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晖 黎明晖 黎氏八骏 黎氏八骏-黎锦熙,黎氏八骏-黎锦晖

“黎氏八骏”指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曜、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湖南省湘潭县中路铺镇南岳衡山支脉晓霞山石潭坝乡菱角村长塘组,这是一个不到10户人居住的小村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里曾诞生了为我国文化、科学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黎氏八兄弟,人称“黎氏八骏”。(一代国画宗师齐白石,则诞生于晓霞山东麓之星斗塘。)。

湖南-湘潭县中路铺镇-南岳衡山支脉晓霞山-石潭坝乡-菱角村-长塘组。这是一个不到10户人居住的小村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里曾诞生了为我国文化、科学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黎氏八兄弟,人称“黎氏八骏”。(一代国画宗师齐白石,则诞生于晓霞山东麓之星斗塘。)
黎家是个“书香门第”,祖父黎葆堂,前清戊子科举人。黎葆堂之子松安,晚清秀才。是四乡闻名的文人学士,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挚友,二人曾组织发起了“罗山诗社”。葆堂妻黄赓,是一个性格坚毅聪慧,自立精神极强的女子,靠自学达到能看书填词的学力。黎松安辞官不做,着意用“新学”教育子女。特意设立了家庭学校――长塘杉溪学校,聘请了几位有秀才功名能掺用“新学”的教师,开设中西合璧课程,在讲授中国古籍《四书》、《五经》的基础上,也讲授算学、格致、博物、音乐和美术等新课目。良好的家教,使黎氏兄弟都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专注力。在事业的选择上,一旦经过深思熟虑而确定下来后,则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便“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地奋斗下去,有着一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黎氏兄弟接受新事物快,有着较新鲜活泼的思想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在“五四”以来的文化科学界都有他们作出的贡献。

