生,籍贯吉林省,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协助校长负责国际合作、外籍专家、留学生、港澳台办、孔子学院、北京论坛、贵阳会议等工作。
1983年进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学习,1987年获法学学士学位、1993年获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1997年在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访学。1987年留校工作,1997年任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2001年―2010年11月任国际合作部部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2005年任校长助理。2010年5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李岩松_李岩松 -清华老师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本科毕业(1998)
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2003)
工作经历
2003年至今,清华大学物理系
教学
大学本科“数学物理方法”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量子信息与原子核结构的研究,隶属于清华大学物理系高能核物理研究所以及量子信息与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量子信息方面,主要从事量子算法等理论方面的研究;原子核结构方面,主要从事原子核结构模型方面的研究。

主要论著

在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9篇,独立引用次数超过30次,以下为详细列表:

量子信息方面:
1. LONG GuiLu, ZHANG WeiLin et al(3), Arbitrary Phase Rotation of the Marked
State Cannot Be Used for Grover's Quantum Search Algorithm,
Commn. Theor. Phys. 32(1999)335
2. Gui Lu Long, Yan Song Li et al(2), Phase matching in quantum searching,
Phys. Lett. A262(1999)27
3. Gui Lu Long, Yan Song Li et al(2), Dominant gateimperfectionin Grover's
quantum search algorithm, Phys. Rev. A61(2000)0423
4. Gui Lu Long et al(3), An SO(3) picture for quantum searching, J. Phys. A:
Math. Gen. 34(2001)861
5. G.L. Long et al(3), Experimental NMR realization of a generalized quantum
search algorithm, Phys. Lett. A286(2001)121-126
6. LONG Gui-Lu et al(3), Quantum Mechanical Nature in Liquid NMR Quantum
Computing, Commun. Theor. Phys. 38(2002)305-308
7. Y.S. Li et al(1), Entanglement in a two-identical-particle system,
Phys. Rev. A64(2001)054302
8. Zeng Bei et al(3), High-Dimensional Multi-particle Cat-Like State
Teleportation, Commun. Theor. Phys. 38(2002)537-540

原子核物理方面:
9. Y.S. Li, G..L. Long(1), Relativistic consistent angular-momentum
projected shell-model: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Commun. Theor. Phys. 41(2004)429-434
10. Y.S. Li, G..L. Long(1), Relativistic consistent angular-momentum
projected shell-model: Angular-momentum projection,
Commun. Theor. Phys. 41(2004)579-582
11. 龙桂鲁,张伟林et al(4),
原子核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的若干问题,
宁夏大学学报, 19(1998) 332
12.龙桂鲁, 张伟林 et al(4),
原子核代数模型中的F-旋混合态、回弯、
电磁跃迁问题的研究, 原子核物理评论16(1999)6
13. Xie Yuanxiang, Xu Shuwei et al(9), (EC+(+) decay of 130Pm
and 128Pr, Eur. Phys. J. A5(1999)341
14. LI ZhongZe et al(4), Positive Parity States in Even-Even
Te Isotopes, Commun. Theor. Phys. 33(2000)405-410
15. G. L. Long et al(2), Mixed symmetry isomeric states in nuclei,
Commun. Theor. Phys. 37(2001)75-82
16.谢元祥et al(9),缺中子130Pm和128Pr核的Ed β衰变研究,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4(2000)719
17. Long GL et al(8), Some recent development in nuclear structure
studies, HIGH ENERGY PHYSICS AND NUCLEAR PHYSICS-CHINESE
EDITION24(2000)38-44

李岩松_李岩松 -运动员

来自北京的26岁(2008年)残疾人运动员李岩松,年轻的脸上常挂着阳光般的笑容,尽管他所看到的世界是模糊的,但这位残奥会火炬手的目标却是清晰的,那就是在北京2008年残奥会上卫冕4100米接力比赛金牌,并赢取200米、400米赛的奖牌。

经历

李岩松生性好动,从小就喜欢跳绳、踢球、跑步,小学时被选进体校练田径。从那时起,他就 开始做冠军梦,为此不怕吃苦拼命练习。可谁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视力却开始明显下降。直到有一天,大夫跟他说,他的视力已不适宜从事剧烈运动。难道冠军梦就这样破灭了?刚满18岁的李岩松没有放弃,他来到了北京残联运动队,继续为圆自己的冠军梦而努力。
“练田径枯燥、乏味,整天在操场上跑大圈儿,可没少吃苦……”李岩松说的是实话。但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每天天蒙蒙亮就在跑道上开始了一天的训练,一直练到周围的楼群出现模糊的灯光。由于李岩松的视力只能看到二三米的距离,跑步时远处的跑道根本看不见,而且一到弯道便不自觉的串道,跑了冤枉路影响成绩。为此李岩松放弃休息,自觉加大锻炼强度,一遍遍在弯道上找感觉,双脚都磨出了血泡,全身肌肉酸疼让他难以入睡。“抓紧练、努力练、跑出成绩、跑出精神”成为李岩松的坚定信念。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了三项冠军并打破了全国纪录。
2002年4月,正当李岩松积极备战世界盲人运动会,向世界冠军冲击时,他的父亲被确诊为白血病晚期,他多么想陪在父亲身边,尽做儿子的孝心,但他还是以比赛为重,投入到了紧张的训练中,虽然有着万分的不舍和牵挂。当李岩松比赛完回到北京时,他的父亲已经离开了人世。他感到心痛万分,内疚不已。“一定要取得世界体育冠军!”李岩松在悲痛中发下了重誓。此后,他在教练的指导下,更加刻苦和勤奋地训练,在韩国举行的“远南”运动会上,经过顽强拼搏,最终取得了四个项目的冠军。当他站在冠军的领奖台上,当庄严的国歌响起时,李岩松的心情格外激动,他终于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告慰了父亲的在天之灵,也实现了自己的世界冠军梦。

