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文台 气候资料 气候带 气候带-天文气候带与物理气候带,气候带-划分

气候带(climatic zone),是根据气候要素的纬向分布特性而划分的带状气候区。在同一气候带内,气候的基本特征相似。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气候带 英文名称:climaticbelt;climaticzone;climatezone 定义1:根据气候要素或气候因子的带状分布特征而划分的纬向带。应用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 定义2:根据气候要素的带状分布特征而划分的带状气候区域。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 定义3:根据气候要素或气候因子带状的分布特征划分的纬向或高度带。应用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科学(二级学科);海洋气象学(三级学科) 定义4: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作用使得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从而出现不同气候的带状分布。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全球生态学(二级学科)定义5:根据气候要素或气候因子的带状分布特征而划分的纬向带。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气候资源学(二级学科)

气候带的形成
太阳辐射是气候带形成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主要决定于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增高而递减,不仅影响温度分布,还影响气压、风系、降水和蒸发,使地球气候呈现出按纬度分布的地带性。古希腊人最早提出气候带的概念,并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线,把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气候带(或称天文气候带)。这种分带反映了地球气候水平分布的基本规律,但是由于没有考虑下垫面性质的差异和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的作用,因而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随着气候资料的积累,人类对气候带的认识和划分也逐渐完善。A.苏潘1879年提出以年平均温度20℃等温线和最暖月的10℃等温线为指标,把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5个气候带。W.P.柯本在1900~1936年以温度和降水量为指标,将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多雨气候、干旱气候、温暖多雨气候、寒冷雪林气候和冰雪气候5种气候带(主要气候型)(见柯本气候分类)。采用温度和降水量指标划分的气候带较天文气候带更接近于实际。Л.С.贝尔格1925年根据气候同自然景观的关系,以月平均气温为指标,将全球低地气候划分为:热带雨林气候、萨王纳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内陆沙漠气候、副热带森林气候、地中海(型)气候、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泰加林(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11种气候带(型)(见贝尔格气候分类)。1936~1949年,Б.П.阿利索夫根据盛行气团和气候锋位置及其季风变化,把全球气候划分为:赤道带、热带、温带、极带4个基本气候带和副赤道带(副赤道季风带)、副热带、副极带3个过渡气候带,除赤道带外,其他各带南、北半球各有1个带,全球共13个气候带(见阿利索夫气候分类)。这种分带既反映了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也反映了大气环流和洋流对热量、水分的传输,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气候形成因素的综合作用。1959~1978年A.N.斯特拉勒和A.H.斯特拉勒以气团的源地、分布和气候锋的位置将全球气候划分为低纬度气候带、中纬度气候带和高纬度气候带(见斯特拉勒气候分类)。

气候带_气候带 -天文气候带与物理气候带

气候带是大致与纬圈平行,环绕地球呈连续带状分布的气候分类单位,是地球上最大的气候区域单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气候带按一定顺序分布。气候带的划分是由最基本的气候形成因素??太阳辐射这一条件决定的。古代希腊亚里斯多德就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把地球气候划分为五个气候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称为天文气候带或数理气候带。这种古老的气候带划分方法,只是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所以也称为太阳气候带。

根据太阳气候带,每个气候带的面积占整个地球总面积的百分比是:热带占40%,温带占52%,寒带占8%。

香港天文台 气候资料 气候带 气候带-天文气候带与物理气候带,气候带-划分

温带处于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度梯度大,气候有极大差异。温带如此大的面积,与实际气候分布很不相称。因此,温带一般又分为三个带,即:亚热带、温带和冷温带。赤道无风带是空气辐合的地带,除了全年高温外,也全年多雨,不论气候和植物都与热带其他地区有明显不同,况且热带面积也太大,所以又从热带中划出赤道气候带,热带就只包括赤道气候带与回归线之间的地区。这样,地球上的气候带就包括:赤道带、热带、副热带、温带、冷温带和寒带。


因为地球表面实际并不均匀,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都影响气候,上述划分的各个副带并没有人们公认的界线。实际上,等温线并不与纬圈完全平行,用回归线和极圈划分的气候带与实际气候有很大差别,尤其是以高纬度地区最为突出;但是由于这种方法简单,并且能大致反映地球上的生物现象分布情况,所以至今还是被人们采用。

气候带_气候带 -划分


气候带

古希腊人最早提出气候带的概念,并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线,把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5个气候带(或称天文气候带)。这种分带反映了地球气候水平分布的基本规律,但是由于没有考虑下垫面性质的差异和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的作用,因而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
随着气候资料的积累,人类对气候带的认识和划分也逐渐完善。A.苏潘1879年提出以年平均温度20℃等温线和最暖月的10℃等温线为指标,把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5个气候带。
W.P.柯本在1900~1936年以温度和降水量为指标,将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多雨气候、干旱气候、温暖多雨气候、寒冷雪林气候和冰雪气候 5种气候带(主要气候型)(见柯本气候分类)。采用温度和降水量指标划分的气候带较天文气候带更接近于实际。
Л.С.贝尔格1925年根据气候同自然景观的关系,以月平均气温为指标,将全球低地气候划分为:热带雨林气候、萨王纳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内陆沙漠气候、副热带森林气候、地中海(型)气候、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泰加林(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11种气候带(型)。
1936~1949年,Б.П.阿利索夫根据盛行气团和气候锋位置及其季风变化,把全球气候划分为:赤道带、热带、温带、极带 4个基本气候带和副赤道带(副赤道季风带)、副热带、副极带3个过渡气候带,除赤道带外,其他各带南、北半球各有1个带,全球共13个气候带(见阿利索夫气候分类)。这种分带既反映了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也反映了大气环流和洋流对热量、水分的传输,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气候形成因素的综合作用。
1959~1978年A.N.斯特拉勒和A.H.斯特拉勒以气团的源地、分布和气候锋的位置将全球气候划分为低纬度气候带、中纬度气候带和高纬度气候带(见斯特拉勒气候分类)。
中国气候学家对于中国气候带的划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5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根据温度指标,把中国东部地区划分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 6个气候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1979)将中国东部地区划分成南、中、北热带,南、中、北亚热带和南、中、北温带等 9个气候带。