黎氏八骏_黎氏八骏 -黎锦熙

中国注音字母之父、语言学泰斗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号鹏庵,湘潭县石潭坝乡菱角村长塘人。清光结三十一年(1905)入县学为附生。次年考入省立中学堂 ,毕业后,就读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史部,宣统三年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曾任《湖南公报》总编辑、教育部教科书特约编纂员。发起成立国语研究会。1920年起,任北京女子师大、湖南大学等校教授。建国后,任北京师大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是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著有《新著国语文法》、《中华新韵》、《国语新文字论》等 。辛亥革命成功,主编《长沙日报》。民国元(1912),与张平子等创办《湖南公报》,任总编辑。民国2年,在省立四师(次年合并称首立一师)任历史教员,与杨怀中(杨开慧的父亲)、徐特立先进创办了“宏文图书编 译社”,他还发起组织哲学研究小组,由留学英国的伦理教员杨怀中做指导,经常讨论一些哲学问题,学生中的毛泽东、陈昌、蔡和森亦经常来参加。黎锦熙与毛泽东的师生情谊因此而逐渐深厚,黎锦熙到北京后,毛泽东曾写给黎六封亲笔信。
黎锦熙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民国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
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
第二个抄写员则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
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
第三个抄写员则与众不同,他也仔细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
后来,这个人建立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就是毛泽东。)
民国4年,黎锦熙任北京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处编审员。提倡白话文并推行注音字母,1916年,他倡导组织了“中华国语研究会”,大力提倡“国语统一”(推行普通话),“言文一致”(普及白话文)。1916年,他发起成立“国语研究会”。后来他又认为汉字是一种不适用的符号,改用拼音才是治本的办法,他创拟和推广“国语罗马字”,研制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草拟汉语拼音字母――“双拼制”(草案)。1918年以后,以鲁迅为首的新文学作家,创作了一大批彻反封建的白话文学作品,封建卫道士们在惊恐中却说白话文学作品虽有“文学”,却无“文法”,有“文”无“法”终是无以“文”。1920年,黎锦熙在北京高等师范国文系首创讲授“国文文法”用大量例证阐明白话文不仅有“法”,而且其“法”缜密,足以指导“文”,并于1924年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提示我国白话文内在的语言规律。1920年,他和“国语研究会”的同人共同努力,促成旧中国教育部下令全国废除小学“读经”,并以语体文取代文言文,实行了言文一致。1925年,旧中国教育部再次议决读小学《孝经》。黎锦熙无比激愤,当即公开上书教育部总长反对“读经”,同年黎锦熙更以惊人的气魄发动东南半壁(浙、皖、苏三省)的“焚烧小学文言文教科书运动”,以坚持“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传统,捍卫新文化的成果。1926年,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在北京召开,黎锦熙发表了《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宣言》的长篇讲演。他与赵元任、钱玄同等人始定北京音为国语标准音。1935年,黎锦熙设计的注音汉字铜模由中华书局制成,以供印刷小学课本及民众读物所用,实现了他提出的“先读书,后识字;忘其字,写其音”的主张。1922年,他和另外十四人组成“汉字简体委员会”,1935年,三百多个简化汉字终于问世了。。民国7年,呈请教育部公布39个注音字母作为汉字六音拼读之用。是年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教授 。此后,历任北京大学、中国大学、西北联合大学等校教授。民国13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1921年完成初稿,1924年2月商务印书馆初版)一书最负盛名,为中国第一部白话语法著作,被认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鸣钟之一,对中国语法学界影响很大,是我国第一部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有深远影响的现代汉语语法的开山之作,它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现代汉语规范化,为现代汉语书面语的最后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有筚路蓝缕之功。它刚一出版,即轰动全国,大中小学无不争先恐后采用,先后印行二十五版,打破了中国出版史的记录,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波及海外,在***亦有名之曰《黎氏支那语文法》的译本。此后与同人拟订中语罗马字,定北京音为国语标准音,又修订注音字母。民国23年,出版《国语运动史纲》,总结近现代以来的国语运动,阐明有关理论、方法,在为国语运动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在推行国语运动、研究汉语语法的同进,参与《中国大辞典》编纂工作。先后出版《佩文新韵》(与白涤合编)、《中华新韵》(与魏建功等合编)、《国语辞典》及《汉语辞典》等多种辞书。1926年,黎锦熙受中华教育改进社嘱托,创编了中英文对照的《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北京文化学社初版,商务印书馆重印),作为中国教育展品之一,送往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荣获奖章、奖状。此图颇引起美国人士注目,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惊叹而钦佩不已。黎锦熙采用“图解法”讲解汉语语法的专著更富有特色和创造性。它对指导阅读和写作,理清具有逻辑性的“复式句”、“多合句”,以及更具有科学性、修辞性的“章法”,更为形象、更为直观。他所著的《国语文法例题详解》(1926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一书,曾对著名女作家冰心的早期散文《笑》做了清晰的图解。冰心老人在1979年3月8日所写的题为《追念黎锦熙教授》一文中说道:“我对于语言学和汉语文法等,从来没有研究过……没想到五十三年前,黎锦熙老教授对于一个青年人的一篇不成熟的短文,竟下了这么大的工夫,这使我感激而又惭愧!”黎锦熙的语法图解,对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教授的学术研究亦有所裨益。民国33年,与许德珩等共同发起组织民主科学社(后改称九三学社),主张建立一个民主、科学的新中国。他是“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一位叱咤风云的先锋,他一直高擎着开拓新文化的大旗。
黎锦熙历任北京女师大、北京大学、西北联大、西北师院等国文系教授、主任,北师大文学院院长等职(毛润之早年受业门下),1949年2月,毛泽东指定黎锦熙、吴玉章、范文澜、成仿吾、马叙伦、郭沫若、沈雁冰七人组成“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前身),黎锦熙任常务理事会副主席、汉字整理委员会主任。同年6月17日,毛泽东亲临北京师大探望并宴请黎锦熙及其他教师。此后历任北京大中文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等职。为全国政协一、三、五届委员,全国人大一、二、三届代表。并继续从事语言科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出版《国语新文字论》、《词类大系》、《汉语语法教材》(与刘世儒合著)等书。一生有专著30余部,论文300多篇,其研究成果,代表一个时 期中国语言科学的研究水平。
他从事教育工作60年,大批学生在其培养指导下成名成家,如白涤洲、舒舍予、孙楷第、廖舒东、徐世荣、张寿康等诸多语言学家和作家,被语言学界称为“黎派”。更值得一提的是:黎锦熙对***同胞的国语教育亦十分关注并作出了贡献。他认为***方言最复杂,所以最需要标准语。***有五十年“假名”(***拼音字母)教育,以注音符号代假名,容易接受。他认为***的国语办好了,不但可以迅速扫荡***的五十年文化侵略,而且可以为闽粤苏浙等省作模范。为此,他于1944年倡导创办了国语专修科,并于***光复后,动员他的一百多弟子先后奔赴***,成了推行国语的骨干。黎锦熙桃李满天下,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日中教育恳谈会副会长伊地智善继先生于1986年夏来京参加“首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时曾说:“与会者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吃过黎锦熙先生‘奶’的。”他一生服膺勤、恒二字,坚持写日记70多年。常言:“任重能背,道远不退;快快儿地慢慢走,不睡。”生活简朴,自奉节俭,甘于淡泊,不慕荣利。他是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先驱和导师。他在语言学方面有许多卓越的贡献。在七十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中,他进行了广而深的学术探讨。他在语言、文字、训诂、语法、修辞、文学、史地、教育、哲学、拂学和目录等学科,都有着丰富的著述,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七百余种,成为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和教育家,并在文字改革、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辞典编纂三个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语言教育方面,如创立现代语文教学新体系,大力从事语文教材改革和建设,改革语文课程讲读教学方法,改革作文教学法,开创语法教学法等等,均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黎氏八骏_黎氏八骏 -黎锦晖

