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临床甲减的病因 少阳病 少阳病-病因,少阳病-临床表现

伤寒六经病之一。外感病邪在半表半里所致的证候。以口苦,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多呕,默默不欲食为特征。少阳病或来自太阳;或起病即为少阳病的,乃因气血衰弱,邪气内入,与正气相搏于少阳经所致。有在经、在腑之分。少阳经证为邪气侵入少阳经所表现的证候。多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苔白或薄黄,脉弦。治宜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少阳腑证为邪气侵犯胆腑所表现的证候。多见呕吐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治宜和解少阳,通腑泻热,方用大柴胡汤。

少阳病_少阳病 -病因

亚临床甲减的病因 少阳病 少阳病-病因,少阳病-临床表现

外邪侵犯肝胆,肝胆之气火上逆而亢,以致出现口苦、咽干、目眩。邪在胆而逆(影响)在胃,故有喜呕不欲食等消化功能失常。气机不爽即发生胸胁苦满。邪正相争,正气虚弱不能抗邪外出则往来寒热。

少阳病_少阳病 -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鞭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

概括:凡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等脉证,就叫少阳病。少阳证是邪在肝胆的病变。

少阳病_少阳病 -辨证施治

1.邪犯少阳证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治则:和解少阳,调达枢机。主方:小柴胡汤。方药: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2.少阳兼证治法(1)兼太阳病证候: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心下痞结,微呕。治则:解表和里。主方:柴胡桂枝汤。方药:桂枝(去皮)、黄芩、人参、甘草(炙)、半夏(洗)、芍药、大枣(擘)、生姜(切)、柴胡。(2)兼阳明里实证证候:少阳证而复见腹满痛,郁郁微烦,心以下急,大便不通,舌苔干黄等。治则: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方:大柴胡汤。方药: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洗、生姜、枳实、大枣(擘)、大黄。(3)兼里气不足证候:少阳病腹中拘急而痛,脉象浮沉弦。治则: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方:小建中汤。方药: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服药后里虚得复,而少阳病证不减,再用小柴胡汤和解之。(4)兼邪热陷,水饮不化证候: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等。治则:和解宣饮。主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药:柴胡、桂枝(去皮)、干姜、瓜蒌根、黄芩、牡蛎(熬)、甘草(炙)。(5)兼正虚神浮证候: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痛不可转侧。治则:平补阴阳,潜镇固摄。主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药: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6)上热下寒证候:热气(胃热)上逆呕吐、寒邪犯胃而腹痛,治则:清上温中。主方:黄连汤。方药:黄连、甘草(炙)、干姜、桂枝(去皮)、人参、半夏(洗)、大枣(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20103/154897.html

更多阅读

亚临床甲减的病因 咳血 咳血-病因,咳血-临床表现

咳血又称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即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出血,并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的过程。咯血不仅可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循环系统疾病、外伤以及其他系统疾病或全身性因素引起。应与口腔、咽、鼻出血、呕血相鉴别。咳

亚临床甲减的病因 背疽 背疽-病因病机,背疽-临床表现

背疽,泛指生于背部的有头疽。有头疽,是痈疽之发于体表而有粟米样疮头者。因其所生部位及形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上、中、下搭手,上、中、下发背,对串肩搭手、莲子发、肩疽、发背、莲蓬发、体疽发、腰疽、脾肚发、对心发、对脐发疽等

亚临床甲减的病因 梦魇 梦魇-病因介绍,梦魇-临床表现

梦魇俗称鬼压床,指在睡眠时,因梦中受惊吓而喊叫;或觉得有什么东西压在身上,不能动弹。常用来比喻经历过的可怕的事情。突然惊醒时,在肌肉神经还未醒时,就会出现神志清晰,而动弹不得的现象这就叫梦魇。即常常伴之以压抑感和胸闷以致把睡觉人

声明:《亚临床甲减的病因 少阳病 少阳病-病因,少阳病-临床表现》为网友时光它老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