发展前景
气候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带的存在引起地理环境中动植物、土壤、水文以及自然景观的地带性分异,地带性成为地理环境中基本规律之一。同时,气候带的形成与演变,又受其他地理因子的影响。因此,研究气候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不仅对气候学研究,而且对认识地理环境的结构和演变都有重要意义。

气候带_气候带 -比较

热带

气候带纬度气候类型分布地区
形成因子及气候特点
热带23.5°N---23.5°S
热带雨林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亚洲的印度尼西亚等地。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多在2000mm以上,且全年分配较均匀。热带草原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洲巴西高原等地区。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湿季明显。全年降水量在750~1000mm之间。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的影响。全年分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年降水量1500~2000mm左右。热带沙漠气候
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亚洲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沙漠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气温高,常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125mm。

亚热带

气候带纬度气候类型分布地区形成因子及气候特点亚热带23.5°--- 40°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位于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地区。前者冬温夏热,季节变化明显。后者冬夏温差比前者小,年内降水分配也较前者均匀。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欧洲、亚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都有分布。
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暖湿多雨。年降水量在300~1000mm之间。

温带

气候带纬度气候类型分布地区形成因子及气候特点北温带

南温带23.5N°---66.5°N

23.5S°---66.5°S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华北和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主要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台湾大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500~600mm左右。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地形的双重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1000mm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气候年较差大。全年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mm之间。

亚寒带

气候带纬度气候类型分布地区形成因子及气候特点亚寒带极圈
附近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欧洲、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寒带

气候带纬度气候类型分布地区形成因子及气候特点极地
附近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地区。
全年严寒,皆为冬季,最热月气候仅1~5℃。降水少,多云雾,蒸发弱。
冰原气候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全年酷寒,最热月气温在0℃以下。

高山气候

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气候带_气候带 -规律

由于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实际的气候带界线并不完全和纬度圈平行,尤其在较高纬度上,有些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综观全球,在下垫面均匀的海洋和平原上,气候带表现清晰而有规律;在高山和高原地区,气候带虽有反映,但是不完整、不连续。
气候带概念还可应用到山地自然景观上。在水分供应充分的情况下,由于气温的垂直变化,在热带赤道地区的高山上,从山麓到山顶,可出现从热带雨林到终年积雪,即类似于从赤道到极地的各种气候带。这种气候带结构称为垂直气候带谱。 地质时期,由于冰期和间冰期的变化,气候带有较显著的南北位移。

气候带_气候带 -研究意义

气候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带的存在引起地理环境中动植物、土壤、水文以及自然景观的地带性分异,地带性成为地理环境中基本规律之一。同时,气候带的形成与演变,又受其他地理因子的影响。因此,研究气候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不仅对气候学研究,而且对认识地理环境的结构和演变都有重要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20103/155368.html

更多阅读

自然带与气候带 地中海气候的自然带

自然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温带 阔叶林带......寒带冰原带气候、气候类型、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带----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寒带、亚寒带热带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热带海洋

香港回归历史资料 香港回归的资料20字

1842年8月29日,英国侵略者通过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英借口九龙半岛秩序混乱,英国的利益受损,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北京条约》,将粤东九龙司地方“并归英属香港界内”。189

澳洲各城市生活气候 南澳洲气候

澳洲地处南半球,虽然时差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只有2-3小时,但是季节却完全相反。12月-2月为夏季,3月-5月为秋季,6月-8月为冬季,9月-11月为春季。澳洲大陆形成于2亿年前,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特点,澳洲跨2个气候带,北部属于热带气候,每年4月-11月是

第21节:气候带(2)

系列专题:《一本救命的书:怀斯曼生存手册》  在夏季冰雪融化的积水存积在低洼地,就会形成沼泽。横卧的树木和密集的苔藓都使得在其中行走十分艰难。蚊子非常令人讨厌(尽管这里的不会传染疟疾)。   如果穿着防寒衣物,在冬季穿行这些地

第20节:气候带(1)

系列专题:《一本救命的书:怀斯曼生存手册》   第三章 气候与地形  尽管基本的生存策略和技巧具有普遍实用性,但世界各地的地形环境复杂多样。对于任何一处你打算前往的地区,都必须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如果你能大致了解

声明:《香港天文台 气候资料 气候带 气候带-天文气候带与物理气候带,气候带-划分》为网友止步爱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