残奥会风采

2008年9月16日中午在北京残奥会男子4X100米视力障碍组接力比赛中,李岩松和队友一起打破世界纪录,获得了中国田径队在视障组短跑中的唯一一枚金牌。但这枚金牌并不足以抚慰他400米金牌被取消的痛楚,尽管这枚接力金牌对于四个视力加起来不到0.1的运动员来说,已不能用“来之不易”这四个字简单概括。
“失利的当晚,我躺在床上一宿没睡,第二天6点起床坚持比完了200米的第一枪,但那个打击太大了,说实话,我到现在都没调整过来,为了这个400米,我苦苦等了4年,没想到最后被规则绊倒。我没话说了。”李岩松所说的这个巨大打击指的是13日晚他在男子400米T12级决赛中夺冠、事后又被取消金牌这件事。在他率先撞线后,德国队提出申诉,称李岩松在比赛中离开自己的跑道,通过观看录像,总裁判认定李岩松犯规,宣布将其金牌剥夺,顺延给德国选手施罗德。
四年前的雅典残奥会上,赢得接力金牌和400米银牌的李岩松就暗下决心,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他要在自己的家门口向两项冠军发起冲击。为了这个目标,他和教练赵新明付出了很多常人想象不到的艰辛。
在上海的集训中心,一周有6天的时间都能看到李岩松在教练的声音引导下奔跑。“不能因为他眼睛不好就不严格要求他,我按照健全人的方法训练他,我们要做就做到最好,”赵教练的要求便是李岩松的行动指标。2007年的五一劳动节,俩人都是在集训中心度过的,按李岩松自己的话说,“跑到吐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岩松和他的接力队友们16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跑道上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当天上午10点左右,男子T12级的200米决赛率先举行,中国田径队视障组的4名接力队员除全盲的刘向坤外都参加了那场比赛,同在A组李岩松和杨育青紧随南非选手朗恩霍芬之后撞线,分获银牌和铜牌,参加B组决赛的李强则排在总成绩单的第五位。
虽然4人中3人均因连续参赛而体力不佳,李岩松们仍以快于亚军委内瑞拉接力队0・8秒的优势夺冠,42秒75的成绩更打破了他们前一天在预赛中刚刚创造的世界纪录。
其实对于视障选手来说,能在接力赛中不出现失误地完成交接棒,已经是莫大的成功。在接力赛场上,每个交接棒的区域都会站一个教练,队员交接棒的时候要靠教练喊才能掌握时间,而找到彼此的位置则全凭听觉、经验以及队友之间的配合。对于交接棒,中国队的选手们表示,没有好办法,只能靠训练中不断磨炼,做到熟能生巧,而这个过程中两名选手踩在一起的情况时有发生,几乎每名队员都带着被踩出来的伤。
16日接力决赛的过程中,李岩松的表现尤为抢眼,当第三棒队友杨育青与他交接棒时,中国队还落后对手数米,然而负责冲刺的李岩松几步便将对手甩在身后,委内瑞拉的费雷尔赛后不得不无奈地表示:“李岩松是名非凡的短跑健将,如果中国队多落后几米,最后的冠军都有可能是我们的。”李岩松则认为自己还有潜力:“要不是刚比完200米,我还能跑得更快。”

目标

如今,李岩松在国内国外的比赛中已经获得了不少的冠军,但他并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虽然是残疾人,他却丝 毫没有自卑感,认为自己跟其他健全人没什么不同。他认为,做人重要的是要有目标,残疾人要面对现实,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作为北京市“五四”奖章获得者,李岩松正走在人生的大道上,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而不懈地追求着。

广州残亚会

2010广州残亚会男子100米-T12 金牌。

李岩松 清华大学 李岩松 李岩松-北大副校长,李岩松-清华老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20103/154570.html

更多阅读

东莞制造与制造东莞 东莞塑胶箱制造厂

告别想象,掩埋真相这部一年半前极为“吸睛”的电影,部分程度上帮助观众告别了对传说之城的想象,也部分程度上掩埋了真相。实习生 刘璐 本刊记者 李岩(刊于《博客天下》)(图片来源:CFP)很难说一段2分钟和一段2小时的视频,在展开有关一座城市的

声明:《李岩松 清华大学 李岩松 李岩松-北大副校长,李岩松-清华老师》为网友脚踏实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