生于1891年,著名音乐家、儿童文学家,我国儿童音乐鼻祖,流行歌曲之父,上世纪30年代曾在上海创办明月歌舞社,先后创作《麻雀与小孩》等12部儿童歌舞剧与《老虎叫门》等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明月歌曲128首》及《黎锦明儿童歌舞剧选》等。
2004年春节,央视黄金时段连续播出纪录片《一百年的歌声》,开篇即响起《毛毛雨》的旋律,很多人都忘不了这旋律,它被音乐界公认为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而它的作者却被很多人忘记了。他叫黎锦晖。
1927年,有个叫王庶熙的湖南“细妹”来到上海,跟一位老师学习歌舞,这位老师先把她送上舞台,后把她送上银幕,几年后,一部《渔光曲》让她走向世界,老师还送给她一个漂亮的艺名:王人美。
1930年,一个18岁的小伙子抱着一把小提琴来到上海,他也跟这位老师学习,学的是作曲。五年后他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从此聂耳的名字无人不知。
1931年,也是位姑娘,叫周小红,又投到这位老师门下,老师一眼看出她的天赋,教她唱歌,三年后,在上海广播电台联合歌星比赛中她获得“金嗓子”的美誉,老师也给她起了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周璇。
这位老师正是黎锦晖。
黎锦晖这个名字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在半个世纪前的中国,他的名字却如雷贯耳。当时上海几家外商经营的大唱片公司,都以能约到黎锦晖的作品为骄傲,每个公司的大堂上都高悬黎锦晖的巨幅画像。在近现代中国的文化界,他是位多种成就集于一身的奇人。中国的音乐史、戏剧史、电影史、文学史、教育史他都占有重要席位,在有些领域,他更无愧于“奠基者”、“创始人”之誉,在上世纪20至40年代,他创造了中国文化事业的一个个“里程碑”。当然,他最重要的成就,首先是音乐。
无论过去还是今天,音乐界都承认,他是中国流行音乐之父。他创作的《桃花江》、《特别快车》、《夜深沉》、《小小茉莉》、《蔷薇处处开》、《妹妹我爱你》等,是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他的流行歌曲集《家庭爱情歌曲100首》,由上海文明书局分16册出版,在当时的中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还把中国流行歌曲推出国门,近年一位美国音乐人出版了《黄色音乐》(黄种人群的音乐)一书,把黎锦晖称为“黄(肤)色音乐第一人”,并指出:黎锦晖将中国音乐的发展向前推进了“至少二十年”,黎锦晖将西方爵士乐与中国本土民族音乐结合后,在中国乃至东南亚的推广,使中国音乐向国际化发展。
又有人称黎锦晖为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他创作的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小羊救母》,和儿童歌舞表演曲《好朋友来了》、《三个小宝贝》、《谁和我玩》、《可怜的秋香》等,在当时的儿童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剧作家吴祖光当时只有六岁的妹妹吴乐,“穿件黑色长裙跳舞衣,插上一对黑绸翅膀翩翩起舞,”在北京孔德学校参加黎锦晖《月明之夜》演出的情景,至今还被人忆起。而他1928年编剧并作曲的《小小画家》,则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歌剧的滥觞。
黎锦晖所做的,还远不只这些。
1927年,黎锦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训练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科学校”。他凭着丰富的民间音乐素养和汉语音韵学功底,继承、发展民族乐舞的传统,秉承“中西合璧、雅俗共赏、改进俗乐、创造平民音乐”的主旨,以新颖、实用、快速为舞蹈教学的准则,聘请当时颇富声望与造诣的中外教师授课,教育方法与课程内容相当规范。此外,为配合舞蹈教学,学校还开设时事、外语、会话、戏剧常识、乐理、声乐、器乐等课程,采用启发式教育,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这种教学法使学员在短短三个月便可上台演出,学校也因此为中国新舞蹈艺术培养了一批出色的演员。
正是这年的中秋之夜,上海一所小学礼堂里,在小朋友们演唱完黎锦晖创作的童谣《摇啊摇》之后,他宣布:“我们要高举平民音乐的旗帜,犹如此刻当空皓月,人人得以欣赏。以此为宗旨,‘明月歌舞社’即日成立。”这被视为中国近现代最早的专业歌舞表演团体。
歌舞社成立后不久,即创造了惊人业迹。在一位南洋商人3000块大洋的资助下,1928年5月,他们闯出国门,远赴南洋演出。第一站先到香港,在香港大剧场,八位青年女演员,身着雪白小纺袖衫和长裙,满怀深情地合唱戴传贤作词、黎锦晖作曲的《总理纪念歌》,一时间,剧场里观众肃然起立。一些身着大礼服的英国贵族,也随之站起,全场气氛庄严肃穆。一曲唱完,掌声雷动。当晚,香港同胞举行晚宴招待全体演员,庆贺他们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为国争光。

黎氏八骏_黎氏八骏 -黎锦曜

采矿专家

黎锦曜(1895-1954)黎锦耀矿学社主事和《中华矿学杂志》主编。抗战期间回湘潭,为发展家乡的采矿工业,曾花掉大量家产在故乡开采盐矿、煤矿。解放后,任湖南省工业厅高级工程师。1953年,他年迈六旬,不顾家人劝阻,还自告奋勇接受中央有关部门交给的任务,带领一班人去海南岛探矿。第二年不幸病故在海南岛的矿藏考察工地。

黎氏八骏_黎氏八骏 -黎锦纾

著名教育家

黎锦纾(1898-1954),黎绵纾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全国平民教育的普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解放后在湖南省民政厅任过职,后来又担任过湖南省教育局局长。1954年调北京,在人民教育出 版社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是年病逝

黎氏八骏_黎氏八骏 -黎锦炯

著名铁道和桥梁专家

黎锦炯(亮)(1901-1981),他于1921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铁路及造桥工程系读书。1927年毕业后,他在京奉铁路先后当过见习工程师、工程师和主任工程师。在三十年代的中国,重要的铁路大多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重要的铁路桥梁,都是外国桥梁专家承担设计和修建的。当时,我国要修建京奉铁路的滦河大桥,比利时人承担设计和建造,费用很高。他很不服气,提出由他主持设计,大桥标准和质量可以高于比利时的设计,造价也低得多。经过艰苦努力,他与中国其他桥梁专家设计并建成了中国北方第一座大型的铁路大桥――滦河铁桥。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升官发财,他根本不在乎这个,只是说:这是件扬眉吐气的痛快事。不久,日军占领了滦河一带,桥梁工厂的一些工人被捕押到***宪兵队。他挺身而出,保释被捕工人,被日寇宪兵队关押。出狱后,他拖着一家大小八口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担任教授。抗战胜利后,他在党组织的保护下到了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因为四十天就主持修复了北平到张家口之间的康庄铁路大桥,为解放区争了气,党和人民授予了他“人民工程师”的荣誉称号。他担任解放区铁路局的副局长兼工程师。建国后,他在铁道部负责设计领导工作(总工),为修铁路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全国每一条新修的铁路都凝结了他的心血。1965 年,他把考虑了很久的修筑西藏铁路的设计计划写出来,一份上报铁道部党委,一份呈报周总理,一份送给陈毅同志。1971年,他从干校初步落实政策回到北京,一条腿断了,身体衰弱了,他还是想搞西藏铁路,又多次表示他年 龄虽大,也要到西藏去拚拚老命。1981年虽然四度入院医病,他知道生的日子不多了,在一次昏迷醒过来后还说:“没有搞成西藏铁路,真是死不瞑目啊!”

黎氏八骏_黎氏八骏 -黎锦明

著名作家

黎锦明(1906-1999年),黎锦明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英语。在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北京,他接爱了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主张,“为苦难的人生而写,写人生的苦难”。1924年开始创作,他的第一 篇作品《小画家》控诉了陈腐的教育制度对青少年的摧残。1925年,在“五卅”后的反帝爱国运动和反对以《甲寅》周刊为代表的封建复古主义运动中,他写下了一系列作品。1926年秋,在第一次国内革命的高潮中,他到了我国农民运动最早兴起的地方海丰,从事农运区的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化妆从海丰逃出,转乘海轮回到上海。此时他的思想日益激进,言论日益激烈,遂写成我国新文学史上第部较为全面地反映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的中篇小说《尘影》,得到鲁迅先生的充分肯定,并为之作序《〈尘影〉题辞》。他同鲁迅先生的来往是很多的,光《鲁迅日记》记载的就二十多次。往来中,鲁迅先生曾为他的创作集写过序言,发过评论文字,更多的是传授创作上的经验、体会,帮助修改文章,给了他不少的教育和帮助。1928年赴河南任郑州《朝报》副刊编辑,不久因《尘影》一书的被告发,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几乎被枪毙。出狱后,先后任过北平中国大学讲师、保定河北大学和杭州浙江大学教授。1936年“七七”事变后回到湖南,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和抗战宣传工作,曾给茅盾在香港主办的《文艺阵地》和郁达夫在新加坡主办的《星洲日报》等报刊写过很多抗战题材的作品。1952年被选为湖南省文联委员,次年被选为省政府委员。黎锦明共有短篇小说集十一个,共九十多篇,中篇小说四部,世界短篇小说翻译集一个,论文集三个,还有一些剧本。他是三十年代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是一个为鲁迅先生称赞的“湘中作家”。1980年他弟弟从美国回来,他还在牛棚,竟被打倒四人帮后的翻案浪潮遗忘了。

黎氏八骏_黎氏八骏 -黎锦光

著名音乐家,曾在上海长期从事音乐工作,担任过唱片公司编辑、导演。创作有《采槟榔》、《接过雷锋的枪》、《送你一枝玫瑰花》等著名歌曲。在黎锦光创作的众多歌曲中,最教人难忘的莫过于《天涯歌女》以及电影《春江遗恨》里的插曲《夜来香》,当时不但风靡了整个上海与华北,多年后还流传到海外,世界各国出版此曲的唱片版近百种。

黎锦晖 黎明晖 黎氏八骏 黎氏八骏-黎锦熙,黎氏八骏-黎锦晖

黎氏八骏_黎氏八骏 -黎锦扬

旅美华裔作家

最小的弟弟黎锦扬出生于1917年,他出世的时候大哥黎锦熙的孩子都已经会识字了。黎锦扬六岁那年,在北师大文学院当院长的黎锦熙把他接到京城。。黎锦扬是和两个比他大的侄女和侄子一起长大的。
在京城的一所教会学堂汇文中学里,黎锦扬开始接触西方文化。”我那时年轻,只知道追求一些皮毛的东西,大家都学摩登,说几句英文,抱着个吉它弹一弹,用今天的话来说,以为自己这样很酷。”黎锦扬以自嘲的口吻说。”书不好好读。其末一考试,好几门没通过,其中一门就是英文。”
但命运偏偏却让他后来靠卖英文为生。
当***侵华的战火向内地延伸时,他有幸被聘到云南边境为一位少数民族土司的姨太太当英文翻译,用他的洋泾邦小试牛刀。当大哥在重庆见到慌慌张张的小弟,他果断地当掉了黎锦扬的那把破吉它和土司送的两套新西服,将他送上去美国的邮船。 “我就这么胡里胡涂地来了。”黎锦扬进了入哥伦比亚大学的比较文学系时,他的梦想还不过是将来回国,在大学里混个教职,步他崇拜的大哥的后尘。 一个在中国一家电影厂当厂长的亲戚来美国访问,顺道看望了黎锦扬。”你应该去学剧作,将来到我那儿工作,”亲戚说。黎锦扬觉得戏剧是个颇具诱惑的行业,于是离开哥大,转学到全美最好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20103/154606.html

更多阅读

黎氏八骏故居 旅行记100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故居门口晓霞山是湘中名山,山下西麓之石潭坝乡菱角村长塘,有一个“长塘黎氏”,人称“黎氏八骏”(又叫“八杰”),是指黎氏八兄弟,均是中国人才。黎锦明的故居老大黎锦熙,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老二黎锦晖,现代著名音乐家、文学家,是儿童

八段锦站式动作及口诀 八段锦图解说明与口诀

八段锦站式动作及口诀八段锦定式动作说明颈椎不好的人,我建议您可以练习《八段锦》,八段锦是中华民族自古相传至今的一种健康运动。不过要坚持打,才可以对颈椎起到保健的作用哦。八段锦是由八种如“锦”缎般优美、柔顺的动作组成,更

声明:《黎锦晖 黎明晖 黎氏八骏 黎氏八骏-黎锦熙,黎氏八骏-黎锦晖》为网友